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六章 事事有“余”,做人做事如“弹簧”

 负鹏载舟 2014-06-21

一个有心机的人是深谙进退之道,懂得并且善于利用进退规则,并知审时度势,当进时勇往直前,当退时坚决果断,进退有节,挥洒自如,才能在做事时,把事情做好,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在为人处世中游刃有余,左右逢源。而一个做事成功者的奥妙也正在于此。

想要在事业上一展才华的人,要记得时机没有成熟之前,千万别锋芒太露。要学会能屈能伸。其实做人做事就要如弹簧一样,要懂得事事有“余”。

1.只知进不知退最愚笨

大自然始终有两个力量在平衡,退与进是一体两面,有时以退为进,反而可以达到目标。

现代的人们都是忙碌、紧张、患得患失,很多人都不懂进退之道。所谓:“贪婪是因为只知进,不知退,只知取,而不知舍,只知务多,而不知细腻;只懂功利而不懂理想,生活没有品位,生命没有情操,只有在狂躁的欲望中奔驰。”

所谓:“有退步时须退步,得饶人处且饶人”。地球是圆的,只要坚持目标,你仍然会走到你要去的地方。

“人若只知进不知退,知欲不知足,必有困辱之累,悔吝之咎。”凡事若能知进知退,则可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烦恼,当你冲锋向前时,有时不妨停下来歇歇脚,因为缔造佳绩固然重要,倒不如暂时的退后,然后,再一飞冲天。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战地里的勇将不只是要学会打胜仗,纵然打了败仗,也要懂得如何撤退。身为领导人,不能知晓进退,是无法称得上是勇夫的。诸葛亮的爱将马稷,由于恃才傲物,只知进不知退,导致战争失利,全军覆没,几乎动摇了蜀国的根基。

战场上为了全局的需要,前进与后退乃家常便饭。而如今商场如战场,市场竞争如同打仗,企业都希望自己能一手遮天,在竞争中“常胜”。但市场变化多端,云诡波谲,面对变化多端的市场,企业只有机动灵活,有进有退,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规避风险,降低经营成本,促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英特尔公司是专门生产存储器的,在所有人的心目中,英特尔与存储器是相等的。意想不到的是,日本的一家存储器厂家迅速成长起来,并频频发动削价战,使英特尔连续6个季度出现亏损,公司陷入泥潭,举步维艰,新任总裁格鲁夫临危受命后,力排众议,顶住层层压力,根据市场形势,坚决把存储器的生产线砍掉了,退出存储器生产领域,把微处理器作为生产重点,现在英特尔的微处理器被装进了世界80%以上的PC机。如果当初没有退出的勇气,英特尔公司断然没有今天,恐怕早就关门大吉了。美国的一些优秀公司经理,在大多数情况下,往往对新产品的开发更乐意当第二名,而不是第一名。他们常常采取先退一步的策略,首先使自己处于一个有利之势之后,再去制服对方,以达到以退为进的目的。

江苏常州灯具厂,为了寻求新的发展也曾采取了“退却”战术。几年前,灯具发展很快,尤其生产民用装饰灯具的厂家较多,而江苏常州灯具厂则“你进我退”,主动转向去攻工矿灯具开发,而且这个系列品种还很齐全,很快占领了一方市场,创出了很好的效益。

因此说,进退之道确实是一种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懂得进退,方能出奇制胜。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为了更好地前进而后退,不是胆小鬼的懦弱,而是聪明人的智慧。许多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在以退为进的同时也就从而降低了风险,搞活了企业,占领了市场,减少了积压,赢得了效益,使企业步入了一片新天地。因此,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应根据面临的市场形势,灵活运用进退策略,亦进则进,亦退则退,才是市场颓势下有效的应对之策。

