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清紫禁城有多少太监多少宫女?【组图】

 LuXin4164 2014-06-26

[转载]明清紫禁城有多少太监多少宫女?【组图】

洪烛新书《北京:城南旧事》中国地图出版社2014年5月@京东 :京东价 22.6 http:///RvITrzd

【明朝内监达一万人,另有九千名宫女,紫禁城相当于一座小城镇的人口了,为侍候一位皇帝,居然要动用如此巨大的人力。清朝汲取前朝的教训,对宦官的势力加以压制,再没有哪位太监执掌过兵权,基本上不让太监干预政治。嘉庆以前,太监的人数还多一点,以后逐渐减少,大致保持在两千人左右(包括圆明园、升平署等处的)。到了晚清,宫内及外围各处的太监加起来也只有一千五百多人。】


太监

      洪烛

    说起太监,人们就会想到魏忠贤、李莲英,这些反面人物。紫禁城使他们出名了。至今仍臭名远扬。其实太监本身也是不幸的,是封建时代的牺牲品。帝王们阴暗的心里导致太监生理的残缺,说到底这一群群畸形的男人出现,还是为了满足宫廷的需要。道貌岸然的皇帝才是摧残人性的真正的刽子手。某些宦官受到器重便如同小人得势,忘乎所以了;其实他们爬升的地位再高,仍然是皇帝的耳目和家奴。大多数太监却最能体会到伴君如伴虎的恐怖,稍有不慎,必将受皮肉之苦,而且极可能丢掉卿卿性命。譬如慈禧虽然捧红了一个李莲英,但是她勒令杖毙的太监,也是个很大的数目。在她老人家眼中,太监的性命不见得比脚下的蚂蚁重要多少。

image
    明清两代,太监的数量及影响,不亚于汉唐。尤其明朝,内监达一万人,另有九千名宫女,紫禁城相当于一座小城镇的人口了,为侍候一位皇帝,居然要动用如此巨大的人力。换句话说,一个男人当皇帝了,就要剥夺一万个男人做男人的资格,皇帝够自私的。即使出了魏忠贤之流祸乱天下的宦官,也是他活该,皇帝本人首先负有不可推卸的罪责。谁叫他倚仗太监为臂膀的?离开了太监,不知皇帝该怎么活?清朝汲取前朝的教训,对宦官的势力加以压制,再没有哪位太监执掌过兵权,基本上不让太监干预政治。嘉庆以前,太监的人数还多一点,以后逐渐减少,大致保持在两千人左右(包括圆明园、升平署等处的)。

    到了晚清,宫内及外围各处的太监加起来也只有一千五百多人。太监少了,活却没少,每年入宫担任杂役的“苏拉”有近万人次——改为请临时工了。这倒是明智的,反正太监也干不了太多的粗活,不过就是看看门、打打更、做做饭、打扫打扫卫生。
    明朝皇帝重用太监。永乐年间设立的皇家特务机构东厂,就交由宦官掌管,皇上也够放心的。成化十三年(一四七七年),又增设规模更大的西厂,由大太监汪直直接控制。太监成了特务头子。人们说的“明朝三大害”,即指厂、卫(锦衣卫)与宦官。

    武宗正德初年,宦官刘瑾居然控制了朝政,利用东西厂监控文武大臣,京城一片白色恐怖。若干年后,东西厂交到了魏忠贤手中,有过之而无不及。魏忠本是个厨师,因为会给熹宗做饭,讨得了欢心。后来又跟熹宗的奶妈客氏相勾结,青云直上,权势日炽,居然敢以“九千岁”自居。他的权力大到什么程度?举个例子,仅天启三年(一六二三年),他就假传圣旨先后害死了选侍赵氏、张裕妃、冯贵人等数位嫔妃,甚至对张皇后也暗下过毒手。他甚至将元代建造的香山丘云寺选为坟址,大兴土木。

    明亡以后,有大臣惊叹于这位前朝太监生圹的建筑规模,向康熙反映::臣过香山碧云寺,见魏忠贤所营坟墓:碑石峥嵘、隧道深阔。翁仲簪朝冠而环列,羊虎接驼马以森罗。制作规模,仿佛陵寝。”豪华程度居然能与帝王陵抗衡,可见魏忠贤独搅大权时的赫赫地位。只是魏忠贤再无福躺进自掘的华丽坟墓里。下一位皇帝(崇祯)上台,立即将其逐出朝廷,他在流放的途中上吊自杀。死后仍被五马分尸,并枭首示众。给自己预留了尊贵的陵园的人,居然连一具完整的尸体都无法保全。

