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男不如生女的时代尴尬

 乡下老太 2014-06-22

 

生男不如生女的时代尴尬

 

端午节早已远去,但是关于端午节的事儿,我还是想说一说。

 

上个星期四回家,进门没多久,奶奶就给我讲起了端午节的事儿。她说:“过节就只我们家没人来;二爷爷的女儿来住了两天,也没进我家门;他小女儿在外打工,也没来;我自己的女儿嫁那么远,只正月来一下。……过节就只我们家没人来。”

 

虽然,这已是端午节后三天的事情,奶奶说话的时候,神情已然是那么低落。是啊,老年人,哪个不图个热闹,哪个不渴望得到重视与尊敬。而我们家,在端午节假日的几天里,也就只有我将近六十岁的老父亲和八十岁的老奶奶在家里相互“敬重”,寂寞人对寂寞人。

奶奶女儿嫁得远,不来早习以为常。我的父母亲又没有生女儿,只生我和哥哥兄弟两个。哥哥常年在外,中途基本不回家。我呢,在家里工作,一个月也最多回四次家。

 

而中华民族的节日传统呢,似乎所有的传统节日都成了“岳母节”、“岳父节”。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鸭,身上背着个胖娃娃。这是媳妇们回娘家的场景描述。一般来说,媳妇去娘家,这儿子都是要跟着去的。因此,每每过节,没生女儿的人家就未免有些冷清了。

 

    于是,逢年过节,作为儿子的孝敬自己父母的事情每每都被淡化掉了。更何况,作父母的对自己的儿子从来都不争什么。但是,岳父岳母家就不同了,不争礼物贵重的也会争个形式。忽略自己父母,很少人说你什么?忽略岳父岳母,你的名声就会远扬。就这么一代又一代,一年又一年,自己儿子热闹的永远都只是岳父岳母家。虽然有些以偏概全,但是这也是事实啊。

 

特别是新的时期,很多人家的儿子媳妇都出外打工。但是这礼数却还不能少,作父母的也就只有代儿子媳妇孝敬之。中国古老的传说都是养儿子享福——多子多孙,多福多寿嘛。不知道古来怎么样,反正当今社会却似乎不是这样,为人父母的享受女儿的福分似乎远远大于儿子的。

 

讲这过节的礼数问题,还只是小气话。君不见当今社会那一家不都是在为儿子而奔命。读书啊、取媳妇啊、房子啊、车子啊、票子啊,还有带孙子孙女啊!在儿子面前,做父母的从来没有一刻清闲来享享清福。

 

还记得我们单位去年退休那位同事,辛辛苦苦教书四十年,其夫人赚得钱还不算,也就仅仅只是为小儿子凑够了在省城买一套房子的首付。还有大儿子还是光棍一条,在等着他。

 

因此,退而不休,也就成了许多中国老年人的工作现状。我的那位同事敢休闲下来吗?他不是这样的人,也不敢。于是,还没有退休,他就让其儿子在省城给他找了一份工作——做小区保安。为了那点钱,退休了,还要日班夜班的熬。虽然没有任何抱怨,但这确实是很多中国父母的悲哀!

 

辛苦是辛苦,不过,由于古老的思想,生儿子已然是很多中国父母的愿望。但是也有进步,不愿多生儿子,一个也就足够了。生个儿子最少都要准备一百万,多少人又有一生能赚两个一百万的能耐呢?

头胎生了儿子,二胎就不敢轻易生的原因就在于这儿。压力山大——生一个儿子,就是无形中在自己的背上安置了一座大山。

 

时下虽不说到了白居易所说的“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的程度,但是“生男不如生女”应当也是很多人心中不争的事实。操劳一生的父母真正享受儿孙福的日子又有几何呢?唯有操劳罢了!唯有惦念罢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