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旅游资源大县的嬗变

 智慧旅游519 2014-06-27

    2014年5月10日,是个极普通的日子,但这个日子对贵州思南来说,注定将被载入思南史册。

    就是这一天,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思南县“温泉—石林”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我们做梦都没有想到,仅仅用两年时间成功建设国家4A级旅游景区”,谈起“温泉—石林”的嬗变,思南人民这样说。

    人民群众的意外,源于思南县把旅游产业作为全县重要支柱产业及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以国家视野做规划,说干就干取得的辉煌成果。

    2007年8月7日,国务院参事王秉忱、中科院院士翟裕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质公园顾问专家赵逊、中国古生物学会秘书长李凤麟一行前往思南长坝乡进行地质考察,专家们被这片出露面积达4.9平方公里、“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神奇喀斯特石林所吸引。

    专家们认为,思南石林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地球同纬度发育最全、出露面积最大、生态最佳、保存最完整的连片喀斯特石林;是集地学资源的独特性、系统性、科学性与观赏性于一体的大型喀斯特地貌地质公园;因其类型齐全,千姿百态,堪称一座喀斯特地质生态博物馆、美轮美奂的天然园林。

    权威专家的声音,让长坝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进入了国人视野。

    良好的资源禀赋,却由于交通闭塞、基础薄弱等多方面的原因,曾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尴尬境地。

    2011年底,过境思南的杭瑞、酉剑高速公路破土动工,思南县委、县政府抢抓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按照铜仁市委、市政府建设“环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和“乌江经济走廊”的重要战略部署,作出了“旅游兴县”发展思路,以石林之奇做特点、以温泉之好做亮点、以乌江之雄做看点,打造集地质科普、休闲度假、温泉康体、体验民俗风情于一体的旅游胜地,把温泉—石林旅游景区打造成为黔东亮点,梵净山、凤凰大旅游圈重要节点。

    规划是发展的蓝本。为了抓好全县旅游发展规划,成立以县委书记胡洪成、县长刘云成为正副组长的领导小组,统筹全县景区规划。

    思南县委书记胡洪成说:“规划必须以国家视角为根本,高标准布置‘展馆’;必须以商家投资为前提,高要求搭建‘展台’;必须以市场前景为导向,高品位设计‘展品’。”

    高度决定影响力。为了做好全县旅游发展规划,思南县聘请高层次、高资质的旅游规划设计部门和国内外知名专家实地考察,启动了规模为50平方公里的县城总规修编,编制完成了《思南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思南县乌江喀斯特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思南县温泉旅游文化产业总体规划》、《思南温泉—石林景区建设规划》、《思南县白鹭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等十余个旅游规划项目。

    落实:立说立行、立说立干

    2013年11月,思南乌江喀斯特国家地质公园正式开园揭牌,试行免费对游客开放。一时间,来思南旅游的人络绎不绝,带热了思南的旅游业。

    从项目规划实施到纳入全省100个景区建设,再到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思南乌江喀斯特地质公园建设仅仅用了18个月。

    “快”的背后,是“5+2”、“白+黑”的精神呈现,是“立说立行、立说立干”的工作态度。

    “杭瑞、酉剑高速建成通车,再不抓项目,再不抓落实,思南必将失去大发展、大跨越的最佳机遇期。”县长刘云成说,“只有快速落实,才能改变思南发展上的‘慢’。”

    按照“领导分工、部门负责,立说立行、立说立干”的指导思想,思南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以县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县直各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温泉—石林重点景区建设领导小组,建立领导小组办公室,抽调专人负责具体办公。

    快速落实使全县旅游基础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思南温泉——石林景区从开工建设以来,总投入已达10多亿元。

    快速完善了石林景区主体广场、主碑、旅游步道、游客接待中心、环景区公路、地质博物馆、停车场、旅游公厕、通信、给排水和垃圾处理系统、景点说明牌、服务标示牌、景观绿化建设等工程。

    全面开工建设了杭瑞高速沙沟互通至石林景区旅游公路、景区至乌江港、温泉公路等交通路网,形成了水陆通达、立体连通的旅游交通网络。

    随着“两高一江”大交通格局的形成,做好了核心景区与高速公路的有效衔接,增强了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便捷性和通达性。

    思南快速建设沙沟—石林—石阡佛顶山、思剑高速塘头互通至长坝石林、沙沟互通—鹦鹉溪—白盐井(温泉)—蜘蛛坝—城北温泉等三级公路,修建思南县城—万圣山环山公路及牛角岩—三道水—瓮溪—文家店—长坝环线等旅游公路。

    在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思南县依托独特的资源禀赋,围绕“乌江、温泉、石林、历史文化”四张名片,抓好国家级品牌申报创建工作。“思南乌江喀斯特国家地质公园”、“中国温泉之乡”、“国家湿地公园”、“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等品牌落定思南。

    快速落实使全县旅游建设快速增长。

    2013年,全县旅游接待游客超过20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14.25亿元,同比增长30.5%。

    融资:企业主体政府主导

    截至5月底,温泉—石林景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总投入达到15亿元,项目资金到位率100%。

    对于思南这个财政收入不足8亿元的贫困县,为何做到资金达位率100%?