[转载]明清紫禁城有多少太监多少宫女?【组图】
    清代的大太监安德海,虽受慈禧宠爱权倾一时,同样也不得善终。他倚仗太后撑腰,竟敢得罪恭亲王。恭亲王密令山东巡抚丁宝桢以“违制出宫”的罪名,将巡行到其辖区内的“安公公”就地正法。先斩后奏,令慈禧太后也无可奈何。他的继任,“太后掌案”李莲英就学聪明了,在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间要两面派,左右逢源,一直做到了大总管。他本是梳头房太监,因为会给慈禧设计发型,而受青睐,最后成了紫禁城的大管家。

    按道理,太监的最高官阶是四品“宫殿监督领侍”,李莲英却被破格提拔为二品大总管,算是破了先帝们的规矩,可见他受慈禧太后之器重。史料里有记载:“光绪二十年正月初一日,上交黄单,奉朱笔,储秀宫三品花翎总管李莲英,赏加二品顶戴。”李莲英懂得见好就收的道理,年纪大了,就向慈禧太后告退,出宫养老,太后见挽留不住,就把中南海的花房送给他做别墅。其实这时候李莲英已捞了不少黑钱,可以逍遥自在地当市井的富翁了。辛亥革命爆发前夕,他安然地病死在家中,至于对身后的骂名,他已不计较了。李莲英是太监中最狡猾的一个,这条紫禁城里的老狐狸。
    一九二四年,末代的小皇帝爱新觉罗.溥仪被驱逐出紫禁城。树倒猢狲散,太监们也流入民间,各找各的出路。皇帝都被推翻了,皮之不存,毛存焉附?从此,太监在中国消失了。
    参观故宫,发现各宫门附近,有一排排的小屋,陪衬着皇气逼人的三大殿。导游讲解:那些小屋就是太监们住的地方。哦,太监们的集体宿舍,原来是这样的。我凑过去隔着门窗棂往里瞧,里面的光线太暗,什么也看不见。只闻到了一股霉味,一股封建时代的腐朽的气息——我打了个喷嚏。

    从1861年咸丰病死后,慈禧控制朝廷达48年之久。名为垂帘听政的太后,实际上已成了大权独揽的女皇——虽然中国历史上正式称帝的女皇只有武则天一个。慈禧太后掌权的时间,与武则天大抵相当,但在飞扬跋扈的程度上有过之而无不及。李金旺、孙一影合著的《女娲——隆裕》一书,描述慈禧是一个权力欲非常强的女人:“她为了保持住自己的权威和尊严,不论至亲骨肉、皇亲国戚,一律实行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决不留情。叶赫那拉氏慈禧残忍、多疑、喜怒无常,稍不如意,就滥杀太监、奴婢,所以,谁轮到在慈禧太后身边站班,都是提心吊胆,惟恐突然横祸从天降,就连她的心腹太监,也都是表面上卑躬屈膝,唯命是从,百依百顺,心里却另有打算。

    太监总管李莲英是慈禧太后最信得过的人,但是,慈禧太后临死之前,派人传李莲英时,李莲英却说,我万分崇敬老佛爷,愿意永远记住她的音容笑貌,不忍心看到她最后痛苦的神情,拒绝前去。慈禧太后一死,李莲英便盗去大量金银珍宝逃之夭夭。”

   那个时代,商家更不容易,需要在政界找靠山,需要有达官贵人撑腰。老字号瑞林祥投靠了大权在握的清宫总管太监李莲英,就像李莲英投靠慈禧太后一样。各有各的生存之道吧。乱世求生存、求发展,也只能如此了。恰好李大总管想在宫墙之外开辟一块“自留地”(或者说有“下海”意识),一拍即和。

