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压岁钱本是“压祟钱”

 一木尚土 2014-06-21

在过年时发压岁钱的风俗,其实流传很久了。在历史上,压岁钱是分两种的,一种是叫“压祟钱”。“祟”是倒霉、晦气、不吉利的意思。孩子永远是大人的希望和未来,给孩子们“压祟钱”,希望能“压祟除邪保平安”。另中一种就是晚辈给老人的,这个压岁钱的“岁”指的是年岁,意在期盼老人长寿。

春节期间,由家里的长辈给未成年或未结婚的小辈发压岁钱,这样的习俗传承至今。可不少人却不知,我国还有过年时由晚辈给长辈发“压岁钱”的传统。原来,我国的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长辈发给晚辈的“压祟钱”,意为压住妖魔邪祟,让晚辈健康成长,另一种是名副其实的“压岁钱”,是晚辈给长辈的,寓意为让长辈健康长寿。

给晚辈的“压祟钱”

基本含义
压岁钱压岁钱
发压岁钱的风俗,其实流传很久了。最早的时候叫“压祟钱”。“祟”是倒霉、晦气、不吉利的意思。孩子永远是大人的希望和未来,给孩子们“压祟钱”,希望能“压祟除邪保平安”。在古代的中原地区,压岁钱还被称为“押岁钱”、“压胜钱”等,意思是相同的,只是叫法不同而已。

古时“压祟钱”是一种外圆内方仿制的小铜钱,用红带子穿过钱孔,打个中国如意结,系上红穗子,可以佩在身上避邪。大人用彩色的丝线,穿过一个个铜钱的孔,串成一条龙的形状。当孩子睡熟后,将“压祟钱”盘在孩子的床脚边,或者放在孩子的枕头旁。据说鬼祟邪恶的东西都是夜晚出来的,“压祟钱”可以镇住噩梦,镇上一年。

汉朝
过年的压祟钱有一个演变的过程。翻阅有关史料, 压祟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朝。那时,中原地区流行的压祟钱是圆形圆孔或圆形方孔的铜钱,正面是吉祥的文字,写着比如“长命富贵”、“吉祥如意”之类的话,铜钱的背面是祥瑞的图案,比如龙凤龟麟、北斗七星十二生肖等。

唐朝
在古代钱币中,这种铸有吉祥文字和图案的铜钱,被称为“花钱”。唐朝时,人们把立春这天定为正月初一,这天,皇宫里的人互相拜贺。当时,皇宫里还盛行春节散钱的习俗,就和发放 压祟钱的性质差不多。只是,那时的民间还没有春节拜年的习俗。

宋元时期
宋朝和元朝时期,正月初一被定为春节,中原地区就盛行起了春节散钱的习俗,并逐渐演变成了长者给晚辈发放压岁钱的惯例。史籍中记载,过年时,人们“以彩绳串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者赐小儿钱,亦谓之压岁钱”。

明清和民国
到了明清时期,长辈总是把压岁钱用红绳穿起来给晚辈。民国时期,方孔圆形的“花钱”基本上取消了,过年时,长辈用红纸包上一些铜钱作为压岁钱给晚辈。后来,货币改为纸币,连号的新纸币就成了压岁钱,蕴涵着长者对晚辈“好运连连,喜事连连”的美好希望,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

给长辈的“压岁钱”

还有一种名副其实的压岁钱,是由晚辈给老人的,岁,就是年岁、岁数。压岁,意在期盼老人长寿。在除夕夜全家吃团圆饭的时候,送给家中年长者表达祝愿老人长命百岁的祝福。

而且在春节给父母压岁钱,也有着特别意义。一方面,子女对父母的回报,这是传统春节文化的核心。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孩子对老人的一种敬畏之心。

城乡差异

在今天,许多来自农村的孩子都有给父母压岁钱的习惯,但在城市反而不普遍。

农村社会结构基本是“反哺式”的,孩子进城打工后,多少会补贴家人,因为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只将工资的10%给父母,在农村就是一笔不菲的收入了。所以在父母生日和春节时,孩子们都会给压岁钱。

但城市家庭多是“接力式”,因为父母有退休金、社会保障等,可以维持一定的生活水准,无后顾之忧,而孩子面对的压力较大,婚姻、住房、事业发展等,因此他们会将剩余资金投向其他方向,很少考虑反哺父母。

给长辈发压岁钱的必要性

过年给老人“压岁钱”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这是晚辈对长辈的回报,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孩子对老人的一种敬畏之心,在生命教育越来越缺乏的现代社会,这可以呼唤人们的尊重意识,应大力提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