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螺旋ct

 渔翁很快乐 2014-06-25
螺旋ct
螺旋ct,采用滑环技术,将电源电缆和一些信号线与固定机架内不同金属环相连运动的X射线管和探测器滑动电刷与金属环导联。球管和探测器不受电缆长度限制,沿人体长轴连续匀速旋转,扫描床同步匀速递进扫描轨迹呈螺旋状前进,可快速、不间断地完成容积扫描。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

    螺旋CT

  • 问世

    1987年

  • 分类

    单层、双层、多层

1  螺旋ct的分类 

  分单层螺旋、双层螺旋ct、多层螺旋ct

  什么是螺旋CT?

  CT自上世纪70年代问世来,不断获得改进,从第一代到第五代,不断缩短扫描时间和提高图像质量。1989年由于解决了高压发生器与X线球管一起旋转的难题。X线管可以螺旋式的运动了,再加上滑环技术,把CT技术推上了一个新的水平,即螺旋CT的问世。原来的CT每次扫描都必须经过启动、加速、均速、取样、减速、停止等几个过程,大大限制了扫描速度,而螺旋CT克服了上述缺点,可以连续旋转扫描,患者的床也以一定的速度前进和后退,这不仅将扫描速度提高好几倍,而且这种螺旋扫描不再是对人体某一层面采集数据,而且围绕人体的一段体积螺旋式的采集数据,被称为体积扫描,它不仅速度快,而且获得的三维信息,这就增加了信息处理的内容和灵活性,它可以得到真正的三维重建图像,使血管立体成像(CT Aogiography)成为可能。所以螺旋CT的功能大大的增加了,如组织容积与分段显示技术、实时成像技术、三维重建图像、仿真内窥镜技术及心脏功能评估等等。故螺旋CT被称为CT的“新生”。

  什么是多层螺旋CT?

  1998年在单螺旋、双螺旋的基础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又推出了多层螺旋CT,使CT的发展又上了一层楼。多层螺旋CT

  ct图

  与单层螺旋CT机比较,有很大的改进。首先,单层螺旋CT采用扇形X线束,单排探测器,而多层螺旋CT则用锥形X线束,多排探测器,大大提高了扫描速度,旋转一周的扫描时间可短至0.5秒,同时旋转一周可获得多层图像。目前我院新装备的CT即16层螺旋CT ,它扫描一周0.5秒内可获得16个层面的图像。由于它是快速容积扫描,在短时间内,对身体的较长范围进行不间断的数据采集,可获大量的信息。经过计算机的后处理,不仅可获得薄至0.75mm一层的图像,而且可完成许多种技术的成像。尽管一些技术在单层螺旋CT上已经能够完成,但是多层螺旋CT无疑扫描速度增快,使图像质量更高。如三维重建,没有了阶梯状伪影,图像更接近于立体解剖图像,仿真内窥镜不仅更“真”,而且更细小的病变及粘膜的病变发现率增高。当然,多层螺旋CT还增加了很多新的功能,

2 优点 

  与常规CT扫描相比,螺旋CT扫描主要有以下优点:

  ① 整个器官或一个部位一次屏息下的容积扫描,不会产生病灶的遗漏。

  ② 单位时间内扫描速度的提高,减少了运动伪影,使造影剂的利用率提高,节省造影剂用量,有人报告可节省50%左右。

  ③ 可任意地、回顾性重建,无层间隔大小的约束和重建次数的限制。

  ④ 容积扫描,提高了多方位和三维重建图像的质量。

3 螺旋CT与增强CT的区别 

  增强CT

  螺旋CT就是普通CT,所有的CT都是螺旋的增强CT是指强化CT,增强扫描,是指在行普通CT的基础上在血管里面打入

  螺旋ct

  造影剂,现实血管灌注情况,多用来鉴别病变性质及明确病变与周围血管的关系。顾名思义,当然是增强的效果好,但是当然是增强的花费大。关键是看有没有必要增强,需要就要增强,不需要就是浪费钱。一般情况下,必须要增强的扫描时肝脏的病变,颅脑和胸部的病变选择性增强扫描,像脊柱、关节等的病变多不增强,需要的话也是行磁共振检查。

4 螺旋ct检查的部位

  包括颅脑、颈部、胸部、纵隔、胸壁及大血管、心包)、腹部一上腹部(肝、胆、胰、脾),后腹腔、肾上腺及肾。五官(眼、耳—颞骨、喉咽、鼻与鼻窦及颞颌关节),食管、胃肠道,盆腔(膀胱、子宫、输卵管、卵巢、直、乙肠、精路及前列腺),脊椎、脊髓、四肢及软组织,还有CT的介入学等。

5 螺旋CT的排数对心脏检查的 

  对于CT来说排数越多,分辨率越高,扫描速度越快。320排当然优于64排CT。尤其对于心脏检查的病人:CT检查心脏需要后期后处理重建心脏形态和血管走形,如果扫描过程中检查部位发生移动,对于后处理的影响很大。由于心脏的跳动,对CT的扫描速度就要求很高。所谓“一次心跳完成一次扫描”就是指的多排螺旋CT,排数越多,扫描出来的图像后处理后才越清晰,无断层,更加有利于诊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