    1890年,李莲英颇大方地将白银十几万两注入瑞林祥帐房,成为一大股东,只等着坐收渔利。他也经常以大老板(或“董事长)的身份自居,到店里来视察一番。”商号上下同仁日久不称李为总管,而直呼‘掌柜’,李也欣然得意。李莲英在宫中以总管太监权势受贿放官自不待言,通过瑞林祥也偶尔发放官职。例如候补京官齐瑞卿与瑞林祥有交,一日造访,进店后长趋直入后柜,入室后突然发现李总管在坐,齐某诚惶诚恐地行叩首礼参拜。事后与孟掌柜发怨说:“总管在,何不预示?致使余手足无措耶!’孟笑答:‘汝梦寐以求做官,余代转禀可获!’于是李莲英应瑞林祥之托放齐瑞卿为湖北省汉阳府知府。”(潘治武语)可见瑞林祥快成李莲英在宫外的办事处了。有了这么一把遮天蔽日的保护伞,瑞林祥在业内自然腰板挺得特直。好在它总体上还是规规矩矩做生意,一直是消费者信得过的老牌丝绸店,从不卖假冒伪劣产品。

[转载]明清紫禁城有多少太监多少宫女?【组图】

洪烛新书《北京:城南旧事》中国地图出版社2014年5月第1版 @京东 :京东价¥ 22.6 http:///RvITrzd

洪烛新书《北京:城南旧事》后记节选:地图上的北京

             洪烛

    阅读一座城市有多种方式,譬如实地考察,或者浏览史料。我力图以当代人的视角,剖析北京这座有3000年建城史、800年建都史的古老城市。2003年,北京市规划建设委员会筹建北京市规划展览馆,我受聘为文案顾问,使自己多年来研究北京历史文化所做的知识积累得到发挥,同时又更全面地接触到有关北京的图文资料。位于北京前门东大街(老北京火车站东侧)的北京市规划展览馆,于2004年9月24日正式对外开放。展馆共分4层,分别以展板、灯箱、模型、图片、雕塑、立体电影等形式介绍、展示了北京悠久的历史和首都城市规划建设的伟大成就。
    我荣幸地参予进这项工程,其原因又很偶然。北京市规划建设委员会的相关工作人员在新华书店见到我的《游牧北京》、《北京的梦影星尘》、《北京的前世今生》等专著,很喜欢我的研究角度和抒情风格,想方设法通过出版社联系上我。一拍即合。那一年里,我不得不暂时中断诗歌创作,参加了一系列专题会议和项目研讨,撰写并不断修改着策划方案和各种文稿,周末经常带着几位助手加班,一直忙碌到第二年春天。虽然辛苦,但也觉得自己在这方面的“武功”大增。我在此基础上酝酿升华,尝试用文化散文的笔法来重新审视、勾勒北京的轮廓及细节,便于当代读者了解北京的古迹与往事。
    后来,我还连续几年为《北京规划建设》杂志担任专栏作家,开设个人专栏发表了一系列新作。每一期都有编辑的推荐语,譬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作者的眼中也有一千个北京。不同的是角度各异,互有倚重,相同的是老北京的沧桑厚重辉煌。规划、建筑界人士从专业视角对北京的精读细研,我们早已不再陌生,但作家眼中的北京又是怎样一番景象,我们似乎并未熟稔。为此,我刊特刊登洪烛的系列篇章,以便让我们跟随作家洪烛一道走近北京的前世今生,寻找这座城市古老的灵魂。”
    北京旅游一直是世界热点,为了展示人文北京,我还与李阳泉合写了畅销书《北京AtoZ》,一部北京文化词典,在当代中国出版社2004年出版后,被新加坡出版公司购买英文版权,翻译成英文于2006年出版,全球发行。
    我的《北京的金粉遗事》由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年推出后,台湾知本家出版公司购买了该书繁体竖排版权,2005年易名为《千年一梦紫禁城》在海外出版发行。我不敢自称“北京通”,但绝对是北京文化的铁杆粉丝。
感谢中国地图出版社的王毅先生,策划并约组了我的这部书稿,还为之起了一个响亮的书名:《北京:城南旧事》。《北京:城南旧事》里的每一篇文章,都牵扯着一座城市的记忆和我的记忆。是的,记忆就像一块块补丁。它们汇集到一起的主要理由,只是因为它们产生于同样的地点——北京,并且在这同样的背景烘托下呈现出情绪上的差别。

 

