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ke Bundrant是一名已退休的心理健康顾问、私人教练,还是几个关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个性成长的世界知名网站的博主。 你已人到中年-并且面临挑战。 你忙于赚钱养家,努力在这个疯狂的数字世纪中保持领先地位。假如你曾经很努力地工作和生活,很幸运地在这个世界中得到一席之地,尽管这个地位不是那么的尽如人意。 同时,你也很公平地承担很多压力,要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也可能被一大堆必须处理的琐事淹没。 你或许会疑问,活着的意义是否比你目前努力去完成的目标还要意味更多。 更糟的是,随着中年的到来,按照以往那样的行事方式解决问题再也不能一如既往般带来满足感和成就感。 而中年人所面对的并不是什么特殊挑战,事实上,你过去曾经做得很成功的事,也可能会出现事与愿违的结果而让你产生一种绝望与挫折感。 当你找到人生现阶段所真正需要的东西时,你会解开通往快乐与继续成长的关键。 重要的领悟… 发展理论家一致认同的是:成长发生在各个识别阶段。在不同的人生阶段要取得个人发展和快乐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假如你想要看一些更严肃的关于发展理论或是生命预期心理学的资料,请看这)。在生命的较早阶段曾经有效地产生满足感的做法,并不一定在随后的阶段能有效适用。而这正是大多数人搞砸的地方。因此,下面是我对于中年人要如何保持长久快乐的一些看法。 人到中年掌握快乐的10要点 1、反思过去的成功 在刚踏入成年人的阶段,好胜心使你状态良好,给你带来好分数、工作或业务、丈夫或妻子。竞争和取胜是你在这个世界立足的关键。 尽你所能一直都是重要的,但现在或许是时候放弃这种必须胜过其他人或为取胜而不惜一切代价的态度了。 在这时,假如你已经在成人社会中竞争并赢得一席之地,你就有足够资本去回想过去的成功,因为你已经获胜。并且你为此承受了压力付出过代价。此时不释放所有的压力更待何时? 相比成功,更应该考虑的是贡献。你应该做的是做出有价值的贡献-而不是必须战胜其他人。 比较下面的句子: 我将做出最大贡献并允许其他人也同我一样。 VS 我将比其他所有人都做得更好并有朝一日取得成功! 两种态度都没有错。但有一种更适合需要证明某些事的年青人。而到了这个阶段,平静的心态与你更相配,因为你知道你可以做出与众不同的贡献-并且这就是你所要做的。 做出应有的贡献并不要担心你的杰出会打击到别人,这会使你在向前迈进时少一点的压力多一点的满足。 2、停止比较 对于那些对自己的社会地位缺乏安全感的二十几岁年轻人来说,过度地把自己与其他人做比较是个常见的毛病。这似乎不可避免。当你年轻的时候,你缺乏经验。你学着了解自己并担心自己是否符合要求。你需要大量的观察并同其他人进行比较。 当然,这会带来相应的焦虑感。同样,这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你只需要向前迈进,向自己证明你有这个能力并学习掌控你的恐惧。 人到中年-若你已尽职尽责-那么实际上你已经足够证明自己了。现在是时候把对于是否合格这件事的恐惧释放掉。把焦点放在你独有的天赋与才能上,同样也允许其他人享受他们的才华,不用再担心谁的天赋更好,也无需再去证明什么。 把焦点放在享受自己和做你认为有意义的事上。 听听看Nancy Anderson在BoomerCafe的访问上所说的: 在过去的30年,我阅读了无数婴儿潮时代的人所写的自传,我总结出人生其实就是一个故事,一个需要在中年进行重写以反映本真自我欲望的故事。这意味着,当物质目标的重要性比不上寻求诸如:我是谁,为什么我在这,以及我要怎么过我的下半辈子?这类终极关切问题的答案时,我们早四十年人生的个性随之显现。而与之相对的,当我们年轻时,我们为个人目标奋斗,尝试各种不同的选择与人生角色,与同济竞争以获得身份地位与认同。 3、表现自我,而不是寻求认可 年轻人渴望认可与赞同,当然了,他们不愿意承认这点(我当初也是如此)。缺少了可能要20年后才会有的人生经验与深度,年轻人倾向于通过观察周围的人来了解自己是否OK。是时候扭转局势了,假如你是人到中年或年纪更大,那么再没有比你自己更有资格认可你的人了。 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思想、看法和感觉上,充分地表达出来,然后顺其自然,这就是魔法发生的时刻。 因为,当自我表达优先于取悦他人时,世界会赠与你无以伦比的礼物。 有些人会赞同,有些人会反对,有些人会爱你,有些人无视或讨厌你。这些都是你所需要的,因为这是唯一真正的方式,让你知道谁可以让你做回自己而无需担忧认可。 这就是你得到的礼物-做你自己并与接受这点的人在一起。这才是得到诚恳的、真实的关系的方法。 另一种做法是不断地改变你的想法和感觉,下定决心调整自己以便他们喜欢你(或你以为他们喜欢你)。问题是,他们到底喜欢什么样的人呢?他们只能了解到你的表象,因此不可能给予你任何真正的赞同。 4、发现价值观 不管在人生的哪个阶段,过得满足与实在的关键在于了解并遵从你的价值观。这点对于中年阶段尤其重要,因为这正是你最能够真正地欣然接受自己的价值观的时候。在你的一生中,什么是最重要的?这个问题的深刻解答显示了你的价值观。你不可能对每样看起来不错的事都重视并付之以行动,毕竟你只是一个凡人。 那么,你的核心价值观包括了什么?健康,成功,自由,安全,内心的宁静,友谊,宽容,平衡…还是什么? 了解你的价值底线应是你做重大决策的基础。