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泉州~天后宫

 互联网分享 2014-06-27

    泉州天后宫位于古城城南德济门内,现天后路北,虽德济门已毁废只留遗迹,但天后宫依然香火旺盛,这也从一个侧面表现出当地人对妈祖的崇拜。不过这也难怪,传说妈祖就是福建莆田湄洲岛人,海上守护神,泉州自古海运贸易大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供奉妈祖当是自然而然。

    泉州天后宫
    古泉州南门德济门遗址
    泉州天后宫
    古泉州南门德济门遗址

    据载,妈祖林默为宋初太祖建隆元年之人,一生行善积德,救助乡民,宋雍熙四年羽化升仙,当地乡民便在湄洲岛建庙祭祀,成就了最早的妈祖祖庭。泉州天后宫始建于宋庆元二年,大约是妈祖升仙后的110年左右,应是妈祖分灵庙宇中较早的,也是现存妈祖庙中规模较大的。

    初建时期,泉州天后宫称之为‘顺济庙’,元代敕名‘天妃宫’。至明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船队途径泉州,祭祀妈祖,见庙宇破败不堪,随奏请皇帝拨款重修,后明永乐十三年又有修葺。清康熙年间,皇帝感妈祖护佑收复台湾之灵,重修庙宇并赐改‘天后宫’,沿用至今。

    如今的泉州天后宫建筑群以山门为先导,坐北朝南院落两进,中轴线上分别建有山门、正殿与寝殿。山门两侧建有东西两阙,正殿院内东西建有两廊,寝殿两侧则有翼亭。建筑均具闽南风格,红墙红瓦燕尾大脊。

    泉州天后宫
    泉州天后宫山门及两阙
    泉州天后宫
    泉州天后宫山门
    泉州天后宫
    泉州天后宫山门倒座戏台
    泉州天后宫
    泉州天后宫山门匾额

    天后宫原有山门因修路被拆除了,现在看到的山门则是从晋江移来,是晋江古县学文庙的棂星门。面阔五间牌楼式建筑,北侧中间为倒座戏台。正面四根圆木立柱,外包青石祥龙浮雕,上部木作垂花,梁枋斗拱雕花漆绘。正门两旁对称嵌石雕上二龙戏珠、下麒麟图案,暗间对称砖雕八边形镂空花窗。顶部重檐四坡面,脊上琉璃雕龙,中间二龙戏珠护宝塔,脊角呈凤尾之状。建筑工艺之讲究,令人称叹。两侧对称建有两阙,阙为两层,上做钟鼓楼使用,下供奉千里眼、顺风耳二位天将。

    泉州天后宫
    泉州天后宫正殿
    泉州天后宫
    泉州天后宫正殿
    泉州天后宫
    泉州天后宫正殿浮雕龙柱
    泉州天后宫
    泉州天后宫正殿妈祖神像
    泉州天后宫
    泉州天后宫古树、石碑、两廊
    泉州天后宫
    泉州天后宫古树、石碑、两廊

    正殿保留着清代重修后的原有结构,面宽五间宫殿式建筑,规模宏大。下为青石筑就的金刚须弥座式台基,侧面束腰处雕有各种吉祥图案。方形、圆形石柱撑起重梁台架,上部木作更是雕梁画栋,檐椽柱头彩绘木雕,门楣、窗边装饰讲究。特别是门两侧两根圆形石柱,深浮雕盘龙工艺精湛。殿内供奉妈祖神像,上悬‘天上圣母’、‘神昭海表’金字匾额。殿前古木参天,通通石碑记载着历代重修庙宇之功德。

    泉州天后宫
    泉州天后宫寝殿

    寝殿亦建于青石台基之上,虽不像正殿那样做工复杂,但从单体上看规模很大,面宽达到九间。中部七间前置柱廊,正中两根石柱有浅雕图案。寝殿为近期文物管理部门恢复重建,现为闽台妈祖文化交流场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