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三仁汤

 神医图书馆318 2014-06-22
三仁汤,一方出自清朝的《温病条辨》,是祛湿剂中清热祛湿的方剂,有宣畅气机,清热利湿的功效,可以主治湿重于热之湿温病。可见的症状有:头痛恶痛,身重疼痛,胸闷不饥,午后身热,面色淡黄,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 本方共有8味药组成,分别是:杏仁,白寇仁,薏苡仁,半夏,厚朴,滑石,通草,竹叶。

  三仁汤(盗汗眩晕,头痛耳鸣,胸闷脘痞,梅尼埃病,湿温初起,头痛恶寒,面色淡黄,身重疼痛,午后身热,胸闷不饥) - 中医粉 -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方 名: 三仁汤 
  处方来源: 清·《温病条辨》。
  处方:杏仁五钱、 飞滑石六钱、 白通草二钱、白蔻仁二钱、 竹叶二钱 、厚朴二钱、生薏仁六钱、 半夏五钱。因内含:杏仁、 白蔻仁生薏仁,取名为“三仁汤”。
  功 效: 清利湿热,宣畅气机。
  主 治: 湿温初起,头痛恶寒,面色淡黄,身重疼痛,午后身热,胸闷不饥等症。 
  用法用量:以甘澜水八碗,煮取三碗,服一碗,日三服。


配伍要点

  药用辛开苦降淡渗以宣上、畅中、渗下,使湿热之邪从三焦分消,调畅三焦气机。
  用药禁忌: 杏仁用量不宜过大,常用量为15g,过量后易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


药理作用

  三仁汤(盗汗眩晕,头痛耳鸣,胸闷脘痞,梅尼埃病,湿温初起,头痛恶寒,面色淡黄,身重疼痛,午后身热,胸闷不饥) - 中医粉 -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1.探讨三仁汤对脾胃湿热证、湿偏重证大鼠模型尿液中AQP2的调控作用。方法:选用清洁级SD大鼠32只,将其随机分成4组,每组各8只;正常对照组:正常温度、湿度下予以普通饲料喂养;湿热组:在湿热环境下予以肥甘饮食饲料喂养;湿偏重组:在湿热组饲养的基础上灌服北京产二锅头;三仁汤组:在湿偏重组饲养的基础上予以三仁汤;采用Bradford方法测定各组动物尿液中AQP2的含量。结果:AQP2含量湿热组、湿偏重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三仁汤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湿偏重组与湿热组比较也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三仁汤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仁汤对湿热证、湿偏重证大鼠尿液中AQP2的降低有调节作用,能较好地恢复AQP2在机体内的含量至正常水平。
  2.将三仁汤拆为"三仁"组和残方组,分别观察对湿阻证大鼠肺组织提取物心钠素(ANP)、肠粘膜Na<'+>-K<'+>-ATPase和尿量及尿中Na<'+>;、K<'+>;浓度的作用,结果显示:"三仁"能显著升高ANP(p<0.01)、Na<'+>-K<'+>-ATPase(p<0.05)、尿量(p<0.05)及尿中Na<'+>;浓度(p<0.01),而对K<'+>;无影响.提示:通过提高ANP从而排Na<'+>;利尿,以及促进Na<'+>-K<'+>-ATPase功能可能是三仁汤"祛湿"的作用机制.


