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别山还有数十万兄弟姐妹在那里

 昭忠祠 2014-06-22
在抗日战争中,有牺牲就会有负伤,仅桂军在湖北、安徽、河南等省身负重伤的将士,再不能参加战斗的,就有数万之多,在这些将士中抗战结束后,多数人并没有回到广西老家,他们哪里去了?
    1990年抗战胜利45周年之际,我随几个老前辈及几个后人参加了重走抗战路,寻访战友的活动,这才解开伤残士兵没回广西的迷。我们去了罗田、浠水、英山、麻城等湖北省大别山区县份。大别山地区横跨河南、湖北、安徽,说是山其实很多地方和广西的一些大丘陵地带一样,有大山的地方并不多,我只知道信阳和湖北交界的地方山挺高的,再还有天柱山。据老兵们介绍抗战时期,大别山区过去可不是现在这个样子,那时到处是参天大树灌木丛生,抗战期间全国军队,仅有桂军换装,全是草绿色的,日军距离你五米都发现不了,要不然日军就不感到大别山恐惧了。
    大别山里的农村起得名字很怪,小山坳叫冲,小山坳下面村子叫畈,冲是小村子最多不到60户人家;畈就不同了有200户以上。要不然就以姓氏叫村名字。临去之前,听老前辈介绍那里的自然村基本上都有广西兵落户,甚至有的大村子里有20-30个广西兵落户。哇这么多广西兵不回家??几个年轻人都在追问。看到老前辈挺难过的,大家都不出声了。那年我的工资每月只有一百多,我买了一百个广西的绣球做礼物,来回的差旅费用是台湾回来的老兵赞助。
    大别山里的广西老兵年龄层次六十多至七十多岁,当年我们去的时候还能见到。他们的生活条件是很艰苦,毕竟大别山区当时还是国家级贫困地区。他们视乎过惯了那里的生活,对身边发生的任何事情都不关心,过着无忧无虑的简单生活,村里对所有的桂军伤残落户的军人都很尊敬,广西兵都会说本地话了。广西人的勤奋、耐劳精神,感染着这里的民众。他们从来都不把自己参加过的抗日向人们叙述,把当兵打仗想得很简单,那就是保家卫国,哪个爱国的中国人都能做到。
    见到的桂军后代女孩时,我把带的绣球送给她们时,她们都是一阵惊喜对绣球爱不择手。那时电影《刘三姐》已经在那里放映了多次。可她们还在不断地要求电影队来放映《刘三姐》,在她们的心目中遥远的广西是那样的美,那样的思念。那里有自己爷爷奶奶,太爷太奶,多么想跟老人回一趟老家广西!!!

    回到广西后我又问了几个老前辈。他们是这样说当时打仗伤残的士兵,是军队最大的拖累,照顾不好直接影响作战官兵的士气。把他们送回广西是不可能的,即使是能送回广西不但增加后方经济负担,长期抗战最要紧的是兵员补充,如果这么多的伤员回去,只能是增加了后方对战争的恐惧感。所以抗战一开始五战区,就对所有战场上负了重伤,治疗后不能返前线的将士做了具体安排,由部队和地方妥善安置。这个规定下来后,开始执行阶段是有一些困难,随着抗战时间的推移。广西军人严明的纪律和爱民的举动,以及有学生军女战士以身作则,感动了当地百姓。这才踊跃接受这些伤残士兵,使其在当地安家立业。这就是抗战时期广西残废军人到哪里去的事实依据。
    抗战后当第一批退伍战士回广西是时,行装里都装有一些照片,这些照片是部队政工处到已经成家的士兵家里照的全家像,让战士们先带回家,就近送给他们亲人的。很多家庭并不知道他们的孩子负伤,看到照片上的孩子已成家又有了孙子,这才放心许多。六十多年过去了这些伤残老兵已经有了第三代后人,大家可以算,看大别山区是不是我们还有数十万的广西兄弟姐妹在那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