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写作中的逻辑问题

 警韵 2014-06-30
写作是离不开逻辑的。毛泽东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说道:“文章和文件都应当具有这样三种性质: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准确性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问题,这些都是逻辑问题。鲜明性和生动性除了逻辑问题外还有辞章问题。”毛泽东的话对我们思考写作方面的问题很有启发。他告诉我们:“文章要写好,是要讲究逻辑的。”确实,写作的每一步都受到逻辑的制约,这包括:审题→立意→选材→组材→语言表达。下面本文从逻辑的角度谈谈写作的整个过程。
 一 审题
 审题就是要明确本文的写作内容范围是什么,要采用什么文体来写。题目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概念式,二是判断式。概念式的题目,要求写记叙文的话,它常常起线索的作用,据此选材组材;要求写说明文,那么就要从揭示题目所表示的概念内涵和外延;要求写议论文,则题目为论题,要求从论题出发引出中心论点。概念式的题目如果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并列的概念的,一般重在阐述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如《想和做》其中的“想”和“做”是一组不相容关系的概念,因而要论证这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即“空想”和“死做”是行不通的,要把想和做结合起来。把这关系阐述清楚了,文章的中心论点也就明确了。因而应采用求同法或求异法或求同求异法或共变法或剩余法来论证这种关系。
 另外,概念式的题目,由词或短语构成,如果限制性的词语越少,那么其表达概念的外延就越大,题目对内容的要求也就越广泛,相应的,选材的范围就大。因而题目对内容的要求也就更广泛,不仅可写读书的乐趣,还可选择其他活动来写,如登山、旅游、唱歌等。
 判断式的题目,审题较容易,因为判断是对事物情况有所断定的一种思维形式。因此,题目本身已揭示出了文章的中心。这类题目只要紧扣中心,一般不会走题。在现代汉语中,陈述句都直接表达判断。祈使句、感叹句和疑问句一般不直接表达判断,但有时可间接表达判断,或可引出一个判断。如《青年人能不尊老爱幼吗?》《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两个题目分别是疑问句和感叹句,它们都含有断定的意思,间接地表达了判断。又如,《走一步,再走一步》这个题目是祈使句,作者以父亲对困在悬崖上不敢下来的自己的一再激励“走一步”“再走一步”为题,引出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一件事,由此推出判断:无论怎样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一步一步地走下去,无论困难有多大都能闯过去。
 二 立意
 立意就是确定中心思想,任何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都可以表达成形式逻辑中的判断,所以,只要能确定表达作文中心的判断,就达到了立意的目的。题目本身就是以判断的形式出现的,或可以转为判断形式的就不必多讲了。以概念形式出现的,则要根据自己写作的内容、范围来确定一个判断。
 另外,材料作文的立意问题。 
这类题目根据命题者提供的一则或数则材料。这类作文通常是要写我们需要运用归纳、演绎或类比推理出这些材料的中心判断,以此作为作文的中心。如,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联系学习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材料一:蜜蜂能够博采,还能够提炼。一只蜜蜂要酿造1公斤蜜,须在100万朵花上采蜜。假如蜂房离花丛平均是1公里,则酿造1公斤蜜就得飞行45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飞行11圈。
 材料二:一个青年苦恼地对法布尔说:“我不知疲倦地把全部精力都花到了我所喜爱的科学、文学、音乐和美术事业上,结果却收效甚微。”法布尔从口袋里掏出一块放大镜说:“把你的精力集中到一个焦点上试试,就像这块透镜一样。” 该文立意可作如下安排:先通过类比推理得出材料一的中心:治学须博学;再用类比推理得出材料二的中心:即治学须专一,再用上述两个判断作前提进行联言推理,就得到了全文的中心论点:治学既要博彩众长,又要术有专攻。
 三 选材
 在写记叙文时,我们要求学生围绕中心选取典型材料;写议论文时,我们要求学生运用恰当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来证明论点;在写说明文时,我们要求学生抓住事物的特征来写。从逻辑角度看,中心思想(论点,事物特征)相当于一个或几个推理的结论,所以,要想选材恰当,即要求学生在所掌握的材料中选出足以推出这个结论的材料(前提),能推出这些前提的材料就是合乎要求的材料。另外,当合格的材料太多时,应注意根据其结论的因果联系和松紧程度进行取舍及详略安排。
 四 组材
 组材即谋篇布局,安排文章的结构。就记叙文而言,确定文章的线索尤为重要。记叙的线索是作者思路在记叙过程中的体现。作者的思路是否清晰,关键是看它是否遵循了思维的规律,尤其是思维的同一律。若遵循了,那么文章各部分内容能否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有了线索,我们就可以据此谋篇布局,安排文章的结构。如以时间为线索的我们可以按其时间的推移来展开全文,以空间为线索的,按空间转换的不同地点谋篇等。
 五 语言的表达
 吕叔湘、朱德熙两位语言大师在合著《语法修辞讲话》里说:“要把我们的思想正确地表达出来,第一件事情是要讲逻辑。”任何优秀的文章都应当具有准确性、生动性、鲜明性。所谓表达准确,就是要求用词贴切,句子成分之间要搭配恰当,句与句之间要语意连贯,从逻辑角度讲,这就要求概念要明确,判断要恰当,推理要严密。
 语言表达除了有准确性的要求外,还有生动性、鲜明性的要求,生动和鲜明又都是以准确为前提的,所以,也有逻辑问题。可见,语言无论怎样表达,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它首先必须是合乎逻辑的表达。
 目前,中学生逻辑知识和能力的欠缺,妨碍了写作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必然也会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语文教师应当在作文训练中有意识地加强逻辑思维的训练。这首先要求语文教师应具备一定的逻辑知识,以利于老师在教学活动中更有意识地训练和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2
 [2]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8(发布时间:2011-09-1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