临床应用

  1.急性黄疸性肝炎:用本方去半夏、厚朴、滑石,加丹参10g,茵陈、虎杖各15g,重症时剂量加倍,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本病72例。结果:痊愈64例,显效7例,无效1例。
  2.胆囊炎:以本方为主方,畏寒口苦者加柴胡、黄芩;胁痛者加延胡索、郁金;腹胀呕吐者加藿香、佩兰;黄疸者加茵陈;厌油腻者加山楂、麦三仁汤(盗汗眩晕,头痛耳鸣,胸闷脘痞,梅尼埃病,湿温初起,头痛恶寒,面色淡黄,身重疼痛,午后身热,胸闷不饥) - 中医粉 -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芽、神曲;大便难者加枳实。水煎服。治疗本病38例,其中急性胆囊炎18例,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20例;合并胆管结石7例,合并胆道蛔虫5例。中医辨证属于湿热中阻,三焦不利者。结果:痊愈15例,好转23例。
  3.急性卡他性中耳炎:用本方为主(杏仁、竹叶、半夏各10g,白蔻仁、厚朴、通草各6g,滑石、薏苡仁各20g),伴鼻塞者,加麻黄、菖蒲;中耳腔积液较多者,加泽泻、车前子、葶苈子。水煎服。治疗本病110例,其中发病年龄最小5岁,最大67岁,以青壮年为多;病程最短3日,最长不超过3个月。结果:痊愈66例,显效17例,有效19例,无效8例。本组病例服药最少4剂,最多21剂[3]。
  4. 急性高山反应:用本方为主(杏仁10g,飞滑石20g,白蔻仁6g,白通草6g,生苡仁20g,淡竹叶6g,厚朴6g,半夏10g),脉儒数者加北沙参;先感冒而后进入高原者加柴胡、防风各10g;通宵不寐、心动悸不安着加五味子6g,丹参10g,夜交藤20g;衄血严重者去半夏,加白茅根、旱莲草;咳甚者加葶苈子、川贝母;胸闷甚者加瓜蒌。水煎服。治疗50例乘飞机急速进入拉萨而致急性高山反应患者,其中男性31人,女性19人;年龄最大57岁,最小4岁,其中20-50岁42人,占全部病例的84%。
  疗效标准:痊愈:患者服药2剂后(48小时内)主要症状基本消失者;显效:服药2剂后(48小时内)主要症状大部分消失,服药4剂后(96小时内)主要症状基本消失者;有效:服药4剂后,自觉症状减轻,但主要症状仍存在者;无效:服药4剂后,主要症状未得到缓解或加重者。结果:痊愈39例,显效6例,有效2例,无效者3例,痊愈率为78%;总有效率为94%[4]。
  药理作用: 主要有抗菌,解热,止咳,止吐,利尿等作用。
  1.抗菌:厚朴对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百日咳杆菌、枯草杆菌均有抗菌作用。
  2.解热:薏苡仁可使酵母混悬液引起致热的大鼠体温降低。
  3.止咳:杏仁、半夏有止咳作用。
  4. 止吐:半夏具有止吐作用。
  5. 利尿:竹叶有利尿作用。


相关信息
汤头歌

  三仁杏蔻薏苡仁,朴夏白通滑竹伦,水用甘澜扬百遍,湿温初起法堪遵。
  趣味记忆法:三仁(人)朴(扑)通滑竹夏(下)


方解

  君:杏仁—苦辛,宣利上焦肺气,气化则湿化。
  白蔻仁—芳香化湿,行气,调中。
  生薏仁—甘淡,渗利下焦湿热,健脾。
  *三仁合用,能宣上、畅中、渗下而具清利湿热,宣畅三焦气机之功。
  臣:半夏、厚朴—辛开苦降,化湿行气,散满消痞。
  佐:滑石、竹叶、通草—甘寒淡渗,利湿清热。

 三仁汤是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创立治疗湿温病的代表方,由杏仁、薏苡仁、白蔻仁、滑石、白通草、竹叶、厚朴、半夏组成,具有宣畅气机、清热利湿之效原方用于湿温初起,邪留气分,湿盛热微,头痛恶寒,身重疼痛,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者.三仁汤现在被广泛用于慢性胃炎、慢性肾炎、急性发热、慢性肝炎等疾病的治疗.笔者曾在四川省中医院冯培民副主任医师指导下,运用三仁汤加减治疗脾胃相关疾病,疗效显著,

