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铁炉巷:数百年前大炼钢

 我是明月 2014-06-22

历史地理

 

铁炉巷:数百年前大炼钢

 

    铁路巷是隐藏在诗书街上的一条小巷,面目十分普通,唯一勾起人好奇心的,还是它的地名。有学者说,铁炉巷的得名,与清代八旗兵在此设铁局铸制兵器有关。笔者才疏学浅,不敢随便发表不同意见。不过,《广州城坊志》在“铁炉巷”这个条目下转引了清代两广总督邓廷桢撰写的《两广盐法志》所附《铁志》中的一段话,似乎把铁炉巷得名的时间又往前推了100多年。按照邓老先生的说法,明太祖朱元璋平了天下后,就把冶铁行业垄断在政府手中,在全国大设冶铁所,不许民间染指。广州也是官办冶铁所的所在地之一。按照学者的研究,当时的铁炉高6米,深4米,内径2~3米,炼铁之时,烈焰熊熊,十分壮观,铁炉巷之名,或许正得自明初大炼钢铁之时。

    不过,这些官办冶铁所虽然一开始很有气魄,但没落起来也很快,因为朱元璋碰到了所有推行计划经济的当政者都会遇到的难题:供应和需求压根无法协调。全国不少冶铁所时开时闭,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后来,由于官库存铁过多,政府干脆下令,“诏罢各处铁冶, 令民得自采炼, 而岁输课程, 每三十分取其二”,这就是说,官方放弃铁业垄断,允许民资进入,政府主抓收税。说到“官办铁厂”和“民办铁厂”的出品质量,任何一个明代老农都可以拿着两把镰刀比划给你看,那刀口早早卷起,下几刀都割不断一把麦子的,多半是“官铁”。由此可见,“市场”和“计划”之争,真不是现在才有的事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