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文教学中孝敬教育渗透四策略

 若愚老人 2014-06-23

语文教学中孝敬教育渗透四策略

 张泽

语文教学的终极功能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结合。语文新课标除了在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外,还强调要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也是一个整体,因此,如何在提高语文教育的工具性的同时提高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就是一个重要课题。孝敬教育是我国语文教育重要人文性的体现。实践中,我通过读、说、写、行“四策略”,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又有效地进行了孝敬教育,比较好的实现了语文教育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一、读,明白孝道

“读”就是阅读,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了解了“孝”的发展过程及不同时期不同的含义,同时一个个孝敬故事感动着他们,为父母而装疯卖傻,为同学不惜舍弃自我,为国家牺牲自我的故事,时时激荡在学生的心中,这些孝敬故事感动着学生,影响着学生。

1、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孝敬教育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蕴涵着丰富的道德教育思想,其中不乏孝敬教育素材,这些都为我们开展孝敬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比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文章做了大量铺陈:家庭经济拮据;祖母刚死,靠典当才能发丧;父亲的差使丢了,在父亲受到多重打击情况下,父亲处处想到的是我的感受。他亲自来送行,并且艰难爬过月台买橘子。朱自清在看到父亲爬月台时,不得不感动地流泪了。在这篇文章中,朱自清多次流泪,有感动的泪、自责的泪、愧疚的泪等种种复杂情感,但不管是那种情感无不体现出作者对父亲的爱。这篇文章没有华丽的文辞,没有曲折的故事,没有新颖的立意,但就是这样一篇普普通通的文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却被文中的浓浓亲情感动,在有感情朗读时,许多学生泣声不断。学生明白了,父母的爱并不是轰轰烈烈的,而是柔风细雨式的,作为孩子,应在细微中感受父母的爱,更要珍惜爱、回报爱。

2、推荐或自己搜集孝敬有关的故事、新闻,明白孝敬的行为

(1)成语中的孝。教师给学生印发成语故事中的孝敬故事,配以译文、解释,学生能轻易看懂故事,既可以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又明白了古人是如何孝敬父母的。如读了《戏彩娱亲》,学生看到了老莱子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又如《鹿乳奉亲》周剡子为了给双亲治眼疾,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差点被猎人射死。读着这些孝敬成语故事,学生心灵被触动,心中泛起波澜,有了也想去孝敬父母的意识。

(2)阅读报刊杂志,交流孝敬的感人事迹。

孝敬成语故事确实感人,但毕竟时代久远,对学生有一定的距离感,有些行为举止并不适合现在的人去做。所以,教师让学生们翻阅报刊杂志,学生看到现代尤其是最新的孝敬感人事迹,能复印下来,把这些材料张贴到教室的“学习园地里”,这样一来,一个人看到的故事,多个人可以享受,更促进整个班级孝敬教育氛围的形成。

 

二、写,表达孝道

新课标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有些教师喜欢自己命题让学生去写,而学生往往因缺乏素材而愁眉不展、苦不堪言。而写孝敬日记和编手抄报,学生完全没有了写作文的痛苦,而且没有太多的限制,学生的情感自然流露,文字也变得顺畅优美起来。

1、写孝敬日记,记录自己的孝敬举动。

读了孝敬故事,看了孝敬新闻,学生明白要孝敬父母,珍惜亲情,那到底能不能做起来呢?假如仅停留在懂孝道,而不去行孝道,那么,我们的教育只会事倍而功半,所以,为了严格督促学生真正落实孝道,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记录自己的孝敬行为,写好孝敬日记。学生孝敬的举动五花八门,丰富多彩,如给爸妈捶背的、帮爸妈做家务的、送爸妈节日(生日)礼物的、照顾生病的爸妈的等等,他们在尽孝道的同时,还感受到爸妈的不容易,生活的艰辛,使他们更明白了尽自己的能力爱父母,让父母高兴。教师批阅学生的孝敬日记,及时表扬或引导,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使孝敬行为是恒久的。

