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丝楠出污泥而不染,历磨砺而不衰

 红豆居士 2014-06-26

金丝楠出污泥而不染,历磨砺而不衰

2014-06-26 宝珍堂

在我国红木标准中,楠木占有着重要的一席之地。楠木为常绿乔木,高十余丈,产于我国中纬度地带的四川、云南、湖北、湖南等地,这里气侯温暖湿润,既无高纬度地区的狂风暴雪肆虐,又无热带雨林地区的烈日炎炎的烤晒,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气侯条件造就了楠木温润平和的木质特性,与中国传统文化所讲的“内敛平和、恬淡虚泊”的精神特性恰相契合。

楠木的木质结构细,色泽淡雅匀称,纹理细腻美观,易加工,耐久性强,切面光滑,为珍贵木材,传说这种木材水不能浸,蚁不能穴,能历经岁月的浸蚀而不易变形,可谓“出污泥而不染,历磨砺而不衰。”楠木自从进入人们的视野开始,便由于其不喧不燥、经久耐用的独特属性,成为皇家建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木材,与皇室贵胄之家结下了不解之缘,被打上了尊贵的标签。

在中国古代,帝王的宫殿,陵寝,重要的宗教建筑,都采用楠木作为栋梁之材,明清两代一些重要的宫殿建筑都是使用楠木作建材的。楠木因其材大坚实且不易糟朽,故明代采办楠木的官吏络绎于途。清代康熙初年,为兴建太和殿,也曾派官赴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等地采办过楠木。据《欽定大清会典》记载:“凡修建宫殿所需物材攻石炼灰皆于京西山麓,楠木采于湖南福建四川广东”。上述记载说明了当时楠木主要是皇家宫殿的重要建材,此外楠木更是制作宫廷家具不可多得的良才,据元末陶宗仪所著的《南村辍耕录》记载,在元代宫廷内,就有楠木制成的宝座、屏床和寝床:同时该书还记载了在元代宫廷里,建有一座楠木殿,通体以楠木为建材做成。“文德殿在明晖外,又曰楠木殿,皆楠木为之,三间。”在古代皇家用于重要礼仪陈设的囟薄仪仗中,也能看到楠木的身影,如鹵薄仪仗陈设的步辇、御仗匣等,都用楠木制作。

历代名家对楠木的木性极为推崇,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谓:“楠木生南方,而黔、蜀山尤多。……干甚端伟,高者十余丈,巨者数十周,气甚芬芳,为梁栋器物皆佳,盖良材也。”楠木中最为珍贵的、价值最高而又难得的是被称作“金丝楠”的楠材。金丝楠主要出自桢楠属的桢楠,其材色一般为黄中带浅绿,有些材色呈黄红褐色,木材表面在阳光下金光闪闪,如丝如缎一般金丝浮现,这也是金丝楠最明显的标准。金丝楠隶属樟科,故一般有清香味,特别是在锯解或打磨加工时,久则变为淡淡清香,抚之温润如玉。清代皇宫中的建筑装修及家具,多有用金丝楠木制作而成的,如紫禁城内的倦勤斋内部装修、毓庆宫内部装修、乾隆花园里的古华轩里,都用到了金丝楠木,而家具中的香几、炕桌、橱柜、宝座、屏风等,亦有不少金丝楠木制者,还有用金丝楠木制作各类盛放文玩的匣屉,用金丝楠木作图书典籍的封面包装板(名词称为“书衣”)等,金丝楠木成了帝王之家所独享的装饰材料。

金丝楠木生长于人迹罕至、交通不便的深山密林中,采伐难度极大,通常采伐一株要有多工种的配合,如架长、斧手、人夫等,架长看路搭架,垫低就高,斧手伐树取材,人夫将砍伐下来的大木拽运到河。在楠木的主产地蜀地,有“入山一千,出山五百”之说,可见采木之艰辛与劳民伤财。照现代比较时尚的说法,金丝楠木的物流成本极高。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使用金丝楠木的建筑装修多为帝王之家所独享,大臣及民间不得越制使用,违者究罪。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传统的金丝楠木家具,大多湮没在历史的尘烟中,不复存在,有幸遗存下来的金丝楠木家具及工艺品,更是寥若晨星,弥足珍贵,存世的稀缺性造成了人们对楠木的认识程度有如雾里看花,远不及紫檀、黄花梨等硬木,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但是今天,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文化水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了楠木的珍贵,涌现出了一些金丝楠木的收藏家和爱好者,他们积极挖掘昔日为帝王之家所独享的金丝楠文化,通过宣传报道,保护性抢救,让代表我们国家国粹艺术的金丝楠木续写昔日的辉煌,功垂万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