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坛:宇宙本源论中

 欢畅自然 2014-06-28
、自然科学等领域。
  关键词:引力,增长膨胀,能量基质,宇宙的本源,光的本质
  引言:
  本文提出的是一种全新的观点,全新的理论基础,与现代科学的主流观点格格不入,与中国古代哲人的一些关于世界的看法倒有点相似。本文以假说为开头,以现象作为论据,最后得出结论。
  正文:
  ·宇宙的本源与能量基质的增长膨胀
  这里什么也没有,没有物质,没有空间,更没有所谓的时间;这里是宇宙的开端,这里并非漆黑一片,而是一片空白。没有任何可预见的数据,也没有任何征兆可以说明这里将要发生变化。虽然事实上这里将发生一场很大的变化,但是谁也无法料定未来一定会发生变化。一切来得那么的突然,那么的紧迫,突然之间这里一片漆黑,宇宙奇迹般地诞生了。
  人们不明白宇宙的第一推动力是什么?众所周知,现代人所认为的能量是一切事物的内部推动力。没有能量,所有一切生命都将死亡,所有运动的事物都将静止,宇宙将变得虚空。没有人会知道有它的存在?也没有人会存在?事实上,这一切本不太可能会发生的事情却奇迹般地发生了。就像突然间有了宇宙一样。那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一切不可思议的现象?是什么推动了世界的运转?宇宙的第一推动力到底是什么?既然人们认为能量是一切事物的内部推动力,那么我们干脆把宇宙的第一推动力认为是由能量造成的。无论宇宙是不是像有些人所认为的那样是由大爆炸产生的,能量的第一推动力的地位并不会因此而发生变化。即使有大爆炸的存在,在大爆炸存在之前必须要有能量的存在,而且这些能量必须聚成一团。没有能量就不可能会有大爆炸,并不是由大爆炸产生这一切现象,而是由能量制造了这一切现象。那么这种能量来源于哪里了?它是怎么样创造出宇宙的。
  宇宙的开端,以某一基质迅速增长,这种基质正是能量的最初模型。能量从无中生有,并以一种基质的形式迅速增长。我们把最初的能量基质称为第一代能量基质,把由这种能量基质构成的宇宙称为第一代能量体。由于第一代能量基质的迅速增长导致宇宙迅速的膨胀。当能量基质增长膨胀到一定的时期时,宇宙内部自发性的生成第二代能量基质,此后宇宙内部就不在是由单一的能量基质构成。同样由第二代能量基质构成第二代能量体,但第二代能量体跟第一代能量体有所不同。也就是说从第二代开始,能量体内部不但要受其新生基质的增长膨胀影响,还要受到上一代能量体内部基质的增长膨胀的影响。即能量体内部同时有两代能量基质在增长膨胀着。
  宇宙的第一代能量基质的增长导致第一代能量体的膨胀,即原始宇宙的膨胀;宇宙内部的第二代能量基质的增长导致第二代能量体的膨胀。当能量基质增长膨胀到一定的时期时,其内部又自发性的生成新一代能量基质,新一代能量基质有可能是在第二代能量基质的基础上生成,也有可能是第一代能量基质的基础上生成。当在第二代能量基质的基础上生成新一代能量基质时,也就出现第三代能量体。第三代能量体内部除了受新生基质的增长膨胀影响,也受到前两代能量基质增长膨胀的影响。即第三代能量体内部同时受三代能量基质的增长膨胀影响。依此类推,第四代能量内部同时受四代能量基质的增长影响;第五代能量体受到五代能量基质的增长影响……第一百代能量体则受到一百代能量基质的增长影响。宇宙不断的膨胀着,各种能量基质也不断的增长膨胀着,能量体内部不断地有新一代的能量基质出现。
  由于新一代能量体内部能量基质相对不一致的增长速度,导致能量体无法满足之前基质增长的需求,而产生能量外溢的情况。拿第二代能量体来说吧,由于能量体内部第一代能量基质的增长幅度比第二代能量基质的增长幅度要快得多,而第二代能量体的空间范围又是由第二代能量基质的增长膨胀所决定。这样便产生了能量体内部第一代能量基质向外溢的情况。也就是说在第二代能量体内部,第一代能量基质由于增长幅度过快而向外溢。向外溢的第一代能量基质由于之前受第二代能量质基质增长的影响,从静态向动态转化。此后,第一代能量体内部的一些第一代能量基质区域不再是由原始的单一的静态的基质构成,而是有一种动态的基质覆盖在它的表面。而且直接与第二代能量体相连接。我们把这种动态的基质称为基态能量,那么由第二代能量体产生外溢的动态基质就是第一代基态能量。同理,可以得出由第三代能量体产生外溢的动态基质就是第二代基态能量。依此类推,宇宙内部可以产生第三代基态能量,第四代基态能量,第五代基态能量……只要能量基质继续增长膨胀着,后代基态能量将无限制地延续下去。必须说明,第二代基态能量,是由第一、二代动态基质合成的;同理,第三代基态能量则由第一、二、三代动态基质合成;依此类推,第五代、第六代……
