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是成熟的医学科学

 老树新芽782 2014-06-26

                                  李致重 北京崔月犁传统医学研究中心

(编者按:5月26日,本版刊登了《韩启德:中医不科学不代表不正确》一文,文中韩启德院士称“不太同意中医是科学”,同时提醒“不要把科学跟绝对正确联系起来”。6月16日,本报一版转载人民日报文章《莫让中医“削足适履”》,对有些人抱有的“‘不科学’的中医需要科学的西医来验证,中药的有效性需要按西药的方法进行临床试验”等观念进行了批判,呼吁“千万别让所谓‘科学’束缚了中医的发展”。北京崔月犁传统医学研究中心李致重教授长期从事中医软科学、科学学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张效霞教授亦从事中医基础理论、医学史研究多年,今天他们将从不同角度对中医科学性问题进行剖析。)
        ●当代辞书对科学的解释多为“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的知识体系”。近代科学一般指的是欧洲文艺复兴以来在物理学、化学基础上衍生的分科之学及其技术体系,并不是人类科学的全部,科学也不是近代物理学、化学的专利。

       ●《周易》形上与形下之说揭示了人类科学分类的公理性原则。形上类的科学以哲学为其主要带头学科,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等皆属之,其中包括中医;形下类的科学以物理学、化学为其主要带头学科,自然科学里凡研究形态结构、功能的学科皆属之,其中包括西医。

    ●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中医理论科学体系,建立在中医的先哲们运用哲学的普遍规律之上,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成熟的医学科学。当今摆在中医面前最重要的任务是,厘正“中医我是谁”“我是怎么来的”这两项事关中医科学定位的学术问题。

     最近,《科技日报》《中国中医药报》分别就“不太同意中医是科学”之说进行了报道,《人民日报》并对此发表了评论。中医科学与否既是一个老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为此长期纠结的根源,全在究竟什么是科学这一点上。为此这里谈一些看法,以期共同讨论。

               近代科学不代表科学的全部

科学一词,英文为science,源于拉丁文的scio,本意为知识、学问。19世纪后半叶,西方近代科学涌入东方。中国的学者将英文的science译为格致或格致之学,日本的学者则译为科学。科,是分门别类的意思;格,是量度的意思,引申为分门别类;学,皆是知识或学问的意思。19世纪末年,科学一词从日本引入中国,随即在中国通行至今。

      当代辞书对科学的解释大体一致,即“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的知识体系”。这里的“自然、社会、思维”三者,是从知识范围上对科学的大体划分,不是以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为根据的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分类。这里的知识体系,指的是以概念、范畴的逻辑形式对学科内容的系统表述。各个不同的学科,皆有各自确切的、系统的、理论性的概念范畴体系。另外,各个不同的学科体系,大体都可以划分为科学、技术、经验三个层次。在三个层次中,理论科学是其本,应用技术是其用,经验部分是尚未融入其科学、技术体系的知识内容。所以理论科学体系不仅集中地反映了一个学科的本质属性与特点,而且也是一个学科成熟的标志。严复先生当年说:“学者,考自然之理,立必然之例,术者,据已知之理,求可成之功。”这一说法,既精当,又准确。
         近代科学,一般指的是欧洲文艺复兴以来在物理学、化学基础上衍生的分科之学及其技术体系,习惯上也称西方近代科学。它产生于西方,传播于全世界,对近代人类的物质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近代科学并不是人类科学的全部,科学也不是近代物理学、化学的专利。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都不是近代物理学、化学派生出来的知识体系。至于自然科学,古代有、现代有,西方有、东方也有,有综合性的、也有分析性的。可见即便自然科学这一领域,也不能视之为是近代物理学、化学的独家领地。

              哲学是科学的科学

      哲学一词,英文为philosophia,源于希腊文的philosophy,本意为“爱智慧”。19世纪后半叶日本的学者参照中文里“知人则哲”“既明且哲,以保其身”的意思,第一次将philosophia译为哲学。有趣的是,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学者将science译为格致或格致之学,到20世纪之初,马相伯先生在翻译西方哲学时,也将philosophia译为格致之学。可见在当时中国学者的意识里,科学与哲学是同一性的,皆属于不可忽视的知识、学问。然而,希腊文中的“爱智慧”,强调了学者对智慧真诚热爱、忘我追求和批判反省的勇气与激情;中文里的“知人则哲”,说明哲学是有更高知识才能的人士所问津的高深学问。所以科学的本意是知识、学问,由大学问家的勇气与激情所催生的智慧,则应视为科学的科学。

       当代人们对哲学一词的普遍理解是,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的一般规律的高度概括”。  一般,指的是普遍、全面的意思;高度,显然是基于科学而对哲学的褒扬、推崇之辞。从纯学术的角度来讲,哲学首先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研究的理论科学。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人文、历史、哲学,而核心中的核心是哲学。正是哲学所承载的精神、思想、方法论、认识论、价值观等,造就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与繁荣。人类科学发展的历史表明,自然、社会、思维领域的普遍规律,历来是哲学研究的对象或任务。自然、社会、思维领域的学术大师,首先就是哲人。哲学为人类造就了一代又一代思维科学的开路先锋,才有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不断繁荣。从这个意义上讲,哲学就是科学的科学。

