分享

浅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协作

 wdzajcx 2014-06-20

浅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协作

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之间不断进行互动与交流的过程。教育家布贝尔指出:“具有教育效果的不是教育的意图,而是师生间的相互接触。”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师生、生生之间的信息传输和信息反馈共同构成了互动与交流的过程,一旦信息传输渠道不畅或反馈活动受阻,互动过程就会中断,造成交流的“零效应”。因此,要求互动双方既要提高各自信息传输的质量和效率,又要同时关注对方反馈信息的内容和形式,并将之作为进一步改进和调整信息传输活动与方式的重要依据,以增强交流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这其中教师将起到主导作用。下面谈谈具体实施的策略。

一、思考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要想不断发展,可持续发展,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因此人们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终身教育改变了传统教育的理念,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教师的作用也在起变化,由权威性地传授现存的知识,转变为更多的是判断学习者的需要,设计学习环境,推动和鼓励学生学习,评价学习过程,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数学能赋予人创造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数学教学以数学课程为载体,使师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得以凸显和发挥。基于以上理念的引领,我认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就是以课程为载体,在教师精心预设引领和学生个人学习基础之上,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激励、相互促进,推动学生积极体验、深刻探究,促进个体不断生成、创新、提升、发展。

二、实践

(一)数学学科有效互动的基本要素

有效的互动学习离不开教师的预设引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师生的互动提高,才可能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创造出生命的价值。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与他人的交互作用,对学生理解掌握所学内容能起到重要作用。小学数学学科关注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数学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通过师生、生生的互动与合作,建立学习共同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1.精心预设,及时引领

教师的精心预设和及时引领是有效互动促进师生不断创生的前提。互动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互动学习是否有效,与教师的精心组织和及时引领是分不开的。因此,教学前,教师要作好充分的互动准备。准备包括两方面:文本、学生。对文本,教师应该理清教学的重点,找到攻克重点的关键点。明确教学的难点,找到缓解难点的突破点。只有形成了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之后,教师才能游刃有余的引导学生进行师生、生生、学生与文本的互动。对学生,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以及已经具有的经验,明确教学中哪些地方需要通过互动教学才能有效达成。教学时,教师不仅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及时调控学习全过程。对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更应以平等的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倾听学生的发言,指导学生处理一些难题,帮助学生提高互动技巧,灵活地调整教学环节。教学后,教师要及时反思,总结规律,查找不足,不断提高互动教学的实效。

2.自主探究,积极参与

学生的主动探究和积极参与是有效互动促进师生不断创生的保证。互动学习离开了学生的自主探索和积极参与这个基础,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学生的学习是学生从未知到已知的过程,有效学习首先必然是自主的探究的学习。因此,在有效的互动教学中,教师既要为学生创造生生、师生互动交流的机会,又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与文本进行对话,在观察、实验、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去感受、体验、理解,生成具有个性特色的见解。然后在与教师、与学习伙伴的互动交流中逐渐反思、修正、完善、发展、再生成、再创造,在获得数学理解的同时,使思维能力、情感态等多方面都得到进步

3.相互协作,共同提高

师生的相互协作和共同提高是有效互动促进师生不断创生的实质。有效的互动学习建立在良好师生关系上,教师与学生在真诚的氛围中,作心与心的交流,是问题的共同探讨者。教师站在和同学平等的立场,理解、体会学生的情感,耐心地引导学生展开讨论,鼓励学生敢于大胆地提出不同的、相反的见解,鼓励学生真诚、坦率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激励他们不断成长。师生间的互相协作形成了课堂中合作学习的共同体:师生都作为合作团体的一员,共同参与讨论,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它包括教师与单个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与合作小组之间的互动,教师与全体学生之间的互动等。也正是在这种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教师与各学习者同时进行交互合作,指导群体利用各种观点相互激发,指引群体把注意力集中在解决问题最直接相关的信息上,通过协商空间来进行交流,最终形成趋于一致的观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受到启发,有所长进,达到教学相长。这样的课堂不仅使学生的生命个体有所生长,同样使教师也具有生长,教师的成长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成长,达到良性循环,真正焕发出课堂的鲜活的生命力。

(二)数学学科有效互动的教学策略:

1.数学学科有效互动的教学时机把握策略

有效的互动学习,教师必须把握契机,即提出的主题能否提供互动的契机,是不是值得互动的问题。互动学习不是课堂教学的点缀,而是一种具有实际意义的学习方式。如果提出的主题过于简单,互动学习就变成了一种形式。如果提出的主题过于复杂,难度太大,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信心,有效的互动学习,必须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