  宇宙不再由单一的只造成能量体空间大小变化的能量基质构成,而是同时由两种基质构成,一种是宇宙自发性造成的能量体空间大小变化的静态基质;一种是由能量体内部基质不一致的增长膨胀造成的在能量体内部流动的动态基质。由于第一代能量基质增长的影响,经过一段漫长的时间后,第二代能量体内部不但充满了的第一代静态基质,也充满了第三代能量体内部基质增长引起的基态能量。即第二代能量体内部充满了第一代动态基质;第三代能量体充满了一、二代动态基质,依此类推,第四代能量体内部则充满了由第五代能量体内部基质增长引起的第一、二、三代动态基质……事实上,只要时间足够长,第二代能量体内部不但受到由第三代能量体内部基质增长引起的第一代动态基质的影响,同时也受到第四代、第五代……能量体内部基质增长引起的第一代动态基质的影响。由于不同能量体内部受不一致基质增长的束缚,因此不同代能量体所外溢的同代动态基质也有所不同。
  能量体所产生的基态能量总是永不停滞地向更加遥远的地方扩充。由于第一代能量体内部的第二代能量体并非只产生了一个,只要时间足够长,这种第二代能量体也将不断的生成。无论在第一代能量体内部有多少个第二代能量体,它们的运动总是受到第一代能量基质的束缚。因为它们都是建立在第一代能量基质的基础上,这使得新生的个体总归属于更大的主体。依此类推,第三代能量不但要受到第二代能量基质的束缚,也要受到第一代能量基质的制约……随着新一代能量体的诞生,越是老一代的祖先们对新一代的影响也就越来越虚弱,但是由于新一代能量体总可以受到其上一代能量基质的束缚,这样也就使得即使不断地有新的能量体出现,但它们总归属于某一个更大的主体,这样即使在增长膨胀中的宇宙也就变得很有秩序。但是由于能量体内部外溢的基态能量对能量体内部的影响,动摇了宇宙原先的运动模型。就拿第五代能量体来说吧,由于第五代能量体内部有一群第六代能量体。第六代能量体所产生的基态能量总是永不停滞地向外溢,这些向外溢的基态能量在空间上遇到了与它同代的能量体。基态能量要求要从这些能量体的领域通过,能量体无能为力。基态能量保留着其原先在能量体内部的增长模型,既然如此只能硬闯了。终于,有那么一刻,部分基态能量传进了能量体内部。这种外来的动态基质与自发性的动态基质所形成的基态能量产生了结合的现象。这种现象与后来的能量体内部自发性生成的两性结合的现象就好像是祖先与子孙的关系了。
  由第六代能量体所产生的基态能量并不能直接影响其他第六代能量体,而是影响其他第六代能量体里面的第七代能量体或者第八代、第九代……
  第六代能量体所产生的基态能量不足以影响其第六代能量体内部能量基质的增长模型,而第七代能量体由于其增长模型与第六代能量体有所不同,这种不同导致了能量体本身进行抵抗性的排斥由上一代能量体所产生的基态能量。从开始的拒绝,到后来慢慢的吸收一些。由于外来基态能量的侵蚀,能量体内部也开始转化。
  由太阳所产生的基态能量不断的对地球产生影响,经过漫长地时间之后,地球内部的增长模型开始产生变化,出现了原始的气体。我们把太阳假设成第六代能量体,那么地球就是第七代能量体。然后地球里面还会自发性的生成第八代能量体,第九代能量体……这时候来自地球外部的基态能量(不单单只有太阳产生的基态能量)被地球过滤式的吸收之后继续影响地球内部的其他能量体。同样经过一段慢长的时间后,地球内部的第八代能量体也产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也就产生了原始的液体,固体以及生命现象。地球本身不断地增长膨胀着,也不断地受到来自外部空间的基态能量的影响。这样地球每增长一段时间之后就会自发性的产生更多的能量体。此后,并不只是由能量体本身的增长模型影响着能量体内部,而是受其自发性的动态基质与来自于外部的基态能量相结合的一系列现象影响。
