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贾平凹——舌尖上的陕西》编后记

 太阳初照 2014-06-26

 《贾平凹——舌尖上的陕西》编后记

                                   

商子秦

大千世界,人和人在一起,都是一种缘分。《贾平凹?舌尖上的陕西》的编辑出版,就是基于一种缘分。

2012年,我去武汉参加一次会议,有幸认识了武汉大学出版社大众分社社长张福臣先生,张社长知道我退休前和贾平凹主席在一起工作,就谈起出版贾平凹的作品的设想,我也答应帮助他们联系此事。2013年春节前夕,西安市文联召开一年一度的理事会时,张福臣社长打来电话,正好贾平凹主席就在现场,我便说起此事,并具体建议了这个选题,平凹主席很感兴趣,同意我来编选这部散文集。20139月,张福臣社长来到西安,我陪同上门拜访贾平凹,请他审定了散文集目录,并作了增补建议,又具体商谈出版事宜,这才有了这部作品的问世。

贾平凹是著名的散文大家,他的散文深受读者欢迎,广播海内外,多年来久盛不衰,享誉文坛。这本《贾平凹?舌尖上的陕西》,就是一本贾平凹散文的专题选本。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吃饭是人人都离不开的事情,自然也是作家们笔下的重要题材。更何况贾平凹的散文本来就内容浩瀚,人间世相、行旅撷英、故土风情、禅思哲理等琳琅满目,食文化自然也是贾平凹经常涉笔的内容,其中关于陕西美食的文章更是妙笔生花,美不胜收。

 在全面研读贾平凹散文作品的基础上,我初步选出26篇作品,并分为三辑。具体如下:

上辑是贾平凹的《陕西小吃小识录》,这是作家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作品,当时曾在《西安晚报》连载,其中包括了数十种著名陕西小吃的风味特色、历史由来、制作技艺和逸闻趣事种种,风格犹如古人笔记体美文,文字凝练,内容丰富。读来妙趣横生,悦目赏心。一经问世便引起极大反响,现已成为介绍陕西小吃经典性文字。

中辑是贾平凹散文中涉及到陕西各地食文化的精彩篇章。陕西著名文艺评论家赵德利先生,曾把贾平凹的散文分为自传、风情、世相、禅思和文化五大审美类型。本辑所选散文,基本可以说是选自贾平凹的自传和风情类散文。其中有贾平凹对故乡美食的回味,对其行迹所至的陕西各地美食的精彩描述,虽然笔墨不多,但已是色香味具出,令人神往。以上两辑,其内容都主要是对陕西美食文化形而下层面上的解读,字里行间,情真意切,人间烟火味十足。

下辑的题材上则是一种放大的对食文化的解读,但凡入口品食者如烟、茶等等都算入其中,这些文章更有一种对食文化形而上的阐释,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哲理思考和人生感悟,空灵博大,韵味悠长。

编完这部散文集,了结了一桩心愿。我和贾平凹认识整整四十年,特别是在我退休前的十多年,还是和贾平凹主席在一个单位,并在他领导下工作。在编完这部作品撰写后记之时,许多往事浮现眼前。

上世纪70年代初,我从上山下乡的宝鸡山乡招工到陕西宝鸡市的一个剧团工作。1974年,批林批孔风起云涌,西北大学开门办学,两位大学生来剧团作辅导报告。当时我负责接待,客人来后就先到我当时宿办合一的办公室中休息,两人中一位是解放军,另一位就是贾平凹。记得那天是那位解放军主讲,贾平凹在主席台上陪坐,一言未发。但因为我当时也从事文学创作,一下就记住了当时也开始发表作品的贾平凹。多年后和平凹主席一起说起这件往事,他对这次经历也是记忆犹新。

1980年,陕西省作家协会组织读书班,从各地调集优秀中青年作家集中读书,这是陕西省作协当时为中青年作家办的一件大好事,我和贾平凹都是第二期读书班学员。当时贾平凹在西安市文联的《长安》编辑部工作,已经获得全国短篇小说大奖,是陕西青年作家中的佼佼者。和我在宝鸡一个单位的著名评论家白冠勇,非常看好贾平凹,常常给大家介绍贾平凹的创作。加之我的兄长商子雍当时也在《长安》编辑部工作,所以我对贾平凹已是十分熟悉。