1)出现新知,需要探索时

当学习新知识,需要新技能时,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发的互动,提供学生更多感悟、体验数学学习的机会,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圆,让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探究圆的各种画法。学生经过四人合作组的讨论,很快得出多种画圆的方法。一、用铅笔描硬币;二、用圆规直接画;三、用图钉、线、铅笔,用线一端的图钉定一个位置,再用线上另一端的铅笔旋转画圆;四、用直尺画出正方形,再把正方形去掉角的方法。并且总结出二、三两种方法画圆有共同点:都要定一个点,都是旋转而成的。推导出了画圆的基本要素。这样的互动,使学生在短时间里不仅让学生知道了圆的各种画法,还有效总结出画圆的基本要素,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学习困难,需要帮助时

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学中处理好独立思考与互动学习的关系,选择学生有困难时组织互动学习,可激发学生互动的热情,生生互动定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例如教学《因数与倍数总复习》教学时,由于相关内容分散在《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不同的单元,教材中又缺乏系统知识结构图,使学生相关知识的建构没有形成体系。怎样才能突破使学生知识系统化这个难点,采用以下方法。让学生先回忆、独立思考与本学期《因数与倍数》的相关内容,再通过小组讨论将单元众多知识点进行整理,并将整理的知识结构图由组长简单的记录下来,最后汇报交流。(3)意见不一,需要争论时

可以让持相同意见的学生一起合作,与对方争辩,在这样的互动中引发观点的碰撞,激起思维的浪花,把学生引入数学思考的境地,为生成、创新的萌芽埋下智慧的种子。例如教学《圆锥体积》时,学生会很快的想到圆锥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有关。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如何来证明它们的关系呢?班级中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圆锥体体积=1/2×底面积×高;圆锥体体积大概=1/3×底面积×高。尽管是小学生,但争论双方针锋相对。于是我将学生分成1/2猜想组和1/3猜想组,寻找事实依据来证实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有的学生提出把圆锥从顶端垂直切下来,分成多块然后套在等积的另一个圆锥上,可以拼成一个圆柱。从而提出:圆锥体体积=1/2×底面积×高的假想。有的学生认为从平面图上看,把圆锥左面的部分移到圆锥的右面正好拼成一个圆柱。也有的学生提出:圆锥体体积=1/2×底面积高的假想。可还有的学生提出圆锥从顶端垂直切下来,分成多块然后套在等积的另一个圆锥上,不可能拼成一个圆柱。圆锥体体积大概=1/3×底面积×高的假想。于是教师又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证明自己的猜想。学生想出用等底等高圆柱和圆锥量器倒水的方法;用橡皮泥捏等底等高圆柱和圆锥的方法,证明了圆锥体体积=1/3×底面积×高,统一了观点。可见,意见不一时,开展小组互动合作,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竞争意识,又可以促进学生利用集体的智慧深入进行数学的思考,为学生未来的可持续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人人体会,需要交流时

当一个话题或主题活动深深吸引了孩子,调动了孩子参与的积极性,那么每一个孩子都会有一种展示自己的欲望。此时,受课堂教学四十分钟限制,往往不能满足每一个孩子的表现欲望,教师有的放矢的开展小组互动学习,把机会让给每一个愿意展示的孩子。例如每节课快要结束的时候,教师可以安排一次同桌互说听课收获的互动学习活动。因为每一个孩子通过一堂课,深入的探究,或对所学知识有感悟,或想介绍自己独特的思考成果,会对所学还有疑惑……通过同桌互动学习,让小朋友在组内逐一交流,能达到较好的效果。此外,我在教学中,一些简单的作业校对批改,也让学生通过互批完成,如,每节课前一分钟的口算训练等等。期末学生数学平时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实践活动的综合评价等,都由学生互相评判,既能知彼知己、心中有数,又可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记忆,巩固提高,同时使学生个体的综合素质得到培养。

2、数学学科有效互动的学生技能培养策略

有效的互动学习,还需要掌握一定的互动技能。即“授其鱼不如授其渔”。学生的互动学习的技能既非与生俱来的,又不是一朝一夕能掌握的事情,也并非在互动之中就会自然得到良好发展的。是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不断积累、训练和培养出来的。教师要把“互动学习的技能”融入互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并形成良好的技能。使学生在互动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也在交流和碰撞中,一次又一次地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小学数学教学面对是全体学生,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往往“独领风骚”“一枝独秀”,而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只能做“旁观者”,或是不会倾听,在一旁做点其他的事情,根本体现不出“互动”的意义和有效性。在互动学习中,我着重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技能训练。

