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曰遂古之初, 谁传道之①? 上下未形, 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 谁能极之②? 冯翼惟象, 何以识之③? 明明暗暗, 惟时何为④? 阴阳三合, 何本何化⑤? 圜则九重, 孰营度之⑥? 惟兹何功, 孰初作之⑦? 斡维焉系? 天极焉加⑧? 八柱何当? 东南何亏⑨? 九天之际, 安放安属⑩? 隅隈多有, 谁知其数? 天何所沓? 十二焉分? 日月安属? 列星安陈? 出于汤谷, 次于蒙汜, 自明及晦, 所行几里? 夜光何德, 死则又育? 厥利维何, 而顾菟在腹? 女歧无合, 夫焉取九子? 伯强何处? 惠气安在? 何阖而晦? 何开而明? 角宿未旦, 曜灵安藏? 【注释】 ①遂古:往古,远古。遂:通“邃”,辽远的意思。遂古:即远古。传道:传说。 ②冥:幽暗。昭:昒的错字。刘盼遂《天问校笺》:“此昭字自属昒之误字。昒,《说文》尚冥也,与昧古通用。” ③冯:满。冯翼:大气弥漫的样子。惟:刘盼遂疑“未”之声误,未象,无形。译文从之。 ④时:是。 ⑤三:同“参”。参合:参错结合。 ⑥圜:同“圆”,指天,古人误认为天是圆的。 ⑦兹:此。 ⑧维:绳。古代认为天体如车轮一样旋转,中心轴上有绳把天体系住。 ⑨八柱:古代传说天有八根柱子支撑着。 ⑩九天:指天的中央和八方。 隈:弯曲处。《淮南子·天文训》:“天有九野,九千九百九十九隅。” 十二:古人认为太阳在天空中运行的轨迹是一个圆圈儿,称为黄道,把黄道分为十二等份,每等份都有若干星宿。 属:附属。 汤谷:古代神话中太阳沐浴升起的地方。 夜光:月亮的别名。 厥:其,指月亮。 女歧:神话传说中的人名,传说她无夫而生九子。 伯强:即禺强,风神。 角宿:星座名,二十八宿之一,包括两颗星,早晨位在东方。古代传说两星之间为天门,黄道经其中,七曜行其间。 【译文】 试问:远古的最初的形态, 是谁把它传述下来? 天地还没有形成, 是根据什么考定的? 宇宙一片混沌暗昧, 谁能够考究明白? 大气弥漫无形象, 根据什么辨认出来? 白昼光明黑夜暗, 为什么这样分明? 阴阳二气相参合, 哪是本原哪是化生? 圆圆的天盖有九层, 是谁把它度量和经营? 这是何等的大工程, 当初是谁把它创造完成? 枢纽上绳子拴何处? 天的顶端架在哪里? 八支天柱怎样支撑? 地势为什么东南低? 天体的中央八方各有边, 它们怎样安放怎样连一体? 天体的角落曲折无其数, 谁知道它的详细数目? 天体在什么地方立足? 怎样划分出十二个星区? 太阳月亮悬挂在何处? 众星又摆放在哪里? 太阳从汤谷升起, 晚上到蒙水岸边止息, 从天亮到天黑, 它一天奔行了多少里? 月亮有什么功德, 竟能死后又复活? 它贪图什么好处, 腹中竟藏有蟾蜍? 女歧从未婚配, 怎能生育九个孩子? 风神伯强住在何处? 祥和之风从哪吹来? 为什么天门一关天就黑? 为什么天门一开天就亮? 天门未开的时候, 太阳藏身在何方? 【原文】 不任汩鸿, 师何以尚之①? 佥曰何忧, 何不课而行之②? 鸱龟曳衔, 鲧何听焉③? 顺欲成功, 帝何刑焉④? 