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草圣追踪”陈振濂大草研究班教学实录之十一(系列2)

 烟水散人 2014-06-25

“草圣追踪”陈振濂大草研究班

教学实录之十一(系列2)

(修改稿)

-------------------------------------------------------------------------------------时间:2010年3月6日-7日

地点:杭州三塘兰苑

授课:陈振濂教授

整理:林光进

学员:于钟华、林光进、李海宗、李祖戏、陈晖、郑瑞、叶素、陈佐、杨剑、沈赐恩、顾建荣。

--------------------------------------------------------------------------------------(3月6日下午  课堂练习二)

   教授:第三轮练习:以“谒见当代”四字为一组,写出四种变化。这个练习相对前面的作业来说难度提高了,提高难度的目的是让大家对揖让关系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在前面的作业中,我们已经对夸张变化的基本要求作了分析,也有了一个成功的例子,大家要参考这些例子,对点出来做得比较好的开合和避借关系多观察,这轮练习要特别关注几个问题:第一,不管怎样变,写出来让人一看还是怀素,在这个前提下,注意字形结构和线条关系,注意字和字之间的关系。第二,最后的关键落实到手势动作上,动作做对了,挥洒起来就能从心所欲。第三,变出来的字型结构要有道理,同时,还是怀素的基本语调。

 

作业图例

           “草圣追踪”陈振濂大草研究班教学实录之十一(系列2)

                           ①                                   

            “草圣追踪”陈振濂大草研究班教学实录之十一(系列2)

                           ③                                      

            “草圣追踪”陈振濂大草研究班教学实录之十一(系列2)
                            ⑤                                     

(作业①林光进,作业②顾建荣,作业③沈赐恩,作业④杨剑,作业⑤李祖戏,作业⑥陈晖。)

 

(3月6日下午  作业点评二)

   教授:这一轮作业要求大家把同一个字组做出四种以上的变形,现在我们从中挑出几组进行分析,这个分析主要针对变形是否合理,是否符合逻辑,这些变形能不能成立。

 

    如“谒”字,左右部分有分得很开,也有靠得很紧,这些变形都具合理性,都能解析得通,看上去变得很自然,右边的部件由上下两个部分构成,大多数作业上小下大的关系没有变,只是有的作业把下面部分夸张得更大,但作业⑤夸张了上面部分,这个字看起来就有点怪,也可以认为它是另一个字,所以这个变形就容易引起争议。

 

    如“见”字,上面部分写大写小都有,有的撇画拉长钩笔上升,有的撇画收缩,钩笔下沉,这些夸张也算合理,但作业②⑤把上面这个部分写得很圆,这就让人感觉这个字有点松松垮垮的感觉,

 

    “当”的变化有上紧下松,也有上松下紧,有上小下大,也有上大下小,这些变化关系都可以成立,但作业④把它写方,不但字形是方,而且线条也有点方,这个语调就不符合怀素《自叙帖》的特点,

 

     这一轮练习比上面两轮练习感觉要好,大家对变形的要领有了一定的掌握,为了巩固大家的学习,接下去第四轮作业以“谒见”两个字作为例子,要求同学们写出五组变化。


   作业①(陈晖)

    “草圣追踪”陈振濂大草研究班教学实录之十一(系列2)

 

  作业②(顾建荣)

    “草圣追踪”陈振濂大草研究班教学实录之十一(系列2)
 作业③(李海宗)

   “草圣追踪”陈振濂大草研究班教学实录之十一(系列2)

 

 作业④(林光进)

   “草圣追踪”陈振濂大草研究班教学实录之十一(系列2)

 作业⑤(沈赐恩)

   “草圣追踪”陈振濂大草研究班教学实录之十一(系列2)

  作业⑥(李祖戏)

   “草圣追踪”陈振濂大草研究班教学实录之十一(系列2)

 