  这与生命的多样性有种必然的联系,须知在地球曾经在某个时间出现大面积的生物体灭绝时,在同一时间生物又自发性的形成另一种多样性现象。关于细胞系统、器官系统、人体系统、生态系统都可以在上面的推论中找到其相对应的来源。能量体内部总是会自发性的生成下一代能量体,这些都是由能量基质所决定的。小一级的能量基质总是在大一级能量基质的基础上形成,这样小一级的能量体作为个体时,大一级的能量基质把这些小一级的能量体又连成一体,使得其总是可以构成一个和谐的系统。但是基态能量的介入使得原本和谐的系统逐渐变成相对和谐。即能量体内部除自动生成之外,还会自动分化。分化的原因是大一级的能量体已经被外侵的基态能量所感染,而其内部基质已经与更大一级的能量体融合,但是小一级的能量体还没有来得及与它融合。
  ·引力与能量基质的增长膨胀
  如果说空间上的物体与产生空间的距离同时增长膨胀时,空间上的物体将可能发生相互吸引、排斥或相对静止的状态。当空间上物体的增长膨胀幅度大于产生距离的空间的增长膨胀幅度时,这时空间上的物体之间表现为相互吸引的现象。而当空间上物体的增长膨胀幅度小于产生距离的空间的增长膨胀幅度时,这时空间上的物体之间表现为相互排斥的现象;当两者的增长膨胀幅度同时,则表现为相对静止的现象。举个例子说吧,假设某空间上存在着A、B两个球体,半径为R,两球相距S,在某一时间内球体增长膨胀幅度为R/2,空间距离S的增长膨胀幅度也为R/2时,那么在一定时间内相对于空间上A、B两个球体来说必将发生相互吸引的现象;在所有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A、B之间的空间距离改变成2S,那么A、B两球体之间将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当A、B之间距离大于2S,而其他条件没有发生变化时,那么A、B两球体之间必将发生相互排斥的现象。相对来说,A、B之间似乎受到某种所谓力的作用,假如以A或者B作为参考系时。然而事实上这种相互之间的作用力是因为空间上所有事物都在增长膨胀引起的,即由物体本身的增长膨胀幅度与物体之间距离的增长膨胀幅度不一样而引起的。这样由于所选择的参考系不足于把这种增长变成的体现出来时,就变成了表面上的吸引、排斥或静止状态。
  关于地球上自由落体加速度的问题。
  由于引力是由物体本身的增长膨胀幅度与物体之间空间距离的增长膨胀幅度之差引起的。如果在单位时间内,物体本身的增长膨胀幅度是一定的,而物体之间每单位空间距离的增长膨胀幅度也是一定的。由于我们是从自身出发来衡量外界事物的,而我们却在地球里面,这样我们的客观标准也就受到了一个来自客观存在的限制同时也受我们主观选择的影响。在整个过程中某些事物作为我们的衡量标准,我们很难觉察出空间距离的这种微小的变化,所以我们把这种微小的变化给忽略了。事实上,如果作为一个客观的参考系未发生变化,那么作为物体本身的膨胀幅度也随着时间的变化而逐渐变大。在物体没有发生运动之前,我们无法察觉这种变化是因为所有参考系都在同时变动。当物体在做自由运动时,我们选择的距离变成了一个固定的参考系,而其他参考系都在变动着,这样作为物体本身的增长膨胀幅度也就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大,同时随着物体之间的距离越近距离本身的增长对两物体的影响也就越小,而这种变化却只能在两物体之间的距离中体现出来。所以在我们看到的表面上是物体在做加速度运动,本质上是由能量基质的增长膨胀所引起的。