永遏在羽山, 夫何三年不施? 伯禹愎鲧, 夫何以变化⑤? 纂就前绪, 遂成考功⑥。 何续初继业, 而厥谋不同⑦? 洪泉极深, 何以寘之? 地方九则, 何以坟之⑧? 河海应龙, 何尽何历⑨? 鲧何所营? 禹何所成? 康回冯怒, 墬何故以东南倾? 九州安错⑩? 川谷何洿? 东流不溢, 熟知其故? 东西南北, 其修孰多? 南北顺椭, 其衍几何? 昆仑县圃, 其尻安在? 增城九重, 其高几里? 四方之门, 其谁从焉? 西北辟启, 何气通焉? 日安不到, 烛龙何照? 羲和之未扬, 若华何光? 何所冬暖? 何所夏寒? 焉有石林? 何兽能言? 焉有虬龙, 负熊以游? 雄虺九首, 倏忽焉在? 何所不死? 长人何守? 靡蓱九衢, 枲华安居? 一蛇吞象, 厥大何如? 黑水玄趾, 三危安在? 延年不死, 寿何所止? 鲮鱼何所, 鬿堆焉处? 羿焉彃日? 乌焉解羽? 【注释】 ①汩(ɡǔ):治水。 ②佥:皆。 ③鸱:鸱鸺,猫头鹰之类的鸟。鸱龟:旧说指鸱、龟二物。 ④顺欲:顺从众人的期望。 ⑤愎:一本作“腹”,译文从之。此句言禹从鲧的肚中出生。 ⑥纂:继。绪:事业。考:对已死父亲的称呼。 ⑦谋:指治水的方法。 ⑧九则:九等。坟:区分。《尚书·禹贡》载禹划分九州的土地为九等。 ⑨这两句朱熹《楚辞集注》作“应龙何画?河海何历?”恐非。应龙:有翼的龙。历:经过。 ⑩错:通“厝”,安置。洿:深。 橢:同“椭”,扁长。古时历算认为大地南北距离较东西距离略短。 增城:神话中城名,在昆仑山县圃。 烛龙:神话中神名,人面蛇身,赤色,以目照明。 石林:未详。 长人:指防风氏。传说防风氏长三丈,守封、嵎二山。 蛇吞象:《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 延年不死:谓三危国人长寿不死。 彃(bì):射。乌:金乌,传说是日中的三足乌。 【译文】 鲧不胜任治洪水, 众人为什么还推崇? 大家都说不必担心, 何不考察一下再任用? 鸱龟首尾相接似堤坝, 鲧为什么就照样施行? 他顺从人心想把洪水治好, 天帝为何还要对他加刑? 尸体长久被丢弃在羽山, 为什么三年不腐完好如生? 剖开鲧腹生出个伯禹, 怎么会有这样的奇怪事情? 伯禹继承先人的遗业, 终于成就亡父的未竟之功。 为什么继续的还是当初的事业, 而他们采取的办法却不相同? 洪水是那么深, 用什么来填平? 大地分九等, 怎么来划分? 助禹导河入海的应龙, 通过多少河道把洪水排尽? 鲧做了哪些事情? 禹取得哪些成功? 为什么共工一发怒, 大地就向东南倾? 九州是怎样安排的? 大川溪谷为何那样深? 江河入海海不溢, 其中缘故谁知情? 大地东西和南北, 哪个短来哪个长? 南北顺长成椭圆, 它比东西长多长? 昆仑山上有悬圃, 到底坐落在哪里? 上面增城高九层, 它的高度多少里? 昆仑山上的四方门, 什么人出入往来? 西北的大门常敞开, 什么风从这吹过来? 太阳哪儿照不到? 烛龙怎样来照耀? 羲和尚未把车鞭扬, 若木花为何能放光? 什么地方冬天暖? 什么地方夏天寒? 什么地方有石树林? 什么野兽口吐人言? 哪里有无角虬龙, 背着大熊来遨游? 一条大蛇九个头, 来去如电哪儿有? 什么地方人不死? 何处巨人来看守? 