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红昌读医札记之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1

 johnney908 2014-06-24

董红昌读医札记之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伤寒论》28条: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汤主之。


内经云:脾藏营;又云: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从这里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脾之所以能为胃行其津液,主要是靠脾营功能。那也就是说,脾营不足,则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故出现“心下满、小便不利”之证;“心下微痛”者,营气不足,不荣则痛也;营气滞涩,卫不独行,相对而言,出现了营弱卫强的病机,所以可见“发热、头疼”之证;然因非为风邪,故用桂枝汤发汗不解,且不汗出,以风出疏泄故也!


从古至今,历代注家,对于这个问题之多加附会,大概因为张仲景和内经的时代离我们太远了吧!

1

评分人数

堂吉诃德驾着自己斑驳嶙峋的瘦马,向风车冲去,恍惚间,我看见了自己,也看见了别人!

Rank: 7Rank: 7Rank: 7

2#
发表于 2009-5-27 13:20 | 只看该作者
这个观点和汤本求真的有点类似,好像徐灵胎也有类似观点。
我个人觉得并不是营不足而是郁阻,胃为湿阻,营卫具郁,化为相火。
1

评分人数

TOP

Rank: 8Rank: 8

管理之星

3#
发表于 2009-5-27 18:49 | 只看该作者
花开好久不见

1

评分人数

认认真真看病,老老实实做人!

TOP

Rank: 7Rank: 7Rank: 7

4#
发表于 2009-5-28 07:17 | 只看该作者
我乃后学,略疏浅见。
药有寒热,调节代谢之高低,药有四五,各有用途。芍药微酸微苦,正是内经所谓味薄则通,性微寒,降低代谢之能力,通则代谢之产物顺利排出。苦则能泄,酸则能敛,少阳三焦及胆木之正药。
所以,这个病用芍药而不用归,地,胶之类。
1

评分人数

TOP

Rank: 8Rank: 8

管理之星

5#
发表于 2009-5-28 11:0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辽东狂生 于 2009-5-28 07:17 发表
我乃后学,略疏浅见。
药有寒热,调节代谢之高低,药有四五,各有用途。芍药微酸微苦,正是内经所谓味薄则通,性微寒,降低代谢之能力,通则代谢之产物顺利排出。苦则能泄,酸则能敛,少阳三焦及胆木之正药。
所以,这个病用芍药而不用归,地 ...

酸苦相合,为治疗厥阴的大法,乌梅丸可证。酸则敛,苦则降,故胸满不可用芍药,桂枝去芍药汤可证,是芍药之用可降可敛而不能升,而胆主升发之气,三焦主通调水道,如此看来,芍药皆不能相合,故实在不知芍药为什么是少阳之正药?还请您明示。
退一步说,您是否认为单纯一味芍药可以利水吗,可以行气吗?如果不能,芍药在什么情况下才具备这个功能?您怎么解释“发热头强痛”的问题?

期待和您讨论下去,端午节快乐。
堂吉诃德驾着自己斑驳嶙峋的瘦马,向风车冲去,恍惚间,我看见了自己,也看见了别人!

TOP

Rank: 7Rank: 7Rank: 7

6#
发表于 2009-5-28 11:24 | 只看该作者
白芍一味,最能体现其作用的大概是小建中和芍药甘草汤了。
痛则因其痉挛?脚挛急,用之,腹痛用之,以芍药之通能使小血管通畅?
木郁之理,不通为主,甲木郁多用芍药,三焦为病,水道不通,或因其微循环有碍而导致三焦之功能障碍。胆不降则三焦相火多逆,可见其生理相关性。
乙木多寒,甲木多热,乙木之郁似不能以芍药为主。
不通,代谢之产物不能顺降,又不能通过汗液外达,则上攻,化相火,冲肺则咳,冲心则烦,郁于肌表以做热。以其邪盛,必阻毛孔的正常开合,不汗。
不知道我说的是不是思路清晰。
同祝节日快乐,逢佳节而得佳友论医道,实乃幸事
1

评分人数

TOP

Rank: 7Rank: 7Rank: 7

7#
发表于 2009-5-28 11:37 | 只看该作者
好久不见了 --------------------------
1

评分人数

 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

TOP

Rank: 8Rank: 8

管理之星

8#
发表于 2009-5-28 12:1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 辽东狂生 的帖子

恕我直言,脚挛急解释为不通,与历代大家所论皆有差异。且《本经》所载通经活血之品何其多,多数都强于芍药,何不用之?胆郁化火,为火郁不能发,当散之发之,此为正理,内经有明言,怎可再以芍药敛之,降之?若真为此,少阳经岂非要以芍药为君药,而柴胡次之?芍药敛肝荣筋,此为一定之理,后世发明已多,还请君斟酌。
堂吉诃德驾着自己斑驳嶙峋的瘦马,向风车冲去,恍惚间,我看见了自己,也看见了别人!

