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医裘吉生之子 谈中医养生治病

 johnney908 2014-06-24

口述:裘吉生之子 中医专家 裘诗庭

裘家门就我一个人继承爸爸的衣钵

爸爸是69岁的时候生我的。1947年,我6岁,他就走掉了。他的形象,我有印象的。

爸爸生了我们6个兄弟,我最小。我是生在逃难路上的,一个叫寿昌县毛家村的小山村里面,现在这个地方属于建德管的。那个时候抗日战争嘛,日本间谍是希望我爸爸能够留在杭州继续让三三医院开门,那你想想看,以我爸爸这样的身份和性格,不可能的嘛。他先把2万多册书装成40个箱,秘密存放到杭州市郊回龙庙友人赵先生的家里,自己带着我们一大家子人逃难。前几年我特地到毛家村寻根过的。当地的老农对我说:“你爸爸我们晓得的,我们专门拿山芋给他吃的。”一代名医落难到了要别人施舍蕃薯的地步,可见生活有多难。

等到抗战胜利后回到杭州,爸爸发现所有的医学古籍全部被日本佬抢走了。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损失我跟你说,近代医家徐相任先生在《珍本医书集成》中说:“吉生所藏医书,甲于国中”——我父亲对古代医书的收集整理,国内最多;近代医家秦伯末先生在《珍本医书集成》中是这样说的:“仆尝趋访武林寓次,大屋十余间,盈室皆古今典籍,几无立足地……复欲复兴整个中医于衰颓之中。”我爸爸是把一生的全部心血都用在了古代医典学籍的收集、整理、抢救上的,前后搜求40多年,积3000多种医书,20000多册。结果杭州沦陷之后,有个日本间谍叫“印洗和尚”的,千方百计打听藏书下落,正好有两个跟我爸爸学医的门生,为媚敌得利,某一日,带着日军以搜查军火为名,将藏书全部搬运一空,再一把火烧了赵宅。

解放后呢,爸爸去世了,妈妈没有工作,6个伢儿,还有老人,这个日子怎么过过呢?所以我前面的5个哥哥都当兵去了。等到我19岁高中毕业,妈妈跟我说,你爸爸是一代名医,6个儿子,总要有一个学医的吧。这样我就决定学中医。跟谁学呢?爸爸的学生很多,可以找很多人,但最后还是拜江苏一代名医任继然先生为师。任继然先生(1895年-1974年)名气很大的啊。1959年建国10周年的时候,他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受到毛主席接见,吃饭的时候,是跟周总理、朱德、陈毅、梅兰芳坐同一桌的。

我像武侠小说中的郭靖,一路的师傅跟过来,都是高手

那时候,任老已经70岁了,一般情况下他已经不收学生了,破例收了我。

任继然先生啊,他这个人威信大得不得了。在江苏没有人不知道他的,他们任家一代代传下来都是出名医的,传到他已经是十一代名医了。当时在扬州,马路上的四岔路口都挂着任老的大幅照片。有的人甚至说要是生点小毛病,去拜拜照片就会好的——老百姓都迷信到这个程度。

任老这个人,家传功底深厚,学术态度严谨,对病人极端负责任。跟着这样的老师就要万般小心,那段时间我是非常用功的,早上5点钟就爬起来背书,繁难的中医理论,整篇的中药目录,都要烂熟于心,琅琅上口。所以我回杭州时,得到的院长评语蛮不错的:“继承父业,希望很大……”

我总觉得,如果我不用功,我成绩很差,乱七八糟,人家肯定觉得你父亲一代名医,儿子怎么这么差呢?

在扬州,我的另一位老师是国家级名中医糜震然先生,他和任继然先生一样,是中医内科专家。

回杭州以后,我跟国家级名中医唐福安先生学了5年,专攻内妇科,跟了5年。

我父亲去世得很早,只给我留下了一些医书、文章、脉案。但他的学生大都还在杭州,蒋士英、倪吾峰、洪绍元他们,后来都是杭州名中医。蒋士英,我叫他“士英哥”,他说起父亲就十分佩服——“老师啊,当年经常一经他诊治,服药一帖即能治愈,有口皆碑。所以人称裘先生为‘裘一帖’”。

我没能跟父亲学习中医,但师兄们平时这个讲讲,那个讲讲,都在教我,我觉得我像武侠小说中的郭靖,傻小子一个,但一路的师傅跟过来,都是高手。

更多中医新闻请点击>>>中医新闻频道   披露中医药问题,讲述健康知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