靡萍一枝九个杈, 如麻的花儿开在哪儿? 一条大蛇吞大象, 它的身体该有多大? 黑水玄趾与三危, 它们都在什么位置? 那里的人们长寿永不死, 他们究竟要活到何时? 人面鲮鱼哪儿有? 吃人的雀在哪里? 后羿怎样射下九日? 日中的金乌掉落在哪里? 【原文】 禹之力献功, 降省下土四方①。 焉得彼嵞山女, 而通之于台桑②? 闵妃匹合, 厥身是继③。 胡为嗜不同味, 而快朝饱④? 启代益作后, 卒然离孽。 何启惟忧, 而能拘是达⑤? 皆归射鞠, 而无害厥躬⑥。 何后益作革, 而禹播降⑦? 启棘宾商, 《九辩》《九歌》。 何勤子屠母, 而死分竟地⑧? 帝降夷羿, 革孽夏民⑨。 胡射夫河伯, 而妻彼雒嫔? 冯珧利决, 封狶是射⑩。 何献蒸肉之膏, 而后帝不若? 浞娶纯狐, 眩妻爰谋。 何羿之射革, 而交吞揆之? 阻穷西征, 岩何越焉? 化为黄熊, 巫何活焉? 咸播秬黍, 莆雚是营。 何由并投, 而鲧疾修盈? 白霓婴茀, 胡为此堂? 安得夫良药, 不能固臧? 天式从横, 阳离爰死。 大鸟何鸣, 夫焉丧厥体? 蓱号起雨, 何以兴之? 撰体协胁, 鹿何膺之? 鳌戴山抃, 何以安之? 释舟陵行, 何以迁之? 惟浇在户, 何求于嫂? 何少康逐犬, 而颠陨厥首? 女歧缝裳, 而馆同爰止。 何颠易厥首, 而亲以逢殆? 汤谋易旅, 何以厚之? 覆舟斟寻, 何道取之? 桀伐蒙山, 何所得焉? 妺嬉何肆, 汤何殛然? 【注释】 ①力献功:以勤力进献其功。献功:指治水的功绩。省:省察、察看。下土四方:指天下。 ②嵞山:即涂山。传说禹治水途中娶涂山女为妻。台桑:桑间野地。 ③闵:爱怜。妃、匹、合:均为配偶的意思。 ④快:满足。饱:疑当作“饥”,朝饥,男女会合之隐语。 ⑤惟:刘盼遂《天问校笺》:“惟乃罹之借,惟忧犹离孽也。”达:通“健”,逃脱。 ⑥射(shè):当作“躬”。射鞠:鞠躬,谨敬之意。 ⑦作革:变革、更替。播降:留下后代,指禹留下后代子孙。 ⑧屠母:传说禹妻涂山女化为石,禹呼:“归我子!”石破而生启(《汉书·武帝纪》颜师古注)。 ⑨帝:天帝。夷羿:就是羿,善射。孽:灾祸。 ⑩冯:同“凭”,满。珧(yáo):蚌壳,这里指饰有贝壳的弓。决:同“块”,套在右手拇指上钩弦发箭的器具,今称扳指。封狶(xī):大野猪。 浞:寒浞,后羿的相。纯狐:纯狐氏之女,后羿的妻室。眩妻:即玄妻,纯狐氏女名。 阻穷:阻绝,此句是说把鲧永囚禁在羽山,不准西行。 并:读作“屏”。并投:屏弃。疾:恶。修盈:指鲧罪恶之多。 良药:《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嫦娥窃以奔月。”嫦娥奔月故事不见于先秦,窃药之女子并非嫦娥,而是上文之眩妻(林庚《天问论笺》)。 大鸟:指鼓和钦鸦。《山海经·西山经》:“鼓……与钦鸦杀葆江于昆仑之阳,帝乃戮之钟山之东曰鸦崖。钦鸦化为大鹗,其状如雕而黑文白首,赤喙而虎爪,其音如晨鹄……鼓亦化为鵕鸟,其状如鸱,赤足而直喙,黄文而白首,其音如鹄。” 此二句一本作“撰体胁鹿,何以膺之”,闻一多《楚辞校补》谓“何以膺之”与上句“何以兴之”句法一律,当从“一本”。译文从闻说。 释:放弃,舍弃。陵行:在陆地上行走。 