  如果只有一个物体,那么我们根本无法得知是否有引力的存在。只有在某个固定的参考系为基础的前提下,物体与物体之间才发生了相互运动。这种表面的相互运动被牛顿力学理解为是由物体本身的质量引起的万有引力现象,而我认为这是能量基质的增长膨胀现象。万有引力仅仅可以解释到两个物体发生吸引的现象,但对于两个物体发生的排斥现象却无能为力。到了量子世界更加站不住脚了。当两个物体发生相互运动时,并非一个物体向着另外一个物体运动,而是两个物体朝着某一对应的点发生增长膨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设想物体A原来的基质容量为X,物体B原来的基持容量为x,空间距离为R。无论对于物体A、B来说,还是对于空间距离来说都存在着某一原始的推动力,即能量基质的增长膨胀。既然这一推动力对于物体与空间都是一样的,那么引起两者之间的变化的量也是一样的。即总存在着与基质容量X、x、R相对应的单位常量,假设这个常量为Y。由于两物体的变化总随着距离越近,其变化量越大,可由此得知,在此过程中物体本身的容量与单位常量Y成正比的关系,即存在着Yxx为物体的总变量;由于两物体发生相互吸引的现象是两个物体朝着某一对应的点发生增长膨胀,这样空间距离就好像同时向两方发生增长膨胀现象﹙即存在着两次R的影响﹚,我们知道当物体之间的距离越近时,空间距离的增长变化对物体的影响越小。这样也就相当于在此过程中,空间距离与相对应的单位常量Y成反比的关系,即存在着空间距离的变量为Y/R*R。把两物体发生相互运动看成一个总体,那么Xx与1/R*R便构成一个系统同时接受常量Y的影响,即物体发生相互吸引时总存在着YXx/R*R这样的关系。在现代科学里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万有引力 Fm=GMm/R*R与库仑力Fq=KQq/r*r为什么如此相似?它们之间有何本质联系?原因是产生它们的本质都是一样的,即由能量基质的增长膨胀引起的。只不过两种现象所对应的系统不一样而已。
  在地球所谓的引力范围内,物体可能会受到地球的吸引(地球上的物体都普遍受地球的吸引);物体也有可能和地球发生同步运动,也就是相对静止的状态(人类发射的同步卫星);物体还有可能跟地球发生相互排斥的现象(最好例子就是月球,美国科学家发现,现在月球以每年1.6英寸(4厘米)的速度远离我们而去)。核力在核子相距一定距离时,由于核子与核子之间已经构成了一个组合态(系统).当核子的本身的增长膨胀幅度远大于其核子之间的距离的增长膨胀幅度时,这样就产生一种强大的吸引力.当核子距离稍远的时候就变得很小很小,这是因为脱离了组合态,其外部的增长膨胀已经足够把核子本身的增长膨胀的变化忽略.当核子距离趋向于0时又变为强大的斥力,这时候核子与核子已经进入核子本身增长膨胀影响区域,这时候由于核子与核子是同种性质的能量基质增长膨胀引起的,那么也就表现出强大的斥力。
  ·光的本质与基态能量
  许多人都认为光是直线传播的,而且是从太阳那边传过来的。当阳光照射在大地的时候,无论我们在哪一个角落望向太阳,都可以看到一个完整的被缩小很多倍的太阳。我们看到的太阳是如此之小,以至于我们以前没有去怀疑过其直线传播的真实性。我们也没有去怀疑到底我们是如何看到整个太阳的。我们比太阳小的太多,而光又被认为是直线传播的。难道光子可在瞬间聚合在一起,并传送到目的地。很明显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想想如果能被我们看见的恒星都用这种方法把光传到地球来,这是何等荒谬之事。况且,太阳也不可能只把光传到地球来。再说我们是通过光来认识世界的,而之所以我们能够看到太阳,有种说法是因为我们吸收了来自于太阳的光线。因为光是直线传播的,所以我们能够看到的关源不应该因为和我们之间的距离遥远而变得如此之小。但是事实上,它却变小了。既然如此,我们看到的是那么小的太阳,而光又是直线传播的。这太荒谬了。最后得出结论,始终无法用传统的观点来证明光是直线传播的。虽然很多时候光确实有直线传播的特性,但是这种直线传播的特性并不是传统认为的那样,光是由光线组成,而光线又有粒子性和波动性。这是一个致命的错误。有人会用太阳与地球的距离作为其太阳变小的理由,须知太阳本身就是光源,而且通过直线平移之后的太阳不应该会有大小的变化。这种结论与现象之间是相互矛盾的,事实应该是,如下图所示:
     
  注:浅黄色部分为光的区域.
