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沉默是病 谁让我的心未老先衰 判定精神病的四个原则

 空明寂静 2014-06-21




沉默是病

  办公室里侃侃而谈,回到家中沉默不语;酒桌上笑容满面,家庭聚会面无表情;挣工钱时铆足了劲,家务活前爱理不理。上班的你,和下班的你,其实都是你,其实又都不是你。

下班沉默症

   饶舌男速变默片男

  前几天,一女友向我哭诉他丈夫的种种怪行。他的丈夫是一名教师,教师嘛,吃的就是开口饭,面对学生时总是一腔热忱,有问必答,不问也答,口碑十足的好。同事间相处,亲切友善,话匣子一开收也收不住。然而,一下班,就是一只泄了气的皮球,一个字也不想往外吐。下班路上,无论是坐车还是走路,他都不喜欢与他人有任何接触,哪怕仅仅是一个眼神交汇,都会让他觉得累。

   于是,女友家经常上演这样一幕:温馨饭毕,女友这边款款坐下刚摆出侃大山的架势,“默片男”早已拿出手机看小说。然后,当手机声音一响,“默片男”立马变身为“饶舌男”。妙语如珠,喋喋不休,俨然周立波第二。令女友最讨厌的,是他边打电话边满房间转圈,体力上乘。

   其实,像这样的家庭现状并不少见。在一项有2750人参与的调查显示,近八成受访者坦言自己不同程度上有“下班沉默症”。

  为什么会有“下班沉默”?调查数据说,近六成人认为造成该种现象的原因是工作压力让人身心疲惫,难以兴奋;近四成人认为人们总是习惯性地对陌生人客气,忽略亲友感受;逾三成人认为工作和交通环境太嘈杂,导致人们迫切寻求安静空间。

   人说沉默是金,那是一种智慧。但两种时候沉默不是金,一是感情不和,用沉默来表示抗议。女人在旁絮叨得越厉害,男人往往越金口难开,即传说中的非暴力不合作。二是开口神气散,别和我比懒,我懒得和你比。用沉默来恢复精气神。如果两者都不是,那也许就是抑郁了。

   原来 沉默有症结

  “沉默者”们虽然外在表现形式都为沉默,但心理症结却可以分为几种。

  怀恨在心型→进了办公室一身正气,出了办公楼瞬间泄气。

  心里话:已经“被工作”,不想再“被生活”。

  病因:这就像让一个不爱爬山的人“被参加”登山比赛。带有竞争性质的登山已经造成强大的体能消耗,甚至让人疲惫不堪;更要命的是,这比赛还有领导随行,不但需要克制厌烦情绪,还得强颜欢笑,这种压抑情绪带来的能量消耗对人的损耗更大。

   这样试一试

  给自己一个“被工作”的理由

  在这个社会“被工作”的人不在少数,为什么有些人不会如此疲惫呢?比如为了筹集学费打工的学生相对不那么容易患沉默症,因为他们知道这是暂时而且有意义的。“被工作”的“沉默症患者”是不是有所启发?我们可以从中借鉴两点:一是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让这被动的状态意义化、阶段化。比如说告诉自己,现在打杂是暂时的,只为积累底层工作经验;二是强化自己工作的获益,比如写下这份工作给自己带来的收获。这样可以确保即使不升职,自己也在升值。

   强迫紊乱型→上班奋发图强,下班继续思考。

  心里话:别说沉默,甚至想沉睡。

  病因:这就像一个制动性能高、刹车系统弱的汽车,我们不会认为这是辆好车。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懂得善用自己的大脑,懂得有效管理自己的思维。他们往往因为工作遇到的困难、领导说的某一句话、尚未完成的任务而陷入沉思。即使很清楚现在的思考或纠结只是徒劳还是不能自已。

   这样试一试

  回归当下打开感官

  快工作慢生活,但是身体和大脑都没有即时开关,快慢转换需要时间,来一个身心放松练习缓冲一下。下班途中来首音乐,注意自己的呼吸,感受清新空气进入鼻腔,温热的浊气呼出体外;放松肩膀,感受皮肤上空气的流动,动动脚趾,感受脚底踩在地面的感觉……口里默念:“让身体回归到当下,让世界进来。”而不是沉浸在过去的错误或者未来可能面对的困难里。

   你还可以做个5分钟小游戏,静下心来,问自己几个问题——

  如果现在你不缺钱,只有一年生命你会干些什么?

  如果你只有一个月了呢?

  如果你只有一天呢?

  是啊,值得为那些问题劳心劳神吗?