少康:夏国君湘之子。浇杀相,后少康又杀浇。颠陨:掉落。 颠易厥首:王逸《章句》说,女歧与浇周舍同宿,少康夜袭浇,误杀了女歧的头。 桀:夏代亡国之君。蒙山:古国名。传说桀攻蒙山,得琬、琰二女。 【译文】 禹勤力治水献大功, 降临人间考察水情。 怎样得到涂山女, 便在桑林把婚成? 恩爱结合成配偶, 生儿育女接代传宗。 为什么禹与常人不一样, 也贪恋儿女欢情? 夏启取代伯益做君王, 终于遇祸反遭殃。 为什么启身陷囹圄遭危难, 还能顺利逃脱转危为安? 禹益行事都敬谨, 他们自身无恶行。 为什么伯益被革替, 禹留子孙后代昌隆? 启急急上天献美女, 带回天乐《九辩》与《九歌》。 禹为什么厚爱儿子轻其妻, 使她尸裂弃荒野? 天帝派下后羿到人间, 替夏人革除忧患。 为什么又射瞎河伯眼, 还把他的妻子洛女霸占? 套上扳指拉满弓, 大野猪应声中箭。 为什么祭献肥美的肉, 天帝也不享不喜欢? 寒浞勾引羿妻纯狐女, 便与她合谋设机关。 为什么羿能把皮革射穿, 却遭他们合谋命丧黄泉? 鲧被放逐不准往西行, 高山峻岭怎么能攀越? 鲧被杀死变黄熊, 神巫为什么使他复活? 他让人们都种庄稼黑黍米, 水边泽畔把蒲草芦荻种。 鲧也有功为什么还要屏弃他, 使他身后长背恶名声? 雪白的衣裳美首饰, 她为什么来到这高堂? 羿从何处得来不死药, 为什么不把它牢牢收藏? 自然法则纵横交错处处在, 万物离开阳气就死亡。 为什么鼓神、钦鸦化鸟常悲鸣, 他们死后的尸体在何方? 雨师屏翳能兴雨, 他靠什么本领能这样? 风伯鹿身生两翅, 他凭借什么力量飞翔? 大龟背负大山水中游, 大山怎能安稳不漂流? 大山离开龟背到陆上, 怎么能把大山来移走? 浇在嫂子的门口, 对她有什么要求? 为什么少康追随着猎犬, 砍掉了浇的头? 女歧给浇缝衣裳, 两人便同舍共宿。 为什么身遭危难, 也被砍下了头? 商汤谋划赏赐军队, 为什么对他们如此厚爱? 浇灭斟寻击沉他的船, 运用的什么战术和计谋? 夏桀攻伐蒙山国, 他都得到些啥? 妺嬉得宠多放肆, 汤为什么把她杀? 【原文】 舜闵在家, 父何以鱞①? 尧不姚告, 二女何亲②? 厥萌在初, 何所亿焉③? 璜台十成, 谁所极焉④? 登立为帝, 孰道尚之? 女娲有体, 孰制匠之⑤? 舜服厥弟, 终然为害⑥。 何肆犬体, 而厥身不危败⑦? 吴获迄古, 南岳是止。 孰期去斯, 得两男子⑧? 缘鹄饰玉, 后帝是飨⑨。 何承谋夏桀, 终以灭丧? 帝乃降观, 下逢伊挚⑩。 何条放致罚, 而黎服大说? 简狄在台, 喾何宜? 玄鸟致贻, 女何喜? 该秉季德, 厥父是臧。 胡终弊于有扈, 牧夫牛羊? 干协时舞, 何以怀之? 平胁曼肤, 何以肥之? 有扈牧竖, 云何而逢? 击床先出, 其命何从? 恒秉季德, 焉得夫朴牛? 何往营班禄, 不但还来? 昏微遵迹, 有狄不宁。 何繁鸟萃棘, 负子肆情? 眩弟并淫, 危害厥兄。 何变化以作诈, 后嗣而逢长? 成汤东巡, 有莘爰极。 何乞彼小臣, 而吉妃是得? 水滨之木, 得彼小子。夫何恶之, 媵有莘之妇? 汤出重泉, 夫何罪尤? 不胜心伐帝, 夫谁使挑之? 【注释】 ①闵:忧愁。 ②姚:舜姚姓,此指舜的父亲。