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标王玉器】清乾隆御制翡翠和阗玉扳指七件

 真友书屋 2014-06-29

清乾隆 御制翡翠和阗玉扳指七件

(连御制诗剔红紫檀三鱼朵梅海水纹盖盒)

成交价:4736万港元

在艺术品投资领域,玉器拍卖的红火与明清古典家具旗鼓相当,玉器就作为重要的门类拥有着忠实的收藏群体,其内敛的本质决定着厚积薄发的市场行情节节高升,成交价更是屡破记录。接下来,我们将特别挑选近年来在各大拍卖会上有着精彩表现的“标王”级玉器艺术品,对其逐个点评。

(五)清乾隆 御制翡翠和阗玉扳指七件

(连御制诗剔红紫檀三鱼朵梅海水纹盖盒)

1、拍卖信息

拍卖时间:200748

拍卖公司:香港苏富比

拍卖会:《玉承天令乾隆宫廷艺术品》专场

成交价:4736万港元

寸:扳指直径3厘米、高2.2厘米;盖盒直径12厘米

2、鉴宝点评

清乾隆 御制翡翠和阗玉扳指七件(连御制诗剔红紫檀三鱼朵梅海水纹盖盒),其设计严谨,雕琢精细,为乾隆帝作陈设和鉴赏之用。

七件扳指中膛大小、样式基本一致,做工为常用的回纹边或万字纹边。有白玉扳指二件、碧玉扳指二件、汉玉扳指一件、青玉扳指一件、赤皮青玉扳指一件。

其中碧玉、汉玉、青玉四件扳指上都刻有御题诗:两件碧玉扳指上所刻御制诗同为收录于《高宗御制诗五集》卷四十中的“咏绿玉韘”诗;汉玉扳指上所刻为收录于《高宗御制诗四集》卷十五中的“古玉韘”诗;青玉扳指上所刻为收录于《高宗御制诗五集》卷九中的“信天主人自箴”诗。部分更见图画与御题诗之契合,为乾隆55岁至80岁期间所写,见证了乾隆由壮年、中年到老年的心路历程。

扳指的包装盒-御制诗剔红紫檀三鱼朵梅海水纹盖盒,由盖和底两部分合成。盒盖外及底外墙朱漆雕落花流水纹,盖上三条鱼戏于滚滚波涛之中,刻画生动。盒内御题《咏玉韘》诗,底外正中刀刻填金楷书“乾隆年制”款。

此盒与七个扳指互相辉映,也显示出乾隆时期宫廷御用的基本风格和特点,是难得一见的珍品。雕工精细纯熟,波纹如丝,一刀剔下,不见败痕,表现出乾隆时期雕漆工艺的一种崭新风貌。这种风格一方面是受晚明嘉靖、万历雕漆风格之影响,另一方面也与乾隆时期造办处“牙作”中的南方刻竹名匠参与雕漆制作,从而把南方刻竹那种奇峭清新、精致细密的风格带到雕漆中来有关。

3、渊源传奇

清朝的多位皇帝对扳指喜爱有加,特别是乾隆皇帝与扳指有不解之缘,故宫博物院所藏《乾隆大阅图》和《威弧射鹿图》等绘画作品证明了这一点。对于用来陈设和鉴赏的以珍贵材料尤其是玉制扳指,乾隆更是表现出了特殊的兴趣,投入了极大的热情。

从乾隆《御制诗文集》中不难看出,乾隆对于扳指的热衷和兴趣。

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仲春清明前后,乾隆得到了一枚玉扳指,这是一件质地极为温润,做工相当精致的玉扳指,乾隆喜形于色写下了《咏玉》的诗作。诗中评价玉扳指是“恰似琼琚”、“德美信堪师”,这一诗作成为乾隆第一首咏扳指诗,收录于乾隆《御制诗二集》卷三十二。

从此以后,扳指常伴乾隆左右,至嘉庆二年(公元1797)45年间,乾隆皇帝为诸多玉扳指写下了近50首诗作。

专家分析认为,乾隆对玉扳指投入极大热情,大致是出于维护和保持满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需要,同时受中国传统“君子比德于玉”观念的影响,使得乾隆对于玉质扳指有特别的喜好和偏爱。

据介绍,乾隆皇帝前后花30年时间御制了这七件扳指,并为其中四件题诗。可见证乾隆帝对扳指投入的高度热情和咏赞,而从诗及画中也不难窥见乾隆帝由物及人的人生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