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颓子 (羊奶子) (一)植物学知识 属胡颓子科,胡颓子属。常绿灌木,小枝有锈褐色鳞片,通常有棘刺。单叶互生,革质,椭园形,边缘波状而常内曲,背面银白色鳞片并有锈褐色斑点。秋季10月开银白色花,翌年5月果成熟,椭圆形,呈红色,味甘可食。 主要变种 1.金边胡颓子,叶缘呈深黄色,中部为绿色。 2.玉边胡颓子,叶缘呈黄白色,中央为绿色而有光泽;新叶时几乎全部为黄色。叶腋开淡黄色小花,果实椭圆形呈红色,而有银白色鳞斑。 3.金心胡颓子,叶狭小而有黄心,及绿色边缘。 以上各变种均为观叶与观果之优良品种。 胡颓子产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区,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四川、贵州等省均有分布。日本亦有分布。 喜光,耐半荫;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性强,耐干旱,亦耐水湿;中性土、微酸性土均可生长。 (二)取材与培育措施 人工繁殖:胡颓子主要用播种、扦插法繁殖。播种可于5月份胡颓子果实成熟后,及时采收处理,曝晒脱粒后及时播种,苗圃地以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为好,结合整地,施入基肥,并进行土壤消毒。整细耕耘,播后覆上细土,以不见种子为度,再盖以稻草,浇一次跑马水。在6~8月间,要搭棚遮荫,苗期要加强水肥管理,次年移植换床培育。扦插以春季3月份进行为好,夏插亦可。春插要选择去年生粗壮枝为插穗,枝长8~10厘米,除去下部枝叶,上部留叶2~4片左右,剪平下端切口,置入萘乙酸50溶液中浸泡,24小时后取出,随即扦插,插后及时浇透水,夏季要搭棚遮荫,并保持土壤湿润。夏插宜在5~6月梅雨季节进行,选取当年生半木质化粗壮春梢为插穗,长约10厘米左右,带踵,留叶2~4片左右,用萘乙酸500溶液快浸即插,*深度约1B2,用指把周围土压实,浇透水,随即搭棚遮荫,保持土层湿润,极易成活,第二年春季即可移植。 山野采掘:胡颓子山地野生甚多,可选取根茎粗壮,形态古朴的老桩,于冬末初春之际掘取。注意多保留侧根和须根,锯断过长的主根,枝干要进行一次强修剪,除留下以后造型需用的枝条外,其余的一律剪净。选择光照适中、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地方下地培育。栽前须打泥浆,栽时注意用土把根壅实,尽量把土壅高些,利于发芽成活。栽后浇透水,在枝干上覆以苔藓或稻草,晴天时每天喷水2~3次,保持土壤湿润,夏季高温时要搭棚遮荫,经细心管理“养胚”,树桩枝叶茂盛,待第二年春季上盆造型。 (三)上盆过程 选盆:胡颓子以釉陶盆或紫砂陶盆为宜,形状依树桩而定,一般以较浅或中深的长方形、椭圆形盆为好。盆的颜色可选浅黄色,和红果绿叶形成对照映衬,可使桩景更加赏心悦目。 用土:胡颓子对土壤要求不严,较耐瘠薄。盆栽以熟化的田园土、河塘土掺拌沙土或适量的砻糠灰为好,亦可用疏松肥沃的腐殖土。 栽种:宜在春季3~4月萌芽前上盆,秋季亦可。栽时要整理根系,用土把侧根、须根壅实,盆底要垫空,浇透水,置荫处养护,半月后再逐渐移至光照处。 (四)整姿技术 加工:胡颓子的加工造型可采用粗扎结合粗剪相辅进行,攀扎用金属丝和棕丝均可。攀扎时间宜在花前进行为好,将主干和主枝稍作攀扎,小枝则以修剪为主。 树形:胡颓子盆景制作,适于造成自然树形,常见的有直干式、斜干式、曲干式等树形,颇具古朴苍雅之韵味,是江苏、安徽、湖北等地制作盆景的主要树种之一。 (五)养护管理 放置场所:胡颓子宜放在光照充分、空气流通的场所。夏季不需遮荫,冬季较耐寒,可置于室外,浅盆可连盆埋于土中越冬。 浇水:胡颓子耐湿亦耐旱,故浇水宜充足,但须在盆土干透时才浇水,浇则浇透,不能经常盆土均带湿,这样易使根系腐烂,不利生长。盆土应见干见湿,才能枝繁叶茂,生长良好。 施肥:春季每1个月施一次稀薄的有机肥,梅雨时期停施,挂果前用磷酸二氢钾追施根外肥。秋季每半月施一次,须以磷钾肥为主,如骨粉、过磷酸钙等,促使花繁果盛。冬季施一次腐熟的饼屑作基肥。 修剪:胡颓子萌发抽梢能力较强,在环境适宜,水肥优厚的条件下,易抽生徒长枝,扰乱树形美观,应及时修剪,并可摘芽去梢来控制生长。 翻盆:每隔3~4年翻一次,时间宜在早春,秋后亦可。板结的旧土要换去1B3~1B2,换以疏松肥沃的培养土,盆底垫一层蛭石或粗沙,以利排水。 病虫害防治:胡颓子抗病性强,偶有红蜘蛛、介壳虫等虫害,可喷洒1000~2000倍40%乐果乳剂防治红蜘蛛,介壳虫通常用人工刷洗除之,亦可用乐果乳剂防治。喷药宜在中午强光下进行,注意喷洒枝叶背面。 (六)观 赏 胡颓子枝叶扶疏,姿态古雅,花状如杯,果圆似枣,熟时锈红色,鲜艳悦目,是观叶观果均相宜的盆景佳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