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晚期盛酒器皿天全,传1920年于湖南省桃源县漆家河出土,器身于2001年在纽约艺术品拍卖会上以924.6万美元拍卖成交,藏家不详,器盖现藏湖南省博物馆,原器身通高63.6厘米,器盖通高21.5厘米。 该器形体高大、富丽堂皇,四角和四面中间共饰八条粗大扉棱,以云雷纹衬地,以兽面纹为主纹,空隙处填夔龙纹,在主纹和扉棱上再饰云纹,器口铭有“皿天全作父己尊彝”八字,故名“皿方罍”。 皿天全方罍 整器雄浑庄重,透出中国青铜器铸造鼎盛时期的高超技艺和摄人心魄的气势,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方罍中最大、最精美的一件,堪称为“方罍之王”。 罍(读音:léi,读作“雷”)是商朝晚期至东周时期大型的盛酒和酿酒器皿,有方形和圆形两种形状,其中方形见于商代晚期,圆形见于商朝和周朝初年。从商到周,罍的形式逐渐由瘦高转为矮粗,繁缛的图案渐少,变得素雅。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常提到罍,《诗?周南?卷耳》:“我姑酌彼金罍”,金罍即是青铜罍。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姑且斟满那酒罍。”罍在中国古代常被用作重要的礼器,在王室和贵族的盛大宴会上,罍是必备的酒器,其基本形制有圆体和方体两种。 根据资料考证,青铜罍诞生于商代晚期,很快便为代之而起的青铜所代替。由于青铜罍流行的时间短,数量少,尤其是方体罍,更是十分稀少,兼之距离我们有4000多年,能保留到今天的,已十分罕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