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溱湖断想(九州风物)

 静雅淡松 2014-06-23

  姜溱河和泰东河在溱潼交汇,把苏中古镇溱潼揽在怀里,再加上镇中间流淌着夹河,让小镇四周成为一片泽国,家家户户尽枕河。1969年12月,生活在高沙土地区上河的我毕业后去溱湖西边的村插队,第一次走过溱潼麻石小街,周身有一种湿漉漉的感觉,怪不得溱潼两字都水滴滴的呢。小渡船从镇西码头向三十间(地主大宅院名)摆渡时,那漂浮着的小船,船帮离水面也就半寸左右,我生怕满船的人随时会翻入那宽阔、激流的泰东河中。1972年夏,老家的土坯房在狂风暴雨中倒塌后,我好不容易批到了湖西庄砖瓦厂的两百片瓦和三千块红砖。我和家人背着纤绳拉着小船装着沉重的砖瓦,在溱湖中迷了路。暮色笼罩着溱湖,深秋的芦花在夜色中瑟瑟发抖,几只孤雁和离群的野鸭传来几声彷徨和凄厉的叫声。满眼四望,芦荡更芦荡,何处是归程?严重负载的船儿在夜色中找不到回家的路,只得停在荒村野水芦苇丛中,那苍苍茫茫波涛滚滚的万亩溱湖像要随时一口吞没小船,情景十分可怕。我在孤寂和煎熬中等待黎明。

  沧海变桑田。如今,这片湖水变美了。

  溱潼有句歇后语:湖西庄(溱湖畔的村庄)失火——窑烟。新中国成立前后湖西庄有一百十四座窑。那满面尘灰烟火色的窑工在挑着沉重的砖瓦,沿着陡峭的窑顶向下一步一步捱时,为了减轻肩上的重负,吼出了古老、低沉、苍凉的劳动号子。如今,那生活在苦难的最底层的窑工号子搬上了舞台,唱起来、舞起来竟是那样威武雄壮,充满了阳刚之气。那些历经千年沧桑的秦砖汉瓦进了博物馆、科学馆,成为海内外游客解读溱潼历史的名片。

  四十五年前,横跨在溱湖河湖港汊上的许多桥是用草绳捆绑成的几根毛竹篙子或丁字槐,走在上面“咯吱咯吱”作响,晃得行人心发慌。有的桥为了行船,中间高两头低成拱形,我们只有爬过桥去。现在,溱湖大大小小的河湖港汊上有许多美丽的画桥,有梯形、弧形、拱形,有栈桥、浮桥,一座座都有着好听的名字:秋芦桥、喜鹊桥、七孔桥、走在上面晃荡的充满趣味的浮桶桥……它们或用水泥,或用木板,或用毛竹制成,掩映在翠绿丛中,倒映在碧波之上,别有一番野趣,有的桥名还流传着千古传奇美丽动人的故事。

  溱湖上的女人们撑船的姿势美极了:那沉重的毛竹篙在她们手上那么乖巧,柔软的双臂轻轻地往碧水里那么一点,那船儿就像离弦的箭一样在碧波荡漾中飞了起来。难怪,每年会船节,一个个参加划船的妇女是那样英姿飒爽,吸引着人们的眼球。我桥头中学朋友的老伴是原来的村妇联主任,已经七十六岁了,十五年来年年是参加比赛船上的司锣手。

  也许,近代历史上,由于溱潼地处水乡,交通不便,才远离战争。镇江丹徒那位明清两朝出的唯一的状元李承霖因洪秀全案,才举家逃到扬州、江都、泰州、姜堰、溱潼等地,并多次从泰州到溱潼,关注他们家的经营,才留下了后代一门两院士的佳话。溱湖水还孕育了省部级领导、知名艺术家、作家、大学校长、共和国的将军等三十多位名人。从美丽的大自然到人文精神,都得到了展现。原先深藏在小巷深处的千年山茶树和古槐也向世人露出了她们的美丽面容。

  同样的天,同样的地,同样的水,在溱潼人的手上怎么就打造了这闻名全国的5A风景区等四块金牌?是改革开放激活了人们的思维方式,政策变了,溱湖苏醒了,芦花挺直了腰,像翩翩起舞的少女,像新疆姑娘晃动着脑袋迎接远方的客人,那成群的雁在蓝天中排列着表演各种队形,那稀有的麋鹿也从英国皇家动物园回到了它们最初的家园,那哼着扬州小曲的船娘,就是当年那些撑篙老把式的后代。

  一泓湖水,一条小船,一支竹篙,凭借这些,在解决温饱后,溱潼人向文化生活的更高层次探索、创新、突破。溱潼人构筑了水乡民俗文化自然景观的大舞台,舞到了极致,舞到了全球。可以满怀信心地预言:这方水土的吸引力一定会与日俱增,在全国众多的旅游“明星”中脱颖而出,更加灿烂夺目。

  溱潼人,真的很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