有人认为:退一步,就是软弱无能、落后失败的表现。其实,不然,这是对“退”的一种误解。退,是为更好地进。在战争中,不就有许多以退为进,把敌人引诱进入埋伏圈后一举歼灭的战例吗?在学习上,解方程时,反着用一些运算定律,巧妙地退一步,常常会茅塞顿开。在下跳棋时,适当地退一步,或许可以长驱直入……在以上情况下,“退”比“进”更重要。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光明的前景固然十分诱人,但是如何达到光明的目标,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在这种竞争激烈的时代浪潮中,我们要学会适当地退一步。“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磨刀不误砍柴功”,都形象地说明了在某些时候“退”的必要。只要明白这些道理,那些被人视为“退后者”的,也必将是“后来者居上”。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像一只扑灯的蛾子,只是追求的目标比灯光更诱人。在“扑灯”这个过程中,谁能够没有阻碍地顺利前进?比如说:在战争中,敌人攻势凶猛;在学习上,数学难题解不出来;在娱乐时,跳棋跳不远……这种种情况,都将阻碍前进。当你遇到此类情况时,你将如何去做?是继续进行向前冲,或是干脆放弃?事实上,继续向前冲和放弃都是不可取的。因为毫无顾忌地向前冲,很可能会造成无谓的牺牲。放弃,则会使理想如肥皂泡似的消失。而在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试着退一步。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人生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进退,当依时势而进退,当进则进,当退则退。人生有进退,欲进则先退,正如人走路的第一步是后脚先向后蹬。退而蓄势而待发,所以能壮大,渐进则有所归,亢进终有所伤。有了进退,自然会有得失。

与之相反,我们可以想一想:在万般无奈的笼罩下,你即便是有再大的本事也不能扭转乾坤,那种悲壮的、苍凉的、绝望的复杂心情都会一齐涌来,可以把一个人的意志彻底地摧垮。

所以,只知进不知退者最愚,人一旦到了这样的绝境是非常难以收场的,想要再做点什么也都有些来不及。那么,能不能在此之前就有一个妥善的处置呢?细说起来,在很多的情形之下,只要是计划周密,细致地安排一下还是可以解决的。

当然,我们也要掌握好‘进’与‘退’的时机,切实做到该‘进’时则进,该‘退’时则退,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当征途顺利的时候,应当是勇往直前;出现艰难险阻时,则要暂停或后退一步,以便调整继续前进。

实际上,‘进’与‘退’都只不过是一种表面的现象,就其内涵来看,它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一样的,是为了向一个共同的大目标行进的。而且,没有进又哪来的退?没有退哪来的更深层次的进!

总而言之,只知进不知退是最愚笨的,进退之道是一个即通俗又玄妙的为人处世之道。

2.切忌把弓拉得太圆太满

大家都知道,如果把弓拉得太圆太满,就会折,这也可以说是“盛极则衰”吧,做人做事也是这样,如果在做人做事的时候,到了完全没有回转的地步,等于不给自己留有余地,不但自撤下台阶梯,万一预测或建议错误,就白白地把自己留在半空中,不上不下,不知如何是好。

因此,凡是话说得太满的人,一定表现出极端性格。凡是极端的人,等于基本上不愿妥协,损失掉灵活变通的机会。

世事如棋局局新,局面是会瞬息万变的,不把这种情况预计在自己的做人做事的过程中,很多时候就会令自己尴尬,同样也会令对手为难,不可不防。所以,在做人做事的过程中,切忌把弓拉得太圆太满。

换而言之,就是在待人处事中,万不可把事情做绝,要时时处处为自己留下可回旋的余地,就像行车走马一样,你一下子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方,调头就不容易了。俗话说:“过头饭不吃,过头话不说”,就是这个道理。在办任何事的时候,多使一点“太极推手”的功夫,永远保持一些能够回旋应变的能力。

人生的不快常常是毫厘之得失,半步之短长。世上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生存原则和实际情况,用不着看中别人的议论和评价,也别去干预别人。时刻保持一颗容人之心,凡事给人留有余地。万事不饶人,怨恨别人,不原谅别人,只会使自己更难过,不会给别人带来不良的影响,只有加重自己的负担,使自己不快而已。因此我们就要宽容待人,给自己一点余地,给别人一个台阶,凡事太尽,则缘势必早尽。要学会异地而处,多想想自己的不足。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做事明辨是非,留有余地的人,才是一个明知的人。

对自己和对方都要留有余地,即使最强势的咄咄逼人风格的谈判高手,也会适当留有给自己或对方回旋的余地。万一把自己弄得下不了台,这种尴尬会在谈判双方的心理上导致微妙的变化,甚至影响胜负的天平。除非确信把对方逼到死角对自己有利,自己才能够完全控制对方挣扎的局面,否则一定要给对方留有余地。

