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诚品:把善念变成文化产业

 hnr360 2014-06-24

诚品:把善念变成文化产业

(2006-12-19 16:26:51)
戴茗

 
诚品:把善念变成文化产业
 
 
 
午夜星空下的敦化南路,稀微的人声从诚品书店隐约传出,喜爱阅读的夜猫子在这里寻着心灵归依。这个代表台北城市与文化风格的地标,也是日本、香港来台观光的旅客必游的景点,能把书店经营成文化资产,吴清友所领导的诚品其实已经造就了历史。
 
事实上,诚品已不只是书店,集团除了已经确定拿到松烟的经营权,从今年一月以来,还陆续获得圆山千坪BOT案的优先议约权、入主统一国际大楼……,种种动作显示诚品打造「文化创意产业」的雄心壮志。而过去将艺文表演带进书店的「善念」,此刻竟也成为诚品变身「文化创意产业」的雄厚资本。不只咖啡馆、夜间服务,还有画廊、讲座、古书店、诵诗会、舞蹈、小剧场、装置艺术、电影欣赏……都随着吴清友「为读者服务」的信念,一脚跨进了诚品书店。
 
 
十年间改变台湾人生活
 
曾有杂志票选「十年间改变台湾人生活的十件事情」,将「Life Style」带进书店的诚品,是「十件事情」中的唯一一家企业。
 
目前在全台湾已经开了近五十家分店,生意最好的敦南诚品,每个月光书店的营业额就有四千多万元,二00六年集团年营业额预估将达一百亿元,经过十六年的努力,从财务报表上看来,诚品集团已走过坎坷的岁月,开始稳定获利,去年诚品庆祝十五周年庆祝酒会上,吴清友更宣布了将进军大陆市场的消息。
 
有趣的是,去年庆祝酒会时,吴清友还一头黑发,如今见他,已全部在变白。显然,董事长这位子干得不轻松:「不但要浪漫,还要精明。学会精明之后,可以更浪漫。」
 
一九八九年创立诚品书店,吴清友只是基于一个浪漫的想法:希望台湾有一个浪漫的书店。他原本就喜欢在假日带全家大小去逛书店,因此认识在雄狮美术书店工作的廖美立。吴清友决定成立书店后,便邀有实务经验的廖美立(现任诚品执行副总)加入规画,两人从此没分开。
 
吴清友有多浪漫?当时台湾书店无不设法增加陈列书架、书本的面积,诚品却愿意割舍摆书的空间,设置营造书店氛围的咖啡馆。诚品某次调查「读者理想中的书店」,发现「不打烊的书店」是首选,诚品也「唯民意是瞻」地乖乖照做了。没想到,这些被行家评估为「赔钱」的贴心服务,最后竟成为诚品从书店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诚品:把善念变成文化产业
 
 
 
善念是一种力量
 
「善有善报」,这句话恰恰印证在吴清友与诚品身上。坚持理想、赔钱赔了十五年的诚品,终于在去年得到「善报」、开始赚钱。「善念是一种力量」吴清友表示,诚品能够撑过十五年,背后「有理想」的股东如殷琪的支持是重要力量。这些人或许也是被吴清友的「善念」牵引而来,形成一股力量注入诚品。「人为计算有限,许多事情是没法掌控的!」吴清友称诚品的经营是「一个独特的经验」,当初没有算计的「善念」,最后形成力量支撑诚品走到今天。

赚了钱,吴清友与经营团队来不及歇一口气、坐下来享受丰美果实,便又马不停蹄提出新的「理想」:把诚品变成「文化创意产业」。
 
「未来的诚品,可能会有美术馆、旅馆般的大厅,然后有音乐、咖啡香飘出来。」提起已然成为「大型产业」的诚品,吴清友「浪漫」如昔。然而「浪漫」了十五年的他,自承终于也学会了「精明」。「浪漫又精明」的吴清友强调:「诚品不当自己是个卖书的公司,主要目的是推广阅读」。「书店氛围」就是诚品与其它书店的差异化所在,「我们欢迎读者在书店逛好几个小时、却一本书也不买。」他轻松的说。
 
当初创诚品时,不是把它当事业,而是当兴趣。年岁渐长后,他发现事业是个有机体,会寻找自己的生机。「不管你的理想多远大、规画多细致,人的能力、知识有限,还是有很多突发事件,不是人力能掌控的。诚品的诞生是基于一种『心念』,一念之间而已。」刚开始的模式是赔钱的,他并没有太多雄心抱负。
 
冥冥之中,觉得报善就有善报,以诚品独特的经验为例,你先为读者着想,以后读者便会回馈给你;「我相信善念是有能量的,出于正念,便有善缘可得。去年年会,我告诉员工,『利』对诚品有两种:一种是价格上的『利』,一种是价值、思维、哲学上的『利』:利他、利己、利人。」
 
经营事业,思维和价值是绝对需要的制高点。尤其是文化事业,必须有理念,然后才能谈经营与资源。什么都可以模仿,只有信念和价值思维是不能模仿的。竞争的差异不在你和对手的输赢,而是建立在读者的利益上。
 