  逃避家人型→8小时内呼风唤雨,8小时外独自落寞。

  心里话:心有千千结,更与何人说?

  病因:有多少驰骋职场的精英人士,面对亲密关系束手无策。毕竟我们花费大量精力经营职场,却很少花时间去学习如何与亲友相处。他们的沉默并非主观意愿,而是被动逃避,或无人倾诉,或无从表达。

   这样试一试

  给家人打声招呼

  如果一个人的沉默不会造成另一个人的不适,这就不一定需要去改变,毕竟有些人本身就更善于用非语言的表达方式;而即使给人造成了不适,也不一定要强迫自己故意去诉说什么,毕竟双方都是平等的,强迫自己有所为,可能滋生更多负面情绪。但是打声招呼还是必要的。会被你的沉默影响的人往往是很亲近的人,他会在乎你的状态,在乎你们之间的互动。沉默之始跟对方打声招呼:我需要一个人呆一会儿,这样不至于让自己太有愧疚感,也能让对方放心由你去。

   此外,对于“沉默者”的家人来说,最重要的是给他营造一种舒适的环境。曾经有这样一真实案例:一妻子向自己的心理咨询师大吐苦水,埋怨自己的老公一回家就窝在沙发里,要么看电视、读报纸,要么直接打呼噜。心理咨询师给的建议是让他躺舒服一点,并要求这位妻子每天回家至少做一件让她老公躺得舒服一点的事情,比如给他送个抱枕,比如倒上一杯茶……并且不让她多说什么。神奇的是,没过多久,这个老公就开始跟妻子有一些交流,更重要的是还会主动邀请妻子出去郊游。

   其实不懂或者不能表达自我的人都是值得同情的。无论男女,沉默其实也是一种无力的呼救,他(她)有困扰、有情绪却不能表达。与其强求其表达,不如给他营造一种舒适的环境,让他(她)知道周围是安全的,自己是被接纳的,当情绪能够自然流露时,这本身就不是一个问题了。






心理态度不同必然导致人格与作为的不同,而且会有天壤之别。


不良的心态是形成不良性格与不良人生的主要根源,一般容易造成胆怯、懒散、虚夸、嫉妒、过分的自我批判、过分的自我膨胀、思想狭隘片面、缺乏兴趣和想象等人格上的缺陷,在对待别人的态度上会有如下的表现:

    其一,对强者或权威一味表示迎合、屈从和依附的态度。
    这不是那种发自内心的敬佩、信任和服从,而是一种没有自己头脑的胆小鬼和奴才
式的态度;当面阿谀奉承,背后又表示不满,一旦地位上升,有点权势和依靠,就象媳
妇熬成了婆子似地变得神气活现。


    其二,对别人采取挑剔、盘查、贬低的态度。对别人的打算和隐私总有一种不可遏
制的兴趣,而且总想把打听到的情况与自己相比较,一天到晚总是窥视别人的一举一动。
对别人的缺点竭力指责,以衬托自己的高明;对别人的优点和成绩嫉妒得要命,以此来
寻求心理平衡。这种人总是庸俗而愚蠢地发泄对别人的不满,主要是为了避免感到自己
的卑微可怜。



    其三,没有自信心的人容易产生攻击性和报复性的倾向。
    因为这种人内心虚弱,在与人发生矛盾冲突的时候,也就必然对别人讽刺挖苦,打
击报复,攻其一点而不及其余,以此来掩盖自己的不良素质,他们往往倾向于自卑或自
负以及庸俗狭隘的斤斤计较。这种人格缺陷既有害于自我发展,也有害于人际关系。


    相反,一个人心理素质良好,具有真正的自信心而不是虚荣心,他不只是自己有信
心,有较高的追求,而且具有充实的文化气质和坚强的人格力量;同时也会实事求是、
宽容大度地认识和对待别人。这样的人,也许不把功名成就、职务地位看作是最重要的,
而是把“真实做人”和“积极生活”这个特征看作是最重要的。内在的充实感和自信心
使他能够坦诚地正视自己,面对现实,以健康而平衡的心态做人处世。因而,他不必也
不会做作地讨好别人,引诱别人,依附别人;他不必也不会挑剔别人,欺骗别人和攻击
报复别人。

    他不需要把自己隐藏在虚情假意的后面,他不需要看到别人吃了亏或是不如自己才
会心安理得,因为他所摒弃的正是自卑、怯懦、庸俗、自负、狂妄、懒散、嫉妒等不真
实、不美好的自我形象,而自觉地追求和表现真实做人、积极生活、潇洒自如的自我形
象。