2、编手抄报,记录身边的孝敬事迹。

编手抄报,不仅可以把学生平时积累的资料整理出来,而且还锻炼了美工、写作、设计等各种能力。学生编的手抄报,画面美丽,文本精美,故事感人。如“孝心花园”、“给妈妈一个灿烂的笑”、“劳动中的孝”、“节日里的温暖”、“伸出爱心之手”等为主题的孝敬手抄报,有的是以孝敬日记为主要题材,有的是以新闻时事为主要题材,有的是以精美孝敬故事为主要题材,学生编好后,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教师把最优秀的张贴到“视野窗”里。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他们的孝敬意识更强,写作热情也更高了。

 

三、说,推动孝道

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时,新课标指出: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而“孝敬”为主题的话题最适合不过了。因为每个学生都被关爱着或去关爱别人,他们有自己的亲身经历,有自己的想法、看法,学生最容易说。所以,我又从“说”的角度,做了如下努力:

1、每天背一句孝敬名言

作为语文老师,平时就要求学生积累美句,我以孝敬教育为契机,让学生按照学号来轮流,每天在黑板上写一句名言,并且理解、背诵。这样不仅积累了语言,而且更进步拓展孝敬的内涵,明白如何落实孝敬的举动。

2、每月开展一次讲孝敬故事活动

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一下,我们彼此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就都有了两种思想,甚至更多。”学生在平时看书过程中,把精美的孝敬故事复印下来,整理在“美文本”中。做到这样还只是一个人在享受故事的美,为了让更多的人来分享这些美和拥有这些思想,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实现。学生在讲故事前认真准备,孝敬思想在潜移默化地过程移植于他们的心中。在讲故事时,讲的学生讲得声情并茂,听的学生听得神情专注,身临其境,台上台下共鸣,产生极强的影响力、感染力。

3、半学期举行一次演讲比赛

傅玄曾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思想会相互感染的,假如每个学生有孝敬思想,在家关爱父母;在校关心同学、尊敬老师;在社会上可以对陌生人伸出温暖之手,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思想,那么天下将会更和谐了。我在每半个学期举行一次演讲比赛,在演讲中,学生精神饱满,激情昂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从发生在身边的孝敬故事讲起,发自肺腑地抒发了他们对于父母的爱。富有感染力的演讲,不时赢得了台下老师、同学们的阵阵掌声。孝敬教育在这样生动、活泼而有趣的活动中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行,践行孝道

在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的综合性学习都涉及到“爱”,如“献给母亲的歌”、“我爱我家”、“关注我们的社区”、“让世界充满爱”等,我充分利用这些综合性学习,让孝敬教育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家庭延伸到社会,使学生的孝道思想落实到行动上,从而达到践行孝道的目的。如开展“献给母亲的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从这些方面带动学生践行孝道:1、拍摄下最能展示母亲形象的照片,并给照片命名,配以热情的文字说明;2、用心聆听母亲的语言,收集母亲平时说得最多、对你影响最大的一句或几句话,谈谈自己的感受;3、学生主动与其母亲交流,了解母亲对自己的心愿,要求学生思考:你做到了吗?你将怎样去做?4、为母亲做一件她最渴望的事;5、给母亲写一封感谢信。这些活动有的在课堂上开展,有的在家中开展,许多父母觉得自己的孩子比原先懂事,更孝顺了。

“孝”的延伸应该是爱,除了爱父母,更要爱他人、爱集体、爱祖国。在孝敬行动中,学生在家让父母高兴,他们的孝敬思想也情不自禁地表现在公共场所,帮小区的老人拿东西,扶病弱的人过马路,为上坡车夫推一把等等。在开展“关注我们的社区”这一综合性活动过程中,我让学生调查社区里留守老人的人数、各自的年龄、经济状况;为鳏寡孤独的老人做几件好事;配合社区管理人员把社区内的老人组织起来,开展“夕阳红”活动。事后受到了社区领导和社区老人的高度赞美,学生一路走来洒下的是一路爱。

教育是无形的,必须有相关活动作为载体,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熏陶学生,活动越具体,效果越显著。我在语文教学中,充分运用读、写、说、行“四策略”,让学生在这些有趣而活泼的活动中,带着浓厚的兴趣和积极心去实践,不仅有益于我们的语文教学,而且可以轻松、愉悦又有成效地实施孝敬教育,何乐而不为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