二女:指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 ③亿:通“臆”,预料。 ④璜台:玉台。十成:十层。 ⑤女娲:传说中的女帝。《山海经·大荒西经》注:“女娲,古神女而帝者。” ⑥服:顺从。弟:指象,舜的异母弟。 ⑦犬体:谓象之心术不正,犹如狗一样。 ⑧去:离开。斯:指衡山。两男子:指太伯、仲雍。《史记·吴太伯世家》载他们是古公亶父的长子和次子,见古公亶父想把君位传给幼子季历,就主动出走,跑到江南。当地人拥太伯为国君,太伯死后,仲雍继位。 ⑨缘:因,借助。缘鹄:就是做鹄羹。饰玉:谓嵌玉的鼎。后帝:指汤。 ⑩帝:指汤。观:考察民情。伊挚:即伊尹,名挚。 简狄:有娀氏女,帝喾妃,生契,契为商始祖。台:传说简狄未嫁时住在九层高楼上。 该:即亥,殷人祖先。秉:承。季:亥的父亲,即冥。臧:善。 平胁:胸部丰满。曼肤:皮肤润泽。这是写有易女的体态姿容。肥:妃的借字,匹配。 击床:指刺杀王亥。 营:经营,这里是谋求的意思。班禄:即爵禄的意思。班:依次排列爵禄的等级。 繁鸟:众鸟。萃:集。棘:荆棘。负子:疑指上甲微。肆情:纵欲。此二句本事不详,疑也记上甲微事,言上甲微yín乱(版 权所有 e w eny an. co m 易 文言 网)之行。 逢:迎,遇。 小臣:指伊尹。小臣,商代系对奴隶的称呼。相传汤知伊尹贤能,向有莘氏讨要,有莘氏不给,汤于是向有莘氏求婚,有莘氏允,并以伊尹作为陪嫁奴隶送给汤。 媵(yìnɡ):陪嫁之人。 【译文】 舜未成家常忧苦, 怎么不给他娶妻成婚? 尧没有告诉姚家, 怎么就把二女嫁给舜? 事情刚刚萌生时, 怎能把它的未来预料? 十层高的大玉台, 谁能把它来建造? 伏羲登位称作帝, 是谁尊奉的名号? 女娲蛇身人面样, 她的身体是谁造? 舜对弟弟仁顺慈爱, 可弟弟对他屡屡加害。 为什么狗一般的放肆, 却终生平安无难无灾? 吴国的历史绵长久远, 原居在南岳衡山一带。 谁想到离开南岳途中, 得到了两位开国贤才? 嵌玉的宝鼎鹄肉羹, 天帝既已接受夏的祭飨。 为何还接受对夏桀的图谋, 最终使他国灭身亡? 汤帝来到民间访民情, 在民间遇到伊尹贤臣。 为什么把夏桀放逐鸣条, 黎民百姓个个高兴欢心? 简狄深居在九层高楼, 帝喾怎能与她结鸾俦? 玄鸟送给简狄一枚蛋, 她怎么吞下就生产? 王亥继承了父亲的美德, 他的父亲王季是好榜样。 为什么终于身败在有易, 他在哪里放牛牧羊? 王亥手执盾牌翩翩起舞, 怎么就使有易女害了相思? 体肤丰满润泽的有易女, 怎么就成了王亥的妻室? 在有易放牧的王亥, 怎么会遭此不幸? 床笫间险被刺杀, 这是谁下的命令? 王恒也承继了父亲的德行, 从哪里又夺回哥哥的大牛? 为什么又去钻营爵禄, 从此一去不见回头? 上甲微把祖业继承, 有易人就不得安宁。 为何在群鸟栖息的棘丛, 上甲微纵欲贪欢乱施情? 糊涂的弟弟们yín乱(版 权所有 e w eny an. co m 易 文言 网)无德行, 争夺君位危害他们的长兄。 为什么他们善变多诡诈, 反倒子孙绵长人旺家兴? 成汤东方去巡视, 一直走到有莘氏。 为什么想要得到那小臣, 却还娶来一位美丽的妃子? 桑树长在伊水边, 树洞捡来一个婴孩。 为什么有莘氏讨厌他, 把他当陪嫁送过来? 