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放弃官僚作风是学生组工作改善的唯一出路

 联合参谋学院 2014-06-30

 

      前日看到马明星老师在日志中提到“骂人是比较简单的一件事,提供具有可行性的解决方案就比较困难了,但恰恰是后者是最需要的”,对于马明星老师我是一向敬重的,不仅仅是因为我在宣传中心任职期间马老师时任学生组组长,工作上有颇多的合作,更因为作为一名差生,多次被马老师关照学习上的事情,颇多感激之情。既然如此,趁着长假前夕,boss出差,本人整日闲置,我就写一点溅射性意见好了。

      我认为学生组工作最大的问题,也就是最根深蒂固的顽疾就是官僚作风(当然,比社会上的可能要好上一百万倍吧)。记得当时军训的时候,马明星老师站在队列前方,一副“你们死活关我屁事”的态度没完没了地训话,令我怒火中烧敢怒不敢言。当然,我说这话没有任何对马老师苛责和不敬的意思,因为在后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我直接或间接的了解到马老师是个和蔼可亲的人,几次谈话更让我对马老师愈发尊敬。但一个组织若是有问题的,那么再好的人在其中工作都不可能正常,而学生组工作的最大问题就是官僚作风。我们常言建设服务型政府而多年不可得,为了不被西方反华势力利用,这里边的道道也不便多说,但建设个服务型的学生组我想应该难度不会如此之大,同时也不会被清华西门外300米的“西方反华”势力利用。

      意识到本文可能需要不断的澄清,所以干脆在这里统一解释:本文虽然完全不对人,但是不可避免的会给人以对人的错觉——就好比我苛责中国政府,算了还是美国政府吧,看似举例论证中奥巴马不断中枪倒地,但实际上我并非是对奥巴马有意见,美国总统是奥巴马还是布什actually I really don’t care about that.

      第一,“你说这方法不好,那你想一个好的方法啊”这种思路,就是典型的官僚思维:

      首先“说这个方法不好”“想另外的好方法”都是我的权力且都不是我的义务,而且两者相互独立。其次“想好的方法”是学生组和辅导员的工作,原因无它,拿钱办事耳,选择一份工作,就选择一份责任。再次,既然是服务型,好像就不应以“你说菜不好吃,你自己下厨做一个啊”的态度来亮相。最次,如若没有“说这个方法不好”的鞭策和鼓励,怕是即便是马老师你,也会暗自觉得自己的方案还算差强人意吧,人都是有惰性的,没有批评,哪来的改进?

      第二,本次事件的本质,就是官僚思维的直接体现:

      一部涉及近百人的还带有严厉惩罚措施的不算公约的公约,没有经过全员参与的广泛讨论——几个班委+辅导员一次会议就订了初稿,没有经过全员参与的民主投票——仅仅采用公示后没人反对就通过的方法、根本没有办法安全的公开反对——反对需书面提交或面谈,我高度怀疑这种情况下会有几个傻子去反对、根本不能安全退出公约——退出即面临惩罚措施或各种刁难(我完全可以想象),而且署名的居然只有一个最不需要遵守公约的辅导员。还有公约中各种“经研究决定”“全部解释权归李忠林辅导员”“对应的惩罚措施由李忠林辅导员决定”“如有异议可以以书面署名形式或面谈方式向李忠林辅导员提出”等充满官僚主义的语言。试问“学生组”“学生组”,把学生放在了哪里?

      第三,官僚作风无助于“想好的方法”,甚至会扼杀“好的方法”:

      众所周知,集思广益才是获取上佳方法的有效途径,而这一点在学生工作中已经广泛应用——具体体现就是“头脑风暴”,相信学生组也并不会感到陌生。而这次公约的制订是几人之力呢,辅导员+班长+支书+学委=10人。据我所知,机械系一级应有90人,那么剩下80人的智慧呢?很显然,被丢掉了。

      这次公约的制定,唯一可以令人感到一丝欣慰的,就是还经过了辅导员和班委的讨论,而不单纯是辅导员一人拍个脑门。但是根据《关于机九年级大三学年自习公约的补充说明》中提及的“在开学初年级班长、支书、学委联系例会上提出”,推测应该没有多少时间让这些班级代表去搜集同学的意见,即便有时间搜集,因为没有形成讨论,也不可能做到集思广益的效果。而后的征集反对意见竟然需要书面提交和找辅导员面谈,就更是可笑,我就不过多解释了。一面放着80个聪明的大脑不用,另一面却要我一个当初清华垫底的差生去“想更好的方法”,这难道不是可笑之极吗?

      之所以民主社会比专制社会更富有活力和创新精神,之所以文艺复兴之后欧洲文明爆发出灿烂的光芒,就是因为对人性对思想的解放。如果坚持官僚作风,管理着一帮有话不敢说,说话被当捣乱,甚至被“会商”的同学,又怎么会得到“好的方法”?无数的历史证明,领导者的聪颖是不能指望的,群众的智慧才是可行之路径。

      第四,放弃官僚作风是改善学生组工作的唯一路径:

      诚然,学生组的工作相对社会上的大部分政府部门已经足够接近“服务型”,但人总是贪心的,既然马老师也提到“爱之深,责之切”,那么就应该不吝对学生组工作的苛责,将之向“服务型”再推那么一把——百尺竿头,尚应更进一步,更何况我相信现在学生组的工作应该远不至百尺竿头的地步。

      官僚作风的一大特点就是向领导负责,而不是向群众负责,换到学生工作,就是向学生负责。由此想来,这个公约倒是颇为合理,一条政策发下来,所有学生均离开宿舍,领导自然看着舒心——这一看就都是去自习了嘛,好,好,学生组工作干的不错!领导自然不会想着离开宿舍不一定去自习,还可能去网吧,没准游戏玩的比宿舍还多,还浪费钱和身体;也不会想到没准会冲击一些同学的生活规律,没准有些爱学习的同学就要在7-9点放松呢;更不会想到有些原来自习到10点的同学没准这下9点就回来了。如果期末没人挂科——措施起了作用,如果期末有人挂科——反正领导也知道我尽力了,一定管的不够,下学期再下猛药。至于学生如何呢?没有反对声音!一片形式大好!受到广泛支持!nobody cares

      那么要改善学生组工作的方式也就不言自明了——彻底放弃对领导负责的官僚工作方式,改为向学生负责,下放学生组权限交与系学生会,淡化学生会和学生组的隶属关系,并加强广大同学对学生会工作的监督,使学生会真正成为学生的组织,学生组只负责拨款与联络并为学生会提供工作便利,不参与任何对学生会工作的指导与限制。只有一个真正向学生负责的组织,才能真正担当的起为学生服务的重担,只有规范的权力划分与合理的监督制衡,才能建立起一个学生自由学习生活的保护伞。

                                                                                                                                                                      王冠

                                                                                                                                          2011年9月28日星期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