    人的外部素质是仪表、体态、口才、风度等表现能力与交际能力,也可以概括为口
才与交际。它对于我们驾驭生活、改善人生的重要性怎样估计都不过分。做人处世,有
谁不需要和别人打交道,和别人进行有效的交流呢?而且它是最为经济简便、广泛直接
的信息交流的手段与方式,尤其对于担负组织领导、经营管理、宣传教育、公关文秘、
贸易外交、调查采访、推销服务等工作职务的人们来说,更是一种特别重要的修养与能
力。如今重视口才与交际能力的人越来越多了,但许多人只重视如何掌握方法与技巧,
而不是着重于改变心态,这就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卡耐基早就强调“语言的突破”是
突破心理障碍,发展积极心态。我们应当认准这条规律,口才的问题从敢说到会说,再
到妙语连珠的巧说,都是由心理态度所决定的。









打败焦虑


  手机里“万事如意”的新年祝福虽然还热乎着,生活中的不如意却依然不见少:路太堵,事太多,这个人太难缠,那件事太难办……这些超出控制范围却又躲不掉的事,让我们心急如焚,硬着头皮还得干下去。本刊小编教大家怎么在这失控事态中减少损失,控制焦虑情绪。

  1 趋合焦虑:干不完的活

  人有一种做事要有始有终的“趋合心理”,事情不能一口气干完时,就会产生相应的焦虑。这种焦虑几乎与上班族如影随形:书桌上堆满了文件,电子邮箱里还有几十封未读邮件,笔记本上的“待办事项”已经排到了好几天后。偏偏明天就是老婆的生日,而老板叫你留下来加班……

  很多时候,不是事情太多让人焦虑,而是这些事情太无序。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无序变有序,缩小趋合心理的“管辖范围”:在纸的中间划一条直线,左边那栏写上“今天”必须办完的事情,右边尽量写上明天、下礼拜再做也不迟的事情。每处理完一件事情,就拿出笔把它划掉。这个举动会让你产生更大的动力,迎接下一件需要完成的事情。

  最后,问问自己,这些所有的事情,是不是都是你应该做的,还是因为你的“大包大揽”,导致接下许多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果是的话,你需要做的是温柔地拒绝,或许对方的反应未必如你想象的那么强烈。

  2迟到焦虑:赶不到的会

  迟到,似乎已成为许多都市人开门就要面对的无奈事。在路上经常能看到神色焦灼的赶路人,他们背后往往有这样的场景:早上9点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议,起床后匆忙梳理时担心着变幻莫测的路况,发现自己的手在颤抖;出门后果然一路红灯,眼看手表指向了8时45分,滴水未进的胃开始绞痛,心跳开始加快,感觉自己要坠入一个恐怖的无底洞……

  干着急?错了。其实你有3件事可以做。

  一是问自己一个问题“此时除了焦虑之外,我还能做什么?”这个重要的问句会使我们的心理状态由被动、无助转变为主动、掌控,焦虑就会降低不少。

  二是立刻与会议组织者取得联系,告诉对方自己不能按时到达会场,并真诚地道歉,这样可以让对方明确你的状况,避免因等待你而浪费更多的时间。如果可能,告诉对方你大概能够抵达的时间。之所以需要这么做,是因为你在被“迟到焦虑”折磨的同时,对方也受到“等待焦虑”的煎熬。

  三是在到达会场以后,应该诚挚地向所有人承认错误,不要找任何借口,这样其他人也不会一直纠缠在你迟到的问题上。

  当然,处理完紧急状况后,你还要及时反思。如果这件事情属于意外,就告诉自己“我尽力了,做完了所有能做的事”。但是,“守时”是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原则,偶尔一次情有可原,如果上班、约会经常迟到,就要反省是不是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出了问题。

  3人际焦虑:处不好的人

  追求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的生存本能,因此一旦遇到难缠的人,我们的焦虑指数就会飙升。经常制造噪音的邻居、固执己见的同事、找你借钱的亲戚、粗鲁不近人情的客户、送错包裹的快递员……如此一来,你要不觉得自己“真差劲,这么不招人待见”,一想到要跟他们打交道就战战兢兢,开始愤世嫉俗。

  此时,冷处理最重要:面对这些令人不舒服的情境时,首先要留意自己的反应。一般来说,会有咬牙、皱眉、呼吸短浅等压力生理反应。只要这些压力生理反应还存在,我们的心理情绪就会跟着紧张焦虑,这两者最终造成恶性循环。