   教授:同一字组写出五种变化,对错不是主要问题,关键是你有什么样的想象力。大家可以自己依据下面的几个标准判断作业是否成功,一是线条的质感是不是怀素,怀素有没有这种写法,这个主要是指线条的语调。二是左右揖让关系的处理是不是合理,作业的夸张是否可以成立,三是写法是否有点怪,有点在摆,不象是靠书写顺势带出来的。从作业整体来看,大家有很大的进步。

 

(3月6日下午  学习体会)

     教授:今天四轮的课堂练习,我们就盯着几个字做揖让、避借、开合的的夸张练习,大家谈谈对这个练习的学习体会,同时,也说说这个练习的真正意图。

 

     林光进:做练习的时候,还没有认真地去思考这些概念的含义,只想先把它们写出来。一个作业要做出好几种变化,而且还要变得合理,说出道理来。要做到随心所欲的变化,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们要对怀素《自叙帖》有一个非常熟悉的程度,不熟悉的变化肯定会有所局限,基础不牢固变出来的东西是不扎实的,所以,变化的前提是对字帖要熟悉。第二,要变得自然,草书强调手势的动作比较关键,怀素有怀素的基本特征,这个特征最后还是要用手势把它表达出来,我们在变的时候不能违背它,违背了这个手势就会写成其他的东西,这个东西和怀素就没有什么关联,所以,这个变化就不会成功。第三,变形不但要有基础,有技术支撑,还要有想象力。就象陈老师说的,你能想象出多少种,而且这些变化还要让人能够接受,不觉得它很怪诞。对于变形,我的理解是:在揖让关系下,一种是作顺向的思维,原来它做到一,我们把它夸张到二、到三;另一种是逆向思维,原来它是“合”的,我们把它写成“开”,紧的地方写松,松的地方写紧。

     陈老师布置的作业的要求很高,变化的种类越多难度就越大,到最后再也想不出怎么样去变,我们要把自己的所有想象力都要激发出来,所以这个练习非常好。练习的成功与否并不是最重要的,陈老师允许我们犯错误,做作业的时候胆子要大,不要怕挨批就不去想。我们一直挨批评,听到批评反而很高兴,知道这是错的,下次就不会去重复,这样的练习要举一反三,回去以后我们自己还要继续深化。

 

    顾建荣:有几点学习体会:第一,平时我们临帖都是对着字帖临,要求是临得象,今天的练习变了,陈老师让我们做揖让、开合和避借的练习,要对字帖进行改造、变化,既要符合怀素《自叙帖》的特征,还要进行合理的改造,这个练习非常有意义。第二,这个练习拓展我们对字帖的理解,还开拓书法创作的思路,这个练习具有实际意义。平时我们的临帖是一种惰性的临习,有被捆着手脚的感觉,现在可以打开自己的思路,在原来字帖的基础上进行变化,对以后自己创作过程中如何运用合理的手段表现《自叙帖》的特征,就有一种方法,第三,是理解了意临的真正含义,意临是有想法的临摹。第四,这个学习是陈老师引导我们进入草书创作阶段的一个过度。是为以后的草书创作打下基础。

 

    叶素:我的基础不是很好,可能说不出很深的道理,通过今天的训练,有几个体会:第一,体会到专业和业余书法学习的不同。一般的业余书法学习把字帖写得象就已经很好了,最高的目标是怎么样写成和字帖一样,而真正的专业书法家的学习,是要把字帖中的精髓找出来,把它的用笔原理找出来,而不是只停留在字型结构上。第二是有老师和没有老师的区别,以前临过字帖,不是草书,也想把字写好,但对着字帖并没有完全理解字帖,把很多东西简单化,通过今天的学习,有老师特别是有陈老师这样高水平的老师,可以提示出字帖中我们以前没有发现的东西。第三,想象力是一个平庸的书法家和一个高超的书法家的区别。我想苏东坡、米芾为什么能够取得大家公认的艺术成就,而民国时的李瑞清当时也名动一时,但过了几十年以后评价就没有这么高,关键是想象力方面的差别,苏、米他们不仅仅局限在书法上,在画在诗上都有成就,所以很有想象力,他们对古代的字帖会有自己独到的体会,这可能就是一般书法家所不能达到的高度。

