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京城“鸟人”:掌中珍玩鸟食罐

 老北京的记忆 2014-06-28

金玉满堂

荷花缸山水人物

鲁班锤儿

青花寿字罐

 

 

西人有言:闲情乃文化之母(Leisure is the mother of culture)。在中国辽阔的地域中,把闲情文化演绎到极致的,恐非京城莫属,于是,咱皇城脚下的人,也理所当然地成了“闲情文化航母”的领军人物。因为有闲情要供养,不少老北京把生活打磨成了“慢悠悠的时光”。这样的生活里没有微博要打理,也没有什么“驴友”要交往,早晨一觉醒来,最惬意的事情大概就是和笼中的小鸟互道个“早安”了。

在那些很讲究的京城人眼里,鸟的身价何其高,“过去进宫里,唯一不用给皇上下跪请安的,就是鸟了。”

因爱养鸟,也让一些人迷上了旧时的鸟笼子和鸟食罐。北京人好收藏鸟食罐,这在“两岸三地”都是出了名的。有痴迷者,只要嗅得“有货”的信息,能放下手里的一切俗务,开上车就捕货去了。要说的这位刘掌柜海涛先生,是程田古玩城“清源远”的店主,也算京城鸟食罐爱好者中的一位。几近不惑之年的刘掌柜,在年少之时就迷上了古玩地摊上的鸟食罐,二十几年一路藏来,也算是圈子里的行家了。那些前人制作的姿态玲珑的鸟食罐,在刘掌柜这样的北京男人眼里,被定义为精美的“掌中珍玩”。

 

鸟食罐之小学问

原来以为只有成套的中式家具可以被称为“堂”,现在知道,行家对成套的鸟食罐也用此称谓。一堂鸟食罐,可以含有数个罐和一个抹儿——圆形缩口的罐是用来盛水的,平口的抹儿是用来给鸟喂食的。养黄雀、红子之类的小鸟,以四罐一抹儿为一堂。老北京喜爱的靛颏(一种只在湿地才可见到的水鸟),用的是两个罐一个抹儿,或一个罐一个抹儿。

鸟食罐的存在历史说起来挺长,宋代即有之。据说,坊间有藏家拥有数百堂古代鸟食罐,品类齐全,囊括各个历史时期,山水人物,瑞兽花鸟,无不入画。小小一个“鸟具”却浓缩了无限的文化内涵,凝聚了先人的智慧和手艺,想来真是不可思议。

刘掌柜说,过去的鸟食罐多为瓷制。清末嘉道年间,精品最盛。虽然市面上也有其他材料的旧鸟食罐,但好的还是瓷的多,青花、粉彩、浅绛彩、斗彩、矾红,一应俱全,不少精品罐无论是从瓷胎还是发色,都体现了高超的手工艺水准,画工精湛,极具神韵。在刘掌柜看来,如鼻烟壶一样,鸟食罐已不是简单的“鸟具”,而是具有实用价值的艺术品。

 

前人成尘物弥珍

好的鸟食罐身价究竟有多高?刘掌柜讲了一个故事。话说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京城有位老爷子,手里有一堂“胭脂水儿”(老北京语,形容娇艳欲滴的桃红色)鸟食罐。这四罐一抹儿的爱物吸引了不少玩儿家。有人出价30万要买下老爷子这宝贝,都没能如愿。其子有话:“只要老爷子活着,就不能下车(意即卖掉)!”

刘掌柜自己藏有10多堂鸟食罐,从数量上来说,虽不算“大户”,但“藏龄”说起来却不算短,而且鸟食罐的品相也不低。

刘掌柜回忆说,1985年开始,还上中学的他便开始逛北京城里的几处鸟市,西直门、官园,再后来,阜成门的鸟市也去。“那会儿是十五六岁的学生,不像有些孩子喜欢去运动打球,倒是愿意一个人放学后去鸟市看鸟。逛鸟市的时候还喜欢看人。”刘掌柜说,在鸟市,三教九流的人都能遇见,感觉挺有意思。

鸟市里也卖老的鸟食罐,看见大人们买那些可爱的鸟食罐,海涛心里也痒痒。1985年,买一只好的鸟食罐需要100多块钱,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这不是小数目,所以喜欢归喜欢,想领回家一只不太容易。而且,海涛觉得自己不仅没钱,也没眼力,万一花钱买个假的,那心里可就太憋屈了。因为怕上当,海涛买的第一只青花鸟市罐,是个残品,主题是《寒江独钓》,画面相当有意境。这个残罐至今都被当做宝物留着。

 

几番古意几多情

有个周末,刘掌柜特意从家里请出几堂自己十分钟爱的鸟食罐,与客人一同赏玩。好东西一亮相,自然能给人带来惊喜,何况是“难得一现”的精品。

有一堂青花罐,上面的寿字在外行人眼里,貌似写的很不合规矩,可在刘掌柜这位行家眼里,这长方形的寿字却颇有一种古拙的美。按传统习俗,“寿”字宜写长,取“长寿”之意;还有一只十分精巧的寿桃形矾红小罐,绘有数条鲜艳的金鱼。据刘掌柜介绍,这红艳艳的金鱼寓意“金玉满堂”;一只青花复叶牡丹罐,因其形如木锤而被称为“鲁班锤儿”;细观那款荷花缸墨彩山水人物,大气圆润,器形宛如过去老北京院子里用来养荷花的大缸。那上面淡淡的墨彩,笔触柔密如毫发,令观者不由赞叹!据刘掌柜说,这几只精彩的鸟食罐,都属晚清时期的民窑精品,是过去京城大户人家的玩物。

二十几年了,已从中学生成长为“刘掌柜”的海涛,看着自己集藏的这些“畅神之物”,总能发些感慨:“古物能让人琢磨很多事情”。

“人生不过百年,可这些物件却可以历经数代,数百年还留存世间,能说它们不珍贵吗?岂能动不动就卖掉呢?”因为把这些东西视为自己的“精神支柱”,刘掌柜是舍不得卖掉的。“别人不稀罕它们的时候,我把它们领回家。别人热炒它们的时候,我也不参与。我对它们的爱,与金钱没关系。”说这话时,刘掌柜一脸坚贞不渝的表情。

曾经有一位在琉璃厂开店的大哥告诉刘掌柜:“手里有好东西,走在街上脊梁背儿都是直的。”这么多年,刘掌柜一直记着呢。所以,“寻好东西”始终是他心里最在乎的事,几乎成了自己人生中一桩“情牵意挂”的事业。细一回味,玩儿家们的这种“放不下的执着”,生生给“闲情”二字平添了几分悲壮的味道。局外人,其实是看不懂的。

本文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