记得这一期读书班在现今陕西省党校一栋楼的顶楼上,贾平凹家在西安,不一定天天在这里住。但白天来读书,来时还常常背上一大包小说稿件,几位“同学”热心他帮他看稿。白天读一天书,晚上大家打个扑克活跃一下,平凹却常常藏进里屋写稿。几个小时后,牌摊依旧热火朝天,平凹却笑嘻嘻的拿出一叠文稿说道:刚才又写了一篇,大家看看。一片五六千字的文稿就这样一气呵成。其勤奋和敏捷真是让人感叹不已。记得贾平凹当时写作习惯是在稿纸背面书写,从不一字一格,而是连续不断。有的编辑部屡屡提醒也不改。最后好像是《安徽文学》雇人替他抄稿,但要从他的稿费中扣除抄稿费,贾平凹不满但又无奈,这件事也被大家传为佳话。

1998年,我从宝鸡调回西安市文联工作,这时贾平凹已经是西安市文联主席,是大作家和大名人了。因为经市委特批他可以不坐班,平时在家中创作,尽管我曾长期担任文联办公室主任和副秘书长,说实话直接接触也不是太多。但对贾平凹还是有很多感触。

一是贾平凹的勤奋,平凹先生是至今坚持执笔写作,平均两三年就是一部长篇。在我在文联工作的这一段时间,就先后出版了《怀念狼》、《秦腔》、《高兴》等多部长篇。因其写作文字量大,一部小说写一稿、改一稿、再抄一稿,就是几十甚至上百万字的劳动量。再加上其他文体的写作,他的右手食指第一指节磨出的老茧像一个疙瘩,食指伸出都有一点S形状,仅此一点,贾平凹就是中国作家中就绝无仅有的第一劳动模范。我也曾和贾平凹开玩笑说,你这只手,最起码也是这个指头,将来一定要复制了放在中国文学馆里陈列。

再就是贾平凹的忙碌。上至中央相关部门,省市领导机关,下至各地文联作协、媒体出版、社会各界、文学青年,给贾平凹的会议通知、典礼邀请、讲课研讨、访谈预约真是天天不断,说实话就是贾平凹有三头六臂也难以应对,我们不得不常常为之挡驾。重要事项先和平凹主席电话或短信沟通,能出席就出席,不能出席则婉拒。但也碰到过难缠者,记得有一位自称是来自某佛教名山的僧人,如说起话来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却坐在文联门口一连几天,非要和平凹论禅,怎么劝解也不听,整整折腾了好几天,真是让人无可奈何。所以我也经常给找平凹的人解释,要多一点理解。

三是贾平凹的随和与严谨。贾平凹主席在文联机关口碑和人缘都非常之好。文联机关的年轻同志举办婚礼,只要平凹主席在西安,再忙他也要出席和大家一起祝福新婚夫妇。文联许多退休多年的老同志去世,贾平凹都亲自出席告别仪式,并致生平介绍,使家属和朋友都深为感动。平常大家称呼他,有叫老师的,有叫主席的,也有叫老贾的,更有直呼其名的,他都是随声便应,毫不在意。作为西安市文联主席、党组成员,贾平凹主席在工作中尽职尽责,虽然他不在文联坐班,但重要会议大都来参加。对于应该参加的全国政协会议等,不能出席时都按规定请假,有时还写上请假条。每年的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都认真写好发言稿,一丝不苟。这些都是我亲自所见,本单位之外的人也不容易大知道,写在这里,也让大家增添一点对这位文坛大家的了解。

在文联工作的十多年中,我的工作几度变更、职务多次升迁,也都得到贾平凹主席的支持,特别是2007年创办文联综合杂志《西安文艺界》,平凹主席亲自点将,要我出任主编,并为刊物题写了新的刊名,让刊物精彩亮相。我在编选《西安作家精品选》中篇小说卷和诗歌卷时,他亲自出任主编,提升了文集的影响力。2009年,我从西安市文联退休之后,又当选了西安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这其中也有平凹主席的支持。这些我都不会忘记。这部作品的编辑,也包含着我的一份小小回报。

在散文集编选过程中,需要部分插图照片,得到了西安旅游集团西安饮食股份公司下属相关单位和西安荞麦园公司的大力支持,特致谢意。希望这部贾平凹的专题散文集,能够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贾平凹——舌尖上的陕西》目录

 

上辑

陕西小吃小识录

 

中辑

荞麦园、吃面、酒、南院门、到曲江春吃酒、黄土高原、饮者、美食家、延安街市记、十字街菜市、关中论、莽岭一条沟、《商州初录》引言、乡党王盛华、走三边、糊涂面

 

下辑

《吃喝玩乐》丛书总序、说请客、辞宴、吃烟、品茶、茶杯、茶事、茶话、三月八日在停电的宾馆喝茶

 

编辑后记                     

                                           商子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