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解四类古墓机关暗藏的玄机

 李灏 2014-06-20





  中国历史上厚葬习俗由来已久,历代王侯将相不惜耗费人力、财力,营建陵寝地宫,大肆奢华。但是高贵的墓主们清楚,那些陪伴他们的价值连城的珍宝,从入土之日起就注定会引来盗贼的光顾。因此,为了防止自己的墓葬被盗墓贼侵扰,古人们会像设计保险箱一样来保障他们死后的安宁。于是机关术就大量地运用于陵墓中。让我们细说古墓机关。

 

 

                         

第一类机关:铸铁固墓

 

          图解四类古墓机关暗藏的玄机 - 中华遗产 - 《中华遗产》


   







在中国古代,高规格墓葬多数都有高大的封土堆,封土堆用夯土筑成,虽然比较坚固,但是也相当于给后世的盗墓贼指示了目标。那么,如何封闭洞口便成了关键的问题,这也颇让工匠煞费苦心。虽然属于被动防御,但有的效果还是挺好的。


   乾陵位于陕西乾县县城以北6公里的梁山上。1960年,当地农民在山上炸石,误将乾陵墓道炸开了一个大口子,但没有接近墓门。陕西考古人员闻讯后,随即进行了清理并对周边进行了钻探勘察。勘察的结果是乾陵墓道位于陵墓正南,呈斜坡形,墓道长63.1米,宽3.9米,全用石条填砌,层层叠放在墓道口至墓门的甬道上,共39层,估算石条约四千多块。石条之间用铁栓板拴拉,每3层上下用铁棍穿联,再用锡铁熔化灌缝,可谓固若金汤。工程如此复杂,为关中十八陵所罕见。这与《旧唐书·严善思传》上“乾陵玄阙,其门以石闭塞,其石缝隙,铸铁以固其中”的记载完全吻合。


             

 图解四类古墓机关暗藏的玄机 - 中华遗产 - 《中华遗产》


(河南永城芒砀山汉梁王柿园陵墓甬道旁的塞石。塞石是为防后人盗墓而设置的。)

  

 从公元705年到1960年间的漫长岁月中,乾陵所在的梁山顶上,从未间断过盗墓者的身影。五代耀州刺史温韬,是个有官衔的大盗墓贼。他率领兵丁一股脑儿掘开了十几座唐陵,发了一笔横财。但当这一干人马来到乾陵时,当时的情况按史书记载是“风雨不可发”,天象异兆,阻止了盗行。其实作为一个武将哪有什么天象迷信?真正的原因是墓道中的石块与铁汁连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没有空隙的整体。在没有现代爆破设施与技术的情况下,仅凭手中的铁凿铁斧,要砍开一座坚硬岩石铸就的大山,钻到其肚子里去,谈何容易?撼山不易,撼武则天陵墓更难。温韬盗掘未能成功,唐末造反闹事的黄巢攻破长安后,又率领一千人马欲掘乾陵,号称40万众连劈带凿地折腾了一个月,最后也未能成功,只好弃之不顾,灰头土脸地撤出陵区。

  

 民国时期国民党将领孙连仲也想效仿盗掘清代乾隆、慈禧陵而发了大财的盗墓将军孙殿英,率一团人马,在乾陵周边埋锅造饭、安营扎寨,以军事演习做幌子,动用烈性炸药炸开了乾陵墓道上方的三层坚石。但孙连仲却没有孙殿英的运气好,随着一阵爆炸声,一团黑烟腾空而起,成直立状在空中扭结。一阵大风袭来,刹时天昏地暗,日月无光。随着一阵龙卷风呼啸而来,现场的7名山西籍与12名河南籍官兵,在巨大的风浪中被卷入天空,转了几个大圈后被重重地抛到20里外的荒野中,一个个口吐鲜血,气绝而亡。孙氏尽管身披戎装,手提盒子炮,但也令手下买来水果和几个肉夹馍,在陵前祭奠一番后宣布收兵。因而,乾陵成为大唐王朝关中18座帝陵中唯一没有被盗的陵寝。这是中国历史上极其罕见的防盗成功的帝陵个案,是一件了不起的旷古朔今的大事。

