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十二時辰養生法

 ue23 2014-06-22
       古代養生家根據晝夜陰陽的變化規律,制定了適合老年朋友的“十二時辰養生法”。
卯時〈凌晨5點-7點〉:見晨光即披衣坐床,叩齒三百次,轉動兩肩,活動筋骨。先將兩手搓熱,擦鼻兩旁,按摩兩目六七遍;再將兩耳揉卷五六遍;然後以兩手抱後腦,手心掩耳,用食指彈中指,擊腦後各 24 次。其後到室外練功。
(養生學會一向鼓勵各位每晚十點上床睡覺,九時後盡量避免在強光下活動,包括︰上電腦、看電視,盡量做到「日入而息」,在漆黑環境下睡覺,讓身體製造褪黑素(Melatonin)抗病抗癌。)
(以上有不少動作乃是與本會推廣的內丹功相似,好像經常轉肩與及「童子歸佛」式後的按摩頭部、面部及頸部的運動等等。之所以內丹功有五千多年歷史,直到現在,仍是現代人的養生之道。)
辰時(上午7點-9點):
巳時(上午9點-11點):
午時(上午11點-午後1點):
未時(午後1點-3點):
申時(下午3點-5點):
酉時(午後5點-7點):
戌時(晚7點-9點):
亥時至子時(晚9點-次日1點):
起床活動後,飲一杯白開水;用木梳梳發百餘遍有醒腦明目的作用。洗臉漱口。早餐宜淡素,飯後徐徐走百步,邊走邊以手按摩肚腹,增強消化。
或讀書;或理家;或養花。疲倦時即閉目靜坐養神,或叩齒吞津數十口。
午餐要求食物暖軟,不要吃生冷堅硬的食物。只吃八分飽,食後用茶漱口,然後靜坐或午休。
或午睡;或弈棋;或瀏覽時事(相當看報);或做家務。
或讀名人詩文;或練書法;或撫琴;或去田園小勞。
晚餐宜早,宜少。用熱水洗腳,有降火、活血、除濕之效。晚漱口,沖去飲食之毒氣殘物,以利口齒。
靜心養氣,然後安眠。睡時宜右側臥,“睡如弓”。
安睡以養生氣,環境宜靜,排除干擾。睡時可屈膝而臥,醒時宜伸腳舒體,使氣血流通。
丑時至寅時(夜1點-5點):
此時為精氣發生之時,宜節制房事,60 歲以後可20 日或1 月1 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