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玻璃为何能叫“施华洛世奇水晶”呢?

 MSAAA 2014-06-30

    玻璃为何能叫“施华洛世奇水晶”呢?

  在《水晶非美玉 古今为之狂》一文中,我们围绕“水精”、“水玉”、“晶玉”、“菩萨石”、“放光石”等诸多称谓,探讨了水晶这种古老而又年轻的宝石的历史文化内涵及价值。其实,人们之所以这样青睐水晶,除了它天生丽质外,还与另一种值得商榷的功用有关,即水晶球可用来占卜未来,预测吉凶祸福。

  水晶有一种奇怪的称呼——“爱尔兰钻石”。这让很多人大为不解:“水晶与钻石有着天壤之别,怎么能混为一谈呢?笑话!”您还别说,把水晶石当成超级大钻可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古今皆有。因此,为避免无意“抖包袱”留下笑柄,您最好认清无色水晶与无色钻石的区别。

  另外,市场上流行的“施华洛世奇水晶”其实并不是水晶,而是一种铅玻璃制品,存在“挂羊头卖狗肉”之嫌疑,也违背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发的《珠宝玉石名称》和《珠宝玉石鉴定》标准,因而这一名称在中国理应禁止使用。

  真假水晶辨别

  当水晶成为商品、成为收藏目标时,玻璃或人工合成水晶代替天然水晶的饰品也会随之涌现于市场,这种鱼目混珠的行为给喜欢天然水晶饰品的人们造成了一定的困扰,该如何识别呢?

  合成水晶与天然水晶

  对合成水晶而言,其成分和结构与天然水晶完全相同,但多数天然水晶中都存在一些内含物,如棉、绺、云雾、矿物包体等,而合成水晶则比较干净,但有时也会出现如下特征:

  1.水晶内部出现很多非常细小的灰色或白色小点点,这些点点沿一个平面或几个平行的平面分布;

  2.出现非常细小的空管状、基本平行的包裹体;

  3.绿色透明的水晶其颜色基本都是对合成水晶进行处理形成的。

  天然水晶与冒牌制品

  假水晶多采用水晶渣、玻璃渣熔炼,再经过磨光加工、着色仿造而成,因此可用下列方法进行鉴别:

  1.玻璃是均质体,对压在下面的物体不显示重影,而天然水晶是非均质体,具有双折射性能,因此将被测水晶放在一根头发丝或一条纤细物体上,透过天然水晶看到的下面的物体应是双影的;

  2.玻璃体会出现气泡。用10倍放大镜在透射光下检查,能找到气泡的基本上可以定为假水晶;

  3.玻璃可能出现铸造时的压痕或吹制时的螺旋纹;

  4.天然水晶硬度较大(为7),用普通刀具在饰品上轻轻划一下,不会留痕迹,若进刀(留有条痕),则是玻璃或用水晶渣、玻璃渣熔炼的假货;

  5.天然水晶竖放在太阳光下,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它都能放出美丽的光彩。对着太阳观察天然水晶时,可以看到淡淡的均匀细小的横纹或柳絮状物质。假水晶则不具备以上特征;

  6.有这样一种说法:即使在炎热的三伏天,用舌头舔天然水晶表面,也有冷而凉爽的感觉。假水晶则无凉爽的感觉。这种方法不妨一试。

  另外,还可以到检测站借用专业仪器如偏光镜、热导仪等进行检测。

  水晶球神奇功效流传甚广

  在水晶饰品中,有一种古今备受关注的制品,就是用天然水晶加工而成的水晶球。水晶球以其晶莹剔透、纯洁素净的特质长期以来被世人视为圣洁之物和吉祥象征。人们相信:水晶球能“御邪魔”、“斥鬼神”;当人凝视水晶球时,可以对未来产生憧憬,因为水晶球里隐藏着神灵。于是,水晶球成为古今中外的占卜者用作预测未来、占卜吉凶祸福之物。

  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南美洲的土著部落自古以来就坚信水晶球内藏有神灵。早在战国时期,中国人就用水晶球进行占卜。时下,西方和东南亚国家的一些占星师也仍沿用这一古老的卜术,而道士、佛教徒和气功师也相信面对水晶球练功可能会有奇迹出现。

  这样,水晶球就成了市场的宠儿,出现在日本美国及东南亚地区的很多商场、宾馆及豪宅内,出现在客厅或办公室的醒目处,出现在精美的玻璃台架里。比如,美国早期电影《公民凯恩》中的主人公凯恩的家中,就摆放了一枚硕大的水晶球,用于安抚激动的情绪。

  无色水晶石易被当大钻

  晶莹剔透、没有颜色的水晶石,常常容易与另一种著名宝石——钻石混淆。所以在英文中,水晶还被称为“爱尔兰钻石”(Irish Diamond)。原来,在自然产出状态下,无色水晶石与无色钻石都是能反射太阳光线的晶体;当二者都是不完整的、残缺的晶体时,其产出状态都是无色透明、有棱有角的无色晶体。这就是无色水晶石与无色金刚石晶体容易混淆的原因。

  可是,作为“宝石之王”,钻石的价值可非同凡响。任何国家、任何民族历来都把超级大钻当稀世之宝来珍藏。试想:如果把价值一般的水晶与这种“宝石之王”混同起来,将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发生呢?去年,江苏南京江宁区的两位矿工就误把在矿井里发现的水晶当成了超级大钻,引起了轩然大波。好在后来由宝石学家鉴定,才还原了水晶石的本来面貌,结束了这场闹剧。

