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今单验方选评124

 johnney908 2014-06-23

金风玉露 发表于 2012-12-1 21:07:23

古今单验方选评124——捏脊法治疗小儿食滞(即消化不良)腹痛

古今单验方选评124——捏脊法治疗小儿食滞(即消化不良)腹痛
捏脊治疗小儿腹痛     录自《邓铁涛审定中医简便廉验治法》
【方法】使患儿俯卧于其母腿膝之上,露儿脊背,医者两手食指相对,指背曲按于尾骶部,以棘突为中线,一边往上推,一边用两拇指向后捏起其脊上之皮,两拇指轮番按向脊椎棘突并捏起皮肤向颈椎方向捏去,至大椎止。如是者反复共捏3次;从第4次起,拇食指每捏前2下,拇食4指捏紧皮肤用力上提(上提时脊骨或有响声,是好现象,不是坏事),如是者二捏一提直至大椎,反复共捏3次;最后以两拇指按于左右肾俞穴向左右两旁分抹3次,全部捏脊过程便即完毕。
【按语】小儿消化不良食滞腹痛很常见,笔者长孙曾因食滞腹痛,呻吟难忍。其叔叔给他捏脊,捏完后放了几个响屁,即要排便,排完便后,腹痛治愈,并未用任何药物。
    捏脊疗法治疗腹痛,最早见于《肘后备急方·治卒腹痛方第九》,书中云:“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项乃止”。捏脊疗法对小儿多种疾病有效,尤其是对消化系统疾病。此法于20世纪50年代发掘于北京之捏积世家——捏积冯。此法专治疳积故名捏积。冯姓合家世代都以此为业,古称捏脊冯。他们除了捏脊之外,还给患者药散1包,后经研究,始知其作用全靠捏脊,故更其名为捏脊法。
    20世纪60年代广州中医学院与解放军157医院共同进行脾胃学说之研究,用捏脊法治疗婴儿营养不良(疳积),取得很好疗效。捏脊后多数患儿精神、食欲、低热、大便均有好转(腹泻者止泻,便秘者通便),体重增加。此法施行每天1次,连做6天为一个疗程,1个月只做1个疗程。研究发现,治疗后多数病儿的胃排空时间缩短,胃液酸度与酶活性均提高,血白细胞增加14.6%—40%,以嗜中性粒细胞的增加为明显,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吞噬率增加0.5—1.5倍,吞噬指数提高0.2—16.7倍。
  笔者认为,该法所捏过之处包括督脉及其左右之足太阳膀胱经,功能调五脏六腑而补脾肾。脾胃为气血之海、生化之源,能使患儿之脾胃健旺,饮食增加,运化正常,“四季脾旺不受邪”,故能提高免疫功能。对幼儿的治疗和预防都有一定的作用。笔者一西学中学员,学习此法后,因其儿子半夜发高烧,又逢屋外下着倾盆大雨,难以送往医院,正焦急之际,猛然想起捏脊之法可提高免疫功能,便对其儿子施行捏脊,并在胸脊段加强捏脊,捏七八次,捏后其儿微微出汗,渐能安睡,第二天体温竟然降至正常。此后该学员在临床上对捏脊退热做了较细致的观察和研究,并发现捏脊能改善血象,能使白细胞偏低者提高、偏高者降低,并写成论文让笔者审阅,后发表于某一医学杂志。可谓一理通,百理明。(邓铁涛)
评注
    小儿食滞,是指乳、食所伤,胃肠气滞,食物不化,腹中胀满难舒,或有胀痛而言。也有虚实之分,多为虚实夹杂之症。表现为吃饭不香,肚子胀痛,难以入睡,恶心呕吐、吐酸腐食物,大便酸臭为特点。除使用捏脊法之外,应当改善饮食习惯,可配合服用中成药,偏实证的可选保和丸,偏虚证的可选香砂六君丸。中医针灸科也有挑疳疗法,针刺四缝穴等方法,可向通此道者咨询。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小儿腹痛严重,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应注意小儿急腹症,其与普通食滞腹痛有显著区别,当及时送医院为妥。以往在家时曾见一肠套叠患儿,被当地乡医当做食滞腹痛治疗的。这里试举小儿肠套叠的表现:多小于2岁健康小儿,男孩女孩发病比率为4:1,出现阵发性腹痛,间歇性缓解,或阵发性规律哭闹,呕吐,腹部扪及腊肠样包块,便血,大便呈果酱样血便。
   《邓铁涛审定中医简便廉验治法》一书还有一文“捏脊疗法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症”与上文基本相同,可见对其推崇的医生不少。其实此法在《路志正医林集腋》的一文“重视发掘民间有效疗法”也有记载。
   

杏林一翁 发表于 2012-12-5 04:42:18

学习了!吾地有一老者善用此法,诚效!

陆上沙尘暴 发表于 2012-12-8 23:08:32

页: [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