每个人都说做事留有余地,但往往却不知这余地有没有限制,如果只是为了算计着明日的成就而留有余地的话,那么这一些余地不谈也罢。因为这一些根本就是一些人在为自己鼓涨腰包儿。而留有余地的话只是一种表现罢了。而我们平时所看到最多的恰恰是这样的一种人最多。而于是人多了自然就受到大众数人的赞成了,因为知道其中奥妙的人都知道,但谁也不想来破坏其中的奥妙。这正是“老少耗子——是一窝的。”

曾有一个人去应聘一家大型企业的城市营销主管,双方谈得很投机,并没有局限在特定的岗位上。由于多种原因,这个人未能获得这个岗位,双方在表示遗憾的时候,也表达了有机会再合作的意愿。一段时间之后,这家企业打电话询问这个人是否愿意出任企业的北方市场主管。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就是留有余地的好处。

即使是您跳槽离开一家不怎么样的企业,也不要将关系搞得太僵。您跳槽之后在奋斗,这家企业也在发展,或许双方就能够在更高的起点上合作,毕竟双方相互都很了解。

一枚硬币的两个面是不相同的,同样,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完全绝对的,任何事物都有两个相对的方面。换句话来说,也就是我们做人不要太绝对,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都要留下些可回旋的余地。

在我国的三国时期,诸葛亮曾经七次生擒孟获,最后却又把他放回去了。有人会说,他很傻,抓一个人费了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最后却“放虎归山”!其实,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就不然了,诸葛亮这样做,不仅给自己留下了余地,也给孟获留下了一条退路,深谙用人之道的诸葛亮知道,想要一个人为国家心甘心愿地效力,就要让他心悦诚服地降伏。果然,在第八次擒住了孟获后,他终于甘心归降认输,诸葛亮此举也成为了一段传世佳话。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留有余地是一种积极的心态。佛家说:“心善如水。”刘墉曾在他的书中写道:“人们往往惊异于太阳的热力,而脚下的大地却有着更令人惊奇的热量。天没暖,大地先暖,所以很多花才会破冰绽放;人情不暖,内心先暖,所以我们能够在尘世做一剂清流。”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往往能替别人考虑许多,因此也时常为他人留有余地,也许他会因为这样而失去些名利或财物,但与此同时,他却获得了对方的感恩,这是比金钱更珍贵的东西。

当然,我们还可以说,留有余地是幸福的另一种表现。就如苏格拉底所说,太过理智反而不是一件好事。生存于这个世界,所追求的不仅仅是人生的价值,美丽的容貌和巨大的财富,还有更重要的朋友、家人和爱人。如果一个人在处理身边的事情的时候过于理智,纵使他得到了他想要的,但他又失去了什么呢?后者的价值显然无法与前者相提并论。试着用感性一点的想法来对待身边的问题吧,这不会让你损失掉什么,相反地,你甚至可能会收获一份很大的幸福!

留有余地虽然只是一个小细节,但是却能决定成败。汪中求在《细节的魅力》中写道:“一心渴求伟大,伟大却了无踪迹,而甘于平淡,认真地做好每个细节,伟大却不期而至。这就是细节的魅力,是水到渠成后的惊喜!”

做人做事切忌不可把弓拉得太满,给自己和别人留有一丝余地,才能让自己在生活中进退自如……

留余,换句话来说,就是不要用尽。清人《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五记了个“四不尽”,即“功不可立尽,官不可做尽,恩不可市尽,寇不可杀尽”。意思是说,功要立尽了,就会功高盖主,皇帝和功臣都会很不安,碰上老实的郭子仪还好,要遇到狼子野心的司马懿,那就免不了一场腥风血雨。而官至极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看似荣耀盖世,其实危机四伏,君臣猜忌,必有一番死斗。高到无官可封的年羹尧,没想到后来一天被降十八级,最后还是被赐死。寇不可杀尽,则有两层意思,一是穷寇勿追,逼得他走投无路,会和你拼命;二是“鸟尽弓藏”,敌寇杀完了,将军谋士们也就死期不远了。这些个“不尽”,固然都有道理,也有效果,同样也是些明哲保身的味道。