  其实,水晶石被错认作超级大钻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千百年来,山东临沂地区金刚石产区的郯城、临沭的人们之所以习惯弯腰、低头走路,为的就是寻觅草丛中、土堆里、石头缝间时不时射出的那道奇异的光。这道奇光通常就是发现钻石的预兆,因为历史上不少著名的钻石就是这样被发现的,如金鸡钻石、常林钻石、陈埠一号钻石等。但是,他们捡到的发光石头,也有很多直到最后才发现不是钻石,而是一些在发光和晶形方面容易与钻石混淆的水晶石。临沂金刚石产区的人们经常把“火石”与超级大钻混淆起来,空欢喜一场。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不乏“走眼”的事情发生:将超级大钻错误地当成“火石”,低价出售,从而放走了天下大宝。

  尽管把水晶石当超级大钻的闹剧一再上演,但无色金刚石晶体和无色水晶石还是有着天壤之别的:前者是“宝石之王”,十分稀罕,后者是中低档宝石,比比皆是;前者硬度奇高无比,后者硬度中等;前者是碳元素的立方晶系单晶体,后者是二氧化硅的单晶体。

  宋愚人奉“燕石”为至宝

  我们翻翻中国历史,看看古人认错宝的笑话。春秋时期的作品《阙子》曰:宋之愚人得燕石梧台之东,归而藏之,以为大宝。周客闻而观之,主人斋七日……客见之,俯而掩口卢胡而笑,曰:“此燕石也,与瓦甓不殊。”主人父大怒,曰:“商贾之言,竖匠之心!”藏之愈固,守之弥坚。

  这段佚文在李贤注的《后汉书·应劭传》中有转引。至于文中的“周客”到底是什么人我们姑且不论,反正他肯定具备一定的珠宝玉石鉴定知识,且有相当的社会地位。可慕“燕石”之名而来后,这位直率的周客说出了“燕石与瓦甓不殊”的话,引得持“宝”者勃然大怒,并提高了警惕。这里的“燕石”或者“燕砾”可能是水晶石,因为天然水晶竖放在太阳光下,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它都能放出美丽的光彩,结果被“宋之愚人”当成了国之大宝了,从而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一个大大的笑话。

  另外,“燕石”或“燕砾”带来的笑话在南朝刘勰撰《文心雕龙·知音》中也有提及,如“然鲁臣以麟为麏,楚人以雉为凤,魏民以夜光为怪石,宋客以燕砾为宝珠。形器易征,谬乃若是;文情难鉴,谁曰易分?……”在明程登吉著《珍宝》中也曾出现,如“宋人以燕石为玉,什袭缇巾之中”。可见,暴富心理自古有之,认错宝的情况在古代也是存在的。这样一来,南京的两位矿工兄弟误把水晶当成了稀世珍宝——超级大钻便不是什么稀罕事了。

  “施华洛世奇

  水晶”非水晶

  现在,市场上流行的“施华洛世奇水晶”其实并不是天然水晶,也不是人工合成水晶,而是一种加入了大量铅的玻璃制品,折射率高,看起来光彩闪烁,火彩甚至可以接近钻石,但硬度很低,表面容易出现划痕。

  众所周知,施华洛世奇(Swarovski)是一家奥地利玻璃饰品公司的品牌,由丹尼尔·施华洛世奇一世(Daniel Swarovski I)于1895年创立。其产品就是各种颜色、各种切工的高折光率的铅玻璃。而玻璃就是玻璃,与水晶一点关系都没有。那么,为什么施华洛世奇玻璃常被称为“施华洛世奇水晶”呢?这或许是因为这种玻璃的光泽、颜色和透明度与纯净的水晶非常类似的缘故。还有,如果叫上“水晶”的名头来,显然可以提高玻璃的身价。但这样一来,就有“挂羊头卖狗肉”的嫌疑了。而且,这种称谓也违背了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发的《珠宝玉石名称》和《珠宝玉石鉴定》国家标准的珠宝品名规定,在中国理应禁止使用。

  因此,如果您购买饰品是为了装扮自己,看重的是品牌和设计,那原材料是不是水晶都无所谓;如果因迷恋水晶的天然魅力而购买“施华洛世奇水晶”的话,那就要多加注意了。

  相关链接——

  当然,水晶人工合成技术发展到今天,水晶的七色色谱已经可以全部通过人工方法合成了。水晶的人工合成包括主要用于工业的无色合成水晶和主要用于珠宝业的彩色合成水晶两种,二者都是采用模拟水晶自然形成的水热法。

  人工合成水晶,即人造水晶,是模拟水晶的自然生成原理,采用高压釜设备中的超高压和高温条件,使用熔炼石英原料和强硷性溶剂,用水热法来进行人工合成的。在高压釜设备中的超高压和高温条件下,熔炼石英原料在强硷性溶剂作用下连续溶解,然后围绕浸泡在溶解溶液中的种晶发生持续结晶,进而形成非常纯净、非常透明的人工水晶。而彩色水晶合成时必须添加一些着色剂,或者掺杂一些离子,这样才能在合成水晶中形成色心,呈现美丽的颜色。

  合成水晶或彩晶的主要成分、光学性质、物理性质等都与对应的天然品种相同,只是因为人工控制而显得更加纯净,更加适合工业或珠宝业的要求。中国的无色水晶合成在上世纪50年代就已经实现了工业化,但彩色水晶合成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研制成功,上世纪90年代就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并牢固地占领了市场。

  水晶七色色谱 人工都可合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