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六尺巷”的典故说起

 雪峰读书 2014-06-27

历史上有个“六尺巷”的典故。

清康熙年间,张英担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他老家桐城的官邸与吴家为邻,两家院落之间有条巷子,供双方出入使用。后来吴家要建新房,想占这条路,张家人不同意。双方争执不下,将官司打到当地县衙。县官考虑到两家人都是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

这时,张家人一气之下写封加急信送给张英,要求他出面解决。张英看了信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他在给家里的回信中写了四句话: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阅罢,明白其中含义,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主动让出三尺房基地,“六尺巷”由此得名。

这个故事的寓意,可能见仁见智。我从中读出了宽容、礼让,可谓“心宽则无墙”。

俗话说,“心宽一尺,路宽一丈。”人生像条河,有急、有缓,有曲、有直;与人相处,少不了磕磕碰碰,牙还有咬舌头的时候。这时候,心小了,所有小事就变大了;心大了,所有大事就变小了。只有保持一颗宽容心、平常心,看待过去、现在和将来,才能事事平常、事事舒心。

三国时期,周瑜雄姿英发,就是因为心胸狭窄、嫉贤妒能,不能容忍诸葛亮,留下“既生瑜,何生亮”的仰天长叹;曹丕嫉妒弟弟曹植的才华,寻找借口杀他,因此逼迫他上殿七步之内赋诗。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不可能事事顺心。所以,不妨学会在挫折面前不悲不弃,把曲折路程看作人生经历与收获;在荣辱面前“放得下、看得开”,乐观待己、对人,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

快乐与痛苦皆由心生。心宽路就宽,心窄路就窄。心于山巅,一览众山小;心于大海,会当击水三千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