 

    李祖戏:第一个体会是知道了学和用的关系。通过这个训练,可以和创作挂起钩,把学到的东西转化到创作中。第二个体会是学会临帖的方法,虽然只有几个字,但已经注入了很多的想法,比如不同的结构、变形、移位等,这个方法还有一个举一反三的作用,不管是什么样的字帖,我们都会用到这个方法,知道怎样去写,也知道怎么样去变。这次的学习体会最深,收获最大。

 

     陈佐:对怀素《自叙帖》不熟悉,临得不多,想变就有点困难。变不出来,主要是没有把怀素的笔调写出来,写出来的东西还是自己以前的东西,一是怀素圆笔线条比较多,我写出来的还是方笔,想写得圆还比较困难,看能看得出来,但眼高手低。今天的练习打开学习的思路,思维已经打开了,但笔还打不开,字形结构的变化和同学们相比差很多,以后还要认真向大家学习。

 

     郑瑞:今天的学习有两个感觉,第一,如果不是作揖让的变化,我感觉自已还能临准字帖,但一作精确临摹,就发现自己原来就临不准;第二,在这个字帖中类似“谒见”这样的两个字,它在不同的环境会有不同的变化,面对这两个字,自己还是变不出来,甚至越做越简单,越做越平正。上下两个字有揖让关系的例子在字帖中很多,它们都有不同,但做出来可能都会一样,一是想象力不够,另一个是胆子不够大。上下左右不敢拉开。

 

     沈赐恩:今天练习,陈老师是把我们往创作方向引导,我觉得这个练习非常好。以前我们的练习是以临帖为主,陈老师分析了字帖中要点,然后,我们根据这个要点去做。但是,我们学习还不到位,实临的基本功还不够扎实,如果我们的基本功没有问题,这类的练习要多做一些,因为临帖的目标是为了创作。如果实临的关过不了,做后面的练习就比较困难,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多做临帖练习,另一方面要多考虑向创作过渡问题。另外还有一个理解问题,刚才点评作业时,陈老师点到李祖戏作业中的“见”字,感觉不够紧,有点松松垮垮。原来,我所理解松紧是大小或者是疏密的关系,现在,形和空间位置也对结构的松紧产生影响,也可能这样去理解。并不是大了一定是松,小了一定是紧,还有线条的粗细也关系到松紧,这个对以后临帖中的变化的理解就有了一个新的感觉。今天练习没有做好,但学到了很多东西,收获很大。

 

     陈晖:再过几天,我在这里学习快一年了,陈老师从一开始给我点出来的毛病一直没有改,责任主要在自身,现在有点担心,明知有毛病改不过来,这和我原来的习惯有关系,多年形成的临帖习惯还是比较顽固,有时候临得还比较满意,但分析起来还是把丰富的线条简单化,重复率很高,这是我目前最大的“敌人”。今天,我把练习的要求记下来,把它写在字帖上,特别注明:不要把复杂的线条简单化。刚才,最后一个作业是把“谒见”写出五种变化,“谒”字一直在变,但下面“见”字又给它简单化了,下面五个“见”都写成一样,不会举一反三。这些问题要在以后的学习引起重视。

 

    杨剑:今天的练习很重要,以前的临帖都是泛泛的,陈老师要求变化,这是一个要有创造力的练习,这个练习对以后的创作会影响很大,帮助很大。怀素《自叙帖》是古代经典,它是一种模式,但它不是一个唯一的模式,陈老师要求我们在它的框架下进行变化,虽然这个很难,难就难在我们既要符合他的模式,又要有自己的想法,我看到同学们都做了练习,也都有自己的想法,可要做得很好难度很大,还要走很长的路,还要更加努力。

 

    李海宗:今天的作业对我来说有点难,这个练习是对古代经典法帖一个更深层次的解读,我认为临得更准,变化才有合理性,如果没有准确性作为基础,写出来的书法语言和怀素《自叙帖》会不吻合。从空间意识来说,这是我们做这个练习中碰到的主要问题,通过这个练习,我们在今后的创作中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因为在创作中不只是字帖的东西,还有追加自己的想法,使作品既有合理性,又有丰富性。   