    这主要是政府在抓项目建设之始的超前规划,确立了“企业主体、政府主导”的投资原则。

    为了拓宽景区项目融资渠道,思南县组建了贵州乌江石林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整合县所属的旅游景区资源、国家地质公园资源、文化遗产资源、古街、古镇名村及城镇建设中部分用于文化、旅游、餐饮、住宿、体育等设施建设的土地和部分国有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将其划入旅游投资公司,盘活全县旅游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以资产抵押、合作开发等形式,向银行贷款融资形式加大投入。

    在抓好融资的同时,启动以“一景一传说、一地一歌舞、一山一点缀、一水一诗画、一年一剧本”为主体内容的“五个一”文化融合工程。将民间文艺、民风民俗、名人名家、古迹古韵等文化元素与自然景观巧妙融合,增强旅游资源的吸引力、感染力和生命力。

    着力打造“黔中首郡乌江明珠”旅游文化品牌,有效运用电视电台、报纸杂志、户外广告、网络媒体、主题赛事、节庆活动等载体,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宣传思南县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

    以县城和乌江为载体,利用乌江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厚重的历史文脉,举办中国·思南第二届乌江龙舟赛和思南乌江野外垂钓邀请赛;以思南建府、贵州建省600周年为契机,举办学术研讨会及思南古城游系列活动,展示思南惊世骇俗的美丽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加强与县内外旅行社合作,举办“梦幻乌江、浪漫石林”旅游推介活动,吸引了省内外游客到思南观光旅游。

    随着“黔中首郡乌江明珠”旅游品牌效应的扩大,吸引了各地客商纷纷到思南投资旅游文化产业。央企中建华诚投资12亿元的温泉旅游综合体、北京华健军安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投资22亿元的乌江文化健康产业园正在加快建设中。与省旅游投资公司、江口融城房产开发公司、内蒙古神华集团、江苏建设集团、新西兰河南同乡会就开发全县旅游资源达成投资意向协议。

    目标:做强产业实现跨越

    “温泉—石林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成功创建,仅仅是思南做大做强旅游的第一步。”县委书记胡洪成分析认为,从外部环境上看,以交通为龙头的基础设施发生变革,拉近了思南与贵阳、长沙、重庆等大城市的距离,从思南县到梵净山景区仅需40分钟。从内部环境上看,景区的基础条件、接待能力发展了新变化,旅游产业必将成为全县重要的支柱产业。

    今年思南县将承办铜仁市第三届旅游发展大会。思南县委、县政府以承办市级旅发大会为抓手,编制项目69个,涉及景区、城镇、交通、市政设施、乡村旅游等,总投资52.34亿元,其中,2014年必须实施的项目53个,投资达13.65亿元;汇聚各级各部门的智慧和优势,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和政策支持,集中财力、物力、人力,力争在项目建设方面取得新突破。当前正在积极申报白鹭洲酒店、乌江酒店为五星级酒店。到2014年底,全县将有五星级酒店2家、四星级3家、三星级5家、二星级10家。

    重点打造石林5A级旅游景区、温泉和思唐镇古建筑群暨历史文化旅游、郝家湾古寨4A级旅游景区等“四个特色景区”,集中推进乌江喀斯特国家地质公园、白鹭湖国家湿地公园、万圣山国家森林公园“三个特色公园”建设,规划建设以万亩草场、万亩茶场、万亩林场、万亩花场为主体的生态旅游度假基地,以乌江水上探险游、水上观光游、沿江古纤道神秘游为主体的乌江水上旅游度假基地和思南温泉休闲旅游度假基地,并筹备将贵州思南乌江喀斯特国家地质公园与梵净山旅游文化圈打捆申报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

    好的产品需要好推手。下一步,全县将重点培育旅游市场,叫响思南旅游品牌,出台系列奖励政策,让旅行企业得到实惠。

    大手笔规划,快干立行、求新求变的工作作风,让旅游资源大县实现了嬗变。

    面对新的机遇,思南旅游业必将再次扬帆起航,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