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黑茶之首:六堡茗茶

 迷糊128 2014-06-30
黑茶之首:六堡茗茶
 
    六堡茶是历史名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的黑茶类;相关资料显示,六堡茶居黑茶之首,早在清嘉庆年间就被列为名茶。

    六堡茶因源产于广西梧州苍梧县六堡乡而得名,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生产历史。

    历史上以出口港、澳、以及东南亚国家为主,故国内茶客闻其名而知其质优者不多。近年由于普洱茶名声日噪,同属黑茶类的六堡茶因与普洱茶口感相似而又质优价廉,深受广大茶客追捧。

    六堡茶其外形茶条壮重,色泽黑褐油润,晾置陈化后,茶中便可见到有许多金黄色的“金花”,“金花”是灰绿曲霉的金黄色孢子,是一种有益的黄霉菌:冠突散囊菌,它能分泌淀粉酶和氧化酶,可催化茶叶中的淀粉转化为单糖,催化多酚类化合物氧化,使茶叶汤色变棕红,消除粗青味;六堡茶质香而气味陈醇,有一种纯朴的感觉,具有很独特的槟榔香或花香,生茶的槟榔香尤其明显,汤色呈枣红色或深玫瑰色(生茶汤色呈金黄),滋味醇厚而甘甜滑顺,非常爽口,叶底红褐色,耐于久藏,而且越陈越好喝,素以“红、浓、陈、醇”四绝著称。常饮有清热解暑、祛湿、明目清心、生津止渴,消食除滞,利尿解毒、和气养胃。

    六堡茶在民间多用于治疗痢疾、消毒、除瘴、有健脾胃益肾提神之功效、野生六堡茶属于自然发酵、药效更为显著。
 
 
黑茶之首:六堡茗茶

黑茶之首:六堡茗茶

黑茶之首:六堡茗茶
 
黑茶之首:六堡茗茶

黑茶之首:六堡茗茶

黑茶之首:六堡茗茶

黑茶之首:六堡茗茶


    以上是小李所了解到的一些情况,请茶友参考阅读;以下谈谈我自己喝六堡茶这几年来的一些个人体会:

    一、六堡茶的包装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主要的包装载体是竹篓,而编织竹篓的材料正是江南举目不能穷尽的也是小李从小就喜欢的文人墨客从古到今都在赞美的竹子,这竹子编成的竹篓装着从古到今都飘散着淡淡清香的下至庶民上至王公贵族都理不开的“茶”,不能不说是最佳的组合;有些人认为这样的包装过于“土”,而小李却认为很是高雅,还相当的环保。

    二、小李从开始喜欢喝茶那时起,前前后后喝过多少种的茶自己也数不清楚了,自从前几年喝了六堡茶,就几乎没买过别的茶;那个独特的香气和口感,只有真正懂得品味的人才能体会得到,而不是小李三言两语所能说得清楚的。

    三、生茶与熟茶的口感与区别:

    1、生茶的槟榔香比较明显,特别是前面几泡,香气四溢的感觉令人神清气爽,三泡以内茶汤口感略显清淡;三泡以后茶汤口感滑顺甘甜,回甘明显,槟榔香纯而浓郁。如果说前面几泡的槟榔香是在表,那三泡之后的浓郁的槟榔香却是在里,非常惬意;口舌生津,甘香绵长,几欲成仙。

       相对而言,小李更喜欢六堡生茶,不仅口感舒畅,更觉纯朴而与自然相通,难以言喻也。

    2、熟茶的槟榔香相对淡很多,比较适合初次品饮的朋友,有些朋友刚开始可能不太喝得习惯六堡茶。熟茶的茶汤相对生茶来说要红、浓一些,香气清淡,口感甘甜绵延,与生茶一样,也是越泡到后面越为甘甜爽滑;而放凉了喝又别具风味。

    四、六堡茶的泡饮方法:任何一种茶都会有适合它的冲泡方法,所谓泡得不好喝与冲泡方法有很重要的关系。小李的经验是冲洗两三遍,冲洗宜在五至十秒出水,头三泡宜在十秒左右出水为好,四泡后适当延长浸泡时间。小李用的是紫砂壶,如茶友用的是别的泡茶器具宜自行摸索,以适合自己的口感为好,无须照搬别人的方式方法。

    五、由于近几年黑茶类受到众多茶友的追捧,六堡茶也水涨船高,虽然价格仍相当超值,但近几年六堡茶的新茶厂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一大批,生产出来的六堡茶良莠不齐。值得大家注意的是,茶好不好不是因为帖着什么什么奖就好的。

    六、也许大家注意到了,六堡茶也有象别的黑茶一样,有砖、饼、沱,但个人还是比较喜欢竹篓装的散茶。因为散茶是最传统的,最纯朴的,最自然的,取用也方便;由于其透气性好,转化也快,半年下来口感有天壤之别;而砖、饼、沱是在九十年代中期以后才开始生产的,因为压得紧所以转化会慢些,如果有缘也能淘到茶质非常棒的紧压六堡,不过价格可能要贵不少。

    七、关于存放:只要避免阳光直射、高温、潮湿、异味,干燥通风的地方都可以存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