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保鲜对郭局村那些时光的记忆

 欣欣茶楼图书馆 2014-06-24

记忆都是新鲜的,新鲜的像一场春雨后的拔节的麦苗。特别是儿时的那些不知所踪的东西,永远的埋藏在了老态龙钟的记里,有时候想提及,向自己的晚辈们,他们却只是痴痴地看着你,以为你是在讲一个毫无根据的神话,如同年幼而强大的红孩儿问观世音菩萨,“你是猴子请来的救兵吗?”很傻很天真的不是黄牙孺子,而是想保鲜时光记忆的我们。

那个地方并不古老。史考,公元1922年的春天里,外乡人一家三口为生计所迫扶老携幼来此圈地垦荒,春天里的种子发了芽,秋天里的五谷结了果,那家人就在这里生了根。后来,陆陆续续又有人来,住户就逐渐的多了起来,慢慢的,就成了村庄。村里的人不富裕,却是饿不着的,家家囤满仓实。衣食无忧的日子本该是其乐融融的,却怕被贼惦记着,便变卖了粮食,换得三五铜板,处处修建起局子,豢养了些许护坡的人昼夜巡逻,守着一方平安和宁静,村子慢慢变大的同时,家族的势力也逐渐强大起来。据说,当时以劳、郭两大家子的影响颇大,村庄也就有了用两家的姓起头的两个名字。后来,因为郭家的势力大过劳家,用郭起头的名字便沿用下来,一直到现在。

鼎盛时的村庄南北三里长东西二里宽,村内有清河行署、银行、税务等大小小的单位。行署与地方、军区与地方联办油坊、货栈、旅馆、饭馆比比皆是,村子以北叫作半截河的海沟子里,每天停泊的外埠商船近百艘,港口上、大街上车水马龙,宗兴、天祥、海盛、海兴、福顺东、信昌、仁合等货栈的生意做到了天津、旅顺、青岛、大连等地。住户也一下子增至四千多户,人口达到了一万四千。时下也就有了“老鸹嘴(一说是义和庄)大英铺郭家局子新迁户”的说法。但是,这儿的兴旺只是昙花一现,两次大海潮将这儿的繁华涤荡的只剩下无“家”可归的人,相当多的住户又回到了当初来的地方。

那个地方没有历史,但有很多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