另外,与人交流的时候,也要注意留点余地。

例如,在交谈中,有些地方需要赞美对方时,应措词得当,注意分寸,赞美的目的在于使对方感觉到你真的对他(她)的钦佩,用空洞不切实际的溢美之词,反而会让对方有你缺乏诚意的感觉。如一名公关人员热情友好地接待了一位客人之后,得到了“你的接待真令人愉快,你的热情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评价,显然比“你是一位全世界最热情的人”的赞誉会入耳得多。所以,即使是人们普遍乐意听的称赞也要适度,过分的讨好、谄媚则近于肉麻。尤其是对于自己的上级领导,在社交场合更不宜毕恭毕敬地说些奉承话。对晚辈或地位比较低的人,说话时也不能用轻视、冷淡的口吻。

想要使谈话很好地继续下去,可适度地选用一些幽默风趣的语言,或讲一些笑话。幽默的语言,既有趣可笑,又寓意深长,如能在谈话中适当加以运用,不仅能够活跃气氛,而且能够启人心智,吸引听众,达到与人更好地交流和沟通的目的。但凡事都要有个限度,使用幽默语言,讲笑话也要因人而异,要分时间、地点、场合,要有分寸。比如有的人喜欢嘲笑他人的生理缺陷和短处,特别是对男女之间的话题更是津津乐道。其实,这不但不能把自己的风趣和幽默表现出来,反而说明了自己的轻薄与无聊。要知道,优雅的举止风度是以友善和为他人着想这两项原则为基础。这种揭短的“幽默”伤人太深,不但不道德,于己也未必有益。所以一定要注意把握好分寸,说话办事要留有余地。

另外,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很难做到不求人,也很难不被人求,所以无论求别人办事,或是答应为别人办事,还是拒绝他人,都要注意把话说得留有余地。此外,表扬人,批评人,调解事端,解决冲突,应付尴尬局面,调息不满情绪,乃至布置任务,汇报工作等,都应当留有余地。只有留有余地,才能自如的进退。

3.好汉要吃眼前亏

只有那些敢吃眼前亏的人,才是真正的好汉。

以前有句古训曰:好汉不吃眼前亏。确实如此,如若面对凶恶的歹徒,“好汉要吃眼前亏”、“三十六计走为上”当然不错。

但是,如果一个人只为了一己私利、个人性命而不吃眼前亏,去违背道义,完全致真理于不顾,那根本也就没有理由称其为好汉了!

所以说,好汉要吃眼前亏。而且要善于吃眼前亏,敢于吃眼前亏。

敢于受跨下之辱的韩信,倘若与市井无赖以命相搏,显现出自己的才华,或可免受侮辱,但却可能会留下他人嫉妒而死的更残;“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倘若贪生怕死,泻漏共产党机密,或可暂且偷生,但她却决不会成为我们所钦佩的好汉;“过五关,斩六将”的关羽倘若贪恋操营富贵,不顾兄弟深情重义,或可锦玉一生,但决不可能成为人们所钦佩的大英雄。

敢于吃眼前亏的好汉并非面对生命危险不顾性命的一介莽夫。他们是在以眼前之亏等待支援的伏兵。

敢于吃眼前亏的好汉并非面对金钱利益不动声色的亿万富翁。他们是无视眼前之亏正视金钱取之有道的君子。

人生之路,何其漫漫?只有敢于始终坚持真理,坚守道义才是真正的好汗,只有敢吃亏的才是好汉。

吃“眼前亏”不吃以后更大的亏,好汉肯吃眼前亏是为了获得长远利益和更高的目标。

古人云:“好汉不吃眼前亏”,要想“混”好则必须“好汉要吃眼前亏”。

“好汉要吃眼前亏”,因为如果不吃眼前的亏,以后可能会有更大的亏等着你“吃”。

换而言之,也就是说“好汉要吃眼前亏”的目的是以吃“眼前亏”来换取其它方面的利益,这就是“混”出个人样来的基础。但如果与此恰恰相反,因为不吃“眼前亏”而蒙受更大的损失或灾难,甚至把命都弄丢了,未来、理想还从何谈起?