  所以,不管在任何时候,碰上难缠、不靠谱的人,不要理会对方的态度,而是要言简意赅、语气平缓地澄清重点问题,这样才能化繁为简。

  最后放下它想一想,为什么这么多事情集中向自己发难?是运气太糟糕,还是自己太容易被激惹?你虽然没有权利决定别人的行为,但你有义务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4成就焦虑:搞不定的事

  事情进展总是不顺利。上个月业绩没达标、驾照考试又没通过、在小商店买东西被人找了假钞、跟家人最近经常吵架……种种令人挫败的事情接踵而来,让你开始自怨自艾,担心接下来的人生该怎么办。

  处理它:首先,避免给自己太多的消极暗示,如“我这一年真背运”,而要改换成:“最近这几件事情让我觉得不顺,这一年里的某些时候运气不佳,而其他的时候,还是可以的,很平安。”其次,学会与烦恼相处:允许其存在,不允许其发展。把失败看作一个分子,而分母则是喜忧参半的漫长一生。最后,给自己的沮丧和悲观留一小段时间,留一个私人空间(如在一个没人打扰的地方静静呆一会)。

  放下它:黎明前的黑暗之所以最黑暗,是因为很多人坚持不到看到黎明的那一刻。中国人讲究“韬光养晦”,上升期可以努力奋斗,那么到了低谷期,就好好反省自身、积攒实力,有时候,挫败也是一种财富。









情绪变化伤害胃肠

    医学家曾借助仪器观察情绪的变化对胃的影响,发现发怒时,胃粘膜充血潮红,胃的运动加强,胃酸分泌增多;与此相反,当感到前途暗淡,忧伤悲痛的时候,胃粘膜变得苍白,胃的运动减弱,胃酸的分泌也减少了;当轻松愉快的时候,胃粘膜的血液循环适中,胃的运动不过强也不过弱,胃酸的分泌不多不少。

    由此可见,人的情绪变化对胃的功能影响很大,长期的不良情绪可引起胃功能障碍,导致胃肠疾病。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空军对伦敦狂轰滥炸,使人们长期处于紧张、惊恐、焦虑、压抑的情绪状态中,这时伦敦居民患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的人空前增多。

    现代医学证实,胃、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等胃肠疾病与情绪密切相关。而良好的情绪,如快乐、向上、满足等会使胃肠保持良好的功能状态,胃肠疾病明显减少。要保持轻松、愉快的良好状态,就要学会调节恐惧、激动、焦虑、抑郁、悲伤、失望等不良情绪。情绪的调节包括以下方面:

    * 改善心理素质。包括提高对人自身的认识,提高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提高对人和客观世界关系的认识。

    * 提高休养水平。培养高尚的情操,树立广泛的兴趣,汲取知识,增长才干,使情感具备倾向性、稳固性、持久性和深刻性。

    * 锻炼自身心理耐力。心理耐力的增强可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对挫折和不幸的承受力。

    * 训练自我调整情绪的方法。尝试用理智思考、适当发泄、转移目标、脱离现场、遗忘过去、超脱现实等方法来控制情绪。










会发脾气更积极


  情绪是一种十分主观的东西,我们很难说一种情绪是好还是坏,即使一些“负面情绪”有时也会带来积极的影响,例如恐惧能够让我们躲避危险、羞愧能够加强我们的道德观念。愤怒也有其好的一面。如果我们了解愤怒的积极一面,那么就可以更好地控制和管理愤怒情绪,并从中获利。


  让人更有动力

  奖励是让我们完成一件事的动力之一,可如果阻碍太大,我们就会放弃,而怒气能够提升我们的动力,让我们克服障碍完成任务。荷兰乌德勒支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在同样面对有利可图的目标时,如果参与者感受到了他人的愤怒情绪,那他将对目标更“执着”。同时,研究人员还发现,如果参与者感受到的是恐惧情绪,那么他将丧失动力。如果你想要提升团队的动力,在给予奖励的同时也可以表露出一定的愤怒情绪,“恩威并重”能够更好地提高团队的斗志。

  是乐观的表现

  虽然怒气是负面情绪,但是容易生气的人却不消极,反而更加乐观。在美国经历了9·11恐怖袭击以后,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对美国民众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想研究一下愤怒和恐惧两种情绪对于他们预测未来恐怖事件有什么样的影响。结果发现,对9·11事件表现出愤怒情绪的市民,预测未来发生的恐怖袭击较少;而对9·11事件表现出恐惧情绪的市民,则预测未来发生的恐怖袭击较多。愤怒的人容易冲动和冒险,其实是因为他们判断潜伏在目前情况中的危机较少,所以才会做出一些大胆的举动。