   

宋、明以来,民间还新出现了一种以“三合土”整个浇筑墓穴的方法,使墓穴被一层又一层的石灰糯米浆、三合土等紧密包裹,增强了墓葬的密封和防盗性能,这种方法在普通官僚士大夫阶层尤其流行。

 

                  

 第二类机关:安装飞刀弓弩


       

 图解四类古墓机关暗藏的玄机 - 中华遗产 - 《中华遗产》

   

坚固的墓穴只能被动地防备盗墓者,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再坚固的防备也会被突破。早在两千多年以前,人们就开始在墓穴中设置一些主动防卫的设施,既起到射杀盗墓者的目的,又能杀一儆百,吓唬有盗墓企图的人。

   

弩出现于春秋时期,能控制射击的弩机已是比较灵巧的机械装置。弩同弓的发射原理是相同的,但比弓箭射得远,杀伤力强,并克服了拉弓时体力受限制而不能持久的弱点。

弓弩的实战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徐市带数千童男童女去东海求“不老药”时,因在蓬莱遇到了大鲛鲁鱼,便请嬴政派神箭手与他同往,嬴政“乃令入海者赍捕巨鱼具,而自以连弩候大鱼出射之”。弓弩的杀伤力强大,自然嬴政在营造自己的陵墓时不会不使用这种装置,以射杀企图进入墓道的人。司马迁撰写的《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初即位,穿治骊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传诣七十余万人,穿三皋,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

    

秦始皇陵内安装的弓弩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情形,现在尚无确切的定论。但就秦俑坑出土的弓弩来看,其弓干和弩臂都较长,材质可能是南山之“柘”(山桑),当是性能良好的劲弩。据学者们估计,这种弓弩的射程当大于800米,张力当超过700斤。如此劲弩,单靠人的臂力拉开恐怕是困难的,只有采用“蹶张”才能奏效,即用脚踩踏机括而发射。如果把装有箭矢的弩一个个连接起来,通过机发使之丛射或者连发,就可以达到无人操作、自行警戒的目的。这种“机弩矢”实际上就是“暗弩”。因为秦始皇陵藏有大量奇珍异宝,为了防盗,就在墓门内、通道口等处安置上这种触发性的武器,一旦有盗墓者进入墓穴,就会碰上连接弩弓扳机的绊索,进而遭到猛烈的射击。这一做法,被以后汉唐陵墓所继承,并发展到在棺椁内安装轮机,以射杀盗墓者。所谓轮机,就是在棺椁内壁安装数个像现代滑轮一样的工具,滑轮一边置弓弩毒箭,绳索通过滑轮连接弓弩与棺椁盖板。一旦盗墓贼进入地下宫殿揭椁开棺,绳索将通过轮机引发弓弩数箭齐发,射杀染指棺椁者。

 



第三类机关:巧设连环板


图解四类古墓机关暗藏的玄机 - 中华遗产 - 《中华遗产》


   

鉴于弩弓发射有它的局限性,历代的墓主们在此基础上,又发明了一系列连环翻板、铁索吊石等反盗墓暗器。

   

所谓连环翻板,即在墓道中挖掘深约3米以上的陷坑,长短与宽度视墓道具体情形而定,坑下分布约10厘米左右的刀锥利器。坑上层平覆数块木板,木板中间有轴,下缀一小型相同重量的物体,呈天平秤状,板上有掩盖物。若盗墓者踏上木板,板的一端随之下陷,人必掉到坑内的刀锥之上。

   

与连环翻板功能类似的,是铁索吊石。主要是在墓道顶和墙壁隐蔽处固定若干金属滑轮,利用滑轮将巨石吊起,悬于顶端。墓道地下铺木质跷板,索链由石板而下,通过滑轮以隐蔽的方式连

