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市离退休干部“文化养老”的调查

 苦夏2012 2014-06-29
如何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积极引导他们在愉悦身心中服务社会,探索一条离退休干部“文化养老”的有效模式,成为我们必须着力探索解决好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当前离退休干部“文化养老”的基本情况和问题

  近年来,我市积极倡导“文化养老”理念,大力加强阵地建设,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逐步形成了由各级老干部部门牵头,以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为依托,同时得益于社会涉老组织、相关部门和行业的大力支持,“文化养老”事业蓬勃发展,方兴未艾。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随着经济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日益改善,使得老干部有条件更加追求高雅、健康和快乐幸福的晚年生活。而现有状况却与他们的这种需求不相适应,限制和影响着“文化养老”工作的开展。

  1、老年大学一位难求。到老年大学学习,是许多离退休干部提高生活生命质量、实现“文化养老”精神富有的重要选择和有效途径,也是践行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组织形式和阵地。晋城老年大学起步较晚,市县两级老年大学建设都未纳入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教学场所租用或与老干部活动中心资源共享,办学规模受限,教学场地严重不足,不能完全满足离退休干部求学求知的需求。调查显示,60%的离退休干部希望上老年大学,但只有20%上过老年大学。调查中我们感到,参加老年大学的离退休干部服务社会的热情很高,每逢活动都会踊跃报名,即使自己购买服装道具也要积极参加,但由于场地、资金等因素的影响,每年组织参加活动的安排难以满足这些离退休干部服务社会的热情。

  2、老干部活动中心(室)建设跟不上形势需要。调查显示,60%的离退休干部最感兴趣的活动方式是到老干部活动中心(室)参加活动,但离家较近的场所比较缺乏。近年来我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室)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多数社区、单位和乡镇新建改建扩建了一批老干部活动中心(室),条件大有改善,不同程度地满足了活动所需。但相对于退休干部快速增长和居住条件改善,老干部活动中心(室)在布局、资金投入、硬件建设、设施配备等方面,都存在不相适应的问题,人均室内外活动面积与规定标准还有距离。现有活动中心(室)也只能满足就近居住的老干部参加活动,而居住较远的老干部则因诸多不便难以受益。部分乡镇、社区和单位内部虽设置了文化中心站(室),有些形同虚设,参与率很低。

  3、社会涉老组织团体缺乏规范。目前大量涉老组织和社会团体“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如我市就有老年书画研究会、老年文体研究会、老科协等等,它们是广大离退休干部“学、教、乐、为”的主要场所,也是引导离退休干部“文化养老”的主要平台。但是,这些涉老协会和组织分别隶属于老干部局、老龄委等不同部门,管理不规范,文化资源也难以统一整合。得不到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指导,导致活动不能常态化,发展受到限制。

  4、城市社区大多缺乏“四就近”工作的条件。调查显示,离退休干部随着年龄增长,腿脚不便,绝大多数更加渴望能就近参加学习和各项活动,就近得到关心照顾、就近发挥作用。但不少社区功能不完善,公共配套设施和活动场所不能完全满足居民文化健身活动的需要。据了解,在市区范围内的居住小区中,只有不到15%具备老干部“四就近”参加活动的条件。

  5、服务管理工作不到位。目前离退休干部的医疗和身体健康状况还可以,但精神状态令人担忧。据调查,68%的离退休干部经常或偶尔有社会失落感,58%的经常或偶尔有生活孤独感,17.9%的离退休干部不开心时无法自我调节。特别是那些常年忍受疾病痛楚、丧偶、失能和独居的老干部,与社会接触日益减少,精神文化贫乏,觉得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离自己逐渐远去,精神上产生了压抑与苦闷、沉湎于回忆、消极厌世、自尊封闭,拒绝交往等一系列特殊心理问题。开展形式多样的亲情服务、组织关怀、精神慰藉,正确疏导离退休干部的心理,用先进的文化温暖他们,提升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使他们始终保持乐观、开朗、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更好地享受生命、享受党和政府的温暖,显得特别重要。