  增进亲密关系

  如果受到不公平的对待,愤怒是我们首先会感受到的情绪。可以说维持和追求公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愤怒情绪。在男女之间,表达愤怒也有利于维持公平和良好的关系。刊登于《性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的研究显示,在家庭摩擦中,受害者总是比较隐忍,虽然在一连串的事件中感到愤怒,但是都忍气吞声,最终积小成大,摩擦爆发。在两人的关系中,适当地表现出愤怒情绪其实是给对方一个反省和改变的机会。

  加强自我了解

  发怒是一种强烈的情绪爆发,常常是冲动和难以控制的,可能对方一个无意间的举动就令你暴跳如雷,甚至有时候你自己都认为这脾气发得有些莫名其妙,但如果冷静后进行分析,可以通过怒气加深对自己的了解。俄罗斯和美国的一项跨国研究显示,有55%的人,称生气会带来好的结果,而其中有1/3的人表示,这是因为怒气给了他们机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生气后不妨想一想,自己是被对方的什么激怒了?是讽刺、抱怨还是固执,这为什么会伤害到你,你的弱点又是什么?

  减少暴力行为

  怒气可能是暴力行为的前奏,但有时候也能够减少暴力行为的发生。因为怒气常常意味着两个人的关系中存在问题,一旦问题暴露出来,那么就给了双方机会去解决。如果心中有气,却不表现出来,小问题就会酝酿出大祸。我们常常讲“实在忍无可忍想要打他一巴掌”一类的话,就是跳过了用言语来解决问题和抒发情绪这个环节,直接跳到了行动。

  谈判的一种技巧

  有时候,你能通过发脾气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心理学家发现,相比总是乐呵呵的人,我们更容易对爱发脾气的人做出妥协和让步,或者满足他们严苛的要求。当然,想要赢得谈判,也不能光发脾气,还必须有一些策略,例如结合彰显权力。当对方知道你比他更加强大,而且另外的选择也不多时,面对你的怒气,他会做出更大的让步。但如果你处于弱势地位,那么发脾气只会将你置于更糟的境地中。

  如何有建设性地发脾气

  乱发脾气不论对你,还是对他人都是一种伤害,想要让怒气对事情有帮助,那么必须做到以下3点:

  看人发脾气 发脾气时,惹你生气的人必须在场,否则只会让他人对你产生负面印象,始作俑者却对问题毫不知情。

  有理才能发脾气 要有理有据地发脾气,如果你是正确的一方,那么怒气能够让对方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如果你本来就不占理,那么你的怒气只会激怒对方,让事情变得不可收拾。

  有目的地发脾气 意在解决问题,你可以生气地要求对方道歉、修理好东西、尽快完成承诺……但是不要单纯地唠叨自己的感受,这样只会让对方感到厌烦。





判定精神病的四个原则

     鉴于人类大脑的异常复杂性和受科学技术的限制,目前医学上诊断精神病较多还是依赖经验和病史采集的完整性和可靠性。但是,若能掌握以下四个原则,那么,在判定一个人是否有精神病时,一般不会有大的差错。

    一、 思维、情感和行为 一个人在思维、情感和行为等精神活动中的表现难以被大多数人接受,其本人也难以自圆其说。同时。这些精神活动的偏离又是以幻觉、妄想、行为紊乱为主要特征。

    二、 丧失现实检验能力 凡是智力正常的其思想、行为总要受到法规的约束,也就是说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如果忽视这一点,对自己的言行无所顾忌,是非不分,这种现实检验能力的丧失,常常是精神病的重要特征。

    三、 影响个人或周围环境 这种偏离的言行常常严重地影响个人生活、工作,或者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四、 偏离持续的时间 以某个时间为界,精神状态前后判若两人;这种偏离的精神活动要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判断精神疾病都需要具备病程这一观察指标,只有达到相应的病程,才可以诊断为某种精神疾病。例如,抑郁症规定病程需两周以上时间,精神分裂症为三个月。
更多关于“判定精神病的四个原则”的资讯










谁让我的心未老先衰

  衰老,并不只是从皱纹开始,是有一天,你对周围的事物开始感到无趣,是你时常会长吁短叹,感到自己已经落伍了,是你开始沉默寡言,那份激情从你身上消失无踪……这时候,你面对镜子中精致却死气沉沉的脸庞,听到内心隐隐在说:“嘿,你老了。”

  

  人的年龄包括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心理学家把人未老先衰的心理行为表现,称之为“心理老化症”,它与身体健康密不可分,美国一些学者对加利福尼亚州约7000名居民进行了长达9年的调查研究,从中发现:一些孤独感重、心理衰老的人,其死亡率和癌病的发病率均比正常人高出两倍以上。此后,这些学者又对3809名美籍日本人进行调查研究,统计资料表明:心理衰老的人心脏病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出一倍。英国老年医学家在对早衰者的一次调查中发现,约有76%的早衰者在生理衰老之前,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衰老。表现为终日被失落感所困扰,出现忧郁、焦虑、烦躁、孤独、失眠等抑郁症状。

  

  测一测

  是什么偷走了我的心理青春?