 

    于钟华:这是第一次领教了陈老师的“意临”。陈老师一直在说,学院式的意临不是有人临得不象就说自己是“意临”,学院派的“意临”是在字帖的基础上,增加或减少某些东西,有目的、有针对性的临摹才是意临。陈老师是第一次按他的意临理念对大家进行训练。这个练习要关注二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意义都是建立在前面这个基础之上的,所以做这个“意临”有点难,难的是我们前面的功课没有做好,第一个方面,对字形要有一个构件意识,比如“谒”字的由左右两个部件构成,我们甚至可以把右边的部件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如果没有构件意识,你就不敢把它分开,尤其是“言”字旁的点与下面不敢分开,怀素这个部分就分得很开,而我们一写到这里要么胆小不敢分开,要么一不注意就写过分了,所以,要有一个构件意识,对自己的变形进行控制,这也是这几年陈老师教学中尤其是在魏碑的教学中非常强调的一个概念。第二方面,还要能把上下字进行组合的意识,这也是陈老师所说的草书和楷书的一个重大区别,如果是楷书,你就不会把一个字的构件打开与其它字进行组合,这就违反了楷书的规则,而草书却可以这样做。草书的两个字之间的构件分离组合,完全可以排列出几种模式,对于这个排列,搞视觉设计的人用摆的方式也可以把它摆出来。陈老师的意临解决了一个当代书法成为一个纯粹的视觉艺术所面临的一个问题,书法如何作为一个视觉艺术存在?大家都在摆,都在强调造型,把空间和造型加进去,但加进去以后忽略了一个问题,书法是书写的,你要把它组合起来,打破这个字但同时又是书写出来的,其实就是一个手势的问题,这样就解决了当代书法既是书法又是视觉艺术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临帖临不象,和我们的基本功有关系,这其中有一个很大问题,比如刚才陈晖说已经很努力地去看字帖了,我觉得大家并没有努力去看字帖,而是对自己过去十几年、二十几年的写字过于自信。现在我们在临帖时,一不注意就不看字帖,而是按自己的意思写。其实学书法和参悟佛法是同样的道理,经典佛经里面的一句话,大和尚都要用一生去参悟,而我们把王羲之、怀素当作书法的圣人,但大家看他们却看得很粗糙,不是那种以恭恭敬敬心态去看他们,不是先看清楚再去写,这个写法都是建立个人自信基础之上的,大家说不自信,其实不是,而是大家过于自信。如果,我们真的把怀素《自叙帖》当作一个经典,把怀素看作一个圣人,这个时候去看他,随便一点点东西我们都能体会到他的暗示,这个时候我们才开始慢慢进入语境。

 

(3月6日下午课堂小结)

     教授:我认为今天的作业大家写得还是不错的,按现有的基础,同学们如果不努力会跟不过来,从作业中能看到每个同学都很努力,每一个同学都希望能跟得上这个练习。这个练习有点难,要做这么多的夸张练习,肯定有难度,这里面也有方法的不得当,也会有写错的例子,这些我觉得很正常,因为,你在做这些练习的时候,它的难度系数很高,所以能跟上就不容易。

 

     今天我们提出的“揖让”、“开合”、“避错”这三个概念,实际是对上一次提出“揖让”关系的再扩大,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前面讲到的“揖让”只是一个静态概念,是指字帖中本身就有的例子,它摆在那里,你只要跟着走就可以了。但从“揖让”延伸至“开合”、“避借”就不是一个固定的东西,是你要从字帖中把它挖掘出来,追究它的运动过程,这样就增加了理解的难度。而“揖让”、“开合”和“避借”又恰恰是草书最关键的表现,只有草书在这个方面才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们的课题是“草圣追踪”,所以对草书的精髓,更要刨根问底。

 

