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人三十 感情、情感、婚姻

 真友书屋 2014-06-25

作者Katty。

克林姆《吻》是一幅正方形的画作,呈现出一对相拥在一起的恋人,他们的身体藉由长袍缠绕在一起。19071908。奥地利美景宫美术馆。(照片来自WIKI)。


女人三十 - 感情、情感、婚姻
katty


这个时代给与比上一辈的女人更多的自由、自信跟可能性,但是对于爱情、情感跟婚姻,多少仍局限于传统的压力及枷锁。


之前跟个朋友开玩笑的统计过伦敦他参加两个创业家微信群,女人的比例是高过于男人。虽然这可能是因为样本选择及母体效度的限制,但是我想女人对于事业上追求,是ㄧ种趋势,也越来越普遍。


这样的条件下,女人除了事业之外,就是这些「纷纷扰扰」也往往「事与愿违」的爱情了。


现在的我,要怎么经营我的人生、交友圈、要不要有小孩? 这些比去烦心「到底那个人,会不会出现?」对我有更直接的影响。因为到这个年纪的女人,在感情上多多少少都已经跌跌撞撞,有没有遍体鳞伤看的是运气,有没有相知相守的人,看的是缘份。这几天因为太无聊,看了一部连续剧「女人三十(后面束删)」恰恰好讲的就是女人年近或年过三十后心境的转变,在家庭、爱情及友情之间的角色跟这些关系对一个女人的意义跟影响。这篇分享文,就以「女人三十」为主轴,来探讨,年过三十的女人对于自身角色的转变跟不同关系之间的影响,从女人的角度。


记得国中的时候,非常期待二十岁的时候,可以脱离严格的家庭环境,呼吸自由的空气,简单的说就是期待变成「ㄧ只飞出笼子的鸟」;当我大学的时候,期待三十岁,在那时候希望三十岁时,可以享受自我、人生、有平稳安定的生活,可以有相知的另一半携手胼足的过着简单互相扶持的日子。


然而,事与愿违,以上所有”梦想”到目前为止,除了无以复加的『自由』,其他无一实现。在这几年中,生活中不断交错填满的就是断断续续的爱情与及时支撑、填补空档的友情。


感情的需求:友情与爱情的位置


经历了几段感情的起起伏伏之后,三十岁以上女人,友情的角色在爱情的衬托下俨然成为一种精神生活的堡垒、一种寄托、一种亲密无法由家人及男友(老公)取代的位置。三十岁之后,大部分人的生活就是不停的在事业跟爱情间穿梭。在这过程中,当没有感情相伴生活的时候,姊妹淘或者哥儿们就成为生活的支柱,当有感情问题的时候,他们往往担任解惑、诉苦或者分享的角色,虽然有时候男女不同。是的,对人来说,”分享”生活是ㄧ种精神的支助,是ㄧ种平衡、参与感与依赖。用友情来支撑、甚至可以说影响爱情。


友情在爱情中,到的是甚么样的角色呢? 我想大家在求学的过程中,一直都是有同学(朋友)陪伴的,进到社会之后,也有所谓的同事。只是,与求学时期的朋友不同的是,职场上的朋友,不论在工作价值、升迁及生活圈的复杂与冲突条件下,能够相知甚至深交的友情,得知不易也值得好好珍惜。职场的人际关系与氛围通常充满冷漠的防御心,重视个人生活及隐私也使得人际关系不容易延伸及建立。这虽然与个性及人际关系有关,但是不讳言,”大人的世界”说实在的不是那么光鲜亮丽,反而多了一些现实市侩。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无论爱情或友情,对每个人来说其实都是一种无形情感上的支持,单纯的、诚恳的,让自己不会感到孤单。简单的说,就是一种陪伴。


我相信大部分的男人都知道,要追到一个女人、要维持一段关系,都曾经被告诫过女朋友姊妹淘的重要地位。「不管如何,我一定会陪在你身旁。」这是最常听到我的朋友对我说的话。这句话,可以支持并给与胆量跟勇气去追求自己要的爱情,至少,转过头没有男人,还有一堆知己可以抱头痛哭。对我来说,爱情是一种缘分,可遇不可求;而友情是一种环绕在身边的空气,不可或缺。相较于爱情所肩负的情感与责任,朋友之间简单的相处及同理心,总比爱情来的轻松跟自在。虽然,有异性没人性这说法其实还蛮容易印证的。


情感的价值:安全感与依赖的需求


情感的价值与年纪无关,因为不论男女都是需要安全感,某种程度上跟依赖有很密切的关系。过了30岁, 安全感的来源可能是工作、存款、感情、家庭,也可能是自己,又或者说越来越普遍被要求给予自己所需要的安全感。每个阶段的女人对于安全感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20岁的女孩,可能会有一些矛盾,在从女人成为女孩之间。30岁的女人,会有另一种矛盾,如果自己可以给自己安全感,自己能让自己依赖,那爱情在情感中的价值及位置是甚么?