【关键词】  三仁汤 临床应用
三仁汤来源于《温病条辨》,是治疗湿温病的代表方。《温病条辨》明确地记载了三仁汤的主治与证候:“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名曰湿温……长夏深秋冬日同法,三仁汤主之。”三仁汤组成为:“杏仁五钱,飞滑石二钱,白通草二钱,白蔻仁二钱,竹叶二钱,厚朴二钱,生薏苡仁六钱,半夏五钱。”其配伍显示了宣上、畅中、渗下相结合三焦同治的特点,这也是临床各科治疗湿浊内阻、湿重于热的根本法则。笔者运用三仁汤加减,灵活运用,辨证施治内科杂症,获益匪浅。
    1  临床验案
    1.1  盗汗  患者,女,49岁,于2006年10月19日初诊,一个月前,患者因丈夫突然病故,出现夜寐出汗,不寐、烦躁、纳少。曾到过省某医院就诊,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给予己烯雌酚和安定治疗后,症状改善不明显,故前来我院要求中药治疗。症见盗汗,汗后淅淅恶寒,一身困倦,同时伴有心烦、胸闷、口干苦、善太息、大便干结2~3日一行,纳呆、舌红苔黄腻,脉数而有力。患者形体偏胖,平素喜食肥甘之物。证属湿热内蒸以致盗汗。治宜清热利湿,宣化气机。方用三仁汤加减:杏仁15 g,薏苡仁30 g,蔻仁15 g,滑石30 g,通草10 g,厚朴10 g,法半夏10 g,枳壳10 g,竹茹10 g,瓜蒌仁10 g,黄芩10 g,栀子10 g,牡蛎50 g(先煎)。服用5剂,心烦胸闷均止,盗汗减轻,大便通顺,舌淡红苔黄微腻,脉略数。又继服3剂,盗汗止,心情愉快,随访1年,盗汗未复发。按:盗汗是临床杂病中较为常见的一个病证,寐中汗出,醒后即止称之盗汗,多属于阴虚之证。而本案盗汗由湿热所致。病性属实,湿热熏蒸,入于阴分,阴液不得内守,被逼外出所致。因此在治疗上清利湿热。湿化而热无所附,热清而湿无所存。故用三仁汤治之。方中杏仁苦辛,轻开上焦肺气,气化则湿亦化,蔻仁芳香苦辛,行气化湿;薏苡仁甘淡渗利湿热;法半夏、厚朴,行气除湿;滑石、通草增强渗利除湿之功。组成轻可去实的方剂,用于湿热盗汗,故奏良效。
    1.2  自汗  患者,男,45岁,于2007年8月27日以“多汗、失眠、腹泻”收入医院干部病房。因住院治疗多日,疗效不佳。目前患者可见一身自汗出,尤以头面、胸背部为甚,动则益甚,一旦吃饭、喝水立即全身自汗出,故心中焦虑,一身酸软,纳少,小便黄而少,大便稀而不成形,少寐,舌红苔腻,脉濡。辨证属湿热阻遏气机,郁而化热,熏蒸津液而致。治宜调理三焦,宣畅气机而解除湿热。方用三仁汤为主,佐以收涩止汗、解郁之品。药用:杏仁15 g,白蔻仁15 g,薏苡仁30 g,滑石30 g,厚朴10 g,法半夏10 g,竹叶6 g,白通草6 g,龙骨50 g,牡蛎50 g,郁金15 g,酸枣仁25 g。同时保持水和电解质平衡。服用3剂后腹泻止,自汗及失眠明显改善,舌淡红苔微腻,脉濡。又继服4剂以上诸症皆消失,痊愈出院。按:自汗分为营卫不和、肺气虚衰、心肾气虚、热郁于内等四类证型,并分别主以桂枝汤、玉屏风散、保元汤或芪附加味汤以及竹叶石膏汤加减治疗。但本案临床见证则与上述各类证型情形迥异,无以上各类型的见证,反而有湿热之象,因此从湿热辨治而治验。自汗之症,乃是水液代谢功能障碍所致,而《素问?灵兰秘典论》云“三焦者,决渎之管,水道出焉”,因此本病病位在三焦,分属肺、脾、肾三脏,治疗当以调理三焦为关键,分治三脏,并引水液自下焦膀胱而出,则邪去汗自止。而三仁汤主治诸证则以三焦气化受阻为病机之关键,侧重于宣畅气机而解除湿热、三焦并调,佐以淡渗清利之品,引湿热下行,则诸证自解。正合此类自汗病例之病机,再根据具体病情佐收敛止汗之品,则汗自止而效立显。
