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都发现洞穴沟虾、尺蛾等新物种 以粪便为食(图)

 宝轮散人 2014-06-24

被命名为“龙门山洞穴沟虾”和“成都洞穴尺蛾”

■天府早报(微博)记者 李庆 实习生 徐洋

昨日,一个重磅消息传来,成都某物馆及多位科考专家在对都江堰(微博)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彭州(微博)龙门山国家地址公园内未开发原始洞穴探索中,首次发现了世界上的新物种——龙门山洞穴沟虾和成都洞穴尺蛾,而之前我国洞穴新物种90%以上是国外考察队所发现。下一步,中方专家将与美国专家联合科考,目前已与美国鳞翅目昆虫专家海普纳博士取得了联系。

首次 成都昆虫专家发现新物种

就在本月中旬,成都某博物馆专家对成都地区一些无人区内的洞穴进行了一次针对洞穴昆虫的科考活动。这次考察,专家发现了大量洞穴生物。洞穴生物科考在我国并不常见,而欧美国家洞穴生物科考探险已极为普遍,这次成都昆虫专家洞穴科考探险当属首次。

考察队选择了都江堰(微博)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彭州(微博)龙门山国家地址公园内一些未开发的原始洞穴进行科考探险,发现了一批未知的洞穴无脊椎动物,其中很多是全新的物种。在此次洞穴科考中,成都某博物馆馆长赵力带队,他说:“洞穴生物研究长期被我国科研人员忽略,而实际上,地球除了陆地、海洋、天空以外,还有着一个精彩的地下世界!”

赵力等成都的专家们穿过“别有洞天”的洞穴后,给我们带来了一连串惊喜。在那片深深的黑暗和静谧中,竟然发现有新物种的存在,而且它们在以不为人知的生存方式另类地生活着。其中,龙门山洞穴沟虾和成都洞穴尺蛾等是世界上首次发现的新物种。

奇特 天敌给它提供食物

赵力自己拍摄的一组图片显示,洞穴沟虾体长仅一厘米左右,与人们常见的虾外形差异很大。这种虾没有扇形的尾巴和长长的触角,身体里没有色素,几乎透明,甚至连眼睛也没有,看起来宛如科幻电影里的外星生物。赵力描述:它们不像绝大多数水生动物那样背向上游动,而是横躺在洞穴水洼里移动的。考察发现,它们的食物是水里的蝙蝠粪便,只要有粪便落入水中,它们就一拥而上抢食。不过,这种沟虾只能存活在洞穴中,带出洞的样本在阳光下一个小时左右就会死亡。

另外一种洞穴生物尺蛾虽然有眼睛,但是对光并不敏感。它们停在洞壁上,强光手电筒照射它时,毫无反应,伸手就能捉到,不会躲避。它的幼虫在洞内到处爬行,寻找蝙蝠粪便。虽然洞内蝙蝠很多,但是由于这种蛾子不飞行,平时只是安静地潜伏在洞壁,蝙蝠根本无法发现。“这种生存方式,天敌蝙蝠反而成了它们的食物提供者。”赵力说。

■释疑

洞穴生物来自洞外

这些新物种是自古生活在地下的么?赵力分析,其实不是,从形态上看它们虽然与洞外生物有区别,但是它们仍然来源于洞外。

例如沟虾的祖先可能是暗河水带入,尺蛾也曾经生活在洞外,由于偶然飞进洞中找不到归路,而被动适应了洞中环境。但是,现在它们已经与洞外亲戚不同,成为了独立的物种,与洞外生活的沟虾相比,洞穴沟虾失去了色素和眼睛。尺蛾的复眼虽然还作为器官保留着,而且大小接近正常的比例形态,但是没有了视力。它们一旦回归洞外,将无法生存。

■新闻焦点

以成都地名为其命名

中国地质科学院公布的我国洞穴无脊椎动物名单上,四川没有发现过洞穴生物沟虾和尺蛾,在贵州一些洞穴探险者发的网帖里曾经见到过类似种类,但与成都地区洞穴里发现的沟虾和尺蛾不是同种。我国近年新发现的洞穴生物名单里,甚至连鳞翅目昆虫也没有。赵力说,由于洞穴与世隔绝,洞与洞之间的生物几乎不可能联系,因此洞穴物种特有性极高,“一山一种,一洞一种”都是稀松平常事。加上洞外没有发现分布,因此这些藏身在洞穴里的奇异生物无疑是新的种类。为了纪念其发现地区,它们现被定名为“龙门山洞穴沟虾”和“成都洞穴尺蛾”,不久将在海外学术刊物上发表。

至于为什么这些洞穴生物几乎都以蝙蝠粪便为食物,赵力推断在水源缺乏的洞穴里,内部的物质和能量需要靠另一类“供应商”——蝙蝠。蝙蝠在洞外觅食和活动,然后回到洞穴排出“营养丰富”的粪便供其它生物食用。

洞穴生物科普

1、真洞穴动物

只生存于洞内黑暗世界中,不能生活于洞外环境的动物,完全没有眼或仅有很小的眼,如洞穴鱼、洞螈、洞穴蜘蛛等

2、喜洞穴动物

可以在洞穴内完成生命循环,但是也能在洞外黑暗潮湿环境中生活的动物,如蚯蚓、潮虫、某些蝾螈

3、寄居性洞穴动物

临时寄居于洞内的动物,如蝙蝠、啮齿类。它们要到洞外寻觅食物。是洞穴生态系统重要能量来源

■最新进展

美国专家来相助

天府早报(微博)记者昨日最新了解到,目前中方专家已经与美国专家取得联系,将在龙门山洞穴无人区展开科考,还购置了一批新科研设备,将对其生活环境例如水质、洞穴温度、各个发现点位精确海拔等进行定量化的细致研究。

美国鳞翅目昆虫专家海普纳博士多年前就曾大胆地推测,四川地下洞穴里可能存在一些以蝙蝠粪便为食物的蛾类,它们将是全新的物种。

海普纳是世界最大昆虫博物馆——美国佛罗里达州鳞翅目昆虫博物馆的馆长和美国热带鳞翅目学会的秘书长。

■网友围观

@吕小希花花:

这么萌的虾,好想领回家。

@衡阳日月:

这个蛾子真有大智慧!

@林教授:

成都科考人员赞一个。

@穿山甲777:

原来天敌也可为我所用哈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