 一切完毕后,施以伪装,外人不知其诈。若有盗墓者进得门来,踏中跷板条,外力作用迫使绷紧的索链某处挂钩脱落,如同打井的轱辘突然放松,悬空的巨石疾速落下,将躲闪不及的盗墓者拍成肉饼。因跷板呈细窄的长条状,只有被踏后才能导致悬石落地,而相邻的其他跷板则安然无恙,仍静静地伏在原处等待下一伙盗墓者的进入。一旦盗贼的脚步踏上,与之相连的悬石相继落下,再次对胆大妄为者给予致命一击。如此往复,直至三层悬石尽坠于地,杀伤数人为止。



      


  图解四类古墓机关暗藏的玄机 - 中华遗产 - 《中华遗产》

    


民国年间,山东青州一带农民在垦田时,于云门山发现一大冢,墓道之中就发现了带轴的翻板,板下有坑,坑中密布利刃。当时坑中积水甚多,待把水抽干,发现有两个人骨架一仰一趴倒毙于利刃之中,身边有铁锹、锤子、绳索等工具,显然是盗墓者所携。但此墓还是遭到盗掘,墓室内器物所剩无几。清理人员发现,在连环翻板之下有两架木梯相接,木梯已经腐朽,但仍能看出形状,这无疑是后来的盗墓者想出的破解之法。只要将木梯放入墓道,盗墓者沿梯而入,则如履平地,一切翻板与陷坑、利刃都枉费心机、无济于事了。由此看来,盗墓者与反盗墓者的智慧较量,着实令人惊叹。

 

                           


第四类机关:流沙覆墓

   

相比于飞刀弓箭、翻板吊石等刚猛的暗器,沙子无疑是反盗墓被动防御中最出其不意的有效手段。2005年7月,在西安西三环一处建筑工地上,修路工人在开挖排水沟时,无意间从地下挖掘出了大量沙子。令人吃惊的是,当工人准备停工清理挖掘时,在准备铺管道的一个洞里,又发现了更多的沙子。工人们心生奇怪,不知道这么多沙子底下到底掩埋了什么,就赶紧停下来,并向上级部门和文物部门汇报。两天后,闻讯至此的西安市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在现场勘查后,初步推断该沙坑属于古代一种具有防盗措施的墓葬-积沙墓。

     

 图解四类古墓机关暗藏的玄机 - 中华遗产 - 《中华遗产》

   


看似普通的沙子,除了用来建房子,还有更奇妙的用途:营造死后的安身之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采用了“积沙”的方法来对付盗墓者。因为建墓的主要材料是沙子,积沙墓也因此而得名。事实证明,这一方法确实阻挡了不少盗墓者的脚步。


 

 

图解四类古墓机关暗藏的玄机 - 中华遗产 - 《中华遗产》

                              

 (流沙复原图)

  

 陕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韩伟介绍了积沙墓的技巧:“要弄清积沙墓的原理,只要熟悉沙子的特质,一点也不复杂。人们建墓的时候,一般开挖深达十几米以上、面积达到几十甚至几百平方米这么一个地下空间,再根据风水术定好棺椁的朝向、方位后,回填的不是挖出去的泥土,而是干燥的细沙,最后用泥土覆埋,将墓的四周夯实筑牢。沙子很有讲究,必须是经过烘炒或者曝晒的。它的作用主要体现为两个:一方面,沙子可以保持地下干燥,尸体不容易腐坏;另一方面,干燥的细沙就像流水,流动性极强,盗墓者根本无法在这种土层上挖掘盗洞,这边刚挖开那边又填满了,即便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挖成了,也很可能被上层塌方泄漏的细沙迅速掩埋。”当然,遇上这种情况,很少有盗墓者能够生还出来,最后大多都成为了殉葬品,这让他们都不敢轻易去挑战自己的“运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