        中医的先哲们明智地运用了哲学的普遍规律,于是出现了《黄帝内经》这一医学理论巨著。人常说哲学是中医之本,同样可以说哲学是催生中医的科学。
尽快根治民族文化自卑症

        一百年来,东西方文化在中国的整合与重构,这一至关重要的战略课题,中国人至今没有交出合格的答卷。与此同时,中国人患上了根深蒂固的民族文化自卑症。不仅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长期的自残、自虐,而且至今依然陷身于哲学贫困与近代科学主义的桎梏里。

         由民族文化自卑症派生的哲学贫困与近代科学主义,是近代中医学术的两大障碍。我们长期以近代物理学、化学的观念与方法,作为评价中医学术是非的至上信条和唯一标准。在中医事业发展上,游谈无根的口号天天在喊,中医西化的路子天天在走。“不太同意中医是科学”之说,是中医西化背景下哲学贫困与近代科学主义的一种变调。这种言论必将使混乱的思维更混乱,不堪的中医更不堪。

         东西方文化在中国整合与重构的文化发展新时代,发挥中西医两种医学的特色与优势,果断告别中医西化,是中医面临的首要任务。然而,不论文化发展还是告别中医西化,都需要尽快根治民族文化自卑症,方能振奋民族精神,焕发勃勃生机。

           《周易》对人类科学分类的启示

    在人类科学的分类上,最早、最准确、至今仍不失其指导意义的,当推中国春秋时期的《周易》。《易传·系辞第十二》上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里的“形”,指的是自然生成的客观实在,今天可以理解为天然之物。这里的“器”,指的是由人加工而成的客观实在,今天可以理解为人造之物。人类面对天然的万事万物,认识、研究其发生、发展、运动、变化的形式与规律,形成了哲学以及哲学体系下的科学——这叫做形而上者谓之道。人类面对天然的万事万物,在有能力拆开或分析原生态的前提下,认识、研究其局部的结构与功能,形成了物理学、化学体系下的科学及其技术,并由此获得了制作人造之器的材料,制造出种种人造之器来——这叫做形而下者谓之器。全部的人类科学哲学的知识与智慧,从古代到今天,从东方到西方,尽囊括在形上和形下这两大类之中。与现行的自然、社会、思维三个领域的划分相比,形上和形下中既有明确的研究对象,也有准确的研究方向与方法。科学体系的分类,历来是以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为根据的。由此可见,《周易》形上与形下之说凝聚着中国前哲的智慧之光,揭示了人类科学分类的公理性原则。
按照形上与形下的科学分类原则,形上类的科学以哲学为其主要带头学科。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包括逻辑学),以及自然科学里的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物候学、气象学、生态学、生物进化等皆属之,其中包括我国的中医。形下类的科学以物理学、化学为其主要带头学科。自然科学里凡研究的形态结构、功能的学科,或研究人造之器的学科皆属之,其中包括西医。

        形上和形下的分类,过去如此,今天依然如此。它是人类科学分类的历史上最早、最准确的公理性原则,只要地球不毁灭,这一公理性原则必将永远如此。

               中医是成熟的科学

中医的理论科学体系,由藏象、病机、诊法、治则、方剂、中药六大范畴组成。中医的临床技术体系,由此而派生。藏象学说是中医的核心,其学术意义与西医的生理学相当,支撑着中医科学与技术体系的大厦。《黄帝内经》的《阴阳应象大论》,是讲述中医藏象学说的代表篇章。该篇针对其藏象理论说:“论理人形,列别藏府,端络经脉,会通六合,各从其经;气穴所发,各有名处;豀谷属骨,皆有所起;分部逆从,各有条理;四时阴阳,尽有经纪;外内之应,皆有表里。”这里用“各从其经”“各有名处”“皆有所起”“各有条理”“尽有经纪”“皆有表里”如此准确鲜明、掷地有声的语词,既是《黄帝内经》充分自信与自我肯定的表现,也是藏象理论模型成熟的见证。两千多年来中医成功的理论思维与临床实践证明了这一点。

       《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那时候,中医以证候为研究对象,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方法论,形成了人类医学史上成熟的、也是最早的一种医学体系。两千多年以后的20统论代表的系统性科学的问世而兴奋不已的时候,没有被近代科学主义蒙蔽的中国人蓦然发现:原来,世界上第一个信息系统模型,是中国的阴阳五行学说;而人类医学上经历了数千年防病治病实践检验的第一个成功的人体信息系统模型,是中国的中医学。
德国著名汉学家、中医学家满晰博教授,2005年接受《科技中国》记者的采访。他指出:“中医是成熟的科学,而且两千五百年前就达到了成熟科学的水平。”他讲了成熟的科学应当具备的三条标准:一是以正面经验为基础,即针对确凿的事实所取得的实际效果,而且是能够重复和验证的。二是陈述的单一性,即该学科使用名词术语的准确、一致。三是经验资料的严格、合理的综合,即这一理论体系不是任意的、含糊的、近似的,而是合乎逻辑联系的理论体系。用满晰驳教授的这三条标准来衡量,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中医理论科学体系,是当之无愧的成熟的科学。

       中医是成熟的医学科学,中国历史上的指南针、火药、印刷和造纸四大技术发明,不可与中医相比;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传统医学也不可与中医相比。中西两种医学在中国“并存并重、共同繁荣,相互配合、优势互补”,将会带来人类医学一场真正的革命。所以世界不能没有中医,人类已经把医学未来发展的目光投向中国的中医。

   当今摆在我们面前最重要的任务是,厘正“中医我是谁”“我是怎么来的”这两项事关中医科学定位的学术问题。中医科学定位明确之后,中医科学不科学的争论则自然冰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