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儿科学

 柔性整脊史大夫 2014-06-30

视频笔记

  • 中医儿科学术发展概况(一)的笔记
    妊娠到成年之前,大概19年的时间为小儿期;年龄划分:《黄帝内经》 大概18岁,6岁为小;有一段较长时间为14岁。 胎儿期:从受孕到分娩断脐。胎龄从孕妇末次月经的第一天算到第40周。胎龄满28周至出生后七天为围生期。这一时期小儿死亡率最高,因而要特别注意围生期的保健工作。三月前为胚,三月后为胎。宫缩,第一产娠,缩管,第二产娠,顺产,难产,剖腹产。 婴儿期:从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到满一周岁为婴儿期。 新生儿期:出生后脐带结扎至满28天为新生儿期。 幼儿期:1周岁后至满3周岁。 学龄前期:3周岁后至6-7岁入小学前;也称幼童期。 学龄期:自6-7岁入小学至青春期前(女为12岁,难为13岁)。 青春期:女孩11-12岁到17-18岁,男孩13-14岁至18-20岁。 .....
    查看全部
    2014-06-03 10:12:54 0
    00
  • 儿科学基础(一)的笔记
    妊娠到成年之前,大概19年的时间为小儿期;年龄划分:《黄帝内经》 大概18岁,6岁为小;有一段较长时间为14岁。胎儿期:从受孕到分娩断脐。胎龄从孕妇末次月经的第一天算到第40周。胎龄满28周至出生后七天为围生期。这一时期小儿死亡率最高,因而要特别注意围生期的保健工作。三月前为胚,三月后为胎。宫缩,第一产娠,缩管,第二产娠,顺产,难产,剖腹产。婴儿期:从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到满一周岁为婴儿期。新生儿期:出生后脐带结扎至满28天为新生儿期。幼儿期:1周岁后至满3周岁。学龄前期:3周岁后至6-7岁入小学前;也称幼童期。学龄期:自6-7岁入小学至青春期前(女为12岁,难为13岁)。青春期:女孩11-12岁到17-18岁,男孩13-14岁至18-20岁。小儿生长发育(.....
    查看全部
    2014-05-27 21:27:03 0
    00
  • 中医儿科学术发展概况(六)的笔记
    万全对儿科的贡献:治疗方面提出“首重保护胃气”—保障儿童生长发育需要;王肯堂《证治准绳.幼科》:综述诸家论说,结合阐明己见,内容广博;张景岳《景岳全书》“小儿则”治疗上认为“脏气清灵,随拨随应”;夏禹铸《幼科铁镜》;重视望诊,认为“小儿病于内,必形于外,外者内之着也”;《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对各种病因病机描述比较规范,既适用于临床,又适合于教学;谢玉琼《麻科活人全书》:是一部麻疹专著,详细阐述了麻疹各期及合并症的辨证和治疗;王清任《医林改错》:记载了小儿尸体解剖学资料;陈复正游方道士《幼幼集成》:大量收集民间的验方;苦楝皮治蛔虫病——天下第一打蛔神药;吴塘《温病条辨.解儿难》:六气为病,三焦分证,治病求本等观.....
    查看全部
    2014-05-27 20:55:47 0
    00
  • 中医儿科学术发展概况(五)的笔记
    1.金元四大家:刘完素:辛苦温凉治疗小儿热病(寒凉派);张从正:治热性病善用攻下(派);李杲:重视调理脾胃(派);朱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注重养阴(派),流传《幼科全书》;2.曾世荣《活幼心书》《活幼口议》;对新生儿疾病有详细论述(20多种,有比较全面的诊断,病症和治疗方法);对新生儿学有巨大贡献。例子:胎怯,西医:先天不足,补气肾济丸。对各种内伤杂病和外感热病有独到见解。例子:儿科四大要证,痧(麻疹)痘(天花)惊(惊风)疳(疳积或疳症)。归纳及惊风四证八候:四证,痰、热、惊、风;八候:3.明代,鲁伯嗣《婴童百问》儿科病证100种列为100条。薛铠,薛己《保婴撮要》,有儿科病案1540个,病症221种;对小儿外科有大量记载,采.....
    查看全部
    2014-05-27 19:27:47 0
    00
  • 中医儿科学术发展概况(四)的笔记
    《小儿药证直诀》1.论述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诊法;2.小儿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3.对儿科辩证的论证,以五脏为主,体系: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脾气困遏:升清降浊),肺主喘,肾主虚;4.儿科以望诊为主,尤其注重面目的望诊;5.详论儿科治法:五脏补虚泻实;脉证治法(创立大量儿科方剂:134方,以大量中成药为主,128味)6.;肺实泻白散,补虚,阿胶散;脾胃实泻黄散,虚证益黄散;肾虚,六味地黄丸(玉华丸);7.学术思想:小儿是纯阳真体;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创(天花)痘疹(麻疹)专治之始;8.宋.刘昉《幼幼新书》是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儿科专著。100多万字。小儿收生总微论方收录各类疾病。9.《小儿卫生总微论法》收录各类疾病,认识脐风,提.....
    查看全部
    2014-05-26 23:44:04 0
    00

主讲人

    汪受传
    南京中医药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会长,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儿科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