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慢性疼痛的康复

 农村老土 2014-06-22
核心提示:    一般将持续一个月以上的疼痛称为慢性疼痛。  评估慢性疼痛:  直接的疼痛评定标准:功能障碍、痉挛、运动范围、平衡
  康复医学网www.):慢性疼痛的康复

   

  一般将持续一个月以上的疼痛称为慢性疼痛。

  评估慢性疼痛:

  直接的疼痛评定标准:功能障碍、痉挛、运动范围、平衡、坐位,站立及行走、轮椅处理、辅助步行、水肿、做家务、日常生活、沟通与言语、以及认知、人格特性

  间接的疼痛评定标准:1、数字分级法(NRS)2、疼痛程度分级法(VRS)3、目测模拟法(VAS化线法)4、特殊人群的疼痛评定(儿童、失语、意识障碍、精神障碍、痴呆等)

  慢性疼痛的康复治疗的基本原则是在WHO癌性疼痛三阶梯止痛原则基础上的综合治疗。1、明确疼痛的 病因、性质、部位、影响因素、伴随症状。2、评估疼痛强度。3、权衡治疗手段,提供最理想的止痛策略和方法。4、尽可能长时间采用非介入治疗、按阶梯给药、联合治疗、绝对不用安慰剂。5、根据治疗发挥作用的时间、固定治疗和疗程治疗。6、根据患者的爱好和耐受性、个体化选择治疗方法、个体化确定治疗剂量。7、使用止痛药时要考虑药物对疼痛、躯体症状、心理、社会、精神、文化因素的影响,配合使用辅助用药。8、疼痛可发生在疾病的任何阶段,所以要注意疼痛的发生机制和对疼痛的再评估,注意调整治疗方案和剂量。

  疼痛与许多疾病和反应及组织损伤有关,可来自躯体组织炎症、神经结构或功能损害和精神心理紊乱,它是人体的一种感觉与体验,同时伴有不愉快的情感改变。

  慢性疼痛往往病因复杂,不能象急性疼痛那样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病人精神痛苦并严重影响人的正常生理和心理功能,因此慢性疼痛不仅仅是医学问题而且也是社会问题。

 疼痛久治不愈可引发忧郁症,但有些疼痛本身是严重忧郁症的特有症状,医生对慢性疼痛的及时治疗可预防其转变为伴有心理和神经生理障碍的“慢性疼痛综合症”。

  在治疗中不仅需要运用药物和医疗的综合措施,还应该强调生理及心理功能恢复等多学科综合治疗,要了解社会和心理因素对其病理生理的影响,考虑病人的心理要求,让病人理解长期不活动会导致身体退行性变、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而体力活动和锻炼是恢复肌力与机体调节能力的重要过程,一些家庭成员过份的关心及注意会加重病态行为如卧床、呻吟等。局部的致痛物质,如肌筋膜炎或血管堵塞缺血或神经受压等,产生刺激讯号经感觉神经传入,通过脊髓后角投射到丘脑和大脑皮层产生疼痛;而长时间的精神紧张或植物神经调节紊乱可致组织肌肉痉挛缺血,引起或增加中枢或外周局部的疼痛物质或感受阈值,如头痛、肌筋膜炎、结肠炎和交感反射性萎缩症等疼痛。疼痛使血液中应激激素剧烈增加、血管收缩、血压和血糖升高,治疗疼痛不但可缓解疼痛,还解除了血管收缩和肌肉痉挛,促进了全身血液循环和局部营养,使病变部消炎消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