不少有关两性及女人的讨论都非常强调所谓的”与自己独处”,怎么习惯跟喜欢独处成为一门普遍却不容易的功课。自己给自己安全感,换句话说,等于是问自己怎么去信任自己,从工作上? 从感情上? 从家庭? 还是从自己身上。自己的价值是甚么?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安全感是仅次于生理需要的一种最大、最基本的需要。他们甚至形容,人的整个有机组织,就是一个「寻求安全的机制」(a safety-seeking mechanism)。


女人对于安全感的需求,可能就跟男人对于征服感的需求一样,是必须但是却不知道怎么让它安稳出现在生活之中。一个两性感情blog 曾经刊出下面这样一段话:


尤其是现在的都市女性,看了太多的悲欢离合,安全感似乎成为奢侈品。一个女人的幸福感往往与安全感是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一个男人,如果你能让对方有安全感,那么你的感情就成功了大半。


其实当我看到的时候,脸上出现的是微笑,因为当看过那么多起起落落分分合合,我有时候觉得,安全感不是一种完全100%对爱情的信任,更深一层的是一种”不离不弃”的肯定,通常不安全感来自于存在不同程度对感情失去的可能,因为看多了悲欢离合,或者背叛。这些了解跟感觉可能不只跟年纪有关,其实跟人生的经历也有关。我说女人很敏感,男人可能会觉得是想太多,但是我必须要说,很多事情,女人那个天杀的第六感,可能比男人的”正妹”雷达还要准确。对于超过30岁的女人来说,与其花时间去质疑一段感情,不如将自己的安全感建立在跟感情较无关的工作之上,所以”剩女”就默默的浮上台面了。看着这些超过30岁的单身女子的生活,我想工作给予的安全感远远超过感情不确定给予的不安全感。但这并不表示这一群女人不需要爱情,只是需要更成熟的爱情罢了。


甚么是成熟的爱情,上周末,一群朋友聊天时,刚好说到这个问题。对我来说,爱情是一个瞬间,相处跟沟通才是感情维持长久稳定的方式。这样就不免讲到依赖,是以信任为基础,一种相信一个人或者一个东西可以给自己更好的人生。很可惜的是,不少事业有成的女人,可能坚强太久,忘记了”依赖”的样子。可是话说,是女人谁不想依赖,谁不想有人可以照顾自己,谁不想可以相互成长。只是现在的社会环境,好像还是以年纪跟婚姻去评判了一个女人的价值。那婚姻对女人的意义呢?


婚姻的意义:家庭与自我的平衡


约莫20年前,30岁的女人应该早就已经走入家庭,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女人的安全感被传统社会环境限制,被惯性的依附在家庭、婚姻、生育的条件与价值之下。这样的冲突与妥协,到了现代,同样30多岁的女人,这一代女人生活中却存在更明显的冲突,社会给予的价值观对自我认同变成一种若有似无的枷锁。我们更为独立、自主,也有更多工作上、人生上的选择,却挣扎着无法摆脱旧式价值观枷锁。


社会普遍认为女人应该以家庭为重,与其追求社会上的地位不如将家庭照顾好来的重要,所以大部分的论述还是围绕在女人与家庭上面,现在的女人跟过去不同,有自己的工作、成就、事业、人生目标,家庭或许是另一种成就,但现在的女人更辛苦的是挣扎在这些不同角色之间,找到自我。最近这几年,开始问自己,需要婚姻吗? 究竟是需要婚姻还是一个可以相守的人。婚姻可能是ㄧ种枷锁,但不讳言,如果没有婚姻这张纸,现代人对于感情所愿意包容牺牲的程度,离婚率可能会更高。


那对女人来说,婚姻到底是甚么? 婚姻已经从一种必须,变成一种随缘。不讳言,大部分的女人,仍然是向往婚姻的,只是不在只是为了结婚而结婚。不同的社会历练跟人生经历,对于感情的态度,已经变成一种追求满足自我的一种实现。而婚姻俨然成为这个过程里的一个实现的方式。这该怎么说呢? 老一辈的人常说,女人在婚姻里面最重要的是家庭,丈夫跟小孩应该是妳生活的重心,所以不少有经验的前辈都说过,女人在婚姻里面付出牺牲的远远高过于男人。为了家庭,大部分的女人选择成为一个XX的老婆、XX的媳妇,XX的妈妈,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可能连自己甚么名字都忘记了。那你究竟是谁? 当妳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媳之后,妳真的很难做自己了吗?根据周边朋友的经验,是这样的。好或不好?我觉得看个人调适,另一方面,该怎么在这样的角色转变中,仍清楚的保持原来的自我,俨然已经成为是否踏入婚姻的一个主要考虑因素。


许多已经结婚的朋友说,他们决定踏入婚姻的时候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另一半愿意让他们做他自己。是的,对于在社会、生活及人生已经有一定历练的30几岁的女人(当然也是大部分女人的希望)来说,婚姻的选择已经与寻找及保留自我有着息息相关的关系,当两者可以达到平衡的时候,结婚或许是ㄧ件美好,不会流于自我牺牲的选择。


(katty 伯明翰大学 博士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