    1.3  眩晕  患者,女,36岁,2007年10月25日初诊。眩晕不能站立2天。2天前不明原因出现眩晕,伴头痛耳鸣,胸闷脘痞,心悸,呕吐,腰膝困重,舌淡苔黄白微腻,脉濡缓。体检:体温、血压、血尿常规均正常。西医诊断为梅尼埃病,中医诊断为眩晕,证属湿热阻滞,气化失司。治以宜渗三焦,清热利湿。方以三仁汤加味:杏仁10 g,薏苡仁30 g,白豆蔻10 g,枳壳10 g,法半夏10 g,竹叶10 g,白术20 g,滑石30 g,厚朴10 g,通草6 g。服用2剂呕吐、心悸止,又继服3剂诸症消失,随访1年无复发。按:梅尼埃病属中医眩晕范畴,病因多端,风、火、痰、湿皆可致之,但以痰湿多见,《金匮要略直解》云:“清阳出上窍,支饮留于气分,则上焦之气浊而不清,清阳不能走于头目,故其人冒眩也。”湿停三焦,清气被遏,头空失济,眩晕乃作,可见湿浊是致病之源。方以三仁汤宣化三焦之气,辛开肺气宣达于上,芳化燥湿降化于中,甘淡渗湿利窍于下,故能收效。
    2  讨论
  三仁汤以三仁为君药[1]。其中杏仁苦温宣畅上焦肺气,使气化则湿化,此即宣上;白豆蔻辛温,芳香化湿,行气宽中,宣畅脾胃,转枢中焦,振复运化水湿之机,此即畅中;薏苡仁甘淡寒,利湿清热而健脾,疏导下焦,使湿热从小便而去,此即渗下。三仁分入三焦,宣发肺气,以开水源,燥湿化浊以复脾运,淡渗利湿以疏水道,使气机宣畅,湿去热清。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方中配伍滑石、通草、竹叶甘寒淡渗,利湿清热,疏导下焦,使湿有出路,其中滑石兼能解暑,竹叶轻灵透发,既可利湿,又能清透湿邪所化之热,使热透于外,湿渗于下,三药共为臣药。半夏燥湿和胃,厚朴行气化湿,二药可使寒凉之品清热而不碍湿,共为佐药。本方药性平和,无湿燥辛散太过之弊,有宣上、畅中、渗下,上下分消之功,寓启上闸,开支河,导水下行之理,可使气畅湿行,暑解热清,脾运复健,三焦通畅,诸证自除。以此方所治之病均具有湿热或痰湿证的共同特点。临床上不仅要重视主证,而且更应注重兼证的变化。尤其观察舌脉变化是辨证施治的重要环节。《辨舌指南》说:“辨舌质可决五脏之虚实,视舌苔可察六淫之浅深。”舌质淡,苔白厚乃湿浊内盛,阳气被遏所致。舌质红苔黄腻,乃脾胃湿热,气聚上泛之候,脉濡缓或濡数主水湿和湿热,脉滑数为痰热。由此可见,观舌切脉是诊治本组病例的重要依据,也是疾病发展变化及预后转归的主要标志。应用三仁汤治疗内科杂症,既要遵循于古方,又不能拘泥于古方,要根据邪居部位辨证施治。湿郁上焦以芳香化浊为主,湿阻中焦以苦温燥湿为主,湿困下焦以淡渗利湿为主。同时也要根据兼症而具体加减,但化裁不宜过多,以不失古方用药原则及整体功效为则。总之,应用三仁汤加减,治疗内科杂症,贵在辨证精辟,立法准确,配伍严谨,才能收到良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