  6、组织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长期以来,许多地方和单位的老干部参加文化活动缺乏有创意、有特色、有吸引力、品味比较高,有文化内涵的活动。总体上表现为种类少、套路老、形式单调,不能满足不同层次老干部群体的需要。

  7、组织引导亟待加强。调查显示,多数离退休干部身体健康,并且愿意继续发挥余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希望通过党组织(60%)和原单位(57.8%)继续对社会发挥作用。但离退休干部能继续参加社会工作的仅占20%,超过55%的老干部选择在家安度晚年。一是组织引导不够有力,没有形成一套科学有效、运行稳定的工作机制;二是许多老干部发挥作用还处于自发状态,形不成合力,未能发挥更大作用;三是缺乏足够的渠道和平台。特别是那些有技术专长的退休干部。

  8、社会公共文化设施和机制建设还显脆弱。一是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离覆盖全市、功能齐全的要求还有距离,综合性大型文化设施还比较欠缺、功能还不够齐全配套。二是农村文化建设比较薄弱。一些农村文化单位的活动经费难以得到充分保障,许多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室无法正常开展工作。三是老年文化产业和养老产业不多。我市老年文化产业和养老产业发展滞后,老年书画室、老年公寓、日间照料室等屈指可数。

  二、影响离退休干部“文化养老”进一步推进的原因分析

  1、长期形成的落后观念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一是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好多同志对离退休干部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缺乏关注和研究,没有精力关怀投入少、表现冷漠,不够热心。二是家庭成员欠支持。相当数量的子女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和工作压力,将家务和子女交给老人,这种家庭结构使许多老干部成为事实上的“保姆”,很难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文化养老”。三是老干部自身的传统观念比较深厚。问卷调查中,只有不到30%的离退休干部认同“文化养老”的理念,60%以上没有听说过,10%表示“不理解”。许多人一谈到“文化养老”就认为是少数“文化人”的事,跟他们没多大关系,由于自己在文化方面没有一技之长,对一些文化活动缺乏兴趣,因而参与和推动“文化养老”的热情不高。

  2、领导重视不够所导致的制约因素。特别是有关部门和单位对离退休干部“文化养老”工作没有摆到重要位置上。在召开的座谈会中,有95%认为领导重视不够是一个主要原因;与我们交流过的离退休干部中,70%对领导不够重视有意见。主要表现为重强调轻落实,重计划轻到位,重待遇轻文化,重形式轻内涵。

  3、制度和机制不够健全的约束因素。一是缺乏有力的领导体制。一些党委、政府以及老干部部门还没有真正将“文化养老”工作纳入议事日程。二是缺乏有序的工作机制。虽然各地普遍成立了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等机构,明确了相关部门的职责与分工,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约束机制,一些职能部门往往是被动应付,没有真正形成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合力。三是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文化养老”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合作,特别是财力的保障。但经费大多没有列入地方财政预算支出,投入严重不足。

  4、老干部队伍结构复杂所带来的客观因素。一是离退休后老同志的兴趣爱好十分广泛,要求组织文化活动更加注重多样性。二是退休干部年龄跨度大导致了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和服务需求。特别是高龄和刚退休的干部,对参加“文化养老”活动的要求有很大差距,很难同时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三是居住分散,流动性大,导致培养文化素养和组织活动上难度大大增加。四是思想状况呈现越来越复杂化的现象。

  5、老干部工作队伍素质需要加强的自身因素。首先,基层单位老干部工作人员调整频繁,而且大部分兼职,对工作投入精力有限,人员数量与服务对象数量不成比例,工作存在脱节现象;其次是认识不到位,对做好老干部工作不积极不热心,认为是“敲边鼓”、“伺候人”的,又比较繁杂、枯燥、乏味,因而缺乏积极性、主动性。第三,把老干部“文化养老”工作只看成一般事务,不注意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政策水平、应对能力和文化修养,一旦遇到复杂情况就处理不了,既完成不好为老干部服务的任务,也有损于老干部工作者的自身形象。