  这种现象正好可以用能量基质的增长膨胀进行解释。
  为什么光会表现出直线传播的特性,这是因为太阳里面的能量基质不断的增长膨胀着。太阳内部能量基质增长过程中外溢的基态能量,这种向外溢的基态能量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光。看起来好像是光在逃离太阳,可事实上光是被太阳所排挤出来的。这样随着太阳向外溢出的光越来越多,以至于光所到达的空间领域越来越远,而所有光都是紧密相连的。当光在空间上遇到障碍物时,光却无法直接穿过障碍物,这时便有可能被障碍物所吸收或者被反射出去。由于光的扩充速度足够快,当光还来不及重新融合在一起时,就已经到达地球了。这样在地球某些区域便发生了日食现象。事实上,光的扩充速度足够快,也使得当光到达地球时总是使得地球一半是白天,一半是黑夜(光还来不及重新融合在一起时,就已经离开地球了)。世界本来就是连成一体的,光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我们认识世界的中介条件,所以我们才可以看到一个完整的太阳,以及感受到光像是直线传播的那样。
  ·波的本质与基态能量
  基态能量是由动态基质构成的,而波的性质是振动。这样可以把这种波的振动本质理解是由动态基质的性质引起的,光作为一种基态能量,从光普图中,我们可以得出光处于一种连续的波的振动状态中。而这种连续的波动状态正好是由于基态能量内部的动态基质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由多种能量基质的增长膨胀引起的。
  通过某些科学的验证,人们已经普遍认为声音是一种波。那么波的实质又是什么呢?人们认为波是由振动引起的现象,但波并不能被我们看见,而是一种抽象的物理模型。除了从某些抽象的现象中得出一些与之相符合的结论,还可以用什么来证明波就是现代意义上的那个样。振动的实质又是什么呢?由于面临着一个更加本质的问题,现代科学很难给出答案,只能选择回避。那么如何进一步理解波的实质呢?我在这里是试图用声的现象来更进一步理解波的实质。我们可以听到声音,这个问题已经是我们可以理解的了。而我想探讨的问题是,我们是如何通过声音认识到声源的存在。就好像我们可以通过光认识到光源的存在一样。怎么理解这个问题呢?某个人站在你的身边说话,与在同一个角度上离你10米的地方和你说话,假如这个时候你的眼睛是闭上的,那么到底你是如何知道那个人是从哪个地方和你说话的?是谁告诉你的,你是怎么知道他是在哪个地方和你说话的。声音作为一种波,通常意义上只能给我们传来声音,但它是如何告诉我们它是从哪个地方传来的呢?这里说明了存在着一个更加本质的东西,而被我们所忽视了。如果把波的本质理解成是某种基态能量,而基态能量又是作为我们认识世界的中介条件(即我们本来就是与世界连成一体的,而基态能量作为一种中介事物使得我们从潜在中显现出来),那末声音在传过来的途中也就同时告诉我们是从哪个地方传来的。就好像我们见到光源一样,光在光源那边传过来的途中同时也告诉我们它是从那个地方过来的。因此,波的现象归根结底也是由某一基质的增长膨胀引起的。
  ·时间、空间的实质与能量基质的增长膨胀
  由于多个阶段的能量体不一致的增长膨胀幅度引起了由所选择的参考系而造成的不同变化,这种变化产生了时间;而能量基质本身的增长膨胀却引起了空间的变化。所以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的变化率都是相对性的。它来源于我们对所选择的参考系本身。
  结论:本文描述了宇宙诞生的过程,很简单的把宇宙的一切事物都连成了一体。关于宇宙的第一推动力本文认为是由某一基质的增长膨胀引起的。并且成功的用这种理论解释了客观世界的一些现象。特别是对细胞系统、器官系统、人体系统、生态系统等提供了其形成的来源,并非是巧合的物物结合,而是本来就是某一大主体内部因为受外来基态能量与本身能量基质的增长影响而自发性生成的一种现象。关于系统性那是因为其个体总是要受到上一代基质的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