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序之历代题书赏人简介: 1﹑李廷相,山东濮州人。明弘治十五年(1502)康海榜进士第三人。授翰林院编修。世传李廷相是宋朝文状元李迪的后人。正德年间,宦官刘瑾专权。李廷相被改为兵部主事。直到刘瑾被诛才官复原职,升任春坊中允,充经筵讲官。武宗称赞他为真学士。历官南京吏部侍郎,与父亲李瓒同朝为官,人皆以为荣。官至户部尚书。
李廷相字梦弼,明濮阳开州人。弘治进士。官南京户部尚书。好藏书,卒谥文敏。著有《南铨稿》。 世传李廷相是宋朝文状元李迪的后人。李廷相会试考中第三十二名,殿试夺得探花,授翰林编修。正德年间,宦官刘瑾专权。李廷相被改为兵部主事。直到刘瑾被诛才官复原职,升任春坊中允,充经筵讲官。武宗不喜读《诗》、《书》,李廷相进讲《君孰与不足》章,武宗重复三次,深有感悟,称赞李廷相为真学士。历官南京吏部侍郎,与父亲李瓒(官御史)同朝为官,人皆以为荣。不久,又改任礼部侍郎。嘉靖十七年(1538)三月,再升为户部尚书,兼翰林学士,加太子宾客。嘉靖十八年(1539)五月,因身体有病,请致仕归乡。嘉靖二十三年(1544)七月病逝。
据载,李廷相父子均官至尚书。金陵多藏书故家,他多方搜集古籍、名画。建藏书楼有“双桧堂”。藏书1
600余种,1万余册,其中《元丰类稿》、《欧阳文忠公文集》、《新刊诂训唐昌黎先生集》、《松雪斋文集》等,皆为宋刊。其藏书后来均多散见于《天禄琳琅
书目前编》、《天禄琳琅书目续编》、《楹书偶录》、《千顷堂书目》、《式古堂书画考》等各家藏书目中的著录。与与文学家、藏书家李开先关系密切,李开先为
其题诗有《寄题李蒲汀尚书藏书楼》。编撰有《李蒲汀家藏书目》2卷,家里收藏有万余卷古代书画于“来鹤楼”上。为了收藏宋元版本,不惜花数百金求购孙、
刘、马、夏诸名家真迹。每卷轴后均钤有“濮阳李氏世藏”。李廷相去世后,其子李孝元不孝,经常在“来鹤楼”下教戏,那些戏子素闻李家收藏有很多珍贵的书
画,于是便趁夜撬开楼板,盗走许多,致使很多书画都残缺不全。后又为一姓严的无赖逼迫,将来鹤楼洗劫一空。也有说李孝元无嗣,家僮常偷书到市面上卖,凡有
李氏家藏的图书,均卖得高价。藏书印有“李廷相藏书印”、“濮阳李廷相书画印”、“濮阳李廷相双桧堂书画私印”、“濮阳李廷相家图籍印”等。2﹑郭天锡(1227-1302)
元著名书法家、收藏家。字佑之,号北山,曾为御史,今山西大同(云中)人或作天水人,侨寓杭州,做居于甘泉坊,因藏有王羲之《快雪时晴帖》(非以后清内府的三希堂墨本),遂自署所居曰“快雪斋”,他是元代初年重要的鉴藏家之一,与赵孟頫、鲜于枢、
乔赏成等人常有交往。他收藏了许多古代法书名迹,至今尚流传于世,如传世的唐摹《神龙本兰亭序》、《仲尼梦奠帖》、《题欧阳询梦奠帖》、《神龙兰亭》、米
芾《珊瑚复官二帖》、冯承素摹《兰亭序》、以及晋人《曹娥诔辞卷》等。往往钤有鉴藏诸印记,有“天锡”白文方印、“金城郭氏”朱文方印、“快雪斋”朱文长
方印、“北山珍玩”白文方印等。著有《郭天锡日记》、《郭天锡文集》等。3﹑鲜于枢(1246-1302),元代著名书法家。字伯机,晚年营室名“困学之斋”, 自号困学山民,又号寄直老人。祖籍金代德兴府(今张家口涿鹿县),生于汴梁(今河南开封)。汉族,大都(今北京)人,一说渔阳(今北京蓟县)人,先后寓居扬州、杭州。大德六年(1302)任太常典薄。元世祖至元年间以才选为浙东宣慰司经历,后改浙东省都事,晚年任太常典簿。好诗歌与古董,文名显于当时,书法成就最著。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将其列于“词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之中。《新元史》有传。 4﹑王安礼(公元1034年至1095年),字和甫,北宋政治家、诗人。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 人,王安石之弟。生于宋仁宗景祐元年,卒于哲宗绍圣二年,年六十二岁,官至尚书左丞。世称王安礼、王安国、王雱为“临川三王”。著有《王魏公集》20卷。 5﹑黄庆基,北宋。甲戌绍圣元年九月,黄庆基、董敦逸并为监察御史。 6、赵孟頫(fǔ)(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宋太祖赵匡胤的第11世孙、秦王赵德芳的嫡派子孙。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7﹑朱光裔﹑李之仪,宋人。宋徽宗时期,贪官蔡京勾结宦官独专朝政。蔡京为了自己把持朝政,就给反对他的司马光、苏轼等三百零九人扣上“元佑奸党”的帽子,在德殿门外树立“党人碑”,上面刻写三百零九个党人恶名,昭示全国。被刻上党人碑的官员,重者关押,轻者贬放远地,非经特许,不得内徒。时朱光裔﹑李之仪亦被扣“元佑奸党”。 (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