  6、各级从政策和财力上需要支持的关键因素。政策和经费问题一直是影响和制约离退休干部“文化养老”的一个重要因素。许多地方离退休干部工作唯一的经费来源是财政投入,而地方财政按规定拨款,导致活动场所投入严重不足。

  三、进一步推进离退休干部“文化养老”的对策建议

  1、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推进离退休干部“文化养老”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意义。各级党组织应把“文化养老”工作作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放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中去谋划,列入各级党组织的工作议程,由相关负责同志和职能部门组成领导小组,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当前目标任务,统筹协调“文化养老”工作;要经过试点形成相关的规章制度,为“文化养老”工作提供人力、财力和物力支持,不断推进“文化养老”工作向前发展;要多渠道营造“文化养老”的社会氛围,使“文化养老”成为一种体现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关怀的养老方式,成为以社会文明与发展为前提,以满足精神需求为基础,以沟通情感、交流思想、拥有健康体魄与心态为基本内容,以张扬个性、崇尚独立、享受快乐、愉悦精神为目的一种富有积极进取精神的养老方式,成为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促进全社会大力逐步形成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氛围。还要宣传离退休干部通过“文化养老”积极发挥作用的典型,鼓励更多的老干部树立起“文化养老”的自觉和自信,展示文化特长,指导和参加各种社会文化组织及其活动,彰显个性,释放情感,以“正能量”影响周围社会群体,对意识形态战线起到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经济政治和文化活动中来。

  2、要加快推进领导和管理体制创新,为离退休干部“文化养老”提供健全的制度保障。一要尽快将老年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建议可以首先从为离退休干部“文化养老”提供有效途径和形成制度机制入手,通过离退休干部“文化养老”管理体制创新,探索将老年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推进老年教育科学发展。二要加强对各涉老组织的有效管理。党委、政府要树立大老龄工作的观念,把力量整合起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以提高社会影响力。既依托涉老组织拓宽老干部工作的领域和影响,又依托老干部工作的政治优势,使涉老组织的工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深化。要尽快形成有效运作的配套协调联动机制,协调组织好各涉老团体的功能。把离退休干部“文化养老”工作落到实处,同时推进社会“文化养老”形成规模,持久发展。

  3、要建立健全社会协调配合的运行机制,形成推进离退休干部“文化养老”的工作合力。一是建立“文化养老”长效机制。要充分发挥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认真研究、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积极探索“文化养老”主体的社会公益性和引进社会资金相结合的有效机制,注重参与的广泛性和内容上的健身娱乐特点;推进老干部工作部门与民政、老龄、文化、体育、卫生、财政等部门的联系沟通,找准结合点,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构建“文化养老”工作长效机制。二是建立经费保障机制。适当增加离退休干部管理和活动经费,设立离退休干部“文化养老”专项资金,将离退休干部“文化养老”所需经费纳入年度预算,保障各项文化活动正常开展。三是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坚持把离退休干部“文化养老”工作纳入地方和部门综合考评体系。制定考核标准,加强检查督导,鼓励创先争优,对成效明显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激励做好离退休干部“文化养老”服务工作,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4、要着眼对全社会的带动作用,为离退休干部“文化养老”拓展更广阔的空间。坚持将离退休干部“文化养老”作为文化大发展的重要部分,纳入文化建设总体规划,纳入老干部工作发展规划,政府要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并制定优惠政策,多层次、多渠道吸纳社会资金支持“文化养老”工作。要将现有文化设施和活动场所向老干部全方位开放,达到资源共享共建。特别是各级党委、政府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将社区对老干部“四就近”服务工作列入城市发展规划,从政策、体制、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推进。

