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企业争抢8万亿大健康市场蛋糕(图)

 donghailongwag 2014-06-27
健康产业是民心工程之一,与之相关的企业更是趋之若鹜。
健康产业是民心工程之一,与之相关的企业更是趋之若鹜。

  “大健康文化节”将首次亮相羊城

  新快报记者 庞倩影 实习生 李振

  近年来,“大健康”概念被炒得火热,甚至有业内人士称“由于在刺激内需方面存在巨大潜力,在政策层面,国家将把大健康产业的发展重要性置于房地产之前”。

  广东为抓住机遇,敢饮“头啖汤”。近日,记者从近日获悉,中国国际大健康产业文化节暨中国(广州)国际大健康商品交易会将于今年12月12日—14日在广州琶洲保利世贸博览馆举行。

  “大健康”包括五大支撑产业

  中国保健协会理事长张凤楼曾在解读2013年10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时称,健康服务业包括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健康保险与相关服务,包括医药产业、医疗器械产业、保健用品产业、保健食品产业以及健身用品五大支撑产业。“五大支撑产业覆盖面广、产业链很长,基本概括了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全过程服务。到2020年,总体规模达到8万亿元。”

  政府将在市场监管、规划用地、投融资和财税价格等多方面为健康服务业发展提供配套政策支持。面对如此诱人的市场和政策红利,国内除了诸多知名医药企业如滇红药业、复星医药、白云山等纷纷转型做大健康外,各地乘风而起的中小企业更是不在少数,大健康产业也需要同其他产业一样,拥有专业的商品展销平台。

  记者从主办方处了解到,中国(广州)国际大健康商品交易会是继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纷纷举办“大健康”主题相关论坛后,以大健康文化节理念首次亮相羊城,并依托广东地域优势,主打“国际化”、“专业化”特色。

  “创新”撬动大市场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点发展养老、健康等服务,提高重大慢性病防治能力,再次将扶持健康产业列为政府工作要点。”广东省营养健康产业秘书长张咏认为,巨大市场需求加上政策红利,诠释了大健康产业的光明未来,而如何实现供需对接成为了关键环节。

  “由生物疾病医学模式向生态健康医学模式转变;由疾病医疗产业向健康养生产业转变;由医学类‘治已病’消费向保健类‘治未病’消费转变。”这些声音似乎都在说明,大健康产业市场一直随着消费者需求在变!这些变化似乎都在“逼迫”企业转型,2011年云南白药集团向“新白药·大健康”理念战略转型;2012年广药集团设立王老吉大健康产业;2013年双鹭药业进军下游民营医院等等。

  张咏表示,“虽然同类展会形式已举办过多次,但以健康产品为主题的展览不多,尤其缺少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的展会。”所以,此次文化节创新服务供给方式,实现全面覆盖整个健康产业链上原材料供应、生产及经营的各企业单位,为其提供一个精准对接、直面洽谈、有效选择的供需对接机会。

  产业盛会或将常态化举行


  “大健康文化节的根本,不仅仅是为企业提供一个商贸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动员社会各种人群的参与,让全社会包括政府、部门、企业以及家庭和个人都将促进健康作为一种责任。”张咏表示,之后将会常态化,每年冬季举行,在展会规模上“明年要达到3万平方米,力争5年内做到5万平方米”。将把此次活动打造成为一个复合式、影响面首屈一指的大型活动,它包括大健康文化高峰论坛、海峡两岸养生高峰论坛、中美大健康领域发展合作高峰论坛、健康养生旅游合作交流会等引领时尚富有影响力的内容。

  据主办方介绍,本届健康文化节规模约11000平方米,拟设立500个标准展位,包括健康器材与用品、中药滋补产品、营养保健药品食品、健康服务类、原辅料机械设备类、养生旅游类、医疗旅游服务类等8个展区。参展产品将覆盖整个健康产业链上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
neteas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