     刚才提到想象力的问题,我们应该这样理解:临帖是让我们的眼睛聚集到字帖上,这时我们的想法“杂七杂八”、做法“五花八门”,什么都有,我然后告诉你这是一个草书的经典,这个经典就是把你的思想和写法集中到一个点上,然后,你带着混乱但也可能很丰富的思想和技术往一个点上去“聚集”,这个时候你不需要想象力,你只要把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到真实地表现字帖就可以了,而今天所做的练习是变形,而且还要有多种的变形方式,这是让你们从字帖中往外走,字帖是一个点,你从这个点出发做变化,而且要做很多种的变化,这就要你有丰富的想象力。同时,这个从简单到丰富的过程,和原来的从丰富到简单的过程发生一个对冲,所以大家觉得这个作业有难度。

 

     对于这个练习,我对大家有几个提示:

    规则性。临帖本身有规则,就是字帖是什么你就写什么。但我们要从这个规则中找到它的另一面规则,这个规则是什么呢?它有一个关键词,就是“揖让”,揖让必须是一个由左右部件构成的结构,或者是上下部件构成的结构,但在揖让关系中,左右结构最为明显。所以我们找出“谒见”这一字组,其中“谒”字最为典型,而且“谒”字的右半部分和“见”字又构成了上下关系,这样,这个构成就很清楚地告诉我们,它有一个固定的规则,这个规则就是这两个结构的后面隐藏着的汉字概念,一个方块字的概念。虽然草书没有方块字的形体,但你一定会拿汉字的方块字去“套”它,这个方块字就是一个更大的规则,它是一个潜在的规则。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方块的规则,你才知道“谒”字怎么样变化。当我们在看“谒见”两个字的时候,这两个字在草书中的结构靠得很紧,分不出彼此,但你会用两个方块字的方法去分开它,而它们靠在一起只是书法的表达,如果你不是用方块字的标准去衡量它们,两个字它们就是一个字,或者是一个单独的造型。正因为我们知道它们是两个字,才觉得草书的写法“稀罕”。我们在看草书的时候,总会先有一个潜在的汉字基本型来提醒你这是一些什么字,先让你有固定的标准然后才看出变化。汉字的潜在规则从一个视觉艺术的角度告诉我们,每一个汉字的结构都有上下左右四个点,我们无论怎样变化,都逃不出上下左右四个点所构成的框架中。所以,有的同学右边往上一点,有的同学右边往下一点,只能在这四围中作变化,其实这就是一个规则。以这个规则看我们学习的狂草,它的四围随时在运动,这种运动又告诉我们,你在写草书时,在汉字的基本规则下,越反楷书,你的草书越有魅力。我们以“谒见”为例,先用楷书的规则来对照它,判定它有没有变化,它越不符合汉字的四围铺满标准,它就越象草书,它如果是四围非常清楚的,它就不是草书。我们现在找的规则,就象拉弓射箭,要箭射的更远,弦要拉得紧,而拉弓的方向总是和射箭的方向相反,这个里面就有一个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以这个关系来看“谒见”二字,你只要把四围的构成想得越清楚,你就越能体会到狂草的魅力。在这个规则中,草书就可以自由组合、上下衔接,这种方式只有在狂草中有,金文中也曾有过,金文中的合体也是这种方式,但到了汉字的实用阶段,这个合体就没有了,但在草书中则频繁出现。

 

    做草书的“揖让”、“开合”和“避借”的练习,首先要有一个规则,这个规则是潜在的汉字规则,我们在找到这个规则以后还要打破这个规则,这才是草书的变化依据。因为大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大部分同学还找不到这个规则,一看草书就“乱了方寸”,就没有了规则;还有同学找到规则,但找到规则就没有了丰富的变化,只能按着规则走。我们现在要跳出这两个误区,没有规则不行,没有规则,你不知道它好在哪里,不知道它的魅力在哪里;有了规则你跳不出去,这是没有想象力,所以,写狂草一个最大的好处是在最大程度上把同学们的艺术灵感激发出来,把你丰富的想象激发出来。

 