  5、要从实际出发,多措并举,为离退休干部“文化养老”构建便捷高效的服务体系。要从实际出发,采取有效措施,构建主要由市县老干部部门牵头,以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为主干,涉老组织团体为支撑,相关部门和行业为补充的“文化养老”服务体系。一是整合资源,互惠共享,努力构建“四网一体”的“文化养老”平台。依托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老年大学、老干部活动中心(室),积极搭建市、县、乡、社区(村)“四级”联动的老干部活动网络,积极探索完善“四网一体”的“文化养老”新体系,努力实现基层老干部服务管理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共享。同时,要依托老干部社团协会组织,组建“文化养老”志愿者服务队伍,通过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等方式,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老干部文化体育健身活动,寓发挥作用于各项活动中,以乐促为,努力推动由偏重“待遇养老”向注重“文化养老”转变。二是创设载体,丰富内容,满足多样的“文化养老”需求。要紧紧围绕老同志们崇高的精神追求和慰藉、健康、快乐、服务社会需求,去设计、探索各种“文化养老”活动的形式和服务内容,培育和发展老干部的文化兴趣,让老干部学有阵地、乐有舞台、为有平台,为“文化养老”提供有力保障。三是通过分类指导,满足不同层次老干部的文化需求。我市建立离退休干部“文化养老”信息管理系统,根据离退休干部的爱好特长、文化素养、生活环境、健康状况等,统一进行分类分组,认真规划,使每位离退休干部都能参与到“文化养老”的行列中。

  6、要特别注重发挥老干部在“文化养老”中的政治优势,高起点高标准创新活动载体。一是要结合离退休干部政治要求高、主动关心大局的特点,积极搭建平台,引导他们适应新的角色定位,积极建言献策。二要结合离退休干部道德标准高、自尊感强的特点,激励他们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践行者、传播者、引领者,弘扬新风正气,促进社会和谐,在道德品性方面创先争优。三要结合离退休干部珍惜光荣历史、荣誉感强的特点,组织引导他们回顾辉煌过去,讲述历史传统,传授社会经验,积极教育社会群众,关心教育下一代。四要结合离退休干部学习热情高、自我提高意识强的特点,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文化学习和文体活动,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发挥引领作用。五要结合离退休干部重视荣誉、积极追求进步的特点,大力宣传、弘扬先进离退休干部的事迹,建立健全各层次的激励表彰机制,充分调动广大离退休干部“文化养老”的积极性,形成激励老同志“文化养老”的良好氛围。

  7、要注重提供个性化亲情化服务,使“六类”离退休干部同样享有“文化养老”的便利和幸福。必须重点关注居住外地、高龄、独居、多病、困难和生活不能自理等“六类”离退休干部的“文化养老”需求,作为“文化养老”低保服务的重点对象,加强亲情式、个性化服务。一是要强化人文关怀。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医护救助、邻里关爱、困难帮扶等活动,做好精神抚慰和心理疏导工作,及时帮助他们消除忧郁感、孤独感、失落感等不良情绪。二是要发挥网络能量。积极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建立与老同志直接交流的网上论坛、网上党校,成立离退休干部党支部QQ群、手机短信平台及“幸福一键通”呼叫系统等,增强工作的吸引力和有效性。三是要拓展教育空间。加强当地主流报纸和电视广播栏目建设,进一步健全离退休干部学习、活动阵地网络。四是要采取各种便捷、温馨的传统方式,如贺寿、拜年等,向他们表示组织上的文化关怀,使他们的晚年生活仍旧能够体味到难得的文化气息。

  8、大力提高老干部工作队伍的文化素养,增强能够担当组织老干部“文化养老”重任的能力。加强对老干部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牢固树立“文化养老”新理念,经常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准确把握老同志所思、所想、所盼,自觉转变服务观念,不断深化服务内涵,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老干部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办法,把文化素养、工作能力和岗位履责状况都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指标到岗、以岗定责、按责考核、以绩奖惩等措施,促使老干部工作人员把心思凝聚到干事业上,把功夫下在落实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