所以,当你在现实社会中碰到对你不利的环境时,千万别逞血气之勇,也千万别认为“可杀不可辱”,而要宁可吃“眼前亏”。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世间一切生命,几乎都是先屈后伸,我们可以看到,草本植物在萌芽之前,不是都屈卷着身子?所有动物在胎腹中在蛋壳里不也都有是屈卷着身子?就连人在母腹中也都是屈卷着身体而生长的。可见,没有屈就不可能有伸,先屈后伸是生命的天性,更是冥冥不可抗拒之天道。

古人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如果面对亡命之徒顶在腰间的利刀枪口要你交出钱包,除了你不要命,否则最好的选择就是破财消灾吃点小亏以屈求全。如果一味强调‘伸’,有时连生命都会不保,还有什么资格和本钱来谈事业谈理想谈未来?试想,春秋时,越王勾践兵败被俘,倘若不忍辱求生,卧薪尝胆,甘心为奴‘身执干戈为吴王洗马’,甚至亲口尝粪,怎能博得吴王夫差的同情被释放回国,最后起兵杀死夫差报仇雪恨?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为达到这些目标为了取得更大的利益,面对野蛮霸道,强权政治,甘受寂寞,甘受白眼,甚至甘愿被社会和亲人的误解,这些都是应该的,同时也是值得的,因为这并不丧失自己的人格,而是在更高层次地显示你的人格力量,更重要的是今天你甘愿忍受某些人不公平的对待,明天你将可能会受到更多人的尊重乃至敬仰,尽可能委屈自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使自己发展、伸长。

另外,再拿求人来说,人生在世不求人是不可能的,俗话说,‘求人三分矮’,你想求人首先就必须委屈自己,放下架子,如果你认为自己脸皮薄不肯‘屈’:那你可能永远也成不了事。脸皮的厚薄只是自己心理的一时感受,最后能办成事才应该是最后的目的,何况脸皮也是可以由薄变厚的。厚黑大师李宗吾说:“起初的脸皮像一张纸,由分而寸,由尺而丈,就厚如城墙了。”又说,“脸皮一厚,就是走到了山穷水尽当乞丐的时候,讨口饭,也比别人讨多点。”的确是这样,“人不要脸,鬼都害怕”。

一天,狮子建议9只野狗同它合作猎食。它们打了一整天的猎,一共逮了10只羚羊。

狮子说:“我们得去找个英明的人来给我们分配这顿美餐。”

一只野狗说:“一对一就很公平。”狮子很生气,立即把它打昏在地。

其他野狗都吓坏了,其中一只野狗鼓足勇气对狮子说:“不!不!我的兄弟说错了,如果我们给您9只羚羊,那您和羚羊加起来就是10只,而我们加上一只羚羊也是10只,这样我们就都是10只了。”

狮子满意了,说道:“你是怎么想出这个分配妙法的?”野狗答道:“当您冲向我的兄弟,把它打昏时,我就立刻增长了这点儿智慧。”

以这个故事为例,狗能够分到一只羚羊就是眼前亏,它若不吃,换来的可能是狮子的利爪。你认为哪个划算?

所以说:“好汉要吃眼前亏。”因为眼前亏不吃,可能要吃更大的亏!

人,不是神,不可能是万能地样样都行、事事皆通,就是会七十二变的孙悟空也难以逃出如来佛的五指山,人总有其局限性,何况幸运之神也不可能与你长相依。所以,一个人,顺利时应扬长避短,能伸能屈,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低潮、困难、逆境,失败,倒楣落难时应收起锋芒,委曲求全,韬光养晦,等待时机,用不变应万变,以图东山再起,千万不可急躁妄为。也就是说凡人欲成其事,只有先屈方能后伸,正如出手打人一样,你必须先向后弯屈手臂才能伸手打得出去。屈是为了伸,以屈求伸,以退为进,是一种很好的做人做事策略。

4.回避锋芒,该装傻时就要装傻

该装傻时就装傻,如果人类一旦进入了一个“完全理性”的社会,也就没有傻可装了,到那时候,你就是有屠龙的本领也是巧而无用了。好在人类不可能进入完全理性的社会,如果当一切的一切都以格式化的方式运转,不成了一部机器了吗?

《史记留侯世家》中有这样的记载:秦朝末年,张良在博浪沙谋杀秦始皇没有成功,便逃到下邳隐居。一天,他在镇东石桥上行走的时候,遇到位白发苍苍、胡须长长、手持拐杖、身穿褐色衣服的老人。老人的鞋子掉到桥下去了,便叫张良去帮他捡起来。张良觉得很惊讶,心想:你算老几呀?敢让我帮你捡鞋子?那个时候张良甚至想拔出拳头揍那位老人,但见他年老体衰,而自己却年轻力壮,便把自己的怒气克制住了,走到桥下面把鞋子给他捡了回来。

没想到这个老人不仅没有道谢,反而大咧咧地伸出脚来说:“替我把鞋穿上!”张良心底大怒:嘿,这糟老头子,我好心帮你把鞋捡回来了,你居然还得寸进尺,要让我帮你把鞋穿上,实在是太过分了!