  俗话说,人老先老心,心理的衰老将进一步促使机体的衰老,那些未老先衰者总是人未老而心态先老者。虽然躯体的衰老我们无法自控和改变,但心理老化是可以自我调节和控制的,你可以有针对性地修复心理衰老区域,保持一颗年轻的心才是健康快乐的源泉。请根据你的第一感觉,选择“是”或者“不是”。

  A 在周末或是睡前还常常惦记起工作中的事儿

  A 有时会因为心里莫名的焦躁与不安而想要摔东西

  A 经常会有失眠或是睡不踏实的时候

  A 对于自己的方案和想法,最怕听到不满或是相反的声音

  A 总担心人际关系会处理不好或是得罪人

  B 有时喜欢看网上那些血淋淋的图片或是画面

  B 最近吃什么都不香,或是看什么都想吃

  B 除了同事以外,已经很久没有和以前的朋友联系过了

  B 总是开着电视不断换台,耗到很晚才入睡

  B 偶尔身上有一些小的瘀伤或是磕碰,自己根本就不会注意

  C 最怕手机在周末响起,有时甚至都出现“幻听”了

  C 听说半夜12点照镜子会看到鬼,所以一直都不敢照

  C 在浴室洗澡的时候,有时不太敢闭上眼睛

  C 听见周围人在议论某些话题时,就觉得心里不踏实

  C 偶尔会在噩梦里被吓醒,也偶尔会有“鬼压床”的经历

  D 对于朋友或是同事的邀请,总是找理由拒绝

  D 对于一些消极的观点或新闻总是深信不疑

  D 常会嫉妒或是觉得老天爷对自己不公平

  D 常常在朋友或是家里人面前数落同事和领导

  D 觉得最近人际关系好像出了点问题,周围不靠谱的人越来越多




答案揭晓

  在以上20个小题中,请回顾一下,哪一组你所回答的“是”最多,对应以下相关解读。

  A 焦虑操劳:人们在感叹岁月不饶人时说上一句“操心操的”。焦虑就像是在内心世界的一把火,使你陷入没完没了的忙碌和毫无必要的操心当中,最直观的影响是内分泌的紊乱。长期焦虑,不仅会加速生理的衰老,更容易催生出心态上的“老姑婆”。

  抗衰支招:下一次,当你的脑海中再次浮现出与此时无关且让你担心焦虑的画面时,告诉自己深呼吸。然后,马上告诉你的家人或是朋友(注意挑比较开朗的那种人)令你担心的事情,在他们的劝慰下,焦虑自然就会缓解大半了。

  B 麻木应对:“麻木”被看作是一种都市人常用的心理防御方式。能够很有效地令我们忘了自己的需求,在各种负面情绪面前变得百毒不侵,代价则是我们对于正面积极的心理感受也同样失去了敏感性。结果自己的心在不知不觉中“未老先衰”了。

  抗衰支招:抗麻木的一个最直观的调整办法就是尝试着恢复规律的生活作息,强迫自己多运动,给自己做好吃的,找一些好玩儿的活动或是圈子加入进去。

  C 现实惶恐:如今每个为生计打拼的都市人都会缺少安全感——福利没保障,食品没保障,住房没保障……现实依然如此骨感,我们要么让自己阿Q一点,要不就成天提心吊胆、一惊一乍地过活。而关键在于,一个人因为缺乏安全感而总是不够放松,那么绷紧的可能不只是神经,还有脸上的皱褶——人都是“吓”大的。

  抗衰支招:如果你能更好地放开自己,多去结交一些好玩的人或是类似的圈子,多和朋友、同事沟通、打成一片,相信那种心里没底的感觉便会随之消失了。

  D 抱怨不满:年龄越小,眼泪越少。当一个孩子开始抱怨时,他便远离了那个纯净的、真挚的内心世界。对于我们成年人也一样,抱怨只会累积你的心理年龄,把你变成一个“怨妇”。而不满就像是个心理黑洞,你越是抱怨,被它吸走的心理能量也就越多。