否则,你将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而莫名其妙地错失了满足感,这种满足感来自于知道并做着适合你的事。 发现价值观的关键在于摆脱想当然并深挖内在。对多数人来说,这不仅仅是拿出一张纸在上面列出脑海里跳出的单词。 你必须深入挖掘。 我为我的客户做了一套简单的流程,帮忙他们透过表层的欲望和现有的环境洞察深层次的人生渴求。在这个特殊的背景下,我了解到并记录了他们的潜意识所感知到的就是最有意义的。 抱歉我不能在这儿详细解说(但它不是催眠)因为假如你事前知道这套流程的过程及原理,任何人再和你做这流程时你的意识都会干扰你。这套流程的效果就是一次性的,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抓取你的价值观。 了解它的最好方式就是和我一起做一遍!这不是在做广告。这是诚恳地向你提供协助,帮你了解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你所掌握的这些知识会帮助你顺利渡过接下来的甘苦岁月。 5、克制物质欲望 在年轻的时候,物质的获取或许是一种提高我们的身份地位和满足自我意识的途径。对我们有积极意义!我们从外部事物寻求对我们自身价值的证明并满怀希望可以让它自生自灭。长期的物质主义可不是获取幸福的好策略。研究已经证明这点了。 事实上,物质主义对许多人来说,可能是个无意识的自讨苦吃。人们(包括我)常常着魔似地追求那些并不能带来长久满足感的事物,实在是让我惊讶。 我们努力工作,为了一时冲动的汽车、房子、衣服、配件、小玩意以及玩具,然后呢…就这样了。当我们将所有的鸡蛋都放在这个一时欢愉的篮子里时,最终得到的是空虚。 “物质”应该是做为其本身来欣赏和享用的,不是吗?然而,当你将快乐的主要意义寄希望于物质,将会一败涂地。 6、尊重权威 到了向权威低头的时候?如果你临近中年或已过中年,那么正确的答案绝对是YES。 ·你可以专心把自己的事情做到最好 7、欣然接受你的不足之处 谁要听什么不足?很少人会乐意吧。但是不管如何,不足正是开启个人自由的钥匙。具有足够的洞察力承认自己不足的人,才能日趋完美。-歌德 人到中年,你正处于解放自己的状态,从曾一度幻想自己是全能精灵的错觉中。 当我还是一个年轻的、想要证明一切的心理健康顾问时,我觉得我可以以我的方式处理任何送到我手上的案子。不管有多复杂,我都可以处理好。药物成瘾?拿过来。多重人格?正是我拿手的。我照单全收。 在我24岁时,我处理过放弃遗产去追寻更多人生意义的退休人士,也处理过在中年危机中苦苦挣扎的案例,还有结婚20年后考虑要离婚的夫妇。 这样大概过了五年,从职业生涯中我学到了最有价值的一课,就是:我确实擅长与某类人打交道,但还有一些案例我却没有足够的技巧或经验去处理。 于是我慢慢接受了这点,有许多的案例我并不是处理它的最佳人选。当我开始把我觉得我不能很好处理的病人转走时,我的诊所反而变得更好,因为我只接收我能擅长处理的病人。 而且,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感到自由和舒适,清楚自己的不足之处随之而来的是一种强烈的安全感。现在,大概20年之后,我能有效处理的范围扩展了,不过,我依然严格执行这条核心原则,那就是只辅导我有把握能给予帮助的人。 当然了,在接受不足之处与持续成长之间永远要保持平衡。现在或许是时候了解清楚你的这条界线在哪里了。 8、划出底线 说到划出底线,现在或许同样是时候想清楚你可以接受的范围是什么。 (发自内心深处的一声“不”,好过仅仅是出于逢迎,或者更糟,为了避免麻烦而说的一声“是”。-圣雄甘地) 9、象对待朋友般对待你的父母 关于自我实现的讨论,若是不涉及如何处理你对父母的看法,是不够完整的。在你年轻的时候,你或许是反叛的,并认为他们粗心大意,或是不公和爱控制。或许他们确实如此。 假如你曾对你的父母带有情绪,那么现在是时候开始用一种更轻松的方式去看待他们,就普通人。他们只是普通人,有强大的时候,也有脆弱的时候,也曾经苦苦挣扎过,就象你一样。 只需要一个小动作,你就可以做到这点,那就是拿出一张纸,在上面写下两个数字。 首先,写下你现在的年龄。 然后,写下你妈妈生你时的年龄。 以我为例子,会是这样… 46(我目前的年龄) 26(我妈妈生我时的年龄) 当你盯着这些数字,脑子里会想到什么?心里会有什么感觉?我不会详细解说,因为我不想破坏它。你只管做就是了。 噢,还有,好好想想你其实和你的父母有多么相象,那个你曾经感到愤恨不满的人。 10、底线:内视以寻求你想要的答案 在一天结束时,你寻找的答案会在你身上找到。从外在寻求信心和身份象征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历史上的每一个思想领导者都曾验证过这条原则。 天国存在于你的内心。-耶稣 我确信,每一个中年人都能在这篇文章中找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我担心的是我们当中的许多人会因为留恋老旧的、过时的生活方式而拖住了我们向前迈进的步伐。 自我破坏尤其是个问题。心理依恋使你无法在此时(及以后)贯彻执行这些原则,就象戴上情感的眼罩使你无法从你的内心找到这些珍宝。 结果就是同样的老问题和痛苦重复出现变得习以为常。在现实中,正是这种习以为常让我们把这种自我破坏模型固化了。 学习如何在你的人生中向前迈进,丢弃不再有益于你的东西,请看这个关于自我破坏的有启发性的免费视频,并摆脱掉对老旧生存方式的心理留恋。 睁开你的双眼,检视你的内心。你是否对你的生活感到满足?-鲍勃·马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