     随机性。随机性是变化,变化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经典法帖中的变化,第二种是我们制造的变化。经典中的变化很多人看不懂,所以,看得懂是一个关键,只有看得懂才能做得下去,如果你看不懂还会按老方法写下去,这样写下去没有什么用处,所以先要我们要看懂什么是随机性,经典的法帖是怎么做的,我们仅从“谒见”两个字中,就看到怀素是一个不得了的大师,这两个字随手几笔,它就能给我们一个很大的想象空间。看懂以后,我们还要能创造它,制造它。“谒见”是一种组合规律,也是一种变化规律,如果我们把怀素《自叙帖》中类似的字组一一提取出来,再来看它有多少种变化,我可能告诉大家,这个变化会无穷无尽,每一个字组都有N种的组合方式,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经典的魅力,它可以被你无穷无尽地挖掘下去,这是关于随机性变化的问题。今天的练习只是小试牛刀,只是其中的一个“小点”,这个“小点”就已经把大家难往了。随着今后学习的深入,随着对经典的把握越来越深,越来越细致,你会发现其中所表达的丰富变化无所不在,随手拈来都是例子,但这个随机性的顺手拈来,是以你深厚的功力和理解作为前提。随机性原则的确立也告诉大家一个道理,怀素只是一种“机”可以“随”,在此基础上,你可以创造出无数个“机”。今天最后一个练习让大家做出五种变化,五种变化就是五种随机的方式,如果我们加大这个练习的难度,我们可以做十种、二十种,如果理解了这个随机性,你也能做得出来。事实上,让怀素自己再写一遍,肯定也会不一样,也就是说这个随机方式可以有无数种,但如果语调很单一,有一两种就没有了,如果对古典把握得很深,你可以写十种八种甚至更多变化。

 

    书写性。看到草书眼花缭乱的变化,大家为自己写不出来而着急,有人会说我多看看字帖,研究一下它的写法,这个研究相对来说是静态的,它让你忽视了草书的动态学习,这个动态学习就是书写练习,书写只是一个宽泛的概念,而草书的书写练习重点在于势的作用,这才是我们关键。书法中提到的势,有手势、笔势、体势等说法,笔势是指线条流动的势,以前说到线条的流畅就是笔势,体势是指这个字的结构的势,无论是哪一种势最终都要落实到手上,所以手势起着统辖的作用。我们所看到的字帖都已经是书写的结果,这时候它的所有表现都是固定的,但我们在写的时候决不允许固定,必须要在运动过程中完成它。刚才批评李祖戏的作业的时候,说他的字没有势,是摆出来的形,产生这个结果的原因是因为没有找到正确的书写手势,所以只好静态地去摆布。这是写草书最忌讳的方法。草书中所有的变化,必须是通过运动的势给它带出来的,而不是你研究好了以后慢慢摆出来。这也是同作为视觉艺术的书法和绘画不一样的地方,和刻字不一样的地方,和篆刻不一样的地方。

     在对今天课堂作业的批评中,说有的变化虽然写得不象字帖,但可以成立,因为它合理;说有的变化不好,因为不合理,这个合理不合理是基于变化有没有势。所以,把势作为一个关键点来把握,它告诉我们,这个变化一定产生在起伏、顿挫的运动节奏中,而不是“摆成”一个形,这个形必须要靠一个动势给它带出来。势的变化是一个什么样的变化?我们用八个字来概括:“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情理之中是指势是合情合理的连贯,意料之外是让人意想不到的写法,这句话的意义在于确保我们每一个创意符合情理,也合乎逻辑,因此,我们的变化创意要坚持两个观点:第一,变形先找势,要夸张某一结构,要先找到它的势,这个势包括笔势、体势,最终是手势;第二,变形先变势,找到了字帖原有的运动规律,掌握了这个手势,然后再来变形。