成汤脱难出重泉, 他究竟有什么罪过? 他难压愤怒去伐桀, 是被谁从中来挑拨? 【原文】 会鼍争盟, 何践吾期? 苍鸟群飞, 孰使萃之①? 列击纣躬, 叔旦不嘉。 何亲揆发足, 周之命以咨嗟②? 授殷天下, 其德安施? 反成乃亡, 其罪伊何③? 争遣伐器, 何以行之? 并驱击翼, 何以将之④? 昭后成游, 南土爰底。 厥利维何, 逢彼白雉⑤? 穆王巧梅, 夫何为周流? 环理天下, 夫何索求? 妖夫曳衒, 何号于市⑥? 周幽谁诛, 焉得夫褒姒? 天命反侧, 何罚何佑? 齐桓九合, 卒然身杀⑦。 彼王纣之躬, 孰使乱惑? 何恶辅弼, 谗谄是服? 比干何逆, 而抑沈之? 雷开何顺, 而赐封之⑧? 何圣人之一德, 卒其异方? 梅伯受醢, 箕子佯狂。 稷维元子, 帝何竺之? 投之于冰上, 鸟何燠之⑨? 何冯弓挟矢, 殊能将之? 既惊帝切激, 何逢长子? 伯昌号衰, 秉鞭作牧⑩。 何令彻彼岐社, 命有殷国? 迁藏就岐, 何能依? 殷有惑妇, 何所讥? 受赐兹醢, 西伯上告。 何亲就上帝罚, 殷之命以不救? 师望在肆, 昌何识? 鼓刀扬声, 后何喜? 武发杀殷, 何所悒? 载尸集战, 何所急? 伯林雉经, 维其何故? 何感天抑地? 夫谁畏惧? 皇天集命, 惟何戒之?受礼天下, 又使至代之? 初汤臣挚, 后兹承辅。 何卒官汤, 尊食宗绪。勋阖梦生, 少离散亡。 何壮武厉, 能流厥严? 彭铿斟雉, 帝何飨? 受寿永多, 夫何长? 中央共牧, 后何怒? 蜂蛾微命, 力何固? 惊女采薇, 鹿何祐? 北至回水, 萃何喜? 兄有噬犬, 弟何欲? 易之以百两, 卒无禄。 【注释】 ①苍鸟:鹰。喻伐纣的各路诸侯。萃:集。 ②揆:揆度。发足:起行,指发兵伐纣。咨嗟:叹息。此二句朱熹《楚辞集注》作:“何亲揆发,定周之命以咨嗟?”注云:“此问周公既不喜列击纣躬,何为又教武王使定周命乎?”按,武王伐纣多称姜尚之功而不及周公,其中必有其情。 ③反:一本作“及”。译文从之。伊:是。 ④将:率领。 ⑤维:语助词。逢:迎。雉:野鸡。毛奇龄《天问补注》:“越裳献雉在周公时,昭王安得而迎有之?按《竹书纪年》,昭王之季,荆人卑词致于王曰:‘愿献白雉。’昭王信之而南巡,遂遇害。……献白雉正南巡事。” ⑥“妖夫”二句:《史记·周本纪》载,厉王时,有一宫女无夫而生子,宫女惊怪就把她丢弃了。宣王时,有童谣曰:“糜弧(桑木弓)箕服(箕木箭袋),实亡周国。”宣王听到这童谣后,见一对夫妇叫卖糜弧箕服,就吩咐人将他们抓来杀掉。那对夫妇在逃跑路上收留了丢婴,把她带到褒国。这个弃婴长大后,就是褒姒(sì)。 ⑦齐桓:齐桓公,春秋五霸之一。 ⑧雷开:纣时佞臣。 ⑨投:弃。燠(yù):温暖。《诗经·大雅·生民》:姜嫄踏了天帝的足迹,孕而生稷,使人觉得不祥,便把他抛弃在寒冰上,众鸟飞来用翅膀遮覆他、温暖他。 ⑩秉鞭:比喻执政。 惑妇:指纣王妃妲己。 师:太师。望:吕望。肆:店铺。 “伯林”二句:本事不详,郭沫若谓为纣王自焚事。 礼:借为“理”,治理。 阖:春秋时吴王阖庐。 “中央”二句:本事不详,闻一多谓当指周厉王为国人所逐,共和执政事。译文姑从之。 蛾:古“蚁”字。蜂蚁:指起义逐厉王的国人。 “惊女”二句:本事不详。注家多谓指伯夷叔齐事。