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主条件论”到“民主困境论” ——国外学者对西方民主制度“正在衰退”的观察 作者:同济大学法政学院院长 周敏凯 福山曾经乐观地预言:西方现代民主形态实现了全球化的目标。但是,世界民主化进程命运多舛。民主化的第三波浪潮在少数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现代化进程中并没有造就西方现代民主形态,而是催生出了社会主义现代民主形态。 西方民主理论无力回应“民主退化”问题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熊彼特、阿尔蒙德、达尔等许多学者主张“民主条件论”,他们坚持认为民主是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一定程度的产物。建构现代民主形态有赖于一系列前提条件,包括市场经济的养成与社会财富的大量积累、中产阶级占据一定的比例、宽容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的形成以及国家经济体系的独立性等。一般来说,“民主条件论”可以解读第一波、第二波民主化浪潮的历史现象。 但是,“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已经证明,熊彼特、阿尔蒙德、达尔等学者主张的“民主条件论”难以解读世界民主发展的现实,因而遭到不少学者的批判,陷入“民主理论困境”。斯密特与利普塞特等西方学者的“现代民主形态多元化理论”,既承认资本主义现代民主形态存在的合理性,也承认非西方现代民主形态存在的合理性。 无论是“民主条件论”的倡导者,还是“民主形态多元化理论”的鼓吹者,都仅仅关注现代民主概念的研究,尚无力回应西方后现代化社会出现的“民主退化”问题。为了摆脱民主实践困境,一些西方学者将研究重点逐步转向民主行为、民主程序与民主过程等具体民主现象和“民主烦恼”问题,更多地关注不同社会属性的现代民主形态的比较研究。例如,关于民主过程的研究,不该再局限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民主过程研究,而应拓展到其他社会制度下民主政体转型与不同社会属性的民主形态比较研究,并且发展出现代民主转型与多元民主形态比较研究等新的理论研究范畴。 西方民主形态陷入了难以自拔的制度困境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资本主义世界金融危机,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发达国家的现代民主制度暴露出了严重的缺陷。2011年9月17日,美国民众聚集纽约曼哈顿,发起“占领华尔街”和平示威并很快蔓延到全球多个国家及地区。此次金融危机也从经济领域扩展到政治、社会等领域,从美国蔓延到几乎全部西方发达国家,这充分反映出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严重缺陷以及西方现代民主形态存在内生性体制弊端。尽管三权分立的分权制度是西方现代民主形态的核心,但是西方政治制度无力制约资本力量,金融资本力量驾驭政治权力的基本特征难以改变,金钱左右民主的痼疾无法根除。 [责任编辑:李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