  抗衰支招:感受是丰富的,高兴也好,愤懑也罢,都是宣泄的方式,而抱怨则是单一负面的,且加剧不幸福感。因而,渐渐尝试多表达你的感受,而不是一味抱怨。

  

  心理年龄的老化,很大程度上是由自己的心理暗示决定的,

  一旦心理上认为自己老了,你就真的已经老了。

  “心理老化症”在都市中已经渐渐成了一种流行病,有不少本因处于精力最旺盛阶段的中青年人在感叹自己仿佛已至花甲之年:每天顶着巨大的工作压力,无论是精神上还是身体上都很难承受。才不过三十几岁,可觉得自己的心态和精力都像60岁的人了。一脸无精打采的周先生就是其中一位,他今年刚满38岁,可是外表显得十分苍老。他说,自从结婚以后,工作压力剧增,生活节奏也越发加快,这样的“内忧外患”让自己渐渐衰老,“我很累”成了口头禅。妻子建议他外出走走,他竟回答:“年纪大了,走不动路了。”回家后他总呆坐在电视机前不言不语,稍微多问几句话他就会勃然大怒,时不时还会冒出一句:“我反正老了,还不如早点退休。”

  27岁的袁小姐也在不知不觉中加入了“衰老”一族。看到周围的女同事结婚、怀孕、生孩子,或是一个个跳槽,她开始有了老的感觉,总在不厌其烦地回忆往事,每一句话都以“我从前……”开头。“我以前曾有许多兴趣爱好,现在什么都没有了,相反对生活还有些厌恶。”而对于未来,张小姐更是不敢去想,她常会深夜醒来或是失眠,脑子里全都是工作和可怕的未来,更担心的是被炒鱿鱼。

  其实,心理年龄的老化,很大程度上是由自己的心理暗示决定的,如今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对年龄的要求越来越严,缺乏自我调节能力的年轻人很担心变老后,会被炒鱿鱼,结果越这样想心情就越紧张,心理年龄就越易苍老。一旦心理上认为自己老了,身心都会觉得衰老,这种状况长期持续,就会出现身心疾病,如食欲下降、头昏、失眠等情况。





想让心灵永葆青春,我们需要改变的,是自己的心态,

  青春的秘诀在于你能否释放自己。

  给自己五分钟,闭上眼睛,将自己从所处的环境中脱离出来,试想自己是自己生活的旁观者,看着自己扮演的不同的角色:做父母时、与爱人相处时、在职场中打拼时……给自己的角色做一个评估,找到最有活力的自己,写下这个角色给自己带来活力的五个瞬间,这可能是你活力的来源,再找到最倦怠消极时的自己,看看你是否不小心犯了以下的错误。

  角色NO1

  变成孩子上帝的父母

  家庭是一个人停泊的港湾,本应是最放松的状态,是自己活力的源泉。但是,家长的称号所带来的沉重心理负担,加速人的心理老化。殊不知,这只是一念之差。只要停止做孩子的上帝,相信你会活得更年轻。习惯做孩子上帝的家长标准是认为孩子的所有问题都应该由自己负责;自己是孩子的榜样,应该是圣洁、高尚的代表,在孩子面前不能犯任何错误;孩子的一切应该都在我的掌控范围之内。

  这几个标准初看起来,很多人会觉得不可思议,但不少家长或多或少都有些这样的非理性想法。人与人相处是有一个相互弥补的模式,当一个人总扮演解决问题的角色,另一个人则会成为制造问题的人。如果想让孩子健康成长,请给予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自然的成长环境是最现实的方法。与孩子相处的时候不忘询问自己:我是否又在做上帝?这样,能给孩子更大的空间,同时也是释放自己。

  角色NO2

  不会享受当下的女人

  女性在两性关系中表现的比男性更为感性,多愁善感,因此,一般情况下,会深受两性关系困扰并导致心理早衰的基本为女性,她们的早衰往往源于对即将消逝的青春的恐慌,总觉得自己应该更年轻,对现实的无力感让女性害怕、焦躁、抱怨,结果,留在身体上的除了皱纹,还有伤身的负面情绪。检查一下你的内心是不是有这样的念头:女人有青春才能有幸福,或者越年轻的女人越幸福;女人就像口香糖,嚼过之后就没味道了,而男人像酒,年份越久越香醇;失去美貌的女人没有未来……

