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大量的资讯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虽然已经养成了筛选的习惯,往往还是在新作的修改中受其影响,多少都会加一些元素进去。往往就是这些后加的元素,几年或许几月后成为我作品的遗憾,然而却总是犯同样的错。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很简单:自己的设计语言不够成熟,而且弱小的连自己都说服不了的程度。昨夜看了这组图案后突然明白一个道理:经典的东西不需要修饰。多一分太重,少一分太轻。 我们的老祖先已经将图案玩的很到位了。“继承法则,变换元素”美的东东自然会呈现出来。那么法则怎么来的呢?就看自己的总结了,每个美的东西都有好多面,你我看到的未必一致,你我运用的也未必相同。这就是艺术家与工匠的法则区别。 我喜欢国画中的一句行话“密处不透风,疏处能走马”。我不仅在图案的线条构成中追求这样的效果,更是在我的很多商业空间设计中遵循此道。特别是卖场设计中,我几乎每个项目都会去计算疏密关系。 最近看书中事项总拿自己的设计进行对照,觉得越发惭愧。就图案而言,十几年来我几乎就运用了几种图案。总为自己找不同的理由,找的最多的是:这种图案做起来造价不高。好好看看祖先的图案构成,对我今后的别墅外墙设计启发了不少。
|
|
来自: 华莲华 > 《別墅庭院景觀集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