 
 
诚品:把善念变成文化产业
 
 
 
善念,是诚品事业出发的原点
 
诚品戴了十六年的理想光环,也摸索了十五年,才找到一条可生存、跟同业有差异、又获读者认同的道路。诚品也面临过要选好书还是畅销书的问题,最后选择对读者最有附加价值的事;它不是折扣战,而是书种的丰富度、书店氛围、专业服务。它一开始会先取悦读者,但到后来,诚品同样一笔交易,获利会比同行高过百分之三十。吴清友认为:「先要有价值理念,再下来是策略定位,然后透过营运、资源分配来达成。我认为今天你要贯彻理念,就得冒一些商业风险,就像诚品付出很长的时间和代价,才慢慢走到今天的位置。」
 
诚品当初要展店时,选择「连锁而不复制」。把一个店衍生成五十个店,选择「复制」是最快、便宜,却也是最没特色的。诚品选择因应各店的规模、地区特色,发展出各店不同的性格来。「我们付出了很多学习成本,却幸运地活下来。」吴清友说。
 
吴清友重视「用心的感觉」,从小事就可以看出来。主管经常要写报告,而交上去的计算机报表纸,得整齐的把边撕掉;用钉书针,要先看好纸的正反面。因为诚品是复合式的经营,所以在诚品画廊工作,跟一般画廊不同,还多了与其它部门协调沟通的横向联系。画廊也得配合其它部门营业的时间。从早上十一点做到晚上十点。终于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取得平衡的诚品,并未因此停下脚步,守住得来不易的果实,它反而迈开大步,往更高更远的另一个山头迈进。今年一月起,诚品陆续标下台北市内几块重要土地与商场,打算打造「文化创意产业」的「诚品」。仍以「书香」为品牌,却不再只是「书店」。从仁爱路圆环边上一家小型艺术人文专门书店,扩展到现在的产业规模,它是怎么做到的?
 
回忆过去十六年来诚品所走过的路,他认为一切都好像有一个奇妙的力量在影响和引导着,一开始,很多人都说诚品提供舒舒服服的空间给读者看书,大家只会看不会买,慢慢的,爱书的人潮拥来,为诚品带来商誉也带来商机,最后,更造就诚品成为以书店为核心经营概念的新式商场,这一切的变化都不在算计之中,吴清友说,一路走来,诚品只是用心的去帮爱书人设想并满足他们的需要,今天,却惊喜的发现这些爱书人给予诚品未曾预期的热烈拥抱。
 
善念,是诚品事业出发的原点,也是一直不曾改变的经营目标,认定自己所面对的是一个「善」的市场,用「善」的念头与手法做事,而到头来,他相信所得到的也会是「善」的回报。
 
 
 
诚品:把善念变成文化产业

 

心灵也需要二十四小便利性
 
近来国外观光客选择半夜打发时间的观光点,不是看华西街,也不是逛夜市,而是领先全球连锁书店、率先推出「阅读零时差,天天不打烊」的诚品书店敦南店。
 
一九九五年,诚品书店自仁爱路圆环旧址搬迁到现址时,曾以「看不见的书店」为主题办过一项消费者心目中最理想的书店,当时就有高达百分之四一的消费者以「书店不打烊」为第一理想。「当时我们觉得这个想法很棒,但不觉得可行,」吴清友说。「在亚马逊(Amazon)等网络书店提供全天候服务的冲击下,全天候书店已是全球趋势。」廖美立肯定地说。当时,贩卖计算机书籍的华彩书店开始二十四小时营业,部分超市也试行全天候营业,而敦南与台大店两年的周末延长营业到凌晨的策略,消费者反应都很热络,诚品开始思考夜间书店的可行性。
 
经营一家夜间书店看似简单,却有很多问题是过去在卖场管理时所无法想象。首先如何维持夜间书店的安全性,就是最大的挑战。为此,诚品书店多聘了不少保全人员整夜巡场;在书店卖场的各个角落也多装了许多监视器,「夜间的安全问题不比白天,我们除了要维护顾客的安全,工作人员本身的安全也很重要,」吴清友说。至于一间不打烊的书店要何时进行清洁工作?诚品利用较显冷清的上午四时到八时进行清洁。诚品甚至连清洁用具都换了一批不会发出声音的新器具,为的就是维持一个安静的阅读空间。
 
诚品二十四小时营业,改变了不少人的生活习惯。白天来不及去买书的人,晚上在结束约会之后,还来得及去诚品买一本书、喝一杯茶再回家;半夜才下班的媒体工作者,可以不用去KTV声嘶力竭、麻醉脑袋,只要约在诚品的Cafe就可以舒缓一天的心灵紧绷。半夜写论文写到搜索枯肠的学生,也可以一辆脚踏车飙到诚品求援。夜夜不打烊的诚品,满足了现代人生活得多元需求。
——摘自《人间福报》200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