【内容简介】

让我们跟随洪烛的脚步,一道走近北京的前世今生,寻找这座城市古老的灵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作者的眼中也有一千个北京。而这是我们与洪烛的北京。北京旅游一直是世界热点,跟洪烛一起领略人文北京历史北京文化北京美食北京。城南原本没有城,没有城墙也没有城门。月光照耀北京城,照耀城墙也照耀城门。没去过城南,没去过城南的老胡同,等于没来过北京,城南是北京的另一半。它代表官方的北京,却象征着民间的北京,土著的北京,老北京。它们不用演绎就是一段城南旧事。而所谓的城南,则是由星罗棋布的一个个地名组成的。北京上空的月亮,与图腾的华表、盘踞着九条大龙的回音壁、祈祷江山社稷的五色土、残缺的城门楼子同在,照耀着四合院与胡同地带,照耀着城南旧事,也照耀着徘徊在历史长廊的游人。

 

【编辑推荐】

到北京旅游不为摩天大楼,不为霓虹灯,只为寻找滚滚历史长河下遗留的历史人文、风土人情和地道美食。洪烛20多年来于京城各地踏迹寻根,用笔墨浓情吟唱一曲曲皇城根的情歌,美景过目,历历入心;独特视角亲述文人眼中不一样的京华风物,小旅游,大史家。历史与现实交错,景色与体悟契合,带你游玩民谣里的北京,白话文的北京,方言的北京。没去过城南,等于没来过北京。

 

【封底推荐语】

在作家洪烛的知识结构和精神地图里,北京文化是一盏明灯,照亮了他,而他也渴望为之增光添彩。洪烛新著《北京:城南旧事》不同于同类书的地方,就在于不仅淋漓尽致地怀旧,还充满梦想。那是一座世界名城旧梦与新梦的结合,也是城市梦想与个人梦想所产生的化学反应,光彩照人,照历史也照现实。

————-北京大学教授 孔庆东


洪烛在北京一步步走得很稳。像所有来北京这样一个轮盘城市下赌注的外乡人一样,他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出版了几十部专著,包括这部新书《北京:城南旧事》。“洪烛体”散文恐怕已自成了一家。并不像所有人想象的首都北京是多么美妙,这里到处都是机会,同时到处也都是竞争,城市表面的温情脉脉和慷慨大度的包容性并没有掩盖在这里生存和创业的严酷和艰难。但北京给了洪烛立足之地,接纳了他,承认了他。

————《人民文学》副主编邱华栋

 

洪烛以他特殊的方式解读着北京。他的大多数书,是在他大学毕业走出校门来到北京后写下的。有一种像诗歌一样的韵味和意境,或唯美或伤感,篇篇都带有很浓的“诗人味道”。都来自于现实体验,有感而发,谈古论今,信手拈来。他写作时习惯于一气呵成,他以一位江南才子特有的灵性和自觉,捕捉着北京生活中的每一次感动,内心深处的每一次变迁,情感上的每一次磨难和期盼。洪烛对北京这座城市有种说不出的热爱:“北京,这就是我对你爱的方式。在你丰富的内涵、巍峨的结构面前,我永远是一位充满探险精神的读者……”

————北京女作家、编剧赵凝

[转载]明清紫禁城有多少太监多少宫女?【组图】
洪烛著《仓央嘉措心史》已由东方出版社出版。东方出版社推荐语:《仓央嘉措心史》作者从仓央嘉措角度出发,写仓央嘉措作为一个精神领袖和作为一个普通人对爱情的执着与向往之间的矛盾。文字优美,感情表达深入。此书深受西藏文化爱好者、旅游爱好者、对仓央嘉措感兴趣的读者喜爱。

康熙皇帝为何下令“永免进贡”南方鲥鱼?【图】

洪烛《舌尖上的记忆-中国美食》 新华出版社 2012年9月第1版 定价:36元

【编辑推荐】洪烛继2004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闲说中国美食》,2006年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舌尖上的狂欢》之后,2012年由新华出版社出版新书《舌尖上的记忆-中国美食》。可谓“中国美食三部曲”。我们通过本书可以看到人与天地万物之间的和谐关系,感动的不仅仅是食物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日本青土社购买海外版权,翻译成日文全球发行。《朝日新闻》刊登日本汉学家铃木博的评论:“洪烛从诗人的角度介绍中国饮食,用优美的描述、充沛的情感使中国料理成为‘无国籍料理’。他对传统的食物正如对传统的文化一样,有超越时空的激情与想象力……”日文版易名为《中国美味礼赞》。

康熙皇帝为何下令“永免进贡”南方鲥鱼?【图】洪烛《舌尖上的狂欢》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


老北京人文地图

《老北京人文地图》洪烛

新华 出版社 2010年12月第1版

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