在张良想破口大骂的时候,又转念一想,反正鞋子都捡起来了,干脆好人做到底。于是他又默不做声地替老人穿上了鞋。张良的恭敬从命,赢得了这位老人孺子可“教”的首肯。后来又经历了几次这样的考验,这位老人终于决定将自己用毕生心血注释而成的《太公兵法》送予张良。

张良得到了这本旷世奇书以后,便日夜诵读研究,使之后来成为满腹韬略、智谋超群的汉代开国名臣。张良克制自己的不快,为老人拾鞋、穿鞋,看上去好像很窝囊,其实,这并不是一个人软弱的表现。明知自己比老人身强力壮,处处礼让,这既表现为对老人的尊重,也表现为对自身品格的完善。张良正是在不断礼让的过程中,磨砺了意志,增长了智慧,最终成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真正的强者总是善于把自己的锋芒隐藏起来,掌握一种外圆内方,绵里藏针的待人处事技巧。让别人的攻击因为没有着力点而不能发挥作用,反之自己只需轻轻一击就可以令竞争对手受到重创。

假装不知,实际上清楚;假装不行动,实际上因不能行动,或将待机而动。

在如今的社会中,几乎一切都讲求协作,尤其是在企业和团队组织里面,很多事情都需要不同专长的人员一起合作才能达成目标。即使是罗纳尔多踢足球,如果协作不好的话,同样也会败在球技不如他的人手上。换而言之,也就是说锋芒的个性不但会损害别人的自尊,还可能会破坏单位的团结。因为锋芒毕露时间长了就会引起一些人的嫉妒,不愿意同他合作:“既然他这么能干,让他自己干去吧。”

当然,做人要回避锋芒并不是说完全不要显示自己的才华。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有时候不显示自己的才华是吃不上饭的。但千万要记住的是,你可以展示才华但不要“炫耀”;你可以表现得很聪明,但也不要把别人都看成是“傻子”。日本有一名撑高运动员曾经连续六年获得世界冠军,并且每年突破世界纪录。后来,有记者问他突破世界记录的秘诀,他的答案让所有的人都感到震惊而又折服:“其实,我第一年拿冠军的时候就能做到今天(第六年)的记录,我之所以能连续打破世界纪录,只是因为我懂得控制自己。”因此说,只有懂得适当地回避锋芒才是明智之举。

唐先生是某名牌大学毕业的,他有着过硬的管理才能和游刃有余的公关能力,但有一个缺点:争强好胜且易冲动。他毕业后分配到一个事业单位,他的领导是很爱才的,所以就把他的缺点都容忍了下了,年方28岁便被提拔为办公室主任。半年后,他像许多南下寻梦者一样,辞职南下“淘金”。

随后,他被珠海市一中型合资企业聘请,负责公司中的宣传工作,当时他自己也这样考虑:应该好好干出一番事业来。刚进企业,写出来的文件颇受老总喜欢,老总多次当众夸奖他。但半年后,跟他一起进来的两个同事都得到了提升,他的位置没有动,于是,他心里不免有了点不平衡,最后,他与人事部门的经理当面发生了一些冲突。

他是这样想的“我豁出去了,不成功,便走人。”冲撞之后,老总找他谈话,意味深长地说:“小唐,请给我一个认识和了解你的机会。”老总准备再考察他一年半载,就准备把他提升为公司的公关部经理。年中薪资调整,他的工资翻了将近一番。这一变化带来的成功和喜悦没能维持多久,唐先生又有了新的不平衡。因为跟他一起进来的同事又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要么升职要么跳槽,而他却依然在原地踏步走。

他觉得耐心和等待是不会有什么结果的,于是又变得任性孤傲。一次休息日公司通知他加班,他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而严词拒绝,给公司高层领导造成极坏的印象,老总终于没有耐心对他进行继续考验了。从此他被打入“冷宫”,他自己觉得无趣,所以又主动地辞职了。