1)学会独思

在提出问题后,先不急于讨论,寻找他人帮助,先进行独立思考,或以算式,或用文字,或用线段图等简单的数学语言,整理并记录好自己的观点,再参与讨论、互动学习。这样既养成了独立思考的好习惯,避免部分学生懒于思考,或没有自己的观点,始终跟着别人走,别人说什么他就说什么,又能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

2)学会倾听

在互动时首先要让学生听清楚学习的要求,再进行交流协作。学生课堂倾听要求,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能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评价。只有掌握了倾听这种人际交往必备的素质才能使我们的数学探究更加深入。因此,要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孩子在互相尊重他人,认真倾听中把互动搞得更加融洽,使互动学习更有成效。

3)学会陈述

小学数学学科的互动学习,更多的是对数学思考的表达,因而学会陈述的技能非常重要。紧紧扣住中心,有根有据说清自己的观点,当不明白或听不懂别人的观点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当别人的观点与自己不一致时,能大胆地诚恳地据理力争,这也是学生与他人交往的一种基本技能。

4)学会赏识

丘吉尔说过这样一句话:“你要别人具有怎样的优点,你就要怎样地去赞美他。实事求是而不是夸张的赞美,真诚的而不是虚伪的赞美,会使对方的行为更增加一种规范。”在互动中学会赏识他人,是促使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和超越自我的最佳途径。通过赏识,帮助孩子了解自己,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树立信心,同时,让每一位孩子在赏识中学会诚心地肯定别人,用一个微笑,一下点头,一阵掌声,用微微翘起的大拇指赞美他人,给人以信心,在相互的首肯中共同健康成长。

5)学会反思

反思,是思维状态,也是一种是生活态度,是以审慎的态度对待已有的结论,用敏锐的目光、批判的精神分析纷繁复杂的现象,不盲从。小学生培养他们的反思意识也是非常重要,让孩子们学会反思,引导学生对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多问几个为什么,把他人个性化的感悟与思考融入对数学的理解,进而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促进自己的成长。

三、收获

有效互动能促进学生知识的个性生成

例如人教版第十册《总复习——因数与倍数》教学。

课件出示:“用正方形地砖铺长3米,宽2米的厕所地面。如果要刚好铺满不浪费,无剩余,可以选择边长是()的地砖。A20厘米B30厘米C25厘米D40厘米”

学生1:我选B,因为3=300厘米,2=200厘米,300×200÷30=200(块)。

教师:“大家认为可行吗?理由是什么?”

学生2:铺地砖时要大面积除以小面积(地砖面积),不能除以边长(教师利用课件及时验证)。

学生3:选择A,因为3=300厘米,2=200厘米,300×200÷(20×20=150(块)刚好整除

学生4:选择C300÷25=12200÷25=8都能整除没有剩余。

学生5:同时选择AC,只要看边长是否是300200的公因数就可以了。教师在课件验证各种选择后,让学生深入探究:选用的正方形地砖与厕所的长与宽到底有什么关系?

学生交流得出:要求要刚好铺满不浪费,无剩余,就是说地砖的边长是长和宽的公因数。还深刻的分析出:选择地砖是否适用时,只要看边长是否是长和宽的公因数最快,如果要算出块数还是用长和宽分别除以边长,再去求积的方法更适合。

由于教师预设到位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又有经过单元知识的梳理形成的知识基础,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有话说,有了自主探究原动力。在选择地砖时,面对开始学生的错误“我选择B,因为3=300厘米2=200厘米,300×200÷30=200(块)。”教师不急不燥,抓住即时生成加以引导:“大家觉得可行吗?理由是什么?”促进学生的进一步思考、探究、互动交流并配以教师课件验证。在这种鲜活经验的流动、情感和思想的冲突中,促进体验、顿悟、灵感等超越预设,精彩生成。于是出现了在选择地砖时的,学生从大面积除以小面积(地砖面积)来思考问题;用整除思想来考虑问题;用公因数来想问题……

总之,只要我们以关注学生发展、成长需要为目标,坚持以有效互动的教学形式开展教学,相信定能使我们课堂焕发出生命色彩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