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弄斧不妨到班门

 紫树青衫 2014-06-28

弄斧不妨到班门

陈世明                         

明时,在采石矶李白墓前,往来的诗人都要在墙壁上题诗纪游。一天,进士梅之涣游至墓前,见此情景,也挥笔作诗一首:“采石江边一捧土,李白诗名耀千古;来的去的题两行,鲁班门前耍大斧。”自此,“班门弄斧”便成了讥讽人在行家面前轻举妄动之词,以至于在很多情况下障碍着人才的发现和成长。

比如,青年工人在老师面前提出革新设想,青年教师向老师提出改进教学意见,下级向上级提出建议和批评,……都会被某些人讥为“班门弄斧”。

“班门弄斧”不好吗?我看不尽然。

青年业余作者宗福先在老剧作家面前“弄斧”,《于无声处》脱颖而出,观众哗然;十几岁的学生史丰收在老师面前“弄斧”,“快速计算法”获得成功,声震数坛;青年姑娘曹南薇在著名高能物理学家何柞麻面前“弄斧”被破格录为研究生。有此可见,提倡“班门弄斧”,倒是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促进文化科学发展的好办法。

     我们以褒此一举,是因为敢于在鲁班门前弄斧的人,有一种敢于进取,大胆创造的可贵精神,画罗庚说:“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这是我一辈子的经验”。去班门“弄斧”,无非是想赶超前人,“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这种想法有何不好?!用发展的眼光看,长江后浪腿前浪,时间新人胜旧人嘛。鲁班虽发明了 锯子,但他总是没见过今天的电锯吧!

   当然,去班门“弄斧”,有时难免贻笑大方,这一方面要求弄斧者不必赫颜而退,另一方面则更需要‘鲁班’们热情地给予“斧正”。鲁班就是这样做的 ,原来有个高鼻青年木匠想拜鲁班为师,他第一次到鲁班家为了炫耀自己,便操起一个锛,三下五除二地将鲁班家用的一张凸凸凹凹的桌子锛的平坦如镜。对此,鲁班首先看到他的“聪明能干,手艺过人”,进而想到要使他成为一个好木匠,必须使他懂得谦虚,于是决定对他的“骄傲自大”来一番“锛正”,遂令其徒弟将高鼻青年按倒在地,在他头上一阵猛锛……,高鼻青年只见自己的头发一把把往下落,头皮却一点也不痛。高鼻青年恍然大悟,在也不赶骄傲了,以致于后来成为鲁班门前出名的弟子。从这个意义上,我赞美那些勇于去“班门”弄斧的出名的后生,更称道那些热情培养“斧正” 后生的“鲁班”些,难道搞十次不正之风的不比搞五次的更严重?而且敢于起来批评百步”,正说明人家觉悟了,得到的只应该是鼓励,而决不能用五十步笑百步来否定人家。

当然.”五十能首先改正自己的缺点,那就更好了,也是至为必要的.同时,我们所说的”,并非嘲笑,而是指认真严肃的批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