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老虎朱利安·罗伯逊

 真友书屋 2014-06-29

整个80年代到90年代初,美国的对冲基金界有着着名的三巨头,分别是之前介绍过从大宗交易赚取超额利润的Michael Steinhardt, 把宏观交易发扬光大的哲学家索罗斯,以及坚持价值投资的Julian Robertson。Robertson曾经在特种部队服役过,有着坚毅的性格和超强的体力。而他公司招聘的人也都是大学运动员类型的人才,因为没有超常的体格就根本无法适应公司的拓展活动。他的旗舰基金就是老虎基金,而且其他所有开设的基金都用猫科动物来命名,包括美洲豹,美洲虎等。Robertson爱好交集,和许多深居简出低调的对冲基金大佬完全不同。同时他懂得运用鼓励和批评来提高员工的战斗力。从1980年创立到1998年的鼎盛时期,他的平均年收益率达到了25%!连能够阻击全球央行的索罗斯他都不放在眼里。


Julian Robertson的成功有一部分来自于他发现了卖方研究的不够。那个时候的美国股市,券商主要覆盖能为共同基金提供足够流动性的大股票,而大部分小股票并没有被市场很好的研究,给Robertson提供了许多超额收益的来源。Robertson坚持了基本面的细则研究,包括适用产品,实地调研等,有些东西是其他基金根本无法想到的。比如他会让研究雅芳的分析师去做雅芳的产品销售,墨西哥发生债务危机时,他会第一时间让分析师去那边的花旗银行调研。这些细致入微的调研帮助Robertson取得了别人不具有的信息优势。此外,当时美国的卖方都不太爱给卖出评级,怕上了管理层的黑名单(这点和目前国内的情况有些相似)。所以Robertson会找到那些被包装漂亮但质地很差的公司,然后通过做空赚取超额收益。其实对于对冲基金来说,赚取超额收益最大的问题就是“crowding”。一旦某种策略,研究方法被许多人开始使用,这种超额收益就会越来越小。而Robertson正是使用了当初并不流行的这些研究、投资方法。此外Robertson在投资管理上并不喜欢把钱交给下面的基金经理让他们自由管理一部分资产。他对于买卖有着绝对的控制权。这种做法单一投资风格的做法在80年代时候的确帮助公司的业绩得到飞速的提升,但之后规模扩大后,也限制了公司投资多元化的发展。无论如何,Robertson通过看得见的业绩很好的宣传了价值投资,之后美国对冲基金经理纷纷开始了细致入微的基本面和行业研究。而且截止到2008年,36位前老虎基金员工设立的对冲基金,一共管理者超过1000亿美元的资产。今天,许多美国人依旧把Robertson认为是The Greatest Investors。

老虎基金的纯基本面研究方法,配合他们坚持持仓的投资方法其实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但也是这种方法导致了一些重大决策的失误。其中包括1992年做空日本高估值银行股的失误,这个投资在之后的三年一直给公司带来负收益。以及1999年做空网络股,直接导致了公司的清盘。而且最最可惜的是就在2000年3月网络股泡沫崩溃的前夕,Robertson选择了清盘。此外,Robertson只懂股票,对宏观交易不太了解的风格也在公司的资产规模扩大的时候,限制了公司的业绩继续提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