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3年7月刊:环湖360度

 清风斋里 2014-06-24
2013年7月刊:环湖360度 - 西藏人文地理 - 《西藏人文地理》
         
                                  环 湖 360 度  

    通常意义上的纳木错,已被当雄县纳木错扎西半岛景区所取代。游客们往往从拉萨出发,赴扎西半岛一日或两日游,也就逗留区区几个小时的时间,顶多算是“到此一游”,浅尝辄止而已。

    而真正意义上的纳木错,横跨班戈和当雄两县,湖泊面积巨大,其中大半部分在班戈县境内,小半部分在当雄境内。扎西岛,也仅是纳木错4门18山18岛中的一员而已。然由于湖泊周边地理、地貌的复杂和气候的多样性及交通条件的不便,环湖全方位接触纳木错,绝非易事。

    环纳木错360度,带你充分领略纳木错与念青唐拉这一神山圣湖区殊胜的宗教特色、奇绝的自然地理风光及人文特色,这有可能是纳木错你所不知道的一面。
  2013年7月刊:环湖360度 - 西藏人文地理 - 《西藏人文地理》

青藏“山海”经

编辑/土豆

 

    出于对所生活的这片土地的崇敬与热爱,富于想象力和智慧的藏民族,为这里的山川和湖泊赋予了精气神,谱写了青藏高原的“山海”经。在他们的传说中,纳木错是帝释天的女儿,是念青唐古拉山的妻子。

    古老的传说又为现代诗人插上想象的翅膀,无数到访的游客和朝圣者,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歌咏着这崇高的山脉和如镜的湖水。在他们眼中,圣女纳木错无涯无渡地接纳万象的声色,而还给念青唐古拉无心的一笑;雄歭的念青唐古拉千臂指挥多情的万象大合唱,无非为了博取美人的一笑,笑间雷霆又响,雪落下,让为着苍生大爱的唐古拉瞬间也白了头。

    诗人的直观感知总是诗情画意的,却无心道中科学家用数据建立起来的冰川与河流、河流与湖泊、降雪和冰川之间瞬息万变,又息息相关的联系。

      

前世今生纳木错

拗陷而成的纳木错 

    从卫星图上看,纳木错紧依念青唐古拉山脉,由东向西,湖面逐渐开阔,有如一只等待开屏的孔雀剪影,西边宽阔的湖面是其修长的屏尾,扎西多半岛是其高耸的腰身。大多数的游客,只能来到位于东部的扎西多半岛,远眺北岸的山脉,再回头仰望念青唐古拉延绵的雪山,遥想神湖的彼端。

       关于纳木错的成因,21世纪初,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对纳木错地区的第四纪环境演变展开了全面和细致的调查研究。在大约6500万年至260万年,也就是地质年代所说的古近纪和新近纪时期,在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挤压的外力作用下,喜马拉雅山脉缓慢隆起;在这一外力下,形成了一系列山脉的皱褶式隆起和拗陷,而念青唐古拉山北麓的拗陷,形成了纳木错断陷构造湖。

       至今,我们仍可以在纳木错湖北岸清晰的看见这一剧烈的地质运动所带来的大地印记。青藏高原研究所的湖泊专家王君波曾经驾船考察过纳木错北岸一带,从他提供的资料照片,湖岸北东向断裂构造悬崖仍清晰可见,这正是断陷构造的证据。但由于湖面过于宽广,一般的游客从扎西半岛上无法看到北岸的这些景观的。马丽华在《风化成典-西藏文史故事十五讲》开篇“自新大陆”描述了这一史无前例的地质运动,青藏高原地区在告别海洋的四千万年间,历经三次隆起、两次夷平:约在三千万年前,新高地已距海平面两千米,停歇了,并缓慢剥蚀降低;第二次隆升约从两千万年前开始,持续约五百万年,此次运动造就了喜马拉雅山脉。之后再经历了一个下降过程。直到三百六十万年前,青藏地区在一个高不过千米的巨大平原上,重新开始了持续至今的整体的、快速的抬升。

  2013年7月刊:环湖360度 - 西藏人文地理 - 《西藏人文地理》西布冰川(图片提供/中科院)

纳木错的年轮

       沧海桑田,岁月留痕,神女纳木错也不例外。据说,曾经的纳木错并不是今天的样子,至今约一万年前的全新世,存在一个古纳木错,她的面积很大。后来,因气候变化,湖泊不断退缩,至今湖周围仍留下数道明显的湖岸退缩线。

       从地图上看,纳木错周围还有数目众多的湖泊,其中最邻近的大湖,就是色林错。这些湖泊像洒落在高原上断了线的珍珠,彼此间似乎有什么联系。而科学家证明了这些联系,根据中国地质科学院朱大岗等著的《纳木错湖相沉积与藏北高原古大湖》,高原上的这些散落的湖泊,曾经连为一体,形成是一个超级大湖,被称为“古羌塘湖”。

       如今在纳木错的北西角,也就是保吉乡方向,连接纳木错与其西的仁错-久如错的雄曲-那曲谷地分水岭地段,可以看见大片明显的湖相沉积与湖岸阶地。所谓湖岸阶地,是因为湖岸地带湖水作用形成的一级又一级的阶梯状地形,有如湖泊在消长过程中在大地上刻下的年轮,沿着湖心由外向内,由高至低形成同心圆,默默讲述湖泊的演变历史。

       通过对纳木错湖成阶地的研究,科研工作者推测在距今年代大约40-25千年以前,,证实纳木错与其西的仁错-久如错,在纳木错的3级与2级湖岸阶地形成时期,确实是互相连通的大湖。科研人员甚至推论,在纳木错的3级阶地与2级阶地形成时期,纳木错是与色林错连通的大湖,而不是通过河流相连接两个湖。