  先不论这些念头的正确与否,我们都需要明白如果将自己固执地绑在一个难以实现的目标上,除了加速衰老外,别无它用。就像一个人总是跟自己作对,肌肉一定会疼痛。一个人不太接受自己变老的状态,必然不能够享用自己这个年龄段的美好。一个内心充满恐慌的人,即使回到青春的样子,内心也是苍老的。再回顾这几个念头,即使有正确的时候,但将青春、容貌、男人看成是人生的全部,将之与幸福对等起来,却忽视了一些随年龄增大而增多的收获,比如知性、学识、对一个人的把控能力以及对幸福的感知能力,这些都是需要时间积累的。

  角色NO3

  总是处于职场倦怠期的人

  职场倦怠期人人都有,但有些人特别多,如果长期处于倦怠期,也会引起心理早衰。来看看自己有没有这些症状:身体状态不佳;工作总处于吃力状态;容易产生不满情绪;不太打扮自己;总给人需要被保护的感觉。

  如果有了倦怠期症状,也不用太过担心,它同样也是在告诉你,你需要休息,这又回到一个应对压力的老话题了。让自己放松的方法很多,比如去做个SPA,相信每次你都会度过一个带有催眠性质的放松时间,给百忙中的你充电。当然最廉价的方法莫过于进行自我对话:你为什么觉得倦怠?然后用心倾听它的回答:因为我总觉得自己不够好,一直追赶;努力也得不到肯定……心理学相信,问题的答案其实早在自己的内心。

  

  TIPS

  小习惯放慢衰老速度

  一点一滴的小习惯也能帮你保持身心年轻,美国健康专家马克·里伯尼斯博士提出了5个习惯建议,当你拥有了它们,你会发觉自己衰老的速度正在放慢。

  慢吸快呼:经常放松腹部肌肉,做到吸气的长度是呼气长度的2倍。

  学会加餐:拒绝大餐对身体健康是很重要的一环。了解自己的饥饿状态,每2~3个小时吃一小顿饭,对保持活力很重要。

  该睡就睡:认真对待自己的身体状况,当身体发出需要休息的信号时,就上床睡觉。睡眠质量比时间更重要,尽量保持睡眠环境黑暗而安静。选择沉思、瑜伽等呼吸运动帮助入睡。

  随乐起舞:当我们的身体按照音乐节奏运动时,我们的心跳、呼吸也都能在优美的韵律中得到统一。你可以只是随着音乐在卧室中扭动身体,但最好保持每周两次,每次半小时。

  感情交流:放大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出口可有效保持年轻态,通过一些细节维持身心愉悦,试着放大自己的幸福感:订阅一本有关爱心的杂志,在周围放一些漂亮的植物,在墙上挂自己喜欢的艺术作品。





卡耐基经商之道
 

作者:高国政


    卡耐基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和演讲口才艺术家,也是著名的文化企业家,他在经济领域的成功不仅在于出色地经营了自己的企业和人生,而且在于他能将经商术完美 地传授于他人,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成功的企业家。在欧美的工商界,言必谈卡耐基,许多人以参加过卡耐基训练班为荣,借以表明自己所受的无可挑剔的经商智慧教 育。更有一些企业,组织管理人员和员工集体参加卡耐基训练班,并以此作为上岗的合格标志。
    与其他企业家不同,卡耐基不仅白手起家,从一个独闯天下的农家孩子一跃而成为百万富翁,而且他一生都致力于研究和借鉴他人的宝贵经验,包括前人和同时代的 人。因此,卡耐基的经商经验和思想无疑更胜一筹。而与足不出户、闭门研究的企业经营思想家们不同的是,卡耐基又是一个勤勉经营、脚踏实地而有所悟的实业 家,他所展现给世人的经商方法和技巧更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各地卡耐基热此起彼伏、一浪高于一浪的根本原因所在。此书的出版,无疑对 我们了解和掌握卡耐基的经商艺术是有帮助的。
第一章 卡耐基的经商素质论
一 创造成功的基本前提 二 经商成功的心理要素
三 期望赢得争论的误区 四 避免商场树敌的良策
第二章 卡耐基的经商关系学
一 掌握高超的用人之道 二 巧妙地协调人际关系
三 轻松愉快地获得合作 四 恰如其分地保持友谊
第三章 卡耐基的超级经商技能
一 别吝惜自己的同情 二 乐于做事业的恋人
三 待顾客以诚实 四 融热诚于服务
第四章 卡耐基的经商心理学
一 心理胜于技能 二 创新优于求成
三 慎抓每次机遇 四 笑对所有挫折
第五章 卡耐基的经商形象学
一 开发自己的潜能 二 推销自己的形象
三 让别人做你希望的事 四 时刻把好自己的角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