《文选·辨命论》注引《古史考》:“伯夷叔齐……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野有妇人谓之曰:‘子义不食周粟,此亦周之草木也。’”《列士传》:“二人遂不食薇,经七日,天遣白鹿乳之。” 兄:指秦景公。弟:指景公弟铖。 【译文】 甲子的早晨诸侯争相盟誓, 为什么他们都能践约如期? 诸路兵马好似群飞的雄鹰, 是谁使他们聚会云集? 剑击斧砍纣王尸体, 此次伐纣周公并不赞许。 亲自谋划定下伐纣计, 为什么周得天下还叹息? 上帝把天下交给殷, 它施行了什么德政? 殷得到天下又灭亡, 它是犯了什么罪名? 争相发兵伐殷商, 怎样部署怎样安排? 齐头并进攻两翼, 怎样指挥谁统帅? 昭王出外去巡游, 直到南国极远地。 他究竟为了什么好处, 去迎取那白野鸡? 穆王乖巧又贪心, 为何到处去周游? 东西南北都走遍, 还有什么要寻求? 妖人带着老婆, 在市上叫卖什么? 幽王被谁杀死, 在哪儿得到褒姒? 天命反复无常, 什么该罚什么该赏? 齐桓公九会诸侯, 到头来一命亡。 纣王那个暴君, 是谁使他残暴昏昏? 为什么憎恶辅弼大臣。 专门任用奸佞小人? 比干触犯了什么, 而惨遭剖肚剜心? 雷开是怎样顺从, 竟然加官赐金? 为什么圣人美德始终如一, 而结局却与常人不一样? 梅伯被剁成肉酱, 箕子被迫装疯佯狂。 后稷是长子, 天帝为何讨厌他? 把他丢弃寒冰上, 众鸟为何温暖他? 他怎么能弯弓射箭, 成为杰出的统兵将才? 既然天帝十分震惊, 为什么又让他子孙万代? 文王发迹在殷末, 治国理民掌大政。 怎样发展岐基业, 取代殷商享天命? 古公携财迁居岐山下, 众人怎么会顺从? 殷有惑妇妲己女, 人们发出什么讥讽? 纣王赐给文王人肉汤, 文王状告暴纣诉天庭。 殷纣为何自招天谴罚, 殷商无救失天命? 姜尚朝歌开肉铺, 文王怎知他有才能? 钢刀霍霍声声响, 文王为什么喜欢听? 武王姬发兴师伐殷商, 屈原天问为什么满腔怒火气冲冲? 载着父王灵牌去会战, 为什么那么急迫不稍停? 纣王吊死柏树林, 什么缘故使他丧生? 为何武王伐纣感天地? 又是哪一个胆战心惊? 上天降赐天命于你身, 你该怎样小心翼翼保天命? 既把天下交人来治理, 为何到时又代之以他姓? 当初汤任伊尹做小臣, 后来晋升当了汤的相。 为什么他能终生做汤官, 并能配祀成汤把祭享? 吴王阖庐是寿梦的嫡孙, 年少时逃亡在外背井离乡。 为什么到了壮年武勇过人, 英名流布,威震四方? 彭铿烹调野鸡汤, 天帝何以接受他的祭飨? 赐他年寿长永久, 他的寿命到底有多长? 共伯和暂代天子治天下, 周厉王为何暴怒降祸殃? 蜂蚁般的微弱生命, 力量为何那样不可阻挡? 村女提醒夷齐采的是周薇, 白鹿为何来哺乳叔齐伯夷? 他们此行来到黄河转弯处, 兄弟共聚首阳为什么欢喜? 秦景公喂养一猛犬, 弟弟为什么想得到? 要用百辆车乘去交换, 结果把爵禄也白白丢掉。 【原文】 薄暮雷电, 归何忧①? 厥严不奉, 帝何求②? 伏匿穴处, 爰何云③? 荆勋作师, 夫何长④? 悟过改更, 我又何言? 吴光争国, 久余是胜⑤。 何环穿自闾社丘陵, 爰出子文⑥? 吾告堵敖以不长⑦, 何试上自予, 忠名弥彰⑧? 【注释】 ①薄暮:傍晚。 ②奉:保持。帝:指天帝。 ③伏匿:隐伏藏匿。穴处:住在山洞。爰:于是。 ④勋:功。作师:兴兵打仗。 ⑤吴光:吴公子姬光,即吴王阖庐。争国:指阖庐杀吴王僚得国事。久:应读作“厥”,指吴公子光。久余是胜:他(吴公子光)战胜了我楚国。 ⑥“何环”两句:一本作“何环闾穿社,以及丘陵?是淫是荡,爰出子文”。译文从之。闾社:古代二十五家叫闾或社。子文:楚成王时令尹,楚国女未婚时与表兄斗伯比所生。 ⑦吾:闻一多《楚辞校补》题作“语”。堵敖:即熊囏(jiān),楚文王子。文王死,熊囏继位,在位五年为其弟熊恽弑杀,熊恽自立,是为楚成王。 ⑧试:读作“弑”。上:指堵敖。予:通“与”。自予:指熊恽自立为王。 【译文】 时已黄昏一片雷鸣闪电, 我要回去了又何必担忧? 他既丧失了自己的尊严, 天帝还能对他有何要求? 隐伏荒野栖岩洞, 还有什么话可讲? 楚王贪功屡兴兵, 立国又怎能久长? 如若改弦更张能醒悟, 又何必喋喋不休道短长? 公子姬光得国成君主, 他又战胜我楚国。 为什么绕闾过村相逢在丘陵。 纵欲野合却生下贤相子文? 都说堵敖在命不久长, 为什么弑君自立, 忠名却更加显扬? 【赏析】 《天问》是屈原作品中体制特异的一篇,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独具特点。全篇1500多字,350余句,呵问成篇,一连提出有关自然、社会现象、古史传说等170多个问题。其间神话传说杂陈,历代兴亡并举,对天地宇宙、社会古今、万事万物,一一发难诘问,放言无惮,奇气纵横。诗人就是通过这一连串的诘问,表达了对自然宇宙和社会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以及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批判。正如鲁迅所说:“怀疑自遂古之初,直至百物之琐末,放言无惮,为前人所不敢言。”(《摩罗诗力说》)《天问》叙事丰富繁杂,但次序井然,先问天地形成,宇宙变化,次问人事变化,历史兴亡,最后归结到楚国的现实政治,线索清楚,脉络分明。正如王夫之所说:“篇内事虽杂举,而自天地山川,次及人事,追述往古。终之以楚先。未尝无次序存焉。”(《楚辞通释》)特别是全诗以一个“曰”字领起,全由问句组成。这简短而一问到底的形式,使全诗节奏明快而有力,感情充沛而强烈,有整齐活脱、奇崛生动之美而无呆滞单调之感。 关于此诗的写作时间向无定论,一般认为作于屈原被放逐之后。王逸《章句》:“屈原放逐。忧心愁悴,彷徨山泽,经历陵陆,嗟号昊旻,仰天叹息。见楚有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图画天地山川神灵,琦玮儒傀,及古贤圣怪物行事。周流罢倦,休息其下,仰见图画,因书其壁。呵而问之,以渫愤满,舒泻愁思。”这个说法庶几近之,然是否就图画而问尚可怀疑。 《天问》在中国诗歌史上是一篇罕见仅有的独步千古之作,其所包含的大量神话传说和古史材料,是很有价值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