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国时期最高明的外交战略

 在野匹夫 2014-06-30

三国时期最高明的外交战略
——东吴对荆州的处理
三国时的荆州大体相当于现在的湖南、湖北加河南、重庆、贵州、广西、广东的一部。荆州分为九郡,从北向南依次为:南阳郡、襄阳郡、章陵郡、南郡、江夏郡、武陵郡、长沙郡、零陵郡、桂阳郡。
原来荆州属于刘表统治。孙权巩固了自己对东吴的统治后,一直想染指荆州,以改善本国的战略处境,就频频发动攻势,并处于优势地位。后来曹操大举入侵荆州,并南指东吴。孙权这时自保还来不及,只好与刘备结盟共同抗曹。在公元208年东吴都督周瑜火烧赤壁,大败曹军,迫使曹操退回北方,然后东吴进攻江陵(南郡治所),与曹军守将曹仁大战一年乃克,东吴遂占南郡并荆州长江沿岸。而刘备趁周瑜与曹仁大战无暇它顾之机,掠有荆南。
当时荆州被三家瓜分:曹操保有北部的南阳、襄阳等地,东吴占据中部的南郡、江夏等地,刘备盘踞南部的武陵、长沙、零陵、桂阳四郡。刘备的势力并不与曹操接壤,而东吴面对曹操,既要在荆州的长江沿岸防守,又要在扬州的合淝等地争夺,处于两线作战。由于曹操势力非常强大,东吴感到非常吃力,于是就在公元210年把南郡以及南郡以西的荆州长江沿岸地区借给了盟友刘备,这就是所谓的“借荆州”的由来。
借荆州是符合当时东吴的战略利益的。它给东吴带来两大好处:一是南郡借给刘备后,刘备势力便与曹操接壤,在荆州抵抗曹操南下的压力就主要落在刘备身上,而自己就可以集中力量在扬州前线同曹操争夺,改善自己在东线的防御地位。二是在东线战场稳定后,可以分出精力进剿山越(为现浙江、江西南部山区和福建等地),山越的山民都依附“渠帅”,这些“渠帅”占山为王,不服从东吴的管理,还时有叛乱。平定山越后,又南向交州(今两广和越南北部),迫使交州的割据势力俯首称臣。扬州有十一郡,原来孙权只据有八郡(丹阳、吴郡、会稽、豫章、庐江、庐陵、鄱阳、新都),其余三郡为豪帅大族所占。而且在其据有的八郡当中,其统治也仅限于郡治、县治及其附近地区,深险之地未尽服从。因此这时东吴有效管理的疆域和人力物力是比较有限的。通过集中力量于扬州连年征讨,渐渐地全据扬州诸地。这样东吴就用较小的代价扩张了自己的势力,既解除了后顾之忧,又从山越人那里获得更多的粮食、人口和兵力,增强了自己的力量。根据《三国志》的有关记载,其先后从山越那里获得的兵力有十余万人之多,占其全盛时期总兵力的一半以上。
而刘备当时势力非常弱小,自身的生存还缺乏安全保障,对东吴构不成什么威胁,因此东吴可以放心出借荆州。
但公元214年刘备攻取益州之后,战略利益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刘备势力骤然强大起来,对东吴造成威胁,因为刘备握有荆州大部,荆州处在东吴的上流,顺流而下攻击,威胁到东吴自身的生存。二是此时东吴国力增强,已不惧曹操的进攻(吕蒙曾对孙权说“今令征虏守南郡,潘璋驻白帝,蒋钦将游兵万人循江上下,应敌所在,蒙为国家前据襄阳,如此,何忧于操,何赖于羽!”)。于是便向刘备索还荆州,但刘备不允。
刘备不答应自然是有道理的,因为他所借的南郡及长江沿岸地区是确保荆州南部四郡,藩屏益州东部的门户;同时也是北上攻取襄阳,进伐中原的基地。一旦归还,不仅失去进取之路,益州和荆南四郡的联系也将被切断。
于是公元215年东吴派吕蒙袭长沙、桂阳、零陵三郡,刘备则命关羽引兵来争。在战争一触即发之即,曹操将攻汉中,威胁到刘备的益州,于是刘备与东吴讲和,平分荆州,以湘江为界,江夏、长沙、桂阳归东吴,南郡、零陵、武陵归刘备。
按说到这里,吴蜀对荆州的争夺可以结束了。但此时东吴东线防守已经稳定,向南发展已达极边,面对强大的曹魏,向北扩张决无可能,剩余可以扩张的就只有刘备属下的荆州三郡了。而且东吴善水战,荆州江河密布,水军攻守自如,攻取荆州自然成为其最大利益的选择。
公元219年,东吴趁刘备荆州镇守大将关羽北上攻曹的时机,密谋袭取荆州。为避免曹操蹈其后,东吴对曹操称臣,争取了时间,得以全力进讨,在短时间内攻杀了关羽,占据了荆州。
现在看东吴君臣玩儿的这场游戏,可以说非常漂亮。先是与刘备结盟共抗曹操,并借刘备之力协助防守;在防守稳定后又平定了后方,增强了国力;然后撕毁孙刘同盟,伪降曹操,趁机全取荆州,从而取得了有利的战略地位;后来再与蜀国结盟共抗曹魏,形成了延续49年的三国鼎立局面。这么高明的手法即使放到近代也算是典范。英国首相帕默斯顿在19世纪曾说“我们没有永恒的盟友,也没有永恒的仇敌,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句格言成为以后许多国家外交的信条。其实它的老祖宗在中国,看看东吴对荆州的处理,就知道西方的外交战略成熟的比中国晚了。因为中世纪及其以后的很长时间里,欧洲国家经常为宗教问题发生战争,不从国家利益角度考虑。可惜这样的外交战略典范我们近代没有继承,直到现代才转变过来。

附言:
也有人说,东吴把荆州借给刘备的不对,例如失去了进取益州的条件。但按当时形势,曹操常欲报赤壁之仇,屡遣大军进攻东吴,东吴需为自身生存而战,根本没有精力进取益州。例如公元213年,“曹操进军濡须口,号称步骑四十万,攻破孙权江西营,获其都督公孙阳,权率众七万御之,相守月余”(《资治通鉴》卷66),操始撤军。再者,即使东吴得住机会进攻益州,也无法攻下。因为益州险要,易守难攻。刘备若不是有张松、法正做内应,是根本无法进入益州的;即使这样,刘备也费了三年功夫才把益州拿下。东吴孤军深入益州,若刘备在背后有变,就会前后受敌,全军覆没。但是东吴把荆州借给刘备,得以加强防御,增强国力,为以后全取荆州创造了条件,所以说东吴借荆州是明智之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