       在这两个时期以及纳木错4级阶地与更高的湖相沉积物堆积时期,是藏北高原南部古大湖发育的几个高湖面阶段。其中最高的湖面阶段,纳木错与申错及藏北高原东南部的大多数古湖,如古色林错、古格仁错、古吴如错、古昂孜错等,都是相连通的,可称为“古羌塘东湖”。而藏北高原西南部的古当惹错、古扎日南木错、古塔若错、古扎布耶、古洞错等也是相互连通的,可称为“古羌塘西湖”。甚至在某个时段,“古羌塘东湖”与“古羌塘西湖”也是一度相通,成为真正的“古羌塘湖”。

              2013年7月刊:环湖360度 - 西藏人文地理 - 《西藏人文地理》飞鸟(摄影/柳叶刀)

       但中科院湖泊专家王君波认为相比当惹雍错,纳木错的古湖岸,并不典型。目前,在纳木错沿岸可以清晰地划分出4——6级湖岸阶地,最高湖相沉积高出现代湖面150米,沿岸堤可多达50条。雄曲-那曲谷地是连接纳木错盆地与其以西的仁错-久如错盆地的分水谷地,也是构成纳木错2级湖岸阶地顶部的第四纪湖相沉积,构成宽阔的谷地。

       除由湖相沉积所构成的完整阶地面与阶地斜坡的4个级别的阶地外,在纳木错沿岸的若干基岩山丘的丘顶与坡麓都可以发现高出湖面60-150米的5-6级湖相阶地沉积分布,如夺玛、尼普、玛尔迥、塔吉古日西坡、昂崩与昂千及干玛弄等基岩小山丘。

    停车远眺纳木错湖岸,会发现湖岸边布有白色的盐渍,像是给纳木错献上白色的哈达,这些白色的盐壳,是碳酸盐风化壳。由于念青唐古拉山脉巨大地形的影响,纳木错南、北两岸的气候条件差异较大,南岸较湿润,土壤属毡状草甸土;北岸相对干旱,属干旱草原土,该类土壤在藏北高原其他地区也广泛存在,因此纳木错湖北岸的土壤可以作为藏北高原土壤的典型代表。
2013年7月刊:环湖360度 - 西藏人文地理 - 《西藏人文地理》纳木错五彩湖湾(摄影/张红军)

       曾经是西藏高原第一大湖泊的纳木错,也被地理位置偏北的色林错夺取了面积第一的位置,原因就是从2004年以来色林错水位迅速上涨,湖泊面积超越了纳木错。湖泊水位上涨的不仅是色林错,纳木错也在涨。据青藏高原研究所纳木错综合观测站站长康世昌表述:“研究人员从1970年开始对纳木错进行大规模的考察,发现从1970年至2012年,纳木错的海拔高度从原来的4718米上升到现在的4725米,湖面整整上升了7米。”对纳木错的“长大”,康世昌继续分析:“纳木错从上世纪70年代起一直在扩张,这和纳木错流域的冰川消融水量和降水量增加,以及湖泊的蒸发水量有关系,补给增多,蒸发减少,湖泊自然就长大了。”

       上升的湖面,淹没了部分湖岸,甚至将纳木错西部的两个半岛——梯让木波多岛和根达多岛,变成了岛屿。纳木错流域湖面本身和陆面区域的内降水增长,气温显著上升以及其引起的冰川融水增加是造成湖泊扩张的重要原因。根据纳木错站对纳木错流域内湖泊、冰川动态变化监测检测分析表明,冰川加速退缩带来的融水增加是湖面扩张的原因之一。冰川的加速退缩是气候变化的结果,在气象要素中,气温和降水与冰川进退变化的关系最为密切,支配冰川进退变化的气象要素关键是气温。从百年尺度的气候变化看,整个青藏高原在20世纪60-80年代为冷期,而80年代以来进入一个气温持续偏高的时期。康世昌认为,根据对纳木错流域典型冰川监测表明,近期的冰川退缩加剧就是在气候变暖条件下发生的。    

 

冰川王国

       念青唐古拉山脉位于青藏高原的中南部,处于南亚季风暖湿气流进入高原的通道上。念峰上发育着众多形成于260万年之后的冰川,即现代冰川,有“冰川王国”之称。但是这些现代冰川普遍短小,山脉西段现代冰川规模较小,而东南段规模较大,区域差异明显。其中三条比较大的冰川,位于南坡的爬努冰川、西布冰川,以及位于北坡的拉弄冰川,皆发源于念青唐古拉山的主峰。冰川的最佳观景台设在宁中乡,从观景台可以看见念青唐古拉山的四个高耸的主峰,以及挂在主峰上南坡上的爬努和西布冰川。

       在念峰的北坡,由东向西经过的第一条冰川是扎当冰川,但是由于距离较远和地势高,无法在湖岸观赏。扎当冰川呈现扇型,形状规则,所以科考队员可以直接在冰川上作业,从2005年来,列为长期观察的冰川。而其他的冰川属于悬冰川,挂在陡峭的山崖上,难以进行冰面科考。北坡的冰川融水流经短距离的山前地带呈辫梳状直接注入湖泊,是纳木错主要的水源补充。因此在5-6月进入纳木错的南岸,可以看见无数条大小不同的溪流冲刷出来的浅滩,目光逆溪流而上,可以看见覆盖在念峰上尚未融化冰川和积雪,从溪水流量可以大致判断源头冰川的规模。......未完。(更多精彩内容请购买阅读《西藏人文地理》2013年7月期)
2013年7月刊:环湖360度 - 西藏人文地理 - 《西藏人文地理》   
纳木错北面的恰多郎卡岛和圣象天门(摄影/巴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