在我们的学习中,经常讨论到流行书风,我们认为它可以是书法艺术的一个形式,但我们有时会不喜欢,因为,流行书风在变形的时候,许多形的变化不是靠势带出来,而且在其中还带有画字的意味,所以它的变形我们觉得很“拙”。有的人说流行书风是丑书,有的是合理的批评,有的是偏见成见,但对我们来说,它的最大的问题在于,结构的变化不是靠势带出来的。所以,我们说变形要先找势,变形要先变势,这个势就是一个合理的伸延,一个合理的拓展,变化是一个拓展,夸张是一个伸延,伸展不是由着自已的性子想伸展就伸展,伸展要有合理性,要有前因后果,这个因果就是势带出来的,所以,势是合理性、合逻辑的依据,伸延和拓展都需要这个合理性和逻辑性。

 

       从今天的练习中,我们提炼出这些理论,这些理论不仅仅只针对这个练习,它可以涵盖整个草书的学习,是所有草书的理论。懂了这个理论再去看字帖,看懂了字帖,不光是“谒见”这两个字,还有很多字组,都是例子,都可以挑出来作为理解的例子,对“揖让”、“开合”和“避借”的理论阐述归纳起来有三个要点:第一,先有规则后有变化,这是规则性,第二,变化有多种可能性,这是随机性,第三,变化的依据不在形而在势。知道了这三个要点,大家就知道了今天练习的焦点在哪里。

 

     在古代书论中经常提到笔势、体势的概念,刚开始的时,我们并不知道它有多少分量,现在一写草书才知道它的意义。只不过古人没有我们现在讲得清楚,但他们非常准确地把握了这个感悟的要点,所以,这个势不是我们的创造,而是古已有之。对于形和势的关系,它有一个很重要的切入点,形是眼睛看到的结果,势是完成形的一个动作过程,完成这个结果是势,也就是说你在培养势的意识时,关注更多的不是字形,而是手势的感觉,手势的感觉其实又是一个动作的感觉。要找到手势感觉,大家可以做一下这样的练习:从字帖中找出几组动势很强的范例,然后反复做练习,反复练习的目的不是把形写准,而是感觉在书写中的手势动作,养成了正确的手势以后,然后做变形,这个时候变出去的东西才有道理。

 

(3月7日上午,课外练习)

    教授:昨天的课堂练习把大家慢慢引到了草书的变化阶段,这个变化最终落脚于势,最后我们给势作出一个界定,势有笔势、有体势,最终是用手势给它表现出来。对这些练习,大家要做一个深入的分析,回去以后可以找些另外的字例多做练习。

 

现在我们做的揖让只是一个基本型练习,它还有一个很大的拓展空间,还有变化型练习,变化型练习的要求:

一、左右结构中有部件对应的“揖让”、“开合”、“避借”,这是最基本的关系,要从字帖中找出五个例子。

二、左右关系中,部件省略为线条的揖让关系,如怀素《自叙帖》中的“药”字,它的“丝”部简化为一根线条。狂草书中,线条化的部件对应和部件之间所产生的对应关系不一样,这个也要找五个例子。三、位置对应的揖让关系,它不但有一个字之间的部件关系,也有两个字之间的部件和线条的关系,也要举出五个例子。四、草书中也有不对应的揖让的关系,不对应的揖让也是一个关注点,它是必不可少,从某种角度来说,更有价值和意义,对应和不对应,对称和不对称,基于两个认识:一、所有的不对应、前面一定有对应,从前面的对应到后面的不对应,根据对应来判断不对应;二,判断不对应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虚拟的对应,所以不对应的揖让把它放在揖让中,构成一个变和不变的关系,也构成了草书特有的魅力。

 

根据上面的提示,同学们要做两组课外作业:

以怀素《自叙帖》、张旭《古诗四帖》、黄庭坚《诸上座帖》、王铎《草书七律五首卷》为范本。

【作业】一:按上述四个要求做四组练习,每一组至少有五个字组范例。

【作业】二:这个作业训练感受而不是技法,将上面四种字帖的揖让关系,按风格进行分类,分析这四家草书的揖让关系有什么不同的规则?这些规则是不是构成他们不同艺术风格的决定因素?这个作业要求作文字表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