纵使你才华横溢,也要一步步向上攀。如果你显露张狂的锋芒,企图一步登天,那么,你将摔得更加惨重。一个成熟的职业人应该懂得把握自己,懂得不断修整自己的做人处事技巧。

古语说的的确很有道理;“满招损,谦受益。”一个人即使并不自满,而只是才华横溢,锋芒毕露,别人也很容易去攻击他,他当然就会受到损伤。因为你的流光溢彩使周围的人相形见绌,黯然失色,所以,你越能干,事情做得越完美,就越得罪人。也许你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甚至百思不得其解。可事实就是如此,人们完全可以这样想;“都是爹妈生的,凭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

所以,凡事当不那么锋芒毕露,咄咄逼人,使人家感到需要你却不受到你的威慑。

要做到这一点,有时就需要装“傻”了。这就是“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明知故问,给别人一个表现的机会;明明知道他不如自己,也去向他请教;明明自己懂得很多,但把它埋藏在心底,表面上做出一副什么都不懂的样子。有了这些,再加上人家冒犯了自己也不针锋相对地去计较,不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这就不会对他人构成威慑了,反过来,自己也就可以减少一些他人的攻击和中伤了。

因此,回避锋芒,该装傻时就装傻,可以说是做人进退自如的好方法。

5.“吃亏”也是“占便宜”

在人生的历程中,吃亏和受益是一种互为存在、互为结果的东西。一个人不能事事只想着受益,有些事情当时即使真得受益了,最终导致的结果仍有可能是吃亏;我们更不能时时怕吃亏,有些事情当时可能是吃亏了,但事后仍有可能会出现一个受益的结果。天地轮回,平衡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无论哪一个人,无论哪一件事,都不可能有永远的受益,也不可能有永远的吃亏。有一位老干部因收受了两万元钱,而充当了地方黑势力的保护伞。事发后这个老干部被判刑入狱,公职没有了、工资更没有了。这个近五十岁的老干部,每个月拿三千元的工资,正常情况下他可以活到七十岁以上,按每年国家发给他的薪水三万元计算,二十年是多少?三十年是多少?为了区区两万元钱,丢掉了将近一百多万,这样的事情哪个是便宜哪是吃亏,还要细细算来吗?当然,他在收别人两万元钱的时候,他认为是占了很大的便宜。

温州有位商人非常的精明,以“吃亏”赢取信誉不失为一种精明。在陕西铜川开了家机电设备公司,人呼他刘老板。一次,有个老客户来买电器配件。客户火烧眉毛要得急,因为拿不到这个配件,其所在的企业停工一天将损失5万多元。

刘老板找遍了所有的公司,都没这个配件。他安慰客户不要着急,并保证在一天之内一定把货找到。刘老板亲自出马打的直奔西安,谁知西安也没货。于是连夜乘机飞赴杭州,下飞机已是凌晨3点。他付了几百元车费又打的赶往温州老家。

在温州,经过好几周的折腾联系后才买到那个奇缺的电器配件。为了赶时间到温州机场,出租车路过家门口,他没有叫停以探望二老。当他把货交到客户手中时,一看表,正好24个小时。一个300元的配件,顶多赚30元的利润,但刘老板付出的,除受累受饿不说,还付出了3000多元的出租车和飞机票的钱。

客户所在企业第二天敲锣打鼓送来大匾,还带上当地媒体……很快,刘老板甘愿吃亏的事在业内流传,其公司生意也就日益兴隆。

小陈大学刚毕业没多久,就进入了一家出版社,在编辑部工作,他人活泼机灵,又十分热心,同事们都知道,有事就去找小陈,绝对没二话,小陈的口头禅是“吃亏就是占便宜”。出版社的工作一般都是很忙的,老板又不愿增加人手,所以编辑部的人有时还要兼顾一些发行部、业务部的工作。其他的一些人多干一会活总是会提出抗议,怨声载道的。只有小陈像旋转不停的陀螺,却总是乐呵呵的,指挥他做什么事,他很快就会去做。

有时甚至让他做一些搬书、装书的力气活儿,小陈也从来不抱怨,有同事悄悄对小陈说:“图什么呀?又不给加工资,你一个编辑,他这是拿你当苦力啊!”而小陈却只是一笑:“吃亏就是占便宜嘛!”同事们见他这样,只好无奈地摇摇头。

后来,老板支使最多的人就是小陈,他像每个部门的临时助手一样,一时人手不够,连员工都知道可以去叫小陈帮忙。取稿、跑印刷厂、邮寄、直销……所有的业务流程,小陈全都参与做过。