TOP

Rank: 8Rank: 8

管理之星

9#
发表于 2009-5-28 12:2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 辽东狂生 的帖子

且君即持不通论,不知不通于何处,什么导致不通?若不通于里,下之当解?若不通于表,发汗当解。然又如何,服桂枝汤或下后,皆不能解呢?
堂吉诃德驾着自己斑驳嶙峋的瘦马,向风车冲去,恍惚间,我看见了自己,也看见了别人!

TOP

Rank: 7Rank: 7Rank: 7

10#
发表于 2009-5-28 12:33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我心中有个大概的想法而已,说来与大家探讨。经脉走向并非妄言,胆者足少阳,从头走足,肝则足厥阴,从足走肺。内经所言疾病,胆经则病多在上,肝经则并多在下。
当归以其温而能升,主厥阴,仲景厥阴病多用之,芍药主其寒而能降,厥阴篇中却未见其用,自可明了。
柴胡为主则为少阳三焦,芍药为主则为少阳胆,以柴胡能升,芍药能降,正顺其经气也。
敛肝之用,当是敛相火温癸水以生肝,并非直敛其肝血。
所谓化火,皆是相火,少阳主气和厥阴从气也。
1

评分人数

TOP

Rank: 7Rank: 7Rank: 7

11#
发表于 2009-5-28 12:4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董红昌 于 2009-5-28 12:23 发表
且君即持不通论,不知不通于何处,什么导致不通?若不通于里,下之当解?若不通于表,发汗当解。然又如何,服桂枝汤或下后,皆不能解呢?

此条,我认为当是结胸之轻微者或本就胃虚而容水饮。恐怕只能以太阴篇合观之才能明白了。

TOP

Rank: 8Rank: 8

管理之星

12#
发表于 2009-5-28 13:0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 辽东狂生 的帖子

传统的中医学认为,胆为奇恒之府,藏而不泻,主升发阳气。这个和现代对胆的理解是有很大差别的,现代认为胆主要是分泌胆汁,以助消化。所以言芍药之降,正逆胆升之性也!

厥阴篇中有当归四逆汤以治厥阴经证,还请明察。当归固然可以入厥阴肝,还有很多药也可以的,例如吴茱萸、川椒、乌梅等等。
堂吉诃德驾着自己斑驳嶙峋的瘦马,向风车冲去,恍惚间,我看见了自己,也看见了别人!

TOP

Rank: 8Rank: 8

管理之星

13#
发表于 2009-5-28 13:0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辽东狂生 于 2009-5-28 12:43 发表

此条,我认为当是结胸之轻微者或本就胃虚而容水饮。恐怕只能以太阴篇合观之才能明白了。

结胸之证,热与饮结,为实,故当攻,而此证则反!还请兄结合太阴篇一谈。
堂吉诃德驾着自己斑驳嶙峋的瘦马,向风车冲去,恍惚间,我看见了自己,也看见了别人!

TOP

Rank: 7Rank: 7Rank: 7

14#
发表于 2009-5-28 13:21 | 只看该作者
这些我不是非常清楚,我也就是根据情况猜测。
胆也是六腑,说到脏腑,就不能不分经络和脏腑。经络是脏腑之外征。
至于说现代和传统,甚至现代,内经仲景和传统中医到底是不是一样的表述,我认为没必要十分追究。如果有兴趣也可以考虑如何把他们联系起来。我经常在想胃的幽门和胆总管在十二指肠的出口之间是不是存在什么联系,是不是幽门的肿胀会导致胆汁的排泄,胆汁的排泄不畅又会影响肝内的压力,肝的压力又影响门静脉,门静脉又影响下肠系膜静脉丛,从而影响到小腹。这中间的关系是不是导致了肝的作用范围在小腹,有个方剂叫温胆汤,这方子又是不是说明胃中痰湿和胆汁疏泄的关系。
三焦是不是就是油膜和淋巴管的总称,代谢垃圾是不是容易阻塞在这些地方。
1

评分人数

TOP

Rank: 7Rank: 7Rank: 7

15#
发表于 2009-5-28 14:23 | 只看该作者
结胸,大陷胸汤丸,小陷胸汤,三物小陷胸,葶苈大枣泻肺汤,一脉之药。肺为辛金属太阴,太阴土湿则从太阴脾而化湿,阳明庚金燥则从阳明化燥。
此证其实并不和结胸有多大区别,只是程度不同,自然要去水饮,不过水饮并没有上胸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