渐渐地,小陈把整个出版社的运作状况都熟悉了个遍,几年之后,他成立了自己的文化公司。那些“吃亏”时锻炼出来的经验,帮了他的大忙,他一上手运作,很快就投入了状态。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有些人说希望在年轻时多经历一些挫折磨难,因为还有再来一次的机会。多干一点,也证明你可以在另一个舞台上表现自己,让你充分发现自己另外一方面的能力,也许你会从中找出更多的机会,你人生的道路也会更多一次选择的机会。

也许很多员工都认为老板是不公平的,但从另一个意义上来说,老板使用一个员工也是一种投资,他指派你去多干一点活,也是在为你提供一次机会,是一种冒险。我们的人生也是一种投资,今天你投入的多,运作得当,将来你就收获得多。如果你不肯投入,不愿付出努力,你注定以后会一无所有。

无论对待哪个人,成功都是最公平的,它不管你吃亏没吃亏,它只知道你付出没付出,它不以金钱作为记量单位,你心智的成熟、人生阅历的增长,在它那里有完善科学的指数,它给你最公正的打分。但机会却是调皮的,它愿意光顾那些吃亏的人,他们的每一次努力都是在一步步地向机会迈近。

吃亏就是占便宜,让我们记住这句话,它将对我们以后的人生,有莫大的贡献。

许立信是移民美国的港人,他曾参与创立machines,2000年该公司出现亏损,翌年被美国纳斯达克摘牌。2001年底许立信以1.6亿美元把machines私有化,公司的运作起死回生,他成为仅次于戴尔和惠普的美国第三大电脑生产商。2002年经许立信游说,Gateway以2.9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machines,在交易中,许立信获利约1.3亿美元。他把获利所得的五成7250万美元(约6亿元人民币)拿出来给公司上至管理层,下至货仓工人约140名员工,平均每个人得到的钱大概是人民币400多万元。有些员工收到奖金后感动得都流泪了,因为一般的老板根本不会这样做。而许立信则认为自己并不是一个慷慨的人。他说,“我已经把最大的那份留给了自己,每个员工都有分享到他们努力成果的权利。”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多数人都是想着如何利己,而许立信不讳言自己的利己——给自己留了最大的一份,不过他在利己的同时兼有另一种美德,那就是利人。懂得利人的人是特别有智慧的人。

智者往往都认为吃亏是福。不管你是做老板也好,还是做生意场上的伙伴也罢,手下的人跟着你有好日子过有奔头,他才会一心一意为你效劳或是合作,因为他知道老板生意好了他才会好;而生意场伙伴同你做生意总能赚得到钱才不会朝三暮四。因为他晓得你赚你的,他赚他的,有钱就该大家赚。做老板的很多人都很抠门,生意人多少要算计。给员工工资福利多一些成本就会加大,当然“吃亏”,给生意伙伴多几个点的扣率利润就会薄些,当然“吃亏”。可你让员工得到了实惠,你有肉吃他有汤喝,你得一分他获五厘,即使他不是全心全意为你,他只是为了他自己该得的那一份,他得到的同时,你不是也收获了很多吗?如果你的生意伙伴知道,同你做生意一定会比同别人做得到的多些,而且不是一次,而是每次,他就没有心生旁意舍你求他的道理。能想明白吃亏就是占便宜,而且能够身体力行,这实在是一种很高的境界。

有的人看起来精明强悍,“宁可我负天下人,不愿天下人负我”是他们做人的宗旨。老是想着捞社会的油水,吃一点亏就大喊大叫,结果反而老是吃别人的亏。他们受不得一点委屈,有一点委屈就四处张扬,结果一辈子受尽了窝囊气;他们总想昂首站在别人的头上,向世上炫耀他是多么了不起,结果他却总是受别人的欺负和嘲弄;他们自以为是其它一切的主人,而结果却比起其它一切人更是奴隶。

然而,也有一些人遇事都愿意自己吃亏,结果世人都愿意让他占便宜;宁可委屈自己也不愿委屈他人,结果凡而能扬眉吐气;向社会只求奉献不求索取,结果却从社会中获得了许多益处;从来不把自己凌驾于他人之上,结果赢得了大家普遍的尊敬与爱戴;从来不与别人争权夺利,结果他没有一个竞争对手,在社会上独领风骚。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想把事事都做得有“余